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室| 99學年度第1學期台語典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灣母語日 / 99學年度第1學期台語典故. 台語典故(99-1) ... 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在小的時候不管吃喝拉撒睡,都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照料,擔心挨餓著涼,深怕稍有不 ... 跳到主要內容 光華高工首頁| 網站選單網站選單圖書查詢系統光華電子書平台 圖書借閱獎勵要點 網路書局 網路電子書 回圖書室首頁圖書查詢系統光華電子書平台 圖書借閱獎勵要點 網路書局 網路電子書 回圖書室首頁 臺灣母語日/99學年度第1學期台語典故台語典故(99-1)「大鼎未滾小鼎沖沖滾」~第一週週報0830~0904  台灣早期農村,家裡廚房的爐灶都是用磚土砌成,大灶和小灶相連在一起,柴火是從灶口送入昇火,雖然,大鍋子在前小鍋子在後,但是大鼎(toatián就是大鍋子)盛的水較多,自然就比小鼎(sètián就是小鍋子)的水慢沸騰,等到大鍋子的水沸騰,小鍋子的水早已沸騰翻滾不停。

「大鼎未滾(toatiánboekún)小鼎沖沖滾(sètiánchhiângchhiângkún)」這句話是譬喻真正有學問有才能的人,通常都非常謙虛而不自滿,不會隨意的表現自己的才學,只有半吊子才會到處炫燿自己,奉勸年輕孩子,為人處世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並且多學習,不斷的自我充實。

「路頭擔燈心  路尾擔秤錘」~第二週週報0906~0911  古時候電燈不普及,到了晚上,家裡都是點「油燈」照明,「燈心(tengsim)」是油燈中用來點火的炷,用棉質搓成的燈心重量輕」。

「路頭擔燈心(lōthâutantengsim),路尾擔秤錘(lōbóetanchhinthûi)。

」這句話是形容挑擔子剛開始的時候體力好,不覺得重,就好像挑「燈心」一樣輕鬆;但是,路愈走愈長,體力愈耗盡,到最後精疲力竭,挑在肩上的擔子感覺愈來愈沉重,就好像挑「秤錘」一樣重。

人做事,往往先易後難,要有恆心和毅力,才能有成功的一天。

倘若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唯有發揮堅忍不拔的毅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同學們,學期剛開始,立定讀書計劃,「路頭擔燈心」,平時一點一滴的努力用功吧!「三工早漲一工  三冬早漲一冬」~第三週週報0913~0918  「工(kang)」就是日子的意思,一天就是「一工」,「三工」就是三天的意思。

「冬(tang)」就是「年」的意思,一整年就是「一冬」,「三冬」就是三年的意思。

「漲(tióng)」就是多出來的意思。

「三工早(Sankangchá),漲一工(tióngchitkang);三冬早(Santangchá),漲一冬(tióngchittang)。

」這句話是描寫早期農村生活,「透早得出門」的景象,早起幹活三天,就比別人多賺得了一天,工作比別人多做一天的量,自然比別人早一天完成,農作物會比別人早收成,三年早起打拼,就等於比別人多做了一年的工作。

這句話在提醒世人,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勤能補拙,唯有勤力務時,才能出頭天。

「新新(媳)婦洗灶額  新長工洗犁壁」~第四週週報0920~0925  「新新(媳)婦(sinsimpū)」是指剛娶進門的媳婦。

「灶額(cháuhiah)」是指早期農村廚房裡灶口的上方。

「犁壁(lêpiah)」是指耕田用的犁,有弧度的鐵片。

「新媳婦洗灶額(sinsimpūsécháuhiah)」,是形容剛娶進門的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打理三餐後,把廚房整理的井然有序,連被薪材煙火燻得很黑,平時最不容易清理乾淨的「灶額」,都刷洗的乾乾淨淨。

「新長工洗犁壁(sintngkangsélêpiah)」是指新雇用的長工,開始上工顯得特別勤快,在田裡耕種忙了一天,下了工還把沾滿泥土的犁,前前後後洗得乾乾淨淨。

「新媳婦洗灶額,新長工洗犁壁。

」這句話是形容人找到新工作,為了贏得上司的賞識,往往表現的很積極,工作特別勤快,這種好表現應該要持之以恆,始終如一;切莫三分鐘熱度,否則很快的被人「看破腳手(khòanphòakhachhiú)」,露出馬腳,原形畢露,只做表面功夫,再也無法得到別人信任。

