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的十四行詩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嫆茹醫師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副教授、24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乳癌病患的醫師、家人、好友。

若問乳房重建,黃醫師可以告訴你...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看文章專欄醫生這樣說 分享 分享 乳房的十四行詩 黃嫆茹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副教授、24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乳癌病患的醫師、家人、好友。

若問乳房重建,黃醫師可以告訴你好多好多故事。

故事無盡傳達著重建的無價、提醒著醫師創新。

做手術,也握著病人的手一起向前行。

治癌趨勢 有家族史、單側乳癌、基因異常……該做「預防性乳房切除」嗎? 把手術當下沒有乳癌的乳房切除,就是所謂的「預防性乳房切除」,目的當然也是預防乳癌的發生。

然而,預防性乳房切除,到底對不對呢?誰應該考慮這樣的手術?哪些想做這個手術的人卻是多慮的?有沒有更客觀的方式來做風險評估? 乳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乳癌的發生或復發,取決因素多而複雜,大家常聽到的有:家族史、初經年齡、懷孕生產的有無、基因突變、生活型態與習慣、放射線的暴露、過去病史等等。

另外,在乳癌初發的前幾年,也被視為是復發風險最高的時候。

推薦閱讀:乳癌分期、治療方法、飲食原則 掌握乳癌關鍵3大問 因應這些複雜的危險因子,我們可以控制的是,調整生活型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因為立即性乳房重建的普遍與好結果,預防性乳房切除也零零星星被討論很多很多年了。

其中,安吉麗娜.裘莉的經歷被廣為報導,也促成一般民眾關注、討論及考慮這樣的手術。

2015年,我在紐約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進修期間就發現,「雙側乳房切除與重建」,好普遍,仔細深究病情卻發現,這其中很多都是單側乳癌。

有不少病患說:「我的下腹部很足夠做雙側重建,我不希望對側再有乳癌」,或「雙側義乳重建,也可以更對稱,我不希望對側再有乳癌」。

(圖片來源/Pexels) 醫師,我有乳癌家族史…… 多年來跟病患相處的臨床經驗,若有家族史,不論是媽媽、阿姨、祖母、姊妹……,只要病患家人曾經有這樣的病史,女性病患被診斷乳癌伊始,都會更加擔心自己的對側乳房是否會罹癌。

家族史,到底佔的角色有多重要? 根據醫學文獻,並非每位有家族史的病患都有絕對的危險因子。

其實,影響力可能不足25%的患者。

所以,即使妳有乳癌家族史,記得提醒自己篩檢要做足,但不要太恐慌。

醫師,我的對側乳房有腫瘤,擔心會變成乳癌…… 除了家族史,乳癌病患容易表現出對於對側乳房是否會得乳癌的焦慮,特別是,如果對側乳房有個良性腫瘤。

首先,腫瘤有很多種,有些是增生性腫瘤,有些是非增生性腫瘤。

只有增生性乳房腫瘤,才會微微增加乳癌的風險。

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非典型乳管增生(atypicalductalhyperplasia)以及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

非典型乳管增生比起一般非增生型良性腫瘤(例如纖維腺瘤),約多出3.7~5.3倍的風險。

如果這樣的腫瘤夾雜著鈣化,則風險會再增加一些。

若估算病患的10年內得乳癌風險,約為17.3%,其他增生性腫瘤,例如非典型乳小葉增生(atypicallobularhyperplasia)的風險約20.7%。

所以,針對這些腫瘤,乳房外科醫師也會嚴陣以待的,大家不用太擔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至於乳管原位癌,既名之為「癌」,它真的是癌症的一種,只是局限於乳管上皮,不會往外擴散。

原位癌演變成侵襲性癌的風險有9倍之高,因此,切除與治療上,醫師會很積極處理的。

常聽到病患問:「原位癌也需要乳房全切除嗎?」這要看病患的個別狀況,目的無非是希望徹底根絕乳癌了。

除了良性腫瘤,會增加乳癌風險的因素還包括過去的乳癌病史,以及曾接受胸部放射線治療,當然,還有大家所知道的——基因異常。

基因檢測:風險評估的工具 講到乳癌基因檢測,就一定要提到BRCA-1(breastcancer-1)以及BRAC-2(breastcancer-2)這兩個基因了。

看到英文名稱,妳一定就瞭解這是乳癌相關基因。

位於染色體第17對的BRCA-1以及位於染色體第13對的BRAC-2這兩個基因都屬於腫瘤抑制基因,負責的是染色體DNA發生異常時的修復,有變異時,就容易有癌症的發生。

以文獻上的資料來說,BRCA-1或BRCA-2有變異的患者,終身的累積乳癌風險為50~85%。

其他大家常提到的基因則是p53、PALB2、PTEN等等。

除了乳房,也可能有卵巢、輸卵管癌、胰臟癌等風險。

單一基因的風險,是否足以構成病患在沒有罹病時做「預防性乳房切除」這樣的決定?這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但若是同時表現出多重基因變異,答案則是肯定的。

(圖片來源/Pexels) 雙側乳房預防性切除的「利」 以完全沒有乳癌發生的女性來說,雙側預防性乳房切除的執行,必然是來自於確定有BRCA-1或BRCA-2的基因變異,或是其他很明確的基因變異。

對這些病患來說,文獻上普遍認為可以減少90~95%的乳癌發生。

然而,在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下,執行這些女生的雙側乳房預防性切除固然減少了乳癌發生率,但是否有效提升預期壽命?是否真的有意義?醫學文獻告訴我們,在帶有基因缺陷的女性身上,如果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是在30歲時執行,病患的壽命預計可以因預防乳癌的發生而增加2.9~5.3年,但若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執行的年紀在60歲,則無實質幫助。

很多類似的風險預測也都告訴我們,隨著接受預防性乳房切除的年紀愈長,對於壽命延長的效益就減少,甚至不明確。

所以接受雙側乳房預防性切除這樣的決定,是需要多方評估,並且把時序、個人的人生規劃、生育考量,都一併納入考慮的。

雙側乳房預防性切除的「弊」 手術一定有風險,當我們關注預防性切除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必須知道其缺點,才能在利與弊之間取得平衡,做出最有利的決定。

立即性重建,可說是預防性切除的必然附帶條件。

目前文獻上所呈現的關於雙側預防性乳房切除的併發症,除了手術本身的、也有很多來自於義乳重建手術相關,特別是莢膜攣縮、感染、義乳破裂、血腫等等。

雖然大多數患者整體滿意度高,但仍有5%左右接受手術者表示後悔自己做了這個決定。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單側乳癌患者進行對側乳房預防性切除的利與弊 首先,對於有BRCA-1或BRCA-2這些高風險基因缺陷的單側乳癌患者來說,對側乳房的預防性切除的好處是很明確的。

加上對於乳房全切除後重建結果的期待,無碖是同一次手術使用下腹組織來做雙側乳房的重建,或者是使用義乳做雙側乳房重建,這些患者的對側乳房預防性切除加上重建,是很能被接受的。

另外,前面有提到,相關部位過去的放射線治療也大幅增加乳癌風險,若是單側乳癌病患的胸部因為其他疾病因素接受過放射線治療(例如,淋巴癌而接受頸部、胸部加上腋下淋巴結的放射線治療),也是一個可以考慮做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的條件。

然而,對於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其風險的病患,即便罹患單側乳癌,對側乳房的預防性切除並沒有很明確的預防優勢,因此,並不建議。

即便整形重建醫師不時聽到病人說,「兩邊一起切除、一起放義乳」或「其實另外一邊也很小,可以一起切除嗎?我真的好擔心」。

我們仍會提醒憂心的病患要理性看待,以及珍惜自己健康的乳房。

推薦閱讀:乳癌病友該做乳房切除還是保留?醫師: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立即重建 新型態立即性乳房重建支持下的預防性乳房切除 最後,說到乳房切除,不免要提到新型態的乳房切除與重建手術。

