台灣「天字第一號國寶」 竟不在故宮| 三立新聞網 - LINE TODA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永元兵器簿〉就是第一件被登錄為國寶的文物,早在現今的文資法施行之前,在2008年4月2日就被登錄了,所以說它是天字第一號國寶也不為過吧!而這件文物被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圖、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雖然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不是國寶,但至少大家都聽過「國寶」這兩個字。
但問題是,到底台灣各大小博物館與機構裡的收藏有多少國寶?展覽館中展出的哪些是國寶?恐怕一時之間也沒有人能真正搞得清楚。
▲居延漢簡展覽現場。
現今的「國寶、重要古(文)物、一般古(文)物」的分級依據,來自2016年7月27日頒布實施的《文化資產保存法》(簡稱:文資法),第五章第六十五條明定:「古物依其珍貴稀有價值,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
」而文物等級的評定,是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負責的業務,他們訂有施行細則《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包括實物會勘、審查、登錄、公告,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當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訝異:2016年才有國寶嗎?大家的印象中不是很早以前就在國寶長、國寶短的。
事實上,這個文資法經過很長久的修訂過程,最早的版本是1958年的《古物保存法》,而且還有個更古老的版本,早在遷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所以,國寶這個名詞不是2016年以後才有的,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但把它有系統的法制化,也是大概近幾年的事。
舉例來說吧,台北故宮有件很受觀眾喜好的「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故瓷017851)」,以燒製工藝與整體呈現出來的美感來說,這件瓷器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可算是宋代瓷器當中的經典。
但可能很多不知道,這件文物是在最近才通過國寶申請,公告日期是2019年7月26日。
而截至2019年的今天為止,全台各博物館與私人收藏被登錄為國寶的古文物,總數量也不過區區340件。
在這340件國寶之中,可能大家比較好奇的是,被登記為第1號的是哪件文物?又是保存在哪裡?國寶第1號就在台北市的南港▲歷史文物陳列館。
位於台北市南港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有個對一般民眾開放而且免門票免收費的展覽館「歷史文物陳列館」,二樓有間漢簡展覽室,在這間展覽室的正中央最顯著的位置有個獨立的展覽櫃,展示這裡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廣地南部永元五年至七年官兵釜磑月言及四時簿(H00185)〉。
這件文物由於名稱實在是太長了,所以常被簡稱為〈永元兵器簿〉或〈永元器物簿〉,以前也被稱為〈永元兵器冊〉。
▲歷史文物陳列館。
〈永元兵器簿〉就是第一件被登錄為國寶的文物,早在現今的文資法施行之前,在2008年4月2日就被登錄了,所以說它是天字第一號國寶也不為過吧!而這件文物被指定為國寶的理由,審查委員做出以下的說明:「廣地南部永元五年至七年官兵釜磑月言及四時簿是迄今所有出土漢簡中,木簡、墨跡及編繩保存都最完整的一份漢代簡冊。
簡冊中除兩支空白簡,其餘簡上是五份廣地南部按月及四時上報部內破胡燧、澗上燧釜、磑、弩、箭等裝備數量及情況的報告書。
後人可由這份簡冊瞭解邊塞有那些裝備及如何檢查裝備。
本件廣地南部永元五年至七年官兵釜磑月言及四時簿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且品質精良,數量特別稀少,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四條第一、三、五、六款,指定為國寶。
」▲國寶1號-永元兵器簿。
當時,一起通過國寶審查的,還有另外2件同樣來自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的文物:〈帶刻辭鹿頭骨(R041038)〉、〈帶刻辭牛距骨(R044854)〉。
這兩件都是安陽殷墟的挖掘所得的商代甲骨文。
但只有排在前頭第1件國寶,是來自居延的漢代簡牘。
「居延漢簡」的發現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偉大成就之一,而且這還是與來自瑞典的考古隊合作的成果。
1927年5月27日,由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出資贊助的「西北科學考察團」(以下簡稱為考察團)由北京出發,先坐火車抵達包頭,與瑞典地質學家斯文赫定(SvenHedin,1865-1952)在2個月前派遣的工作人員會合。
