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藍、綠、年輕人都接受的報紙——用數字送別《蘋果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問卷中,一共有約20%回答《自由時報》、17%《蘋果日報》、10%《聯合報》、4.3%《中國時報》、4.3%其他報紙,以及44%沒有閱讀任何報紙。

《蘋果日報》為四 ...  王宏恩/藍、綠、年輕人都接受的報紙——用數字送別《蘋果日報》|思想坦克|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王宏恩/藍、綠、年輕人都接受的報紙——用數字送別《蘋果日報》 思想坦克 24Jun,2021 台灣《蘋果日報》於5月17日發行最後一份紙本報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我一路長大的過程中,《蘋果日報》對我有份特別的緣分。

我第一次上街抗議被採訪還被貼出來,就是參加反媒體巨獸時被蘋果報導。

我第一次做統計分析,研究各種星座上台大的機率,也是被蘋果挖掘出來報導,是我第一篇因為數字而上新聞的契機。

而到美國念書,太陽花社運爆發時,也是《蘋果日報》報導了我聯繫CNN等相關事宜。

到了學成畢業,又有幸接受《蘋果日報》主編的邀請,加入專欄作家之一,每個月從美國的角度、政治科學的角度、數字的角度,來給台灣社會提供建言。

而在這幾周,台灣蘋果跟香港蘋果相繼斷炊。

我能夠送別《蘋果日報》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用數字,來顯示《蘋果日報》的特殊之處,同時也思索著到底台灣哪個媒體有可能接收《蘋果日報》的讀者。

我使用的民意調查資料為TEDS2016。

在這份1,690位台灣民眾受訪的學術問卷中,第2題有問到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台灣民眾最常看的報紙為何。

在問卷中,一共有約20%回答《自由時報》、17%《蘋果日報》、10%《聯合報》、4.3%《中國時報》、4.3%其他報紙,以及44%沒有閱讀任何報紙。

《蘋果日報》為四大報之一。

讀者的政黨傾向分布非常平均 但《蘋果日報》跟其他三個報紙最不同之處,在於《蘋果日報》的受眾非常平均。

我把這全體受訪者,依照他們回答是支持泛藍政黨(26%)、泛綠政黨(39%)、或者其他(35%)來歸類,然後觀察報紙跟政黨認同之間的關係,可以畫出這張圖: 在這張圖中,可以看到《自由時報》(Liberty)讀者六成都是泛綠政黨、而中時(ChinaTime)以及聯合(UDN)讀者都是六成泛藍政黨。

但是對於《蘋果日報》來說(AppleDaily),全體讀者裡面約40%泛綠政黨、30%泛藍政黨、30%無黨派,這個分布跟全體民眾的政黨分布非常接近,而不像另外三大報一樣讀者的政黨傾向更為明顯。

作為四大報之一,這是《蘋果日報》難能可貴的特色。

報紙跟政黨認同之間的關係。

圖/作者提供 讀者群年輕人較多 第二個《蘋果日報》與其他三大報的不同之處,在於讀者的年齡層。

假如我們單純比較平均值,《蘋果日報》的讀者平均年齡為39歲,而另外三大報為中時55歲、自由52歲、聯合52歲、沒唸報紙53歲。

其他報紙的讀者群平均都已經超過50,但是《蘋果日報》的讀者群平均年齡不到40。

假如我們把各報社的年齡分布圖畫出來,結果如下: 各報社讀者年齡分布圖。

圖/作者提供 從上面這張圖中,可以很清楚看到《蘋果日報》所吸引的讀者群是完全跟其他三大報不同的。

中時、自由與聯合,主要都是以年齡五六十為主。

但是《蘋果日報》的讀者,幾乎都集中在40歲以下,其中又以剛出社會的二十幾歲為大宗。

換句話說,假如今天蘋果準備消失了,那這些讀者會去哪裡呢?恐怕也並不會去到傳統的三大報。

藍、綠、年輕人都可以接受的公共討論平台 最後,《蘋果日報》過去常被詬病的一點是過於腥羶色,因此可能讀者不過是喜歡那些色情暴力的彩色圖片,而非真的讀報吸收新聞。

要驗證這個假說其實也可以辦到,例如在這份問卷中,有三題政治知識的題目,分別問台灣民眾受訪者是否知道美國總統是誰、台灣行政院長是誰、以及誰負責解釋憲法。

答對越多題,理論上就是對政治有較高程度的了解。

而在TEDS2016中,全體受訪者的答對平均題數是1.4題。

《蘋果日報》的讀者平均答對題數是1.57題,高於平均。

(另外,《自由時報》的讀者是1.7題、《聯合報》是1.65題、中時是1.39題,都沒念是1.23題)。

因此,《蘋果日報》就算有腥羶色,但讀《蘋果日報》的讀者,相較於一份報紙也沒念的人來說,平均而言念過蘋果還是會有比較高的政治知識。

假如考量到《蘋果日報》的受眾與其他報紙並不同,那這些因為蘋果日報增加政治知識的讀者,在《蘋果日報》消失之後,又會去尋找什麼新的管道來補齊政治知識呢? 從上面這些結果來看,不難看出《蘋果日報》相較於其他各大報紙,對於台灣的重要性。