「做雞得筅做人得摒」~第五週週報0927~1002  早期農家放養雞隻,雞用爪扒開地面上的雜物或腐蝕的樹木枝葉,然後用嘴啄食蚯蚓或小蟲。

雞用爪翻動地表砂土雜物就叫「摒(piàn)」,用嘴啄食就叫「筅(chhéng)」。

「做雞得筅(chòketiohchhéng),做人得摒(chòlângtiohpiàn)。

」這句話是說雞為了覓食填飽肚子,就得每天不停的用爪和嘴,翻動地表啄食;做為「人」也應該像雞一樣,就得每天辛勤的工作,不停的努力「打拼(pháhpiàn)」,千萬不可好逸惡勞,坐以待斃。

「三歲雕皮五歲刻骨」~第六週週報1004~1009  「雕(tiau)」是導正小孩子錯誤行為的意思。

從前小孩子做錯事情,長輩會用細竹子鞭打,小孩子受皮肉之痛能銘記在心,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產生「刻骨銘心」的效用。

「三歲雕皮(sanhòetiauphôe),五歲科骨(gōhòekhekkut)。

」是指孩子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強,可塑性高,就要教導正確的生活規範,要求孩子實踐這些規範,等到長大了,自然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正確倫理價值觀念。

雖然,現代少子化社會,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父母疼愛兒女是人之常情。

但是,過份溺愛,放縱其偏差行為而不導正,就像彎曲的樹幹要「雕正」就困難了,對日後的學習成長和人格養成有不利的影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細漢無規矩(sèhànbôkuiki),大漢就無情理(tōahàntiohbôchêngli)。

」小孩子做錯事情就要即時教導,不可因寵愛捧在手掌心,打不得也罵不得,而疏忽了教導的時機,萬一寵壞了而鑄成大錯,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細孔不補大孔艱苦」~第七週週報1011~1016  「細孔(sèkhang)」就是小缺點、小差錯的意思。

「大孔(tòakhang)」就是大問題、大紕漏的意思。

人是經過學習,慢慢累積經驗而成長,過程中難免碰到挫折或失誤,面對任何一點差錯,絕對不能等閒視之,應該當下尋找正確的方法改善,否則一旦惡化鑄成大錯,恐將花費十倍百倍的力量才能彌補,有時即使投注再多的努力也無法挽回。

「細孔不補(sèkhangmpō),大孔艱苦(tōakhangkankhó)。

」這句話是警惕人們凡事都要防微杜漸,劍及履及即時解決「小問題」,防患事態擴大而演變成棘手的「大問題」。

這句話也寓意著當小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犯了過錯,如果當下沒有給予正確的觀念導正,久而久之累積,造成大錯,做父母的就只能叫苦連天了,「艱苦吞腹內(kankhóthunpaklāi)」,無語問蒼天。

所以,「三歲雕皮,五歲刻骨。

」當小錯發生時,要立即糾正,不可置之不理。

「老人不講古少年不知寶」~第八週週報1018~1023        「講古(kóngkó)」是談說過往的事情。

以前常聽到老人家很自豪的對少年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長;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米多。

」或許有些誇大,但無可諱言,老人家見多識廣,人生經驗豐富,有很多值得年輕人學習。

「老人不講古(lāulângmkóngkó),少年不知寶(siàuliânmchaipó)。

」這句話指前輩如果不傳授真工夫,後生就無從得到寶貴的經驗;老人家不傳承經驗,少年人得不到寶貴經驗的傳承,只能從頭摸索,跌跌撞撞,重蹈覆轍。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當老人家對你「講古」指點迷津的時候,不能嫌他嘮叨「嘈嘈唸(chhāuchhāuliām)」,應該從他的話語中去領悟個中道理,虛心接受指導。

唐太宗用「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感嘆魏徵死了,有如失掉一面鏡子一樣,就是這個道理。

「近溪擔無水近山剉無柴」~第九週週報1025~1030  早年先民生活艱苦,過著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的日子,日常生活用水都取自河川,挑河溝裡的水回家儲存在水缸備用。

清晨的河水是最乾淨的,大家都會趁著清晨挑水回家,照理說,住在溪邊的最有機會捷足先得,但是,如果不早點起床,潔淨的好水早就被挑光光,剩下的是混濁的水。

同樣的道理,住在山邊的人家,不勤勞,不積極,山裡的柴當然會被砍光。

「近溪擔無水(kīnkhetanbôchúi),近山剉無柴(kinsoanchhòbôchhâ)。

」這句話是勸人養成勤勞的習慣,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惟有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雖然,現代社會民生用水已經不再倚賴河川,三餐做飯也不再燒薪柴。

