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 - 三民主義大同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民主義大同盟成立的背景,是蔣經國對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所做一系列和平統戰的回應。

·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是在 ...    三民主義大同盟成立的背景,是蔣經國對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所做一系列和平統戰的回應。

蔣經國先於1980年6月提出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主張,其後,此一主張並成為1981年3月29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綱領,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英文:GrandAllianceforChina'sReunificationundertheThreePrinciplesofthePeople)則是此一主張積極的行動作為。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是在1982年10月22日,由中國國民黨聯合各小黨成立的政治聯盟組織,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宗旨。

成立時冠蓋雲集、菁英薈萃,中國國民黨、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社會黨及宗教界、學術界、新聞文化、工商界、民間團體身分等1,600多人成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簡稱:三民主義大同盟)於臺北市,何應欽將軍出任首任會長。

成立時就界定「大同盟」為一跨黨派、跨宗教、跨族群、跨階級的全民運動組織。

1983年大同盟進一步成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基金會,使大同盟與工商企業界進一步結合。

1991年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正式由政治團體改為社會團體,廣設組織於海內外,宣揚國父理念、中華文化。

1992年11月,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以下簡稱大同盟)成立理事會,馬樹禮擔任理事長,這十年是大同盟的主要蓬勃運作與發展的黃金時期。

​ 目標   「大同盟」成立時訂定章程,根據當時的盟章,「大同盟」的目標有三條:   1.求國家自由平等,反對侵略擴張   2.求政治自由平等,反對極權專制   3.求經濟自由平等,反對集體控制   這三條目標,事實上就標舉了「大同盟」所追求的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目標。

第一條,求國家自由平等,反對侵略擴張,就是在民族主義上,追求國家的主權獨立自主和平等,反對共產極權暴政的侵略擴張。

第二條求政治自由平等,反對極權專制,亦即在民權主義上,追求政治上的民主,反對共黨極權專制的體制。

第三條求經濟自由平等,反對集體控制,就是在民生主義上,追求自由的市場經濟又兼顧均富的追求,反對在經濟的生產和分配上由中央集權控制。

  何應欽將軍在當選「大同盟」的首任主任委員後,在成立的開幕致詞時指出三個「大同盟」的主要奮鬥目標: 發揮民族主義倫理的力量,爭取10億同胞生活方式上的自由。

發揮民權主義民主的力量,爭取10億同胞政治上的民主。

發揮民生主義科學的力量,爭取10億同胞經濟上的平等。

以真正的自由、民主、 平等與繁榮來統一我們的國家。

  要之,何將軍提出以「倫理」做為發揮民族主義力量的方法,來爭取大陸同胞的自由。

以「民主」做為發揮民權主義力量的方法,來爭取大陸同胞政治上的民主。

以「科學」做為發揮民生主義科學的力量,來爭取大陸同胞經濟上的平等。

總之,「倫理」「民主」「科學」是實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重要手段。

  是時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歌,由何應欽作詞,於當年台灣三家電視台定時播放,曲調由 雅克弟兄修改而成。

歌詞是「三民主義,平等自由,耕者有其田,政治民主,民生均富,制度最進步。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團結奮鬥。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永享自由。

」​ ​  2.階段:大同盟的發展可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建立時期 1982年10月22日在圓山成立大同盟。

首任主任委員為何應欽將軍。

成長時期:1982~1990   大同盟成立後海內外組織逐步建立,當時在海外八十多國家設有一百多個組織,多數名稱為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部分地區用「中山學會」的名稱。

  李登輝於1988年繼任總統,上任初期仍維持傳統的國民黨政策,對三民主義和大同盟並未反對,甚至一度派其親信黃昆輝擔任大同盟秘書長,負責推動對大陸的工作。

但是,李登輝後來配合 民進黨廢除國父思想和三民主義教學及考試的訴求,使1990年代後,三民主義大同盟海內外的發展開始衰退。

衰退時期:1990~2000   從1990年代開始,李登輝主導一連串的廢除黨國意識形態的運動。

1993年大學國父思想課程改為「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2005年高中取消三民主義課程,從此三民主義在學校教學中廢除。

大學的三民主義研究所也紛紛改名,例如臺大三研所於1990年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所」,其他各校的三研所也都多半改名為「國家發展研究所」。

其影響是,國民黨失去了論述的基礎,沒有思想,就沒有信仰和力量。

冰凍時期:2000~2008 陳水扁執政時期,透過「去中國化」政策,進一步弱化了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影響力,同時更強化了民進黨「臺獨建國」「臺灣主權獨立」的訴求,三民主義大同盟進入冰凍時期。

式微時期:2008~2018   馬英九執政時期,國民黨對三民主義的思想和論述也未加以重整,雖然馬英九本人對三民主義和中山思想的信仰,無庸置疑,但因未予重視,使三民主義大同盟持續式微。

相反的,大陸在此時期,開始重視對中山思想的研究,並將中山思想中實業計畫的理念貫徹在大陸的經濟建設中。

大陸對中山思想的重視,反映在胡錦濤和習近平的談話中,同時也意味著中共和國民黨在爭中國正統地位及海內外民心上,中共在統戰政策上做了極大的調整。

重振時期:2018~   2016年5月大同盟由葛永光接棒擔任理事長,雖經費拮据仍一方面募款求存,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二年來,除了維持大同盟正常運作外,也陸續招募了一些年輕的會員,擴大國內組織,同時也正將「盟訊」改為「風向」重新發行,並建立直播電臺,以擴大文宣效果,重振大同盟的運作,免除關門之窘境。

鑑於仍有許多工作有待開展,但2017年因葛永光同時接任救國團主任乙職,實無法兼顧大同盟工作,故於2020年5月屆滿時,特委請孫文北院院長林定芃來擔任理事長,讓三民主義大同盟工作能重振,開展一個新的局勢。

    林定芃博士擔任理事長後,聘請葛永光為本盟榮譽理事長,及敦聘洪秀柱擔任名譽理事長來指導盟務,另敦請陳金讓、饒穎奇、謝孟雄、高育仁、張京育、夏瀛洲等人續任理事來傳承盟務,並續聘中國國民黨前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忠山教授為秘書長,借重勇於任事的林忠山秘書長積極推動海內外盟務。

    同時,邀請多位現任民意代表及學界先進等進入理監事會,使大同盟團隊成員年輕化。

為擴大各界別的參與,亦聘請多位社會賢達擔任顧問,加人大同盟的運作,齊心協力重振大同盟理念,並推動孫文思想而努力。

林定芃接任後,除了積極重整大同盟的檔案,及建置資訊網外,已重新成立三民主義大同盟的推行委員會,敦請周陽山、龐建國及杜震華教授為推行委員,積極規劃出版具現代性的「二十一世紀三民主義」之教科書,並培育三民主義種子講師團。

同時敦請副秘書長韋大中成立「孫文書畫藝術研究院」,網羅結盟藝文界,作為海內外柔性交流的平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謹向          大同盟首任主任委員                     何應欽將軍                                                         致敬  ​ ​ ​ ​ ​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