斯文赫定是樓蘭遺址的發現者,也因為探索亞洲腹地的成就,被譽為「亞洲探險之父」。
中方團長由徐炳昶帶領,主要成員有袁復禮、黃文弼等人。
外方團長由斯文赫定帶領,副手是貝格曼(FolkeBergman,1902-1946)。
考察團由20多位中外學者專家組成(部分中方專家因為內戰無法成行),還包含10多個嚮導、1個排的軍隊護送、40多名駝工、200隻駱駝,運載400箱行李。
當時,這隻考察團的主要任務,是在調查新疆地區的地質水文人文,想要搞清楚這個當時幾乎沒有人真正認知的地點的真實狀況,最好能夠找出一條由新疆直通中亞的交通路徑,而這也是漢莎航空資助考察團的目的。
20世紀初期的三大考古大發現居延漢簡▲國寶1號的展廳。
但是,那個年代的中國正在內戰當中,各地軍閥派系林立,考察團一抵達新疆哈密就被當作間諜軟禁起來,大家閒在當地無事可幹。
1929年9月,考察團終於可以成行上路,當時兵分兩路,分別進入南北疆,北疆考察團由貝格曼帶領。
但是新疆督軍金樹仁拒絕考察團進入北疆調查,所以考察團往東北走,繞道內蒙古額濟納,計畫再往西行越過新疆直抵中亞。
事實上,早在1927年考察團第一次經過額濟納河流域時,黃文弼在經過漢代烽燧(烽火台與碉堡的混合防禦建築)遺址時就發現了幾枚漢簡,但當時考察團急著去新疆,沒有進一步挖掘。
1930年4月27日,貝格曼再次經過此地時,他挖掘出5000多件漢代的簡牘,現今命名為「居延漢簡」。
貝格曼發現居延漢簡之後,立刻寫信通知團長斯文赫定,改變原本繞道額濟納前往北疆的計畫,停留在當地繼續探勘這些漢代的烽隧。
在這裡,貝格曼整整花費了11個月的時間,沿著額濟納河流域勘查南北250公里,東西60公里的範圍,陸續發現各種遺址410多處,其中30個地點都出土漢代的簡牘,總計出土漢簡10085枚(之後還有陸續發現)。
1931年5月,居延漢簡運抵北京,由於局勢混亂所以又再轉往香港。
稍後,中日戰爭爆發,1940年在傅斯年的建議下運往美國國會圖書館暫時保存,1965年返回臺灣,交由原單位中研院史語所典藏。
居延漢簡的發現不但奠定了簡牘研究的基礎,也因為它的內容大多記載漢代邊陲地帶的軍務與民情等等內容,讓日後的研究者真正看到漢代邊防軍的第一手資料。
因此,居延漢簡、敦煌藏經洞、殷墟甲骨文並列,成為20世紀初期的三大考古大發現。
而在這1萬多隻漢簡當中,絕大多數出土時用來編簡的麻繩都已經腐爛殆盡,而簡牘一旦散開之後就很麻煩,因為無法知道前後次序,只有單一簡牘,甚至連句子都無法通讀,更無法了解這些簡牘真正的語意。
但是,〈永元兵器簿〉是一份完整的編簡,出土時編簡用的麻繩還是完整的,甚至上面還有2隻已經編在一起的備用空白簡。
這份已經有1900多年歷史的編簡是現今所有已出土的簡牘當中最完整的一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任何其他地方出土的簡牘有這樣完整的呈現。
1900多年前的軍事高裝檢永元兵器簿▲國寶1號-永元兵器簿。
它的內容前後通讀之後,顯示這是一份當時的公文書。
年代是東漢和帝永元五年(西元93年),而內容是一位「候長」(漢代的烽隧指揮官)對高級長官報告自己防守的烽隧,在清點軍事裝備時的狀況。
包含弩弓、弓箭等等的數量與狀態,堪用與不堪用都詳實報告,甚至連煮飯用的鍋子、磨麵麥的石磨都列入清點當中。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份〈永元兵器簿〉就像是部隊裡的高裝檢(財務清點)一樣。
按時清點裝備作成報告,以備戰爭的不時之需。
最有趣的是,這份漢代的軍事裝檢報告,可能寫報告時太緊張了,居然出現了錯字。
在寫完裝備清單後,這位候長親自點驗過數量後,然後寫下「毋入出」,其實應該是「毋出入」,意思是「數量正確」,但候長大人寫反了,讓人看了一時間還反應不過來,到底「毋入出」是啥意思?天字第一號的國寶,〈永元兵器簿〉就是這樣一份有趣的古代文獻。
它就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歷史文物陳列館」裡公開展示。
參觀這裡不用買門票的,看國寶免費參觀。
那……你還不去看嗎?▲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本文章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延伸文章資訊
- 1國寶聚焦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依藝術性之高下,區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自民國九十七年起,由文建會(文化部前身)古物審議委員會配合 ...
- 2中華民國國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3國立故宮博物院古物列表 - 维基百科
下列國立故宮博物院古物經中華民國文化部指定為文化資產,佔故宮近70萬件總館藏之比率僅0.1%,故多數為精華中之極品。截至2020年7月為止,共有國寶246件、重要古物692 ...
- 4藏品分類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5台灣「天字第一號國寶」 竟不在故宮| 三立新聞網 - LINE TODAY
〈永元兵器簿〉就是第一件被登錄為國寶的文物,早在現今的文資法施行之前,在2008年4月2日就被登錄了,所以說它是天字第一號國寶也不為過吧!而這件文物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