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最重要的設計師類型為何?(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邀請Google、Microsoft、Autodesk、Ideo 與其他知名設計公司之總監,推測未來可能的設計師類型與職場需求,接續上篇內容,本文將帶來更多他們的預測。

有些職位已存在, ... Skiptocontent 未來最重要的設計師類型為何?(下) UI/UX,翻譯文章 282月,2016 Wilson 作者邀請了Google、Microsoft、Autodesk、Ideo與其他知名設計公司之總監,來推測未來可能的設計師類型與職場需求,並接續上篇(未來最重要的設計師類型為何?(上))之內容,本文將帶給讀者更多他們的預測。

其中有些職位已誕生於某些公司裡,而有些還需市場的改變或技術的突破才會普及。

但不管怎麼樣,設計師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及快速變動的技術,看清未來的發展趨勢,才能提前一步準備好需要的技能或觀念,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未來的設計師類型: 8.具體化互動設計師(EmbodiedInteractionsDesigner) NominatedbyMattSchoenholz,headofdesign,Teague 圖片來源:http://www.themakers.cn/store/detail-558.html 過去30年,在螢幕中出現的設計項目吸引大量設計師的投入。

至今,這些項目依舊有相當多的內容與互動需要設計師具創意的想法,不過我們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軟體是不需要在螢幕上互動的,因為螢幕上的項目已經轉載到虛擬實境中。

這類的互動設計需要新型態的設計師,我稱為“具體化互動設計師”。

此新型態的設計師關注於虛擬或擴增實境技術,並在這些設備裡,創造出事物與空間。

他們是介面語言與觸控模式的專家,考量運用這些元素的時機與方式。

同時,他們會由工業或建築設計中擷取靈感,以創造出在虛擬空間中的互動模型。

隨著這些新技術成熟,將吸引更多設計師致力於設計這些虛擬物的型態與空間的品質,而創造一個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背後是相當複雜困難的。

具體化互動設計師必須於資料中挖掘有價值的資訊,同時保護使用者的隱私。

他們也常需要說服商業上不同的權益人,讓他們知道產品的價值,並爭取更多運作所需的資源。

此外,他們必須具備找出演算法中盲點的能力,與排除複雜的流程中對使用者不利之處。

  9.跨領域設計師(Fusionist) NominatedbyAstaRoseway,principalresearchdesigner,MicrosoftResearch 早期的科技不是那麼容易被理解、過時且須由專家來操作。

如今科技逐漸被普羅大眾熟悉,並生活息息相關,也誕生了許多新興學門與工作。

此外,設計師逐漸轉變為“融合”各種領域知識或技能的角色,例如美學、工程、研究和科學等。

”跨領域設計師”需無縫的將不同團隊的努力整合在一起,並發揮最大的價值。

跨領域設計師依舊具備傳統設計能力與技能,並熟稔科技,且與多領域團隊一同工作。

雖然有時候他有點像團隊中局外人(非實作者),但組織科技間的連結並成就產品的成功,他們的能力缺一不可。

跨領域設計師必須扮演合作者與溝通者專家的角色,來整合不同工程師的概念並具體化。

他們需保持高度的熱誠,來面對未來不同的挑戰,並善用設計的能力來打造最佳體驗。

全球市場瞬息萬變,面臨的挑戰需要靠高度智慧與不同領域的觀點才能解決。

對跨領域設計師而言,溝通、理解與透過設計來連結的成就,是他們感到驕傲的能力。

這類設計師已經存在於某些新興產業,如生化科技或穿戴式裝置商。

其中,生化科技起源於生物科技,它是一個極度度跨領域的產業,必須有效融合設計與科學,才有機會創造下一個世代與具永續性的解決方案。

在此,你將看到藝術家與生物學家一起組成團隊解決同樣的問題。

另外,穿戴式裝置商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時尚設計師或藝術家與工程師合作,攜手打造例如織品或埋入皮膚的創新產品。

在這些新興產業中,跨領域設計師將扮演不同團隊溝通的橋樑,並透過設計方法來打造出獨特的體驗。

  10.人體器官設計師(HumanOrganDesigner) NominatedbyGadiAmit,founder,NewDealDesign 人體器官設計師是生物工程與設計的專家,打造人類器官或人體義肢。

他們有能力執行完整的設計流程來打造客製化的人體器官,同時擁有軟體、硬體與生物電子學的知識,並與不同生物相關領域的團隊合作。

我們已經接近可以繁殖出人工細胞的階段,這方面的貢獻有些來自於基因工程、生物反應器、微電子等領域,人造器官的誕生近在咫尺,人體器官設計師就是打造它們的專家,大家是不是很期待?   11.智能系統設計師(IntelligentSystemDesigner) NominatedbyJohnRousseau,executivedirector,Artefact 智能系統設計師致力於整合分離的體驗或物體,並設計出解決方案。

他的職責就是,在複雜的網絡關係以及多領域的專家的環境中,創造出混和了美學並可持續進化的產品,而這些專家包含設計師、藝術家與科技相關人員。

  12.斡旋者(Interventionist) NominatedbyAshleaPowell,locationdirector,IdeoNewYork 圖片來源:http://utebenz.de/project-type/service-design/ 斡旋者這個角色其實已經存在於職場之中,只是我們還未正式給他命名或有專門的學科。

