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的意思|汉典“刺”字的基本解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刺”字的解释,释义,异体字,音韵方言,部首笔画,康熙字典,说文解字, ... 注音 ㄘˋ ㄘ ...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異體字 cìcīㄘˋㄘ部首刀 部外6 總筆畫8㓨刾捇措朿𣐁莿𪑟刺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區U+523A 左右結構12523422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gmij|smjhdblnflkd52900 拼音cìcī注音ㄘˋㄘ部首刀部外6總筆劃8基本區523A筆順12523422 常通標 刺基本解釋 ●刺 cìㄘˋ 用有尖的東西插入:~繡。

~傷。

~殺。

暗殺:~客。

被~。

行~。

偵探,打聽:~探。

用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壞處:諷~。

譏~。

尖銳像針的東西:芒~。

魚~。

~叢。

●刺 cīㄘˉ 象聲詞:~地滑了一跤。

英語stab;prick,irritate;prod法語piquer,irriter,assassiner,épine,(onom.)​souffle 【漢典】 刺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刺cì 〈動〉 (1)(形聲。

从刀,朿(cì)聲。

本義:扎入,用尖利的東西刺) (2)同本義[stab;prick;pierce] 君殺大夫曰刺。

刺,直傷也。

——《說文》 刺,殺也。

——《爾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

——《周禮·司刺》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慧星襲月。

——《戰國策·魏策》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詞,比喻刻苦攻讀);刺子(暗劍);刺心(以刀等刺進心臟。

喻刺痛內心);刺血(刺手指出血。

表示虔誠的一種苦行);刺臂(古代一種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3)諷刺[satirize;mock]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譏刺(譏諷);刺邪(諷刺邪惡);刺戒(譏刺告戒);刺美(諷刺邪惡,讚揚美好) (4)殺。

古時君殺大夫叫刺[kill] 經刺公子偃。

——《左傳·成公十六年》。

注:「魯殺大夫皆言刺。

」 刺懷公於高梁。

——《國語·晉語》 又如:刺斫(刺殺);刺虎(殺虎) (5)指責、揭發[blame;expose]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戰國策·齊策》 又如:刺舉(檢舉;謂檢舉奸惡,舉薦有功);刺打(斥責。

方言) (6)探取;採取[seek;take] 刺六經中作王制。

——《史記·封禪書》 又如:刺取(採取,選用);刺問(探問);刺答(拜訪答問) (7)刺探;偵探[spyout] 至公車刺取。

——《漢書·丙吉傳》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偵察) (8)插入;鑽進[insert]。

如:刺天(衝入天空) (9)刺激;刺射[stimulate]。

如:刺干(刺激);刺鬧(發癢);刺惱(刺撓。

煩惱;難受) (10)刺繡(一種美術工藝)[embroider]。

如:刺文(猶刺繡);刺鳳描鸞(謂刺繡) 詞性變化 ◎刺cì 〈名〉 (1)泛指尖利如針之物[thorn]。

如:刺竹(一種多刺的竹);刺兒(尖銳像針的東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名帖[namecard] 即門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見。

——宗臣《報劉一丈書》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寫的姓名);刺紙(猶名片);刺請(以名刺邀請) (4)兵器的鋒刃[edge]。

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屬) (5)旁邊[side]。

如:刺斜(旁邊);刺邪裏,刺斜(旁邊) (6)另見cī 常用詞組 刺刀刺兒頭刺耳刺骨刺激刺激性刺客刺孔刺配刺破刺人刺殺刺傷刺史刺探刺痛刺透刺蝟刺繡刺眼刺眼刺癢刺字 基本詞義 ◎刺cī (1)激烈的撞擊或爆炸聲[wham;loud,sharpsound]。

如:刺的一聲,他滑了一個跟頭 (2)另見cì 常用詞組 刺打刺啦刺溜 【漢典】 刺國語辭典 刺ㄘˋcì 動 以尖銳的東西扎入。

如:「穿刺」。

《廣韻·入聲·昔韻》:「刺,穿也。

」宋·陸游〈出塞曲〉:「佩刀一刺山為開,壯士大呼城為摧。

」 暗殺。

如:「行刺」、「刺殺」。

《爾雅·釋詁上》:「刺,殺也。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 以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過失。