但是,如果不愛護山林,任憑環境汙染持續惡化,環境遭受破壞難以回復原狀,青山綠水將不復見,值得大家省思。

「相罵無好嘴  相打無揀位」~第十週週報1101~1106  「相罵(siomē)」是指兩個人發生口角互相對罵的意思。

「相打(siophah)」是指兩個人大打出手的意思。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為細故爭執,人在氣頭上,往往失去理智,難聽的話不經意脫口而出,甚至不堪入耳的話都罵出口,所以說「相罵無好嘴(siomēbôhóchhùi)」。

打架的時候,更顧不了任何後果,出手失了分寸,那會考慮打到對方的那個部位,甚至失手打傷對方要害,所以說「相打無揀位(siophahbôkéngūi)」。

這兩句話在警惕世人,冤家宜解不宜結,凡是彼此體諒,和諧相處,即使細故發生爭執,也要保持冷靜態度,用理性化解紛爭,三思而後行,以免一時衝動造成遺憾。

 「魚呷流水  人呷嘴水」~第十一週週報1108~1113       「呷(chiáh)」是倚賴的意思。

「嘴水(chhùichúi)」是指口才好、嘴巴甜的意思。

「魚呷流水(hîchiáhliûchúi),人呷嘴水(lângchiáhchhùichúi)。

」是指魚賴水而生,清澈的流水是魚兒生存的好環境;人靠嘴巴甜,而能取悅於人,凡事無往不利,就好像魚兒優游在流水中。

「魚呷流水,人呷嘴水。

」這句話用來鼓勵個性木訥,不善言辭「無嘴水」的人,與人相處能主動、親切有禮貌的開口和人打招呼,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自然能得到他人的奧援。

然而,現今功利的社會裡,常有一些表裡不一「好嘴水」的人,能言善道講好聽話,以博取對方歡心,當心巧言令色鮮矣仁。

「痢仔乾癖不記得痛」~第十二週週報1115~1120 從前衛生條件差,蒼蠅、蚊子滿天飛,小孩子最容易被蚊子叮咬,用手抓破皮就長膿生瘡,就叫「生痢仔(senliapá)」,有時候一次生好幾個「痢仔」,長膿的時候是相當疼痛的,在醫藥不發達的年代,只能用「膏藥(koioh)」貼一貼,痢仔慢慢好了以後表皮會結乾塊長成「痂」,就叫「乾癖(kianphì)」,痂掉下來會留下瘡疤。

「痢仔乾癖(liapákianphì)」不記得痛(bēkìtitthiàn)。

」是形容生瘡剛治癒,連痂都還沒掉下來,就己經不記得生瘡的痛苦了,在短時間內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這句話用來警惕世人要牢記慘痛的教訓,隨時反省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不可得意忘形,以免重蹈覆徹。

「人情留一線  日後好相看」~第十三週週報1122~1127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很注重「人情」,與人相處總是見面三分情,互相尊重為對方留面子,凡事不做絕,彼此留下餘地,那怕是給對方「一點點仔(chittiámtiámá)」,也能好聚好散留下好印象,等到日後再見面仍然一團和氣,不至於見了面尷尬,這就是「人情留一線(lînchênglâuchitsòan),日後好相看(jitāuhósiokhóa)。

」留一點給別人,自己就多一點,凡是多給別人留一點,別人也會將心比心為你留一線,祥和社會就維繫在共同為別人「留一線」。

現今社會人情淡薄,偶有意見相左或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除了好聚好散外,更應謹守道德觀念,常言道「地球是圓的,相睹會到(siotúētioh)。

」不要一時意氣用事,把事情搞僵了,為自己留下一線生機才是上策。

「雙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第十四週週報1129~1204  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在小的時候不管吃喝拉撒睡,都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照料,擔心挨餓著涼,深怕稍有不慎生病受傷。

儘管父母對於養兒育女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犧牲,但為人子女的往往體會不出父母的心情,甚至有些人不懂得孝順父母。

但是,等到結婚生子,雙手抱著自己的孩兒時,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當初的苦心。

「雙手抱孩兒(siangchhiúphōhâijî),才(正)知父母時(chiahchaipēbósî)。

」這句話是在喚醒世人要懂得孝順父母。

「人情世事陪透透無鼎甲無灶」~第十五週週報1206~1211  中國人是講人情的民族,逢年過節,婚喪喜慶,乃至於小孩彌月,金榜題名,總不能免俗送禮致意。

有些人交友廣闊,人緣好,禮尚往來,總是「輸人不輸陣」,所有人情世故應酬,全部奉陪到底,一個也不遺漏,固然贏得人際關係和諧,但花掉的時間和金錢,卻難以估計,有可能入不敷出,甚至影響生計,落得三餐無著落,無米下鍋,連鍋子和灶都得停白的窘境。

