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型科研計畫之演進 - 科技政策觀點- 國家實驗研究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國家型科技計畫到主軸計畫,我國大型科技計畫架構歷經許多重要變革,透過本文的回顧與整理,讀者可瞭解各項大型計畫與重要主題的演進,亦可提供後續 ... 首頁 研究成果 我國大型科研計畫之演進 陳嬿竹 2020-10-22 1159 10.6916/STPIRP.2020-10-22.0.001 導讀 從國家型科技計畫到主軸計畫,我國大型科技計畫架構歷經許多重要變革,透過本文的回顧與整理,讀者可瞭解各項大型計畫與重要主題的演進,亦可提供後續相關大型計畫規劃時之參考。

文章圖片所有權:https://www.ppt.cc/fkhktx mohamed_hassan,CreatedbyCC0PublicDomain-可以做商業用途-不要求署名 一、 前言 近二十多年來我國科技計畫有許多變革,主管政府科技計畫之部會也由國家科學委員會改制為科技部。

以大型政府科技計畫架構而言,從86年起推動之國家型科技計畫;103年之雄才大略計畫;105年推動之產業創新方案與110年即將推動之主軸計畫。

各個計畫推動均有其歷史脈絡,以下將簡述各計畫之推動狀況,並討論各計畫特點。

二、 國家型科技計畫 民國85年第五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決議:為提昇研發效能,創造新技術,以建立國家未來之競爭優勢,或因應國家社經問題之需要,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與國科會會同相關部會及專家學者組成「規劃小組」研擬課題,積極推動國家型科技計畫。

國科會依此結論訂定國家型科技計畫推動要點,為增進國家競爭優勢及因應當前國家重大社經問題之需要,依據國家跨世紀發展策略,慎選課題,結合科技研發之上、中、下游資源,規劃推動國家型科技計畫,以有效提升研發成果。

根據推動要點指出,國家型科技計畫需符合(1)有長期明確目標,創新技術,對產業發展或國家社會福祉有重大貢獻者。

(2)具跨部會署及跨領域之特性,需政府引導投入並予長期性支持者。

(3)具國際性、前瞻性,其影響與衝擊既深且廣,並需上、中、下游及產、官、學、研資源之良好分工與整合者。

國家型科技計畫自86年通過推動要點以來,陸續展開14項國家型科技計畫(圖1)。

圖1 各大型科技計畫之計畫時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國科會於86年成立之「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其目的乃針對第五次全國科技會議之建議「加強防災科技研究及相關之基礎研究,特別是跨領域任務導向之整合研究,以國家型計畫推動之」提出回應。

而具體工作上,實經由跨領域、兼具學術與實務之科技研發,並透過與部會之共同合作,來強化我國防災科技之能量。

國科會於92年7月宣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正式成立。

此中心負責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運作,並加強技術移轉與落實應用相關工作,對我國災害防救工作推動,具有關鍵性之影響。

(2) 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網路通訊國家型計畫 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自87年起開始執行,成果豐碩,除協助國內電信業者培養相關技術人才,建立核心關鍵技術,促使台灣電信產業技術提昇,通訊設備產值大幅提升,產業結構轉變,並使我國成為全球無線及網際網路終端產品主要供應國。

為延續電信國家型計畫之執行成果,推進資通訊產業之應用服務,網路通訊國家型計畫於98年通過,主要重點是延續過去十年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所累積的成果,內容以接取技術、通訊軟體及平台技術、應用服務技術及法規環境研究為四大發展項目,期能達成「寬頻智慧島,網通全世界」的願景。

(3)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 本計畫之首要目標在結合國內既有農業生技產業上中下游資源,研發具有本國特色、市場利基性之國際性產品;同時發展尖端的生物技術平台,並引進產業界的參與,促成產學合作,一方面縮短研發成果產業化時程,一方面促進企業研發能力。

期能提昇台灣農業生技國際競爭力,建立我國成為亞太地區農業生技產業之研發與營運中心。

(4) 生技製藥國家型科技計畫、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第一、二期生技類核心設施平台維運計畫[延續計畫]→生技醫藥核心設施平台[產業創新方案] 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係整合原有兩支國家型科技計畫,推動以新藥/新試劑/新治療策略/新興醫材為主之目標導向研究,慎選重點發展項目,進行整合型計畫,期能落實研發成果進入臨床前及初期臨床試驗,協助國內建構生技醫藥研發機制。