既然是預防性切除,「沒有感受到失去乳房」以及「完美的回復」,就是很重要的條件了。

乳房外科醫師不斷發展微創切除手術,運用影像,讓乳房切除得以在很小的傷口下安全進行。

整形外科的乳房重建更是加入了感覺的再造,不只外型,也兼顧了過去被忽視的感知,讓重建的乳房幾近正常。

結語 預防性乳房切除,雖然是預防乳癌發生的一個方式,現在的重建手術,也能讓這樣的手術不留下遺憾,然而,真正需要採取這麼「激進」的手段來預防乳癌發生的女生,並不多,即便自己或家人有乳癌,也不要太恐慌,理性面對,才能沒有遺憾。

嫆茹醫師的叮嚀 預防性乳房切除,在真正符合手術適應症的患者,的確有其效果,但並非人人都需要。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預防性手術也是。

做好風險管理,理性看待,才能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符合預防性乳房切除的女生,也不必因為恐慌而在沒有全盤計畫下盲目接受手術。

想好該如何做重建讓手術的衝擊減到最低、生活的步調與人生規劃、婚姻生育,才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手術,為人生加分。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1257 乳癌 「整形式切除」乳癌手術 可保留乳房同時縮乳 年輕的她被轉診到我的門診來,因為乳癌,即將接受手術切除。

我大部分的立即性乳房重建病患,多是以罹癌側的乳房全切除與重建為主,健康側附加的美容手術為輔,來做為她們美觀重建考量的依據。

心心的情況,顯然不太一樣。

逆向思考的可愛病人 「醫師你看,我的乳房很大而且下垂吧?乳房外科醫師說我的腫瘤很小,可以局部切除,那我就問乳房外科醫師,順便做縮乳手術可以嗎?」很棒的提議喔,心心滿有創意的啊。

其實,心心的想法在亞洲病患相對少見一些,但是,這卻是不少乳房豐滿、腫瘤小而且只有單一顆的西方女生會選擇的其中一種「整形式切除」的方式。

整形式切除,到底是整形還是切除? 「乳房局部切除」、「乳房保留手術」、「整形式切除」這3個名詞,是準備做乳癌局部切除的乳癌病患常常覺得困惑的部分。

這3種手術有什麼不一樣嗎? (圖片來源/Pexels) 先來說說適合局部切除的適應症。

「乳房局部切除」,顧名思義,就是切除一部分的乳房組織,保留部分的乳房組織。

在癌症治療的安全性這個前提下,局部切除通常適用於單顆惡性腫瘤,乳房沒有過多、散布的鈣化點。

除此之外,身為為病患做乳房重建的整形外科醫師,多年的觀察下,我的觀點多了一項:乳房局部切除後仍能保有相當程度的美觀與對稱,也是很重要的考量依據。

如果只是做「乳房局部切除」,雖然部分乳房被保留了,但外型不一定美觀,所以技術經驗與美感要求兼具的乳房外科醫師,會局部調整乳腺組織,甚至與整形外科醫師一起討論與設計(包括對側乳房),讓部分切除後的乳房仍能保有好看的外型。

如此一來,乳房的外型仍然美麗,也能減少癌症治療的心理衝擊與維持穿衣服方便等等的生活品質。

這就是「整形式切除」了。

「雙側縮乳手術」:整形式切除的變化球 前面提到,適合局部切除的適應症中,應該考慮到手術後乳房的對稱度沒有過多的落差,言下之意,需要被局部切除的範圍,與整體乳房大小的比例,不應該落差過大。

東方女生的乳房相對於西方,大小適中而好看的外型,是很常見的,讓我們在設計「整形式切除」時,容易忘了,其實還有一個選項,也就是跟整形手術併行的「整形式切除合併雙側縮乳手術」。

推薦閱讀:乳癌全切除做乳房重建,外型完整自然卻沒感覺怎麼辦?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疾病側的乳房也符合做「整形式切除」的基本條件,不過做完切除後,雙側乳房的大小與外型會有一定程度的落差。

這時候,如果碰巧病患的乳房外型是很適合做「縮乳」手術,就可以考慮在整形外科與乳房外科一起合作下,設計切除方式,包括手術刀口的位置、如何在癌症切除的安全前提下,包含雙側的美容手術設計,待該切除的範圍切乾淨後,整形外科醫師會接手,把雙側的乳房都調整到美觀的樣子。

印象中的「縮乳手術」,疤痕都好大? 傳統的縮乳手術,是以倒T字型為切口設計,疤痕常常很大、也容易有傷口癒合的問題。

現在,很多醫師(包括我自己)都傾向使用單一垂直切口,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棒棒糖切口」,來做縮乳房手術,疤痕更小了,也更美觀了。

縮乳手術,在整形外科醫師的眼裡,不只考慮切口,也考慮手術後,乳房組織如何保有絕佳的血液循環與美型調整,更深入的縮乳手術,以後再來跟大家詳細介紹。

在這裡先提醒大家,合併「整形式切除」與「雙側縮乳手術」,醫師會更著重於癌症切除,必須站在惡性腫瘤所在的位置來設計罹癌側的乳房外型,再以兼顧對稱與美觀的考量下,設計健康側的整形手術。

推薦閱讀:隱形的乳房切除手術「有一天,我會感覺不到自己做過乳房全切除……」 縮乳手術在西方發展多年,可採「乳暈旁」、「垂直棒棒糖」、「倒T字型」這3種切口來執行。

然而,不同切口大小所能切除的乳房組織與皮膚的多寡不一。

兼顧血液循環與外型設計下,手術方式繁複多樣。

加上了「癌症切除」這個變化球,每個病患的腫瘤位置不太一樣,但是有經驗的整形外科醫師,在多年來發展出不同手術設計的綜合考量下,多能接下挑戰,做出符合癌症治療與美容雙重目標的設計與手術。

值得一提的是,「乳房局部切除」的選擇,就包括了手術後的放射線治療。

罹癌側會有接受放射線治療的需求。

爾後,罹癌側乳房的外型略微硬挺與皮膚色澤的改變在所難免。

乳房部分切除,仍有持續美麗的機會 心心後來如願地做了「整形式切除合併雙側縮乳手術」,也很開心自己的需求醫師們可以達到。

(圖片來源/Pexels) 提到心心,就想起另一位病患小薇。

小薇來到我的門診時,已經接受過乳房保留局部切除手術,治療也已經告一個段落。

當我們一起檢視她的乳房時,她也告訴我,除了部分切除的位置凹陷,她希望可以矯正,也同時希望我為她執行對側乳房的縮乳手術。

後來,我們當然也盡力達到她心目中的理想狀態囉。

「對於自己的乳房,你有什麼想法嗎?」這是我手術前很常問重建病患的一句話。

對比爲心心與小薇做手術的經驗,也提醒大家,即使「部分切除」,仍有讓乳房持續美麗的機會。

手術前多想一下,為自己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嫆茹醫師的叮嚀 根據腫瘤位置的不同,乳房部分切除,實際切除的位置與範圍因人而異,乳房外科醫師會根據每個病患的狀況拿捏。

縮乳房手術是常見的美容手術,找對與乳房外科醫師合作的醫師,就不用擔心。

以前做過乳房部分切除手術,如果只是對於雙側乳房的對稱度不滿意,對側縮乳手術也是一個可考慮的選擇。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1745 乳癌 放射線治療與義乳重建,兩個天敵之間如何平衡? 放射線治療,為什麼讓義乳重建困難? 植入義乳重建後的乳房,因為癌症期數的緣故需要做放射線治療時,往往在治療結束後,慢慢地發生莢膜攣縮,讓重建的乳房外觀不好看,病患也常常因此有疼痛不適的症狀。

