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的解釋|负的意思|漢典“负”字的基本解釋- 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负”字的解釋,釋義,異體字,音韻方言,部首筆劃,康熙字典,說文解字,字源字形. ... 宋之富賈有監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簡繁異體字 fùㄈㄨˋ部首貝 部外2 總筆畫6繁體負 負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8D1F 上下结构352534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qmunborlo27802 拼音fù注音ㄈㄨˋ部首貝部外2總筆劃6統一碼8D1F筆順352534 常標 负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負(負)fùㄈㄨˋ馱,背(bèi):~米。

~疚。

~重。

如釋重~。

~荊請罪。

擔任:擔~。

~責。

~累(lěi)。

~罪。

~荷。

忍辱~重。

身~重任。

仗恃,依靠:~隅頑抗。

自~(自以爲了不起)。

遭受:~傷。

~屈。

具有,享有:久~盛譽。

欠(錢):~債。

小於零的(數),與“正”相對:~數。

指相對的兩方面中反的一面,與“正”相對:~電。

~極。

違背,背棄:~心。

~約。

忘恩~義。

失敗,與“勝”相對:不分勝~。

英語load,burden;carry,bear德語übernehmen(V)法語porter,sechargerde,jouirde,trahir ©漢典 负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負負fù〈動〉(1)(會意。

從人,從貝。

本義:恃,即依恃,憑仗)(2)同本義[relyon]負,恃也。

從人守貝,有所恃也。

——《說文》秦貪,負其強。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昔秦人負恃其衆,貪於土地,逐我諸戎。

——《左傳·襄公十四年》其異姓負彊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

——漢·賈誼《治安策》守自負年德,易之。

——明·高啓《書博雞者事》(3)又如:負固(依仗地勢險固);負固不悛(依憑險阻而不悔改);負寵(依仗寵愛);負學(依恃才學);負險(憑藉險固的地形);負勢(依仗權勢)是猶使蚊負山。

——《莊子·秋水》(4)通“背”。

揹負。

以背馱物。

引申爲負擔[carryontheback]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列子·湯問》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負晉侯出諸廁。

——《左傳·成公十年》(5)又如:負羽(揹負弓箭);負弩(身背弓矢);負鼓(揹着鼓);負薪(揹負薪柴);負戴(以揹負物,以頭頂物);負樵(背柴)(6)背倚,背靠着[withthebackforward]有衆逐虎,虎負隅,莫之敢攖。

——《孟子·盡心下》揹負青天而莫之千閼者。

——《莊子·逍遙遊》(7)又如:負河(依傍黃河);負暄(冬天曬太陽取暖);負立(靠牆站立);負海(背靠大海);負席(背對席位)(8)抱持[hold]徐衍負石入海。

——鄒陽《獄中上樑書》(9)又如:負羈手執馬絡頭;負錫(手持禪杖);負託(抱恃)(10)抱有;具有[cherish]虛負凌雲萬丈志,一生襟袍未曾開。

——崔珏《哭李商隱》少年負志氣。

——唐·劉禹錫《學阮公體》(11)承擔,擔當[shoulder]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12)又如:負責任;負輸(裝載運輸);負舟(承載舟船);負任(擔負重任);負官(身負官職)(13)背棄,違背[betray]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田榮者,數負項梁。

——《史記·項羽本紀》(14)又又惡負約。

(15)又如:負諾(違背諾言);負義(背棄恩義);負心妄加(忘恩負義,反咬一口);負盟(背棄盟約);負違(違背,違反)(16)欠債;欠缺;缺少[owe;lack;beshortof]僕少負不羈之才。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通家尚負責(債)數鉅萬。

——《漢書·鄧通傳》(17)又如:負進(欠債);負券(負債字據);負償(欠債)(18)失敗[failin]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孫子·謀攻》遇敵處戰則必北。

——《荀子·議兵》以決勝負。

——《資治通鑑》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宋·蘇洵《六國論》(19)又如:負敗(失敗;受挫折);負失(損失)(20)享有[enjoy]。

如:負名(享有盛名);負譽(享有聲譽);負攜(抱負提攜);負愧(抱愧);負奇(胸懷奇志)(21)蒙受[suffer]且負下未易居。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負屈無處訴,哀號動穹蒼。