此外,「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期間建構之核心設施,於100年推動「第一期生技類核心設施平台維運計畫」、104年推動「第二期生技類核心設施平台維運計畫」,以維運國家級之共同研究平台資源。

其後配合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整合相關計畫所建置之資源平台、核心設施及國內前瞻性研發技術團隊,整併為「生技醫藥核心設施平台」,以期有效運用及整合科技資源。

(5)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 本計畫的總體目標為「典藏多樣臺灣,深化數位學習」,並訂立重點如下:1.呈現臺灣文化與自然多樣性2.促成典藏內容與科技融入產業、教育、研究與社會發展3.建立數位典藏與學習產業4.深化數位學習在正規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應用5.奠定語文數位教學的國際地位6.推動數位典藏與學習成果國際化、建立國際合作網路。

(6) 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智慧電子國家型科技計畫 智慧電子國家型科技計畫係接續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之成果,以發展醫療、綠能、4C等利基型電子技術為重點發展方向,人才培育、前瞻研究、產業推動及法人關鍵技術開發為研究主軸。

(7) 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奈米科技創新應用(主軸)計畫 為因應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的退場及政府組織改造後科技部的業務推動,並考量整體架構及奈米科技之前瞻性與應用發展,科技部持續推動奈米科技創新應用(主軸)計畫。

此計畫係為提升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研究能量,鼓勵學者從科學的發現進入創新應用研究、技術發展成熟度由『概念發展』推向『原型驗證』,以產生原創性的奈米材料、元件與技術,滿足國內社會的需求及增進產業的競爭力。

(8)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 以發展國家自主能源科技為願景、國家整體利益為考量,藉由盤點國內外研發現況、整合產官學研能量,以上、中、下游合作機制,規劃整體國家能源科技發展策略;以提升能源自主與安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改變能源使用結構及開創能源產業為目標。

上述之討論中,可看到各個國家型科技計畫或有轉型成立中心,或有相關計畫進行整併以利推動;且部份計畫於國家型科技計畫退場後,亦有相關維運計畫抑或是轉型為創新應用計畫等。

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特色是希望可以透過整體規劃發展藍圖,擴大規模效益,透過跨部會分工合作執行,以整合為手段、綜效為目的,創新產業技術或增進人民福祉。

透過總主持人領導計畫辦公室團隊專案推動,進行協調整合與管理,定期考核績效。

然實際執行時,受限於預算分別編列於各部會,總體運用較無彈性。

此外,總主持人人選大都由學校教授擔任,若需有部會參與時,指揮整合之力道有限。

管考評估部分延用原科技計畫之指標,較難反映大型計畫之亮點;國家型科技計畫評估部份可參考相關文獻(張元杰等,民98;孫智麗、黃奕儒,民98)。

三、 機關首長雄才大略之政策優先計畫 「機關首長雄才大略之政策優先計畫」(簡稱雄才大略計畫)是由國科會所提出的構想,目的是以科技預算支持產業發展。

由於科技計畫大都散落在各個部會,而且是由下而上的方式所形成。

時任國科會主委之朱敬一認為,部會首長應該要有遠見,並自行提出重要的科技型計畫,因此,改而「由上而下」的方式較為可行,國科會並且呼籲各個部會首長針對部會的需要及產業的發展,提出具遠景前瞻的科技計畫。

雄才大略計畫規劃於101年12月通過,並自103年度政府科技發展計畫審議開始推動。

102年起各機關首長可推政策性科技發展計畫,爭取103年起為期4年的雄才大略計畫高額預算。

其後,考量配合總統指示有效縮短產學落差,促進產、學、研緊密合作,科技部自104年度起推動雄才大略計畫2.0版。

雄才大略計畫2.0版係由各部會主管之研究法人會同科技部獎補助之學研機構及特定領域之產業界廠商若干家,共同提出研究計畫,每一計畫中研究法人、學研機構、業界之預算分別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一。