莢膜攣縮發生的機率極高,文獻上的報告,大約有20%。

同時,皮膚也因為放射線治療,而變得色澤深沉、失去彈性。

這些反應,都是放射線治療(也就是俗稱的電療)所帶來的纖維化反應,幾乎難以回復。

推薦閱讀:想隆乳、乳房重建,什麼是矽膠義乳? 放射線治療帶來的變化,不只是外觀上的。

接受過治療的皮膚,也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環供應,組織癒合的能力也差,想再做調整手術時,也往往很困難。

權宜之計:兩階段義乳重建 近年來,一階段直接植入義乳是立即性義乳重建的趨勢,然而,考慮到莢膜攣縮的問題,大約10年前,國外就一直有醫師倡導兩階段義乳重建,也就是,在乳房切除時,先植入組織擴張器,依舊做到最大組織保留,並且在放射線治療開始以前,先把皮膚盡量做擴張,待放射線治療結束滿3個月後,再來做義乳的置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此一來,就減少了因為放射線治療而造成義乳重建後的莢膜攣縮問題。

也更有機會在手術後,思考重建訴求與整體重建結果(包括是否做對側乳房的美容手術,像是隆乳或提乳手術)。

然而,如前所言,放射線治療也讓乳房的皮膚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環、彈性、以及組織癒合能力。

在放射線治療後的皮膚做手術,自然也增加了傷口不易癒合、或反覆裂開的風險。

這時可以考慮從新的手術切口(乳房下緣或外側緣)做義乳植入,來避免傷口癒合的問題一再發生。

不過,因為皮膚的不健康,長期與整體手術結果,仍難以讓人完全滿意。

另一個選擇:闊背肌皮瓣取代一部分皮膚與組織 自體組織是最能解決放射線治療所帶來的困境的方式。

然而,有一大部分選擇義乳重建的乳癌患者,是沒有足夠的自體組織來提供做乳房重建的。

為了彌補組織的不足,同時解決放射線治療所帶來的問題,在把組織擴張器改為義乳的當次手術中,一併以局部闊背肌皮瓣(來自同一側的背部)的皮膚來取代一小部分乳房上受到放射線治療影響的皮膚,並同時以闊背肌的肌肉部分做義乳的覆蓋,是個很好的選擇。

一來,外型得以改善,二來,局部闊背肌皮瓣也為局部帶來很好的血液循環,可謂一舉兩得的好方式。

(圖片來源/Unsplash) 移除義乳,以自體組織置換 還有一小部分病患,當初雖然選擇做義乳重建,但在放射射治療後,無論是外型上的考量,或是有反覆傷口裂開的問題,最後重新思考自己乳房重建的方式,而選擇把義乳移除,改為自體組織。

其中有不少患者,把義乳換成來自下腹部的深下腹動脈穿通枝皮瓣(DIEP)或是來自大腿的深股動脈穿通枝皮瓣(PAP)。

手術後的乳房外型好看了,皮瓣也為放射線治療後的組織帶來好的血液循環,附近的皮膚色澤與膚質也變得更好,也是個一舉數得的好選擇喔。

推薦閱讀:年紀大,應該對乳房重建說不嗎? 嫆茹醫師的叮嚀 放射線治療在晚期乳癌治療上,是重要的角色,即便對組織有傷害,仍是必要之惡。

放射線治療雖然是義乳重建的天敵,但好好做手術與治療計劃,仍然可以達到不錯的結果。

重建也可以是階段性的,按照自己的治療計劃,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選擇考量,不用害怕再次手術,調整好了重建乳房,就有好的生活品質。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1708 乳癌 隱形的乳房切除手術「有一天,我會感覺不到自己做過乳房全切除……」 好的乳房切除是完美重建的第一道門 小昕來到我的門診時,其實已經在很多醫院及不同乳房外科醫師間「逛街」了一圈,輾轉經由本院乳房外科醫師,才轉到我的門診做乳房重建手術的評估與諮詢。

「醫師,我真的很在意……」小昕講起了她的就醫故事,治療還沒開始,她已經有好多心路歷程與就醫經驗要分享了。

(圖片來源/Pexels) 某天,小昕自己摸到乳房上的硬塊,心中很害怕,她怕自己年紀輕輕,乳癌已經找上她,「萬一、萬一要失去乳房,怎麼辦呢?」隔天,她以最快速度,掛號、到乳房外科看診、接受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與粗針切片檢查,1週後答案揭曉,正是她所擔心的乳癌來敲門。

推薦閱讀:乳癌分期、治療方法、飲食原則 掌握乳癌關鍵3大問 第一位醫師非常積極迅速地幫她排好了手術,就在確認診斷的幾天後,即將幫她做全乳房切除手術。

她一面慌亂地辦好住院,一面開始真正的面對問題。

首先,年紀輕輕的她,已經要失去一邊的乳房了嗎?乳房外科醫師是不是忘了提醒她,考慮立即性乳房重建(乳房切除後,立即進行乳房重建)? 小昕回到乳房外科醫師門診詢問,於是,她被轉診到整形外科評估重建的可能性,但她對我說:「醫師,你知道嗎?當我聽到我的小腹組織略為不足,不能用來做重建時,我好難過。

而且,我還沒有時間好好思考,真的應該就這樣手術了嗎?還有,以後的治療呢?」 接著,小昕開始了她尋找「第二意見」的就醫行程。

她找了另一位不同醫院的乳房外科醫師評估,這位醫師給了她「乳頭乳暈保留式乳房全切除」的選項。

「我聽到乳頭乳暈可以保留,開心了一下……,」小昕這麼說:「醫師說,會在我乳暈旁邊設計手術切口。

」 小昕個性非常追求完美,開始跟醫師討論起手術切口在哪裡,「總希望以後疤痕不要太明顯啊,我還年輕吧……。

」 這麼一討論,小昕又開始了她尋找「第三意見、第四意見……」的就醫旅程。

然後,她知道了內視鏡輔助與達文西輔助微創乳房切除的各種可能性,而這也是她輾轉到了本院,並且被轉到我的門診,評估立即性重建的經過。

(圖片來源/Pexels) 乳房重建的醫病共享決策 我請小昕到檢查簾裡,為她做理學檢查,也初步評估乳房外型、乳頭位置、下腹部自體組織的使用可能性。

小昕的乳房豐滿而美麗,義乳於她,無疑是個簡單、結果也很好的選擇,至於自體組織,的確有些勉強,我需要做2個顯微手術,才能把她整個小腹的組織都挪作乳房、做到對稱的大小。

小昕很期待做「達文西輔助微創乳房切除」,因為要在這麼小的乳房外側手術切口做顯微手術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她的情況特殊。

我們坐下來深談一下,了解每個手術的優缺點,以及她心中的期待。

小昕告訴我,她很喜歡自己的乳房,她不是排斥義乳,只是,真心希望我可以想盡辦法讓她的重建結果接近現在的樣子。

「我只是想要跟現在的樣子一樣……」她說。

「手術時間會比較長喔,」我提醒她。

但同時我也了解到,這是她一面到處就醫詢問,一面已經查了好多資料後,很希望可以接受的重建方式。

(圖片來源/Pexels) 後來,小昕接受了達文西輔助微創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同時進行下腹部雙側深下腹動脈穿通支皮瓣乳房重建,我們也為她做了乳頭的感覺重建。