《蘋果日報》不只是藍綠都可以接受的一個平台,同時也是年輕人主要倚賴的報紙,並且讀者也都具有比沒看報紙還更高的政治知識,在台灣民主發展的近代史上終將記上一筆。

雖然不確定這些數值上的結果,是否是當初《蘋果日報》成立的初衷,但隨著台灣民眾跟《蘋果日報》的互動,最終造成了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報紙。

而在《蘋果日報》消失之後,下一個藍、綠、年輕人都可以接受的公共討論平台會是哪一個呢?恐怕從紙媒上沒有什麼機會了。

而網路平台基於其單篇為主(而非如報紙評論可以整版)的特性,是否可以促進雙方的辯論、是否有如各大媒體主編排版調整權重的效果,也是可以再繼續觀察的。

(原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Voicettank」,原標題:〈用數字送別《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消失之後,下一個藍、綠、年輕人都可以接受的公共討論平台會是哪一個呢?圖為香港《蘋果日報》於2021年6月24日最後一次出刊。

圖/路透社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

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更多思想坦克Voicettank:Web|FB|Twitter |延伸閱讀| 「六四」之於台灣,想想病毒吧…《蘋果日報》停刊:不關心政治,就會被蟑螂統治香港還有「體制內抗爭」嗎?其實之前根本沒這件事 時事觀察 媒體觀察 香港 思想坦克 王宏恩 延伸閱讀 大搜捕之後:《蘋果日報》與香港精神 「立場」逐漸凌駕「真相」的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新聞? 找回媒體「第四權」:《紐約時報》的調查報導實踐 假創業的毒蘋果:記者如何反咬一口? 52台空頻後,公廣新聞台能否重拾台灣新聞的信任? 數位時代的媒體與印刷書:當紙本書刊從風光逐漸衰亡 作者其他文章 王宏恩/一樁「去人化」的濫殺無辜:南加州槍擊案為何會發生? 林應然/我們終究會感染Omicron?台灣須改變「清零」心態 詹順貴/與其提高罷免門檻,不如重建立委圖像 盧郁佳/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是彗星撞向地球的距離 林應然/Omicron疫情下的春節,台灣如何變通因應? 李明軒/「發大財」不再只是口號:台積電是否能重新榮耀高雄? 盧郁佳/從朱元璋到習近平:兔死狗烹的中國偶像黃昏已來臨 趙君朔/重返毛澤東老路:習近平的下一步? 王宏恩/數字會說話:美國民眾支持台灣民調首次過半 陳牧民/如何解讀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的意義? 李政亮/當東京奧運激情過後:幾個觀察指標的後續效應 林佳和/當奧運熱潮退燒,台灣該如何維持運動風潮? 林應然/新冠肺炎疫苗能混打嗎?爭議解決與政策解套 郭永興/出口飛天、內需趴地:下半年台灣「L型經濟」的隱憂 王臻明/疫情像一場演習:若戰爭開打,台灣的全民防衛完備嗎?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思想坦克 《思想坦克》立志作為台灣彼此理解互信的溝通交流平台,誠摯地歡迎台灣各地所有有氣力的聲音。

最新文章 法國影史第一部巨幕電影:集合大師經典芭蕾劇碼的《黑艷鳳》 光州事件過後:全斗煥的經濟奇蹟與持續被鎮壓的民主運動 J.W./中國南京詐騙實錄:一個台灣人的七天軟禁經歷 黑幫害人,亦能「救人」?柬埔寨人口販運案凸顯媒體為黑幫洗白亂象 國民法官模擬法庭觀察筆記:酒駕致死如何量刑?人民法感情的反思 最多瀏覽 洪裕宏/世界其實並不存在?認知心理學家挑戰物理學根本基礎 中俄高超音速飛彈領先全球,世界各國如何急起直追與反制 黑幫害人,亦能「救人」?柬埔寨人口販運案凸顯媒體為黑幫洗白亂象 陳琮勛/抄襲如何判斷?撇開鄉民標準,《著作權法》怎麼看? 年輕人的南向淘金夢:柬埔寨、緬甸為何成為詐欺大本營?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