科技部預算以補助前述學研機構為原則,但需用於前述研究法人及廠商會同提出之計畫。

雄才大略計畫推行時間較短,且由於強調部會首長之遠見與規劃,因此較易著重於各部會所屬業務之計畫範疇,缺乏跨部會分工合作,其效益有限。

四、 產業創新方案 105年蔡總統上任後,以「連結未來、連結全球、連結在地」為主軸,一方面由技術創新、資金協助、人才支援及法制優化等層面著手,建構完善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另方面,積極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針對產業的需求,推動產業發展與創新,以達到經濟成長的目標。

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雖然為總統政見的實踐,但其經費來源很大比例來自於科技預算,因此本文亦將其納入討論。

五加二選擇產業創新標的,包括:「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國防」、「新農業」及「循環經濟」。

此外於106年起增加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產業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等方案,期望透過先進數位科技研發,培育跨域數位人才,加速打造數位國家。

上述方案中,有部分方案是自國家型科技計畫就有相關主題,如綠能科技、生技醫療、新農業、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產業創新等。

產業創新計畫在第一期推動中,已陸續展現成效,隨著蔡總統第二任任期展開,產業創新計畫亦紛紛開展2.0版計畫規劃,在原有的基礎下,配合台灣現況、外在環境、技術…等之變遷而進行微調。

由於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各項目之推動均牽涉跨機關之合作,並非單一部會即可推動,故有六個方案成立重點產業推動中心,以利方案之推展。

產業創新計畫之推動中心大都由政委/部長督導,方案執行層面則由次長、副主委統籌,且多數委託相關智庫法人支援推動中心之運作。

與前述國家型科技計畫相比較,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辦公室大都由國科會成立,其位階在國科會下;而產業創新計畫則視各方案之產業特性、主要參與部會…等,設立之推動中心分屬不同部會下,兩種模式各有其優缺點。

五、 主軸計畫(Top-down計畫) 有鑒於現行之科技計畫一年約有300-400支綱要計畫書,分屬不同部會,對於整體績效往往易淪為見樹不見林,無法掌握科技計畫之整體效益。

我國科技計畫約略可分為一般科技施政計畫與重點政策項目兩大類,一般科技施政計畫應歸屬各部會內部管考追蹤;而在重點政策部分,過去幾年由於有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成立,各方案均有持續追蹤管考,對於整體績效較能呈現亮點。

此外,科技計畫長期以來,大都由下而上(各執行單位提出,逐層向上彙整送出審議)為主,少部分計畫是由上而下模式推動。

自110年起科技部協同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推動主軸計畫,推選幾項重要課題,由上而下規劃新興科研佈局,或既有重點政策計畫整併推動,以3~5項為原則(110年暫以30~40億額度規劃),訂定明確可挑戰之目標。

110年主題包括: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臺灣資安卓越深耕、Å世代半導體、Beyond5G低軌衛星與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五項主軸計畫,每項計畫均有多個部會共同參與推動。

六、 討論與小結 綜整上述各項計畫之分析,整理如表1,國家型科技計畫是由國科會依第五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中決議辦理,其各計畫之成案,部份來自於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之決議。

國家型計畫所成立之各辦公室其位階隸屬於國科會之下,且由國科會負責管考。

機關首長雄才大略計畫是由國科會發起,邀請各部會首長提案,2.0版延伸為由各部會主管之研究法人會同科技部獎補助之學研機構及特定領域之產業界廠商若干家,共同提出研究計畫。