——劉基《贈周宗道》(22)又如:負屈銜冤(受到冤屈);負譏(受到譏刺);負謗(蒙受責難);負霜(受霜;帶霜);負憂(遭受憂患)(23)加[add]。

如:負裝(裝載);負銜(駕車);負馱(馱載東西);負軛(駕車);負乘(負載,乘坐)(24)辜負;對不起人[beungrateful]是犯乃死,重負國。

——《漢書·李廣蘇建傳》客果有能也,吾負之。

——《戰國策·齊策四》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25)又如:負國(對不起國家);負恩(忘恩;背恩);負負(對不起、對不起);負咎(抱愧)(26)通“賠”(péi)。

賠償;補償[compensate]其不備,出者負之;其贏者,入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宋之富賈有監止子者,與人爭買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

——《韓非子·說林下》(27)失掉[lose]。

如:負職(失職);負聲(失去文章的音節之美);負實(失實);負期(失期)詞性變化◎負負fù〈形〉(1)小於零的[minus]。

如:負數(2)得到電子的[negative]。

如:負電;負極;負高壓常用詞組負擔負擔負電荷負反饋負號負荷負極負荊負荊請罪負疚負累負離子負片負氣負氣仗義負情負屈負傷負心負薪救火負壓負隅負隅頑抗負約負載負責負責負債負值負重負罪負作用©漢典 【酉集中】【貝】 負·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2 負《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负”字頭,請參考“負”字。

) 【酉集中】【貝】 負·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2 【唐韻】房久切【集韻】【韻會】扶缶切,𠀤音婦。

【說文】恃也。

从人守貝,有所恃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又【說文】一曰受貸不償。

【前漢·鄧通傳】通家尚負責數鉅萬。

又【釋名】負,背也。

置項背也。

【玉篇】擔也。

或作偩。

【廣韻】荷也。

【易·解卦】負且乗,致𡨥至。

【詩·大雅】是任是負。

【左傳·莊二十年】弛於負擔。

又背也。

【禮·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鄕而立。

【註】負之言背也。

又依也。

【孟子】虎負嵎。

【趙岐註】虎依嵎而怒。

又失也。

【戰國策】公負令秦與强齊戰。

【註】負,猶失也。

又老母之稱。

【史記·高祖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

【漢書註】如淳曰:俗謂老大母爲阿負。

師古曰:《列女傳》云魏曲沃負者,魏大夫如耳之母也。

古語謂老母爲負耳。

又敗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無益於勝負之數。

【孫子·攻謀篇】一勝一負。

又憂也。

【後漢·章帝紀】刺史二千石不爲負。

【註】負,猶憂也。

又愧也。

【後漢·張步傳】負負無可言。

【註】負,愧也。

又【廣韻】背恩忘德曰負。

【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又【類篇】違也。

【史記·信陵君傳】以負於魏。

【註】索隱曰:負音佩。

又【唐韻正】叶房以切。

【詩·小雅】螟蛉有子,果蠃負之。

敎誨爾子,式穀似之。

又叶房遇切。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傍夭矯以橫出,互黝糾而搏負。

下岪蔚以璀錯,上崎嶬而重注。

○按負字,古音房以反。

自《魯靈光殿賦》始讀爲房遇反。

©漢典 【卷六】【貝】 負《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负”字頭,請參考“負”字:) 【卷六】【貝】 『說文解字』 恃也。

从人守貝,有所恃也。

一曰受貸不償。

房九切 『說文解字注』 恃也。

左傳曰。

昔秦人負恃其衆。

貪於土地。

逐我諸戎。

孟子曰。

虎負隅。

莫之敢攖。

从人守貝有所恃也。

會意。

房九切。

古音在一部。

樂記。

禮樂偩天地之情。

史記。

栗姬偩貴。

皆作偩。

俗字也。

一曰受貸不償。

凡以背任物曰負。

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負。

©漢典 负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fu˥˧ 粤语fu6 官话晋语吴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负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負」。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負」說文‧貝部「負」睡.法202「負」「负」「负」 秦系簡牘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 異體字負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祔(fu4)鍢(fu4)付(fu4)覄(fu4)媍(fu4)赙(fu4)父(fu4)富(fu4)偩(fu4)㤱(fu4)洑(fu4)㵗(fu4) 同部首 贷赀赐赈赙贶资贺贲赇赞责 同筆畫 匢䒙讽汢㐐圶驯囝乮奸㚨㐂 初中古詩詞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南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先秦·列御寇列子《愚公移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