術後小昕說,很感謝自己的堅持、努力、與醫療團隊支持她的想法。

推薦閱讀:乳癌全切除做乳房重建,外型完整自然卻沒感覺怎麼辦? 小昕的手術後恢復過程很順利,最後的切片結果是原位癌、不需要做化療,很快就走回職場與生活,「唯一的改變是,我要買小一號的褲子跟裙子啦,」小昕打趣地說。

望著我「順便」幫她做的腹部整形、美麗的腰身,我也跟著她開心著。

乳房全切除的演進:皮膚保留、乳頭保留、微創手術 小昕的就醫過程、不同醫師給她的建議,可說是微觀的乳癌切除手術發展史。

很久很久以前,說到乳房全切除,不外乎就是把胸部切平了。

但是,在早期乳癌的病患身上,多數乳房的皮膚是沒有受到癌細胞侵犯的,慢慢的,在立即性乳房重建的風行下,乳房外科醫師也在確認皮膚健康的同時,盡力為病患做皮膚保留,讓重建後的疤痕更不影響衣著。

(圖片來源/Pexels) 接下來,醫師也把目光轉向乳頭乳暈。

雖說乳頭乳暈被切除後可以做重建,但若能保留下來,外觀一定更自然好看,也少了乳頭乳暈重建手術這一道小工程。

在台灣,「乳頭乳暈保留式乳房全切除」大約在2008年後慢慢起步。

起初,手術的切口多是在乳暈旁,往外側做延伸,這是比較容易的切除手術。

但隨著技術的精進與病患對美觀的期待,讓乳房外科醫師們在乳房切除上不斷改良,挑戰極限。

最困難的是,還得兼顧癌症手術的安全性,一點都不能馬虎。

為了兼顧「看清楚、切乾淨」的癌症手術最高原則,以及病患期待傷口小而隱密,醫師先把手術切口移到乳房外側與乳房下緣,傷口一開始很大,這是為了讓乳房外科醫師看得很清楚,不盲目做切除。

但接下來,為了縮小傷口,在技術純熟後,有些乳房外科醫師就開始了「內視鏡」與「達文西」的運用,藉由影像,手術切口可以小得多,視野卻更清晰、手術也更精準了。

(圖片來源/Pexels) 周全計劃帶來好結果 小昕回診時,仍常常跟我們分享起她就醫的經過。

她說,這個經歷大概是她人生中最害怕與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了。

大約手術後6個月,她的感覺神經也慢慢回復著。

「醫師,我現在真的覺得,慢慢的,一定會像妳說的一樣,有一天,我會感覺不到自己做過乳房全切除。

」 嫆茹醫師的叮嚀 每個乳癌病患都可以接受乳頭乳暈保留手術嗎?不是喔。

這取決與腫瘤的位置、以及乳頭乳暈是否受到癌細胞侵犯,手術前需要好好跟醫師討論。

每個乳癌病患都可以接受內視鏡或達文西輔助切除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腫瘤的大小、是否有大幅皮膚侵犯、以及乳房外科醫師是否熟悉這個技術,都是很重要的考量。

乳房重建,我們追求跟美容手術一樣的品質與外觀。

不過,每位病患的條件不一樣,需要個別跟醫師討論,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與最符合自己期待的手術結果。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4532 乳癌 什麼是矽膠義乳?(下)義乳歷經2次重大危機,如何選才安心? 不過,隨著義乳種類增加,在門診解釋時,無論是乳房重建、還是隆乳手術,著實多花了好多時間。

至於,聽著解釋的病人呢?很顯然的,也很難做決定。

大家紛紛告訴我:「醫師,我有選擇障礙啦。

」 推薦閱讀:想隆乳、乳房重建,什麼是矽膠義乳?(上) 義乳的第1次危機—矽膠致癌疑慮 「矽膠義乳」的歷史可追朔至1960年代,到了2021年的現在,自然經歷了好多沿革,而歷經時代的洗禮仍然在市面上的義乳,即便最年輕的款式,也走過至少10個年頭,被認定是安全無虞的。

不過,在逾60年的時光中,矽膠義乳面臨了2次最大的危機,一次是很多年前的「矽膠致癌疑慮」。

所幸「矽膠致癌疑慮」危機順利度過。

當一度被禁止的矽膠義乳再次於世人目光中亮相時,義乳的內容填充物也已不再是液態矽膠,而是新一代、更自然柔軟的「果凍」矽膠。

果凍矽膠義乳安全、不容易有矽膠滲漏的問題,觸感也更自然、柔軟,很受到女性病患的歡迎。

特別是,絨毛面義乳上市後,標榜術後不需按摩來預防莢膜攣縮,掀起另一波風潮,水滴型義乳(也是絨毛面義乳)的普及,更堪稱是乳房重建的好夥伴。

(圖片來源/Pixabay) 危機再起—「義乳相關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癌」來襲 在一片好評中,不久後,「義乳相關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癌」的問題卻開始浮上檯面。

這可以說是另一次義乳所面臨的大危機,大家應該記憶猶新、甚或至今仍擔心著。

這個聽起來可怕的惡性腫瘤,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義乳相關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癌」簡單說是一種惡性腫瘤,發生原因不明,然而,皆發生於接受粗顆粒「絨毛面」義乳的病患的莢膜上。

發生機率很低,最典型的症狀是,突發性的乳房腫大。

有症狀時,超音波檢查可看到義乳外面有很多組織液的堆積,影像檢查則可能看到莢膜上有腫瘤的顆粒。

診斷上,以抽取組織液做細胞學檢查為主。

因為是惡性腫瘤,所以治療上需要做大範圍的莢膜清除,並視惡性腫瘤期數決定是否加上其他治療。

推薦閱讀:臀部、小腹都能來拿做義乳 重回自體組織乳房重建的時代軌跡 雖同為絨毛面義乳,但不同廠牌與不同發表時間的義乳,其「絨毛面」的粗糙顆粒程度仍有所不同。

從最初的光滑面義乳至今,義乳表面的粗糙程度大致有4類:從光滑面、奈米絲綢面、細緻顆粒絨毛面、到大顆粒的絨毛面。

最初的「絨毛面」義乳表面是粗大的絨毛顆粒,漸漸才有較細緻顆粒的絨毛面義乳上市,義乳本身的觸感,則因為表面顆粒變細了,也變得柔軟的多,乃至現在大家熱烈討論的奈米絲綢面義乳,表面極其細緻,更接近光滑面義乳的特性,兼具兩者特色與優點。

而這些義乳的表面粗糙程度,也被發現與「義乳相關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癌」的風險有關係。

義乳表面粗糙顆粒愈粗,義乳的表面積愈大,淋巴癌的風險也愈高。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有疑慮義乳已回收,若不放心可考慮更換 選擇很多樣,但安全議題更不容忽視。

「義乳相關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癌」的出現,可謂在義乳產品的春秋戰國時代中,打亂一池春水。

表面巨大粗糙顆粒的絨毛面義乳首當其衝,因為淋巴癌風險較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於2019年7月底宣布回收特定義乳,台灣也馬上跟進。

所以,現在市面上只有光滑面義乳、較細緻的粗糙面、以及奈米絲綢面義乳。

因為政府積極把關與回收不適合的義乳,所以台灣目前市面上所有合法義乳的安全性,也很值得相信。

一陣驚恐後,雖然需要按摩,安全無虞的光滑面義乳又躍升為病患心中喜愛的義乳,新型細緻絨毛面義乳(有圓盤形與水滴型)也持續有擁護者。

另外,因為「義乳相關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癌」這個疑慮,後起之秀、兼具光滑面與絨毛面義乳好處的奈米絲綢面義乳的出現,也很受到歡迎,成為女性朋友考慮使用的另一個選擇。

但是,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依舊無法安心,那就是身上仍留有回收款式義乳的病患。