當組織網絡日趨複雜,內部將很難吸收新的概念並產生未來的洞見,因此誕生了斡旋者這樣的職務。

他工作的範圍很廣,例如轉換角色定位(同理心)來設計體驗,或主持一個爭論的會議。

斡旋者非常了解組織心理學與行為,同時也是促進創意溝通、組織遇到問題、與排除過程中不愉快的專家。

  13.機器學習設計師(Machine-LearningDesigner) NominatedbyAaronShapiro,CEO,Huge 圖片來源:http://dataconomy.com/machine-learning-loves-hadoop/ 機器學習設計師主要在建構資料的模型,及設計可讓公司生產智慧產品的演算法。

這些產品可預測使用者的需求,並在使用者要求前就能完成。

機器學習設計師不僅在設計“體驗”,同時也必須確保演算法的品質與效能。

資料、設計搭配人工智慧將會是下一個數位體驗的新領域,且企業的競爭力也會建築在可高度客製化與高智能的能力上。

這些智能公司所提供的個人化產品與體驗,更能吸引與維持用戶。

換句話說,聰明的AI將帶給用戶新的體驗,並讓公司有更好的表現。

  14.計畫總監(ProgramDirector) NominatedbyDaveMiller,recruiter,Artefact 在設計服務公司中,計畫總監的工作就如同我們所熟知的專案經理(PM)般,同時也是專案管理、執行與客戶服務管理能力進化的角色。

計畫總監需有規劃商業策略的能力,他們清楚專案的客戶是誰、商業模式為何、及執行的原因,並知曉設計師與工程師的工作內容,也須透過歷程記錄隨時改變與影響專案走向。

他們與產品總監類似,大多來自於創意背景。

他們必須有設計、研究或工程等經驗,並主導專案邁向成功。

此外,他必須監控時程,並以多年產業經驗來保持長期的客戶互動關係。

  15.即時3-D設計師(Real–time3-DDesigner) NominatedbyDaveMiller,recruiter,Artefact 虛擬與擴增實境是目前設計與科技業最熱的議題與技術,它將與過去的互動及遊戲設計經驗整合。

在這個領域的團隊中,能打造寫實完整的體驗者就是3-D設計師。

成熟的3-D設計師需要多年實務的培育,不過資深設計師應可不僅限於遊戲設計,可加入產品開發團隊,解決娛樂性或生產力的工具面臨的互動問題。

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學校課程也會跟著調整,將會整合3-D與使用者體驗的準則。

  16.模擬設計師(SimDesigner) NominatedbyRobGirling,co-founderandprincipal,Artefact 圖片來源:https://www.thesims.com/zh_TW/ 模擬設計師會根據顧客資料、行為模式與統計學模式來模擬顧客,以預測顧客可能的行為。

在未來,產品、廣告、軟體、空間與服務的體驗設計將大量依賴這些模擬顧客的回饋,例如評論、社群上的回應、推薦以及預測等。

在我們還在摸索發展怎樣的產品或服務時,這些模擬的資訊將可提供團隊極大的幫助。

但這些虛擬的洞見真的能取代真實客戶的反應嗎?我暫時打個問號。

  17.生物/微科技人造物的設計師(Syntheticbiologist/nanotechdesigner) NominatedbyCarlBass,CEO,Autodesk 圖片來源:http://qb3.org/research/synthetic-biology 目前,我們治療癌症大多還是依賴破壞性高的化學療法,可能會破壞到其他好的細胞。

未來,我們將會針對病患的DNA來客製藥物與療法,這些藥物會透過先進的軟體與生物級3D列印機製作。

  18.Uber司機(UberDriver) NominatedbyGavinKelly,co-founderandprincipal,Artefact 圖片來源:http://wechatinchina.com/thread-439316-1-1.html 好吧,我承認這個觀點很奇怪,那就是不再有設計相關的工作了。

  上篇連結:未來最重要的設計師類型為何?(上) 本文章已獲得作者授權,翻譯自:TheMostImportantDesignJobsoftheFuturebySUZANNELABARRE,原文出處CO.DESIGN   本文章所屬設計大舌頭與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煩請通知。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 風行網—tinydetailforniceexperience 電視節目表+googlecalendar=? 電子商務網站介面設計寶典(一) 除了UIUX,還有哪種設計師?讓科技業大佬告訴你 開發網站不可不知:2015~16年的網頁設計趨勢 重新思考、設計Nike+Runningapp 訂閱設計大舌頭 隨時關注第一手UX、UI、科技、設計新知 電子郵件 訂閱 Wilson 以設計思維解決問題,並創造獨特的使用者體驗。

全部文章 Facebook LinkedIn Telegram Twitter 上一篇未來最重要的設計師類型為何?(上) 下一篇DailyUI挑戰–介面設計不是這麼簡單 最新文章 Clubhouse為什麼熱門?從UIUX的角度淺談(一) 2021-02-08/ 0Comments 手機拿法也會影響介面設計–淺談拇指法則 2020-02-06/ 0Comments Supr.Link最安全的縮網址服務 2020-01-13/ 0Comments 開發流程優化人人有責:設計也能營運? 2019-07-06/ 0Comments 台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本場次全程QA)–MIX2019Day1 2019-05-14/ 0Comments 數位金融–MIX2019Day1 2019-05-14/ 0Comments UI/UX 教學文章 心得分享 電子商務 體驗文 0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