「人情世事陪透透(lînchêngsèsūpôethàuthāu),無鼎甲無灶(bôtiánkahbôchàu)。

」這句話是用來奉勸人凡是應該量力而為,適可而止,千萬不可「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大石嘛愛小石勁」~第十六週週報1213~1218  「勁(kēng)」是靠緊撐住的意思。

從前農業社會裡,人丁興旺,兄弟姊妹眾多,年紀差距大,做事能力難免參差不齊,年長者要帶年少的,年少的也要搭配年長的,彼此合作無間,才能完成工作。

年長的、能力高、上位者的好比「大石」,大石頭堆砌空隙大,就容易滾動倒塌,如果有許多小石頭填入空隙,就穩固多了,而能屹立不搖。

「大石嘛愛小石勁(tōachiohmāàisèchiohkēng)」,是指一個能力強或是當主管的人,也要小石子的幫助相挺,否則孤掌難鳴,能力的發揮還是有限的,惟有大石、小石群策群力,才能成就各項任務。

「牛鼻不牽拉牛尾」~第十七週週報1220~1225  從前農村社會裡,農家養牛來耕田和搬運農作物。

小牛在出生不久就要被「貫牛鼻(knggûphìn)」,在兩個鼻孔中間相隔的軟肉穿孔,然後裝上鐵製的鼻環,綁上繩子以便駕馭。

農夫牽著牛鼻,牛自會乖乖的跟著走;不諳牛脾氣的,如果使勁的拉著牛尾巴,牛是不會馴服的,可能牛脾氣一來狠狠的甩脫。

「牛鼻不牽(gûphìnmkhan)」,拉牛尾(giúgûbóe)。

」這句話是形容作事情缺乏經驗,抓不著要領和訣竅,甚至本末倒置,弄錯了方法。

做人做事要懂得正確的方法,提綱挈領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紅柿若出頭羅漢腳目屎流」~第十八週週報1227~0101  「羅漢腳(lôhànkha)」是指沒有娶妻的單身漢,古時候有些居無定所的單身漢,住在廟裡,晚上就在十八羅漢牆腳下打地鋪,因此被稱為「羅漢腳仔」。

清朝康熙年間,施琅攻下臺灣,康熙皇帝頒令「移民三禁」,未經許可不准偷渡來臺,來臺不准攜帶家眷,不准廣東人渡臺。

由於渡臺要經過申請,很多人甘冒臺灣海峽「黑水溝」波濤之險偷渡來臺,淪為「羅漢腳」。

也由於不准帶眷來臺,有些拋下妻女帶著男丁渡臺,形成臺灣人的祖先「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嬤。

」「紅柿若出頭」是指柿子成熟轉紅,表示立秋過了,天氣漸漸寒冷,日子就不好過了。

「紅柿若出頭(ângkhīnáchhutthâu),羅漢腳目屎流(lôhànkhabaksáilâu)。

」是形容當初先民渡海來台的「唐山客」,一到寒冬有路無厝,不知如何過冬,農曆過年到了,又無法回去和家人團圓,沒有家人噓寒問暖,日子不好過,觸景生情難免暗自落淚,流露出在外遊子思鄉的心酸和悲哀。

現在社會安居樂業,世人更應緬懷先民渡臺披荊斬棘的心境,要知福惜福!「僥倖錢失德了」~第十九週週報0103~0108  「僥倖失德(hiâuhēngsittek)」這一句話常用來罵人不仁不義,做事缺德。

「僥倖錢」是指不義之財、黑心錢。

「了(liáu)」就是「了錢(liáuchîn」,是失去錢財把錢花光光的意思。

舉凡搶來、偷來、騙來的錢,賭博贏來的錢,商人偷斤減兩、偷工減料得到的錢,官員政客盜用公帑、官商勾結、貪官汙吏弄來的錢,販毒走私得來的錢---等等都是非法所得的不義之財,就是「僥倖錢」。

雖然「人二腳,錢四腳。

」賺錢確實不容易,光明正大,辛辛苦苦一點一滴賺來的「艱苦錢」,才能讓人心安理得,所以「艱苦錢萬萬年(kankhóchînbānbānnî)」。

儘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各行各業各階層的人,乃至貴為一國之君,都想要富有,享有榮華富貴。