其實,這些病患不需要太恐慌,FDA建議這些人持續追蹤就可以了。

若是太擔心、接受義乳植入手術已有好些年的病患,不妨考慮更換義乳,或者,若是乳房重建的病患,把義乳換成自體組織皮瓣重建,也是可考慮的選項。

(圖片來源/Pexels) 嫆茹醫師的叮嚀 義乳植入物的改良,提供了醫師與病患更安全的選擇,若有醫療上的需求,不需要太擔心。

雖然有「義乳相關非典型巨大細胞淋巴癌」這樣的疑慮,但發生的機會相當小,特別是,風險高的義乳已經不在市面上,更不需要太恐慌。

義乳的選擇,可斟酌個人的喜好與醫師討論,術後按照該義乳的照顧方式好好照顧自己,就可以了。

義乳既是植入物,有疑慮時做更換,是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方式。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3550 乳癌 想隆乳、乳房重建,什麼是矽膠義乳?(上) 小美的困擾,相信對於很多接受過隆乳或義乳乳房重建的女生來說,應該都不陌生。

義乳有240多種型號、8,300款外型和填充物 想到「隆乳、乳房重建」妳立刻聯想到的,會是什麼呢?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仍是「水袋」或是「果凍矽膠」吧。

不過,義乳的選擇這麼多樣,圓形、水滴型、光滑面、絨毛面、還有微絨毛面……,感覺好複雜,又該如何為自己做選擇呢? (圖片來源/Pexels) 先來簡單認識「矽膠義乳」這個乳房手術的好夥伴吧。

從第一顆義乳的問世至今,已有超過240個型號,超過8,300個外型、內容填充物各異的義乳型態,曾經或依然存在市面上。

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設計與改變,當然是希望接受義乳植入的大女生、小女生,都可以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擁有心目中的完美胸型。

很多型號已成了歷史,就留待以後再慢慢來回顧。

先來看看現在在台灣,我們有些什麼選擇。

義乳的分類,簡而言之,依據填充物,有生理食鹽水袋與矽膠;依據外型,有圓形與水滴型,而義乳最表面(植入後跟身體接觸的那一面),則有光滑面及粗糙程度不等的絨毛面。

這些設計與改進的原意,是希望手術後的結果更自然、柔軟、減少莢膜攣縮的機會,還有安全不會致癌。

(推薦閱讀:年輕懷孕得乳癌別怕 乳房手術與重建都可以做) 生理食鹽水袋、果凍矽膠?義乳的內容物是什麼? 義乳,都是由柔軟的外殼、還有內容填充物所組成的。

填充的內容物有生理食鹽水及果凍矽膠。

相較於矽膠義乳,生理食鹽水袋已近乎不使用了,因為新的果凍矽膠義乳,更加柔軟自然。

過去的(已走入歷史的)矽膠義乳,填充的是液態矽膠,萬一義乳破裂,結果往往很難清除。

液態矽膠義乳一度在1992年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禁用,滲漏的安全疑慮是其中一個原因。

後來,以矽膠為基底的義乳再次被開放使用時,已經是全新的「果凍矽膠」材質。

簡言之,藉由特殊的製程,矽膠有著「果凍」的特性。

觸感柔軟,但是堅守著該有的外型(是不是很像現代、擁有堅毅柔美的特質的各位女性呢?)。

「萬一破掉呢?」很多病人仍然擔心這個問題。

「其實,機率並不高,但如果真的發生了,那就像果凍被切開一樣,矽膠會維持在莢膜裡面,不會亂跑的。

」 爾後市面上出現的更新、標榜著更符合人體工學的義乳,大致上製程也是維持類似概念來延伸開發的。

(推薦閱讀:乳癌全切除做乳房重建,外型完整自然卻沒感覺怎麼辦?) 光滑面?絨毛面?義乳的外表面有什麼差異? 了解義乳的內在後,再來看看它的外表。

全球第一顆問世的義乳表面是光滑的。

光滑面的義乳設計,讓義乳可以在置放的空間裡自由活動,它會隨著病患的姿勢自然波動。

藉由病患手術後適度的按摩、推動義乳,維持義乳的空間,減少莢膜攣縮,讓手術後的結果更自然。

幾年後誕生的絨毛面義乳,設計的原始理念是藉由義乳表面的顆粒,讓自己身體組織跟義乳適度地黏合,義乳不容易移位,維持著我們原先植入的位置。

(圖片來源/Pexels) 臨床上的使用,醫師與病患對義乳表面的材質的選擇,各有擁護者。

優缺點就留待下一次好好說明討論。

圓形、水滴型義乳,怎麼選擇? 市面上的義乳外型簡單分成圓形與水滴型。

顧名思義,圓形義乳外型飽滿、水滴型義乳則接近乳房原型。

選擇上,以期待的手術後乳房外型為根據,但提醒大家的是,水滴型義乳有著不能移位的需求,所以義乳表面是絨毛面的。

關於義乳,是不是覺得好多學問?資訊好繁雜?每一項資訊值得好好深入探討與考慮,所以,門診諮詢後,不妨給自己一點時間消化,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吧。

嫆茹醫師的叮嚀 雖然是個植入物,義乳的確在隆乳與乳房重建手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整形科醫師可是很感謝義乳的誕生,彌補了女性朋友自身組織的不足。

目前市面上合法進口的義乳都經過政府把關,不需要太擔心它的安全性。

了解每一種特性的義乳,並與醫師充分討論,為自己做出最安心的選擇。

不免俗的提醒,手術與植入物很安全,但有任何疑慮,仍應盡速就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5302 乳癌 年紀大,應該對乳房重建說不嗎? 每當有老年乳癌病友病人說:「我年紀這麼大了……。

」其實,說著這句話的,很多人都很年輕。

我就會想起蓮阿姨(化名),以及我跟她短暫的緣分。

切除乳房,以後怎麼出門啊? 蓮阿姨是我的乳房重建病患中年紀最大的一位,76歲。

乳房腫瘤切片結果是乳癌,因爲乳房有多發的鈣化點以及腫瘤很接近乳頭,乳房外科醫師評估的結果,仍需要全乳切除。

(推薦閱讀:乳癌病友該做乳房切除還是保留?醫師:無論哪種方式都可以立即重建) 第一次在門診見到蓮阿姨,外表不像年事已高。

體態健康優雅。

整齊的扮相與得知罹癌卻能擠出笑容,尚未相識,就能隱約感受到禮節、美學於她,早已是靈魂的一部分。

蓮阿姨的女兒說:「媽媽雖然年紀大了,可是,一直很愛漂亮。

想到要切除乳房,真的很不能接受。

」 「以後要怎麼出門啊?」蓮阿姨皺眉說出心裡的話。

「那我們在乳房開刀切除時就一併做重建。

」我安慰了一下蓮阿姨跟他的女兒後,不免俗的要開始做點理學身體檢查,審慎地評估她乳房的外型、對重建的期待、乳癌治療計劃、以及她身體狀況能夠承受的手術與麻醉風險。

接著,回到現實面,說明比較各種手術方式。

蓮阿姨與家人擔心:「手術時間會不會太長?」 身為整型外科醫師,我必須審慎評估,如何積極幫助病人完成願望,兼顧安全與不過多的醫療行為。

(圖片來源/Pexels) 適合義乳重建的條件 蓮阿姨的乳房仍維持著適合義乳重建的樣貌—年輕型、不下垂、大小適中。

我告訴她,她自己的身體的組織很適合拿來做重建,不過我們會需要採行顯微手術,手術時間會延長許多,「所以建議做義乳植入,好嗎?」(推薦閱讀:罩杯、弧度、比例?完美乳房的黃金比例) 我相信乳房外科醫師一定會好好保留她的乳房皮膚,因此可以在第一階段直接植入義乳,這樣的話,乳房切除後,緊接著大約額外多1個小時就可以完成重建手術。