雄才大略計畫係由各部會提出之綱要計畫,故亦由國科會負責管考。

產業創新方案則是為了落實總統政見,由各部會分工執行,各推動中心依主責單位不同分別隸屬於不同部會下,方案由科技會報辦公室管考科技計畫部份、國發會負責管考方案進度。

主軸計畫(Top-down計畫)預計於110年開始推動,目前仍在審議階段。

表1 各大型科技計畫綜合比較表 國家型科技計畫 機關首長雄才大略之政策優先計畫 產業創新方案 主軸計畫 執行年份 87-107 103-106 105~ 110~ 議題 防災、電信、農業、生技醫藥、數位典藏、晶片系統、奈米與能源等八項 各部會署提出之Top-Down綱要計畫 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國防、新農業、循環經濟、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產業創新與文化創意產業科技創新等十項 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臺灣資安卓越深耕、Å世代半導體、Beyond5G低軌衛星與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五項 議題形成 全國性重大科技會議結論或國家建設所需之重要課題,經行政院審議通過 總統政見與行政院施政方針 由上而下規劃新興科研佈局,或既有重點政策計畫整併推動 推動中心 各辦公室設立於國科會 各推動中心設立於主責部會 管考 國科會負責管考 科技部負責計畫管考 國發會負責方案管考科技部、科會辦負責科技計畫管考 在科技資源配置上,部會一般施政應有保障之額度,其餘一定比例之預算供部會競爭。

各部會應依總體說明書或部會科技施政目標明確訂定績效指標,績效評估結果與審議應扣合。

此外,透過大型計畫之整合與協調應避免各部會資源重複配置。

根據本文資料綜整,歸納大型科技計畫成案要件包括:(1)主題為有明確目標、創新技術,對產業發展或國家社會福祉有重大貢獻或具急迫性、即時性之新興科技研發課題。

議題來源:重大會議結論(如:全國科技會議、行政院科技會報、BTC…等)、總統政見或行政院施政方針。

(2)具跨部會署及跨領域之特性,需政府引導投入並予長期性支持。

(3)需上、中、下游及產、官、學、研資源之良好分工與整合。

我國科技政策規劃與制定,過去較缺乏國家總體科技願景,受限於計畫審議與預算編列,科技政策多由下而上制定。

而早期之國家型科技計畫,其屬於政策導向計畫,較不需競爭,資源相對受保障,然缺乏不同計畫間的資源共享機制以及欠缺計畫調整及退場機制。

而在產業創新方案部分,透過推動中心之幕僚協助,期望能提供產業發展策略藍圖,並由各部會配合推動,透過產業界之參與,協助提升各產業之能量。

最新規劃之主軸計畫(Top-down計畫),則是期待透過由上而下之模式,引領重要議題之開展,擺脫傳統由下而上之計畫規劃模式。

由於目前本文撰寫時尚在審議階段,後續效益如何有待持續觀察。

各種大型科研計畫均投入相當多的資源與人力,對於計畫的成果應有量化評估之標準。

在國家型科技計畫期間,大都以學術論文、人才培育、專利取得、技術移轉金、及促進廠商投資五項指標用以評量似乎無法完整反應計畫成效;產業創新各方案大都依其產業特性訂定具體可行之目標,用以衡量方案成效。

未來可針對此類大型科技計畫,發展對於民生福祉、產業競爭力、科技競爭力或產業轉型…等量化評估標準,做為共通性評量指標,與各方案特性之目標搭配運用。

參考文獻 110年度審議作業手冊https://gstp.stpi.narl.org.tw/ 行政院第31次科技顧問會議資料https://bost.ey.gov.tw/Page/DF4BE80091F73491/d2e72061-8eaa-411a-baad-1108f67ddeea 歷年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list/60a212eb-7766-426d-b828-0dc95bf8907d?l=ch 科技部推動國家型科技計畫作業要點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250001047800-1031114 科計部新聞稿-智慧電子國家型科技計畫退場半導體研究將轉型,104.6.4 張元杰、史欽泰、簡文強、蘇千豪(民98)。

國家型研發計畫評估與政策管理:以研發國際化的觀點,管理與系統,16,25-51。

孫智麗、黃奕儒(民98)。

國家型科技計畫績效評估與效率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2,102-110。

繼續閱讀... 1 2 3 延伸閱讀 淺談加拿大評估制度演變及其省思 科技部跨國人才培育政策演變 我國能源國家型計畫之事前評估機制評析 陳良基部長:深耕科技田,小國大戰略 淺談歐盟未來新興技術計畫(FutureandEmergingTechnologies)評估方案與未來發展 科技計畫 國家型科技計畫 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am 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am 副研究員 陳嬿竹 目前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專長為大氣科學、資料分析、平台規畫、科技計畫績效評估等。

共有篇文章 最多人看的文章 腦機介面趨勢發展分析 物聯網將掀起工業4.0革命 CRISPR技術的應用、前景及挑戰 台灣碳纖維產業發展分析及研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