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來得快去也快,必定在「不義」場所揮霍殆盡,甚或者難逃法律之制裁。

「僥倖錢(hiâuhēngchîn)失德了(sittekliáu)」,這句話在提醒世人,千萬不要羨慕別人榮華富貴,鋌而走險取得不義之財。

規規矩矩賺錢,勤勤儉儉做事,要懂得小富由勤儉,「流汗錢開袂了(lâukōanchînkhaibēliáu)」的道理。

「熟熟戲跋落棚腳」~第二十週週報0110~0115    「熟熟戲(seksekhì)」是指演員很擅長演出的戲碼,而且經常演出很熟悉的角色。

「跋落(poahloh)」是跌下的意思。

「棚腳(pênkha)」是戲臺下的意思。

「歌仔戲(koaáhì)」是臺灣民間傳統的戲曲,有在戲院裡演出的「內台戲」,也有在戶外演出的「外台戲(又稱野台戲)」,民間迎神廟會在廟宇廣場臨時搭建戲台演戲,受到環境的限制,往往搭的很簡陋,舞台上的空間狹小,演員就得經常適應不同的場地,有時候動作稍微大一些,一不小心就會跌到戲台下,初次粉墨登場的演員,經驗不足難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資深演員如果稍有疏忽,即使是十分熟悉的戲碼,一不小心踩空跌落舞台下,弄得四腳朝天,出盡洋相也是可能的事。

「熟熟戲,跌落棚腳。

」這句話在提醒世人,不要自以為識途老馬,就不會走錯路;人有失神,馬有亂蹄,平日行事千萬不可自恃經驗豐富而掉以輕心,大意失荊州。

 「一嘴掛雙舌」~第二十一週週報0117~0122  每一個人都只有一個舌頭,「雙舌」是形容某些人平常喜歡說人長短、搬弄是非、喋喋不休、多話造謠的人。

也有一些人生性好狡辯,被稱為「辯話骨(piānōekut)」的人。

「一嘴掛雙舌(chitchhùikòasiangchih)」,這句話是用來嘲諷喋喋不休、信口胡言,話無好話的人。

告誡世人要謹言慎行,話講出口難收回,言多必失不可不注意。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寒輔週週報0124~0129  蓬萊八仙裡有個讀書人叫呂洞賓,在成仙之前,有個同鄉好友叫「苟杳」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呂洞賓邀他到家住,鼓勵他刻苦讀書求取功名。

呂洞賓有位林姓友人,見苟杳一表人才、知書達禮,要把妹妹許配給苟杳,呂洞賓擔心苟杳成親後,耽誤讀書大事,雖然同意親事,但是呂洞賓想了個法子,要苟杳娶親後,呂洞賓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雖然不悅,但也只有咬牙答應了。

三天過後,苟杳才知道呂洞賓並沒有掀開新娘頭紗,並沒有對新娘子有任何踰越,夫妻才明白呂洞賓的苦心,心存感激來日報答,苟杳果然金榜題名,揮淚而別赴任去了。

八年後,呂洞賓家不慎失了大火,家產瞬間化成了一堆灰燼,呂洞賓只好以破爛的磚瓦搭了一間茅草屋,決定去找苟杳幫忙,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找到苟杳,但是見了面,苟杳對呂洞賓家遭大火非常同情,就是不提幫忙的事情,一分錢也沒有給呂洞賓,呂洞賓以為他忘恩負義,落寞的回家了。

呂洞賓一回到家,發現家裡蓋了新房子,邁進家門,大門卻貼著白紙,意思是家中有人死了,他大吃一驚,見屋內停著一口棺材,妻子披麻帶孝,嚎啕大哭,呂洞賓詫異的問妻子。

原來,呂洞賓走後不久,就有人幫他蓋好房子,又抬了一口棺材說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

呂洞賓心裡明白是苟杳玩的把戲,氣得拿取一把大斧頭把棺材劈成兩半,只見裡面全是金銀珠寶,上面還有一封信;寫道:「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

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這就是民間流傳的「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因為「苟杳」和「狗咬」同音,傳來傳去便成了「狗咬呂洞賓(káukálitōngpin)不識好人心(mbathólângsim)」,這句話是在表彰人與人相處彼此有情有義,喚醒世人要懂得知恩圖報;後來也被用來諷刺好心幫助別人,卻得不到對方的感激,那種好心沒有好報的感覺。

  消息公佈欄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全部第一頁上一頁下一頁最後一頁 X 跳至網頁頂部 網頁設計:數位果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