這樣做能夠達到美觀的前提下,平衡醫病雙方希望重建、並且縮短手術時間的計劃。

手術依照計劃進行。

經驗豐富的乳房外科醫師幫蓮阿姨施行皮膚保留式全乳切除,我則在全乳切除後接手做義乳植入。

蓮阿姨恢復得很不錯,在預定時間內出院。

病理報告結果出來,一如乳房外科醫師擔心,是1期乳腺癌,她還需要化學治療。

蓮阿姨的義乳重建手術,乳房頗對稱,唯一的遺憾是乳頭乳暈無法保留。

我安慰她,等乳癌治療結束後再幫她做乳頭乳暈重建。

回診時,蓮阿姨遠嫁國外的女兒總是陪著過來,阿姨心情常常不太好,愛碎念著女兒,女兒也常常在她背後對我擠眉弄眼,母女倆的互動實在很有趣。

有時候我們護理師會逗逗她說,雖然生病了,好久不見的女兒這次可是陪了她好幾個月了啊。

女兒告訴我們,蓮阿姨是一位藝術美學老師。

難怪,她這麼在意好多的小細節,化療期間身體不舒服,回診時重視自己儀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自體重建vs.果凍矽膠義乳 每當我跟病患解釋用自己身體組織例如腹部做自體組織重建,以及果凍矽膠義乳重建的差異,不少病患會出現兩極化的反應。

關於果凍矽膠義乳,最擔心的是「會不會不自然?異物的植入、術後的照顧與按摩、果凍矽膠義乳到底可以在身上放多久……等等」。

關於單側的果凍矽膠義乳重建,有經驗的醫師就明白,並不簡單。

病人原先的乳房外觀可說是左右了重建結果。

另外,我們常建議某些希望以果凍矽膠義乳做重建,但是乳房原來形狀不是很適合的病患,好好考慮對側健康的乳房也要做個美觀的調整,比方隆乳、提乳、或縮乳手術,才能讓重建結果完美。

也就是說,這已經是重建與美容手術的合體了。

但是,我也常常跟適合以果凍矽膠義乳來做重建的患者說,這是個手術時間短、很快可以讓妳衣著方便的方式,現階段的乳房外型也很適合,不失為一個兼顧縮短手術時間與重建目的的好方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義乳重建手術完整身心 幾個月後,我與另一位更「資深」的病患結緣,很類似的選擇經過,更開心的是,她是原位癌病患,手術後不需要其他治療,手術後過得很愜意。

每次回診,看到她也讓我想起自己的可愛的長輩病人們,更讓我看到一個小手術可以激起的無限快樂漣漪。

嫆茹醫師的叮嚀 乳房手術與重建,是醫療中兼顧身體心像的完整與生活品質的一環,選擇與否、方式,都沒有一定的對錯。

乳癌病友不妨問自己、也問醫師,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讓術後生活更自在。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2981 乳癌 乳癌全切除做乳房重建,外型完整自然卻沒感覺怎麼辦? 姍姍(化名)是個年輕乳癌患者,我們的結緣始於為她計劃乳房重建。

第一次乳房重建諮詢門診,我們討論乳房外科醫師為她量身訂做的治療計劃,以及如何為她把乳房重建做到最好。

她有很足夠的自體組織可以用來做乳房重建,義乳重建於她也是很好的選擇。

同時,也跟她解釋了乳房全切除後會發生的感覺異常,以及,我們可以運用新的手術技術讓她未來重建的乳房也可以慢慢恢復感知。

(圖片來源/Pexels) 當時,我們共識是「不只有外型、還有感覺的再造」。

以姍姍的情況,她在全乳房切除手術後,是否需要放射線治療仍是未知數。

同時,她也很猶豫自己應該選擇義乳重建還是以自體組織來重建。

不過姍姍是個很理性的病人,決定好了在乳房切除手術的同時,仍請乳房外科醫師在安全的前提下,為她保留皮膚與乳頭乳暈。

整形外科我這邊,則先為她植入組織擴張器。

至於重建方式,她說,得好好思考。

我們也約定好,在下一個階段接受乳房重建時,同時做好感覺神經重建。

(推薦閱讀:什麼是乳癌放射線治療?哪些人需要做?) 乳房重建後,因為沒知覺而意外燙傷的案例並不少見 在接受治療、等待著下一次重建手術的期間,姍姍提早回診了,「醫師,我乳房的皮膚燙傷了……。

」 因為失去感覺能力,皮膚也像失去了保護自我的能力,在危險發生時無法給予警報。

姍姍燙傷的原因就在於,接受了全乳房切除後,手術側保留下來的皮膚與乳頭乳暈是沒有感覺的,支配這些皮膚的感覺神經是穿過乳房到達皮膚,因此,切除乳房的同時,感覺神經也被切除了。

失去了感覺神經,皮膚的感知,包括觸、壓、冷、熱、痛等等的感覺都永久失去了。

重建的乳房(或沒有接受乳房重建的手術側胸部皮膚)燙傷,不算少見,很多病患在天冷時握著暖暖包睡著,或靠近電暖爐,溫度過高而不自知,就受傷了。

失去的感覺還會恢復嗎? 跟姍姍一樣,很多手術後超過1年的病友回診時問過我,整個手術側的乳房都是麻木的,雖然偶爾有點癢或痛的感覺,但是,無法很精確地指出不舒服的點在哪裡。

如果我們請病患閉上眼睛,做些細緻的檢查,就會發現,病患以為自己擁有的感覺,其實是很遲鈍的。

大家共同的問題是,難道這樣的感覺要一直持續著,「失去的感覺都不會恢復嗎?」 很遺憾的,答案是,「沒有錯,這些感覺的恢復是非常有限的。

」 手術後,感覺神經會從四面八方健康的組織慢慢長進來受傷處,但是非常非常有限,相對於正常的狀態,這樣的恢復真的是非常的微不足道。

所以絕大多數的區域,仍是麻木而沒有感知的。

有些患者也會注意到,其實,保留下來的皮膚相較於正常皮膚也有些差異,比如較不會流汗、容易有濕疹……等等,也可能跟神經的切除相關。

乳房感覺異常:乳癌後美好重建結果背後的遺憾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都知道,在乳房外科與專精乳房重建的整形科醫師的聯手下,乳房重建的外觀結果已經很好。

但是,2017年,《紐約時報》一篇來自不同病患的報導,給了醫師們深思的機會,「我以為我的乳房手術後回到了正常,然而,不是,它是全然麻木的,」病患如是說。

對於素以乳房重建手術先驅為傲的美國醫師,這應該也是個震撼彈。

自詡把重建手術做到自然逼真的我們,其實只做到了外觀,而重建的乳房的皮膚、乳頭乳暈,仍是全然麻木的。

在這些地方。

病患感受不到冷、熱、痛、觸覺……,微風輕拂而過,也毫無感知。

(推薦閱讀:乳癌切除後,重建自信外觀有辦法!) 乳房的皮膚與乳頭乳暈的感覺神經來自第4對肋間神經。

在肋間神經沿著肋骨下緣往前走的同時,會在胸部的外側分出一個分支,是個感覺神經,這個分支會穿過乳房,直至皮膚、乳頭。

明白了這個解剖結構,就不難了解,當乳房全切除時,縱然可以保留下珍貴的皮膚與乳頭乳暈,把乳腺組織「挖空」的同時,必然把這個神經也切除了。

如何讓乳癌手術中保留的乳頭與皮膚恢復感知? 「難道感覺就不會恢復了嗎?怎麼重建的乳房一直都是麻麻的?」一再聽到病人的心聲,對身為醫師的我們,其實是很遺憾的。

現在國際上有幾個特定的團隊,也包含長庚整形外科正持續努力,希望乳房重建結果是可以恢復自然的外觀,也能有真實感覺。

感覺再造怎麼做?簡單說,重建醫師會把在切除當下被切斷的感覺神經的斷端找出來,並且額外剝離出一段可以犧牲的神經來,把斷掉的神經延長、順著皮下,繞過一部分的重建乳房,縫到乳頭的皮下。