如:「諷刺」、「譏刺」。

《漢書·卷八九·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 暗中打聽。

如:「刺探」。

《漢書·卷七四·丙吉傳》:「馭吏因隨驛騎至公車刺取,知虜入雲中、代郡,遽歸府見吉白狀。

」唐·顏師古·注:「刺,謂探候之也。

」 刺激使產生不好的感覺。

如:「刺眼」、「刺耳」、「刺鼻」。

名 細而尖銳的東西。

如:「竹刺」、「芒刺」、「魚刺」。

名片、名帖。

如:「名刺」、「刺帖」、「投刺」。

姓。

如唐代有刺正甫。

【漢典】 【子集下】【刀】 刺·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6 刺《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 刺·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𠀤此去聲。

【說文】刺,直傷也。

从刀束。

【爾雅·釋詁】刺,殺也。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

【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

【註】刺猶剗除之也。

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

【註】刺,采取之也。

又【廣韻】針刺也。

以針黹物曰刺。

又【韻會】棘芒也。

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

【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

又【詩·大雅】天何以刺。

【毛傳】刺,責之。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

【註】刺,訊決也。

又刺史,官名。

【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

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爲刺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迹切,音磧。

穿也,傷也。

【增韻】刃之也。

【孟子】刺人而殺之。

又針黹也。

【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又偵伺也。

【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𠋫朝廷事。

又【韻會】黥也。

又撐也。

【史記·𨻰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

【韓愈詩】峻瀨乍可刺。

又刺刺,多言貌。

【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爲咢咢乎。

【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又七計切,音砌。

【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爲刺。

【集韻】俗作㓨。

【韻會】从朿从刀。

俗作剌,誤。

剌音辣。

【漢典】 【卷四】【刀】 刺《說文解字》 【卷四】【刀】 《說文解字》 君殺大夫曰刺。

刺,直傷也。

从刀从朿,朿亦聲。

七賜切 《說文解字注》 (刺)君殺大夫曰刺。

刺,直傷也。

刺篆疑非舊次。

刺,直傷也,當爲正義。

君殺大夫曰刺,當爲別一義。

辭之先後今又倒亂矣。

上文剽砭刺也,刲刺也皆直傷之義,然則刺篆當廁剽刲二篆下,禮經云刺草,大雅之刺訓責,史稱刺六經作王制,官稱刺史,鏚黹曰刺繡,用㰏曰刺船,盜取國家密事爲刺探尚書事,皆其引伸之義也。

一曰君殺大夫曰刺者,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

成十六年:刺公子偃。

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

内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

考諸周禮司刺:掌三刺之法,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

注:刺,殺也。

訊而有罪則殺之。

然則春秋於他國書殺其大夫,於魯國則兩書刺,諱魯之專殺而謂之刺。

謂其當罪合於周禮,公羊内諱之說是矣。

此云君殺大夫曰刺,春秋於他國不云爾也。

从刀朿,朿亦聲。

七賜切。

十六部。

按又七迹切。

古不分去入。

【漢典】 刺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tsʰɿ˥˧;tsʰɿ˥唐代读音lɑttsiɛktsiɛ̀日语读音SASUSOSHIRUTOGE韩语罗马CACHEK现代韩语자척越南语thích 客家话[宝安腔]ciuk7|ci5[梅县腔]ze5ciuk7lak7[台湾四县腔]ciuk7cih5[客英字典]cih5ciuk7cu5[东莞腔]ci5[海陆腔]ciuk7cih5[客语拼音字汇]ci4cug5qiag5qiug5[陆丰腔]ciuk7粤语ci3cik3sik3潮州话ceng3(tshùrng旧时:tshǹg)ci3(chhì) 近代音清母支思韻去聲次小空;清母齊微韻入聲作上聲七小空;中古音清母昔韻入聲皵小韻七迹切三等開口;清母寘韻去聲刺小韻七賜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清母錫部;王力系统:清母錫部; 官话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刺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刺」說文‧刀部「刺」睡.法173「刺」 秦系簡牘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㓨刾捇措朿𣐁莿𪑟刺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朿(ci4)䯸(ci4)赐(ci4)䰍(ci4)㓨(ci4)次(ci4)䗹(ci4)伺(ci4)佽(ci4)䦻(ci4)庛(ci4)䳐(ci4)骴(ci1)趀(ci1)髊(ci1)跐(ci1)疵(ci1)縒(ci1)呰(ci1)偨(ci1)玼(ci1)差(ci1)呲(ci1)蠀(ci1) 同部首 㔋刑剈剄劐㔊劕㓻刭㓽𠚻剿 同筆畫 抩咕㺳店的迠歩戗诚枘隹昀 初中古詩詞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西汉·刘向《唐雎不辱使命》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先秦·《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