6個月後,感覺就會慢慢地、一步一步恢復。

至於乳頭沒有保留的患者、或者是延遲性重建,而選擇以自體組織重建的病友,仍有重建感覺神經的機會。

醫師同樣會找出切除當下被切斷的感覺神經的斷端,把這個神經接到拿來做重建的皮瓣(例如,深下腹動脈穿通支皮瓣)的感覺神經。

等待時間,讓感覺慢慢恢復。

重建成功的義乳,就像沒有做過乳房全切除般自然 (圖片來源/Pexels) 欣桐(化名)是大約兩年前接受手術的患者,也可以說是團隊很早期的感覺再造的病患。

最近期回診檢查時發現,她的乳頭以及乳房皮膚的感覺,相較於健康側的乳房,幾乎是相同。

包括輕輕的觸覺,也可以感知。

(推薦閱讀:乳房重建與淋巴水腫超級顯微手術,還妳美胸和正常手臂) 欣桐當初接受的是乳頭與皮膚保留式乳房全切除、以及深下腹動脈穿通支皮瓣乳房重建。

重建的乳房本已相當自然,疤痕也不明顯,待乳房的感覺恢復後,欣桐說,真的常常忘記自己的乳房開過這麼徹底的切除手術。

回到姍姍的故事,我們仍然等待著,下次重建乳房時,要為她把皮膚的感覺找回來。

嫆茹醫師的叮嚀 乳房切除時,保留皮膚、以及在適合的患者身上保留乳頭,加上立即性重建,這是最自然而美觀的重建方式了。

避免重建乳房感覺的異常,可以藉由手術,在乳房重建的當下一併作感覺重建,讓重建結果更升級。

但是,神經的恢復需要時間,手術後也得耐心等待。

接受感覺重建會拉長手術時間,所以需要跟醫師討論,這個手術是否適合當下的妳。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1.4萬 乳癌 乳癌開完刀手臂腫成2倍大!預防淋巴水腫新進展 常聽到大家問:「癌症第幾期?」 這個問題在乳癌,牽涉到腫瘤大小、淋巴結是否受到腫瘤侵犯。

若有,腫瘤侵犯了幾顆?以及腫瘤是否有遠端轉移。

乳房的淋巴循環迴向有「腋下」以及「內乳動脈」這兩個系統。

根據研究,95%以上的乳房淋巴循環走向腋下淋巴結,少部分病患的腋下以及內乳動脈淋巴結兩套系統同樣重要,極少數約1%~5%的病患是以內乳動脈淋巴結為主要的淋巴回流系統。

所以腋下淋巴結被視為乳癌診斷、分期和治療計劃很重要的一環。

腋下淋巴結廓清早在1907年與乳房根除手術一併被提出,也被視為有效治療的重要一步,更是當時的治療黃金準則。

腋下淋巴結廓清與上肢淋巴水腫 無獨有偶,手臂的淋巴循環也迴向腋下,只有少數的人手臂淋巴循環是往頸部(脖子)走。

換句話說,如果為了治療乳癌而施行腋下淋巴結廓清,也可能同時阻斷了的淋巴循環,於是,淋巴水腫就可能發生了。

(推薦閱讀:乳癌復健必知重點 別讓淋巴水腫變慢性發炎) 當然,人體沒有這麼脆弱,淋巴結廓清後,斷掉的淋巴管其實是有機會自行修復的,所以接受了腋下淋巴結廓清後,提高了淋巴水腫的風險,但不代表每一位病患都會併發淋巴水腫。

如果有做放射線治療,組織纖維化了,再生能力也極差,淋巴水腫發生的比例就高出了許多。

(腋下淋巴結位置。

圖片來源/鄭佳玲繪) 減少腋下淋巴結廓清的一線曙光:前哨淋巴結切片 乳房保留受術在1980年代就被廣泛接受,但是「淋巴結廓清」這個跟「乳房根除手術」一起誕生的手術,在當時仍是黃金準則。

縱然大家認為腋下淋巴結廓清帶來了無數的併發症,包括淋巴水腫、肩膀不適、腋下積液、麻痛等等,仍不敢輕易放棄這項手術。

直到90年代,醫界開始對「前哨淋巴結」有更多理解,進而認為腋下淋巴結廓清術對腋下淋巴結沒有受到腫瘤侵犯的病人來說,根本不需要。

什麼是「前哨淋巴結」?這是一個淋巴結站哨的概念了。

當來自乳房的淋巴循環往腋下走的時候,第一顆遇到的淋巴結就被稱作「前哨淋巴結」。

換句話說,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受到腫瘤感染,合理的推測是,其他更上游的淋巴結應該是安全無虞的。

「前哨淋巴結」如何定位呢?接受過手術的病人都知道,手術前會去核子醫學科接受同位素打針,注射部位就在腫瘤附近。

手術中,乳房外科醫師有特殊的儀器可以協助找到。

另外,乳房外科醫師也可能會在手術中打特殊的顯影劑:「拍得藍」,來加速找到前哨淋巴結。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腋下淋巴結廓清在前哨淋巴結受到腫瘤感染時的角色 如同前面所言,腋下淋巴結受到腫瘤侵犯的程度,就是癌症期數與治療計劃的依據,所以,在前哨淋巴結觀念剛開始發展的時候,腋下淋巴結廓清在前哨淋巴結已受到腫瘤感染的個案中,仍是準則。

後來,在研究乳房保留手術病人術後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腋下放射線治療後的結果中,慢慢有新一派的聲音認為,既然有放射線治療的需求,是不是淋巴結的手術就做到「前哨淋巴結」就好了?如果前哨淋巴結有癌細胞,就直接給予放射線治療。

這些相對創新的想法有待更多的臨床試驗來佐證,在這之前,大多數的醫學中心還是維持著「前哨淋巴結有受到癌細胞侵犯的病人,需要做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的準則。

乳房與手臂的前哨淋巴結是同一個嗎? 許多需要做淋巴結廓清的病人擔心的問題是,會不會一併把上肢的淋巴結也做了廓清手術,淋巴水腫就此產生? 前面提到,前哨淋巴結的定位,除了同位素的注射,還有「拍得藍」這個染劑。

除此之外,近年則有「循血綠」應用於淋巴手術,所以有醫師就選擇把兩個不同定位方式分別用於上肢與乳房,來找尋各自的前哨淋巴結,避免上肢的前哨淋巴結摘取,預防上肢淋巴水腫。

這些做法增加了複雜度與手術時間,而確切的效果,仍是眾說紛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預防淋巴水腫,顯微重建整形外科醫師的角色 幾個月前,我有一位幾年前因為手臂淋巴水腫接受超級顯微手術治療的乳癌老病人回診,她的乳癌在對側乳房復發了。

經過一連串檢查,病患需要做腋下的淋巴結廓清。

「我問乳房外科醫師,可不可以找妳做預防性超級顯微手術?所以,乳房外科醫師就幫我掛號了。

」 不知道是她努力做功課,才知道這個很新很新的新知,還是她跟很多具有前瞻眼光大師們有著不謀而合的想法。

經過跟她溝通以後,我幫她在腋下的淋巴結廓清時同時,做了預防性淋巴靜脈吻合超級顯微手術,希望這個國外最先進幾個醫學中心正熱衷發展的新手術與觀念,能夠讓她治療後的生活品質更好。

預防性淋巴水腫手術仍是非常新的觀念,沒有必要建議每一位接受腋下的淋巴結廓清的病患做這個手術,因為不是每位病患都會發生淋巴水腫。

然而,針對高風險的患者,雖然超級顯微手術對醫師是個高難度的挑戰,但這是淋巴結清除手術還沒有辦法完全消失以前,一個新的契機。

(推薦閱讀:乳房重建與淋巴水腫超級顯微手術,還妳美胸和正常手臂) 醫學的進步與對未知的探索,將是未來減少因為癌症手術與治療併發淋巴水腫的新的機會,在更好的方式來臨前,提醒乳癌姊妹,好好注意手術側的上肢,若有不舒服,盡早跟顯微重建整形外科與復健科醫師聊一聊,找到可以幫助自己的好方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嫆茹醫師的叮嚀 淋巴水腫是乳癌手術後可能的併發症,早期症狀除了腫脹,有些患者是以疼痛來表現,多留意早期症狀,避免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

預防淋巴水腫,臨床上陸續有新觀念,仔細而理性的接受新知,和妳的醫師討論,有助癌後生活品質更自在。

乳房重建與淋巴水腫手術也可以一併進行,治療與增進癌後生活品質,不需過多的等待。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責任編輯:劉妤葶 人氣1.8萬 乳癌 罩杯、弧度、比例?完美乳房的黃金比例 最好看的罩杯大小?乳房的黃金比例 什麼樣的乳房最好看?罩杯大小算豐滿?有所謂的「黃金比例」可以依循嗎?這是來門診諮詢隆乳與縮乳手術的大小女生常常問的問題。

的確有。

雖然美是主觀的,但仍然有大部分的人認定的規則可以依循。

一般認為最好看的乳房大小,多是落在是C到D罩杯。

但是,罩杯只是漂亮乳房的一項條件,乳房與乳頭、乳暈在胸部的比例,也很重要。

好看的乳房,除了好膚質,乳頭的位置和整個乳房的比例也很重要。

乳頭應該在在乳房最挺的位置,並且呈現微微上仰10~15度角。

若以乳頭為水平線做橫切,把乳房分成上下兩個部分時,上半的乳房大小約佔整個乳房大小的45%,並且,乳房的弧度是緩緩平移的下坡;至於下半部,則佔了大約55%,呈現飽滿厚實、略凸的外型。

(推薦閱讀:乳癌患者重建乳房同時升級尺寸 術後兼顧復原與美觀) 如果我們把胸骨上緣最凹陷的中點與雙側乳頭連線,這個連線的長度在東方人介於19~21公分,超過21公分的則屬於下垂的乳房。

雙側胸骨上緣到乳頭的連線、另外加上兩側乳頭的連線,可以畫出一個三角形,當這個三角形呈現是正三角形時,是大家認為最好看的比例。

(圖片來源/黃嫆茹醫師提供) 「妳對自己乳房的樣貌,有什麼想法嗎?」 「我的乳房是不是哪裡不好看?」這是很多為了乳房美容或重建手術就診的大小女生們很喜歡問我的問題。

我也一定會反問:「妳覺得呢?」 美的規則與黃金比例,套在來諮詢乳房美型手術的大小女生身上大致上是可行的,但是,乳房重建呢? 每當有病人來諮詢乳房重建時,我總會問:「對於現在乳房的樣子,妳有什麼想法嗎?喜歡?想改變?」 這時候,不同病人有好多不同的答案,選擇,也可能好多好多。

不少病人就把問題擲回:「醫師,妳覺得呢?」希望能聽到我的建議。

於我,對於乳房美容或乳房重建的患者,答案其實會有些不一樣。

投身乳房手術這麼多年來的心得是,這幾個題目,都沒有標準答案。

(推薦閱讀:她因乳癌必須切除乳房 堅持要整形重建的竟不是另一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只想要恢復我原來乳房的樣子 巧慧(化名)過來門診諮詢立即性重建時,她年輕型、並不特別豐滿的乳房,上緣也沒有很飽滿、B罩杯,但整個乳房的比例好看,乳頭乳暈的位置與在乳房上的比例,也很好,是我心目中亞洲人低調溫潤的美麗乳房。

為巧慧做過身體評估、檢視了她的乳房後,拿出了乳房重建衛教單來,開始解釋了每個重建選項的優缺點。

以及,順道調整對側乳房的選項。

聽完解釋,巧慧說:「能不能手術完維持現在這樣子就好嗎?」 明月阿姨(化名)的情況不太一樣。

明月阿姨年紀大些,女兒陪同來門診諮詢立即性重建。

確認過乳癌期數與可能治療過程,我們一起檢視她的乳房,討論時,明月阿姨說:「唉,老了,以前(乳房)不是長這樣,年輕的時候,我記得很好看的……。

」經過歲月與生兒育女,仍然豐滿卻慢慢下垂、上緣不夠飽滿的乳房,是我心目中,繁花似錦後微笑以對的美。

「那,想要跟從前一樣嗎?」我問阿姨。

「不用啦,年紀大了,就這樣就好了。

」她只是回憶從前,然後欣然接受現狀。

後來,我順利地運用她的下腹部組織,深下腹動脈穿通支皮瓣,幫她重建成原來的乳房。

小弦(化名)大約35歲,走進診間時,難掩心中難過地表示:「是乳房原位癌,不過因為乳房內的鈣化點多,乳房外科醫師建議我做乳頭乳暈保留式乳房全切除。

」 我為小弦做身體理學檢查,檢視她的乳房外型,討論可能的重建方式時,她泫然欲泣。

她的乳房豐饒飽滿,是一種理直氣壯的美。

除了安慰她、鼓勵她接受治療,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把她被切除的乳房恢復原狀。

幸好手術後第一次到病房看她時,她低頭看了看說:「好像沒有什麼差別啊。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自己的,最美 執行乳房重建時,病患的想法跟接受美容手術的女生們,不太相同。

我常常跟病患分享,這是一個可以藉以改變乳房外觀的時刻,但是,大多數的時候,只要選對重建方式,病患仍可以選擇以重建手術來「恢復原來」的乳房外型。

就像上面3個例子,不一樣的乳房外型,相仿的重建選擇。

而不論乳房的大小或外型,很多接受乳房重建的女生也覺得,找回自己原來的,總是最美好的。

嫆茹醫師的叮嚀 什麼樣的乳房最好看?雖然有數學數據的「黃金比例」,但這個問題仍然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妳心中的完美。

關於重建手術的選擇,可以先不預設立場、好好跟醫師討論,聽聽建議,再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乳房重建,可以是一個美容手術的起點,不過,選對重建方式,妳仍可以選擇追求「自然」,回到原來的樣子。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人氣3.0萬 1 2 下一頁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步香港後塵?疫情多點爆發本土+83解封喊停? 推薦專題 【康健借問站直播】吳奕璇|去濕作戰!眩暈、瘦不了、高血脂...你是高濕危險群? 【康健借問站直播】陳亮妤|莫名不適都因為它?一起搞定自律神經 【康健借問站直播】林岱樓|持續性耳鳴?小心潛在的壓力X心血管異常X腫瘤 【康健借問站直播】營養學博士吳映蓉X翁德志|腸保養終極指南!用好菌抗憂鬱X肥胖X失眠 《測測看》人生最後一場期末考,你會考幾分?病主法知識懶人包一次看懂 流感疫言堂|秋冬防流感,一起守護家人的健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