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聞媒體隨便報,普羅大眾隨便信,歡迎來到後真相時代。

... 的手法,藉由文字敘述上的漏洞來改變原本事實真相的定義,反過來扭曲、製造了新的詮釋。

跳到主要內容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公告事項 | 演講申請 | 相關連結 | 關鍵詞 人物專訪特刊文章書籍推薦政策蒐集調查報告 :::首頁:專欄文章:書籍推薦 後真相時代:當真相被操弄、利用,我們該如何看?如何聽?如何思考? 書籍推薦 ETEACHER編譯中心   人氣: 2534 作者: 海特‧麥當納(HectorMacdonald)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8/06/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假新聞」、「帶風向」的現象逐漸發酵,成為民眾和政府都必須面對的重大社會議題。

當一件事能被以各種不同的角度詮釋、操弄、利用時,我們該相信什麼?又該如何從這些雜亂無章的資訊中抽絲剝繭,拼湊出真相?本書刻意指出那些操作的伎倆,讓人們有能力去破除它們。

本書對於事實真相的剖析觀點可概括為下列四點:(一)部分真相、(二)主觀真相、(三)人為真相、(四)未知真相,以下介紹這四種真相的類型和特徵:   一、部分真相     許多事情很難用一句話就解釋清楚,而且從每個人的觀點出發所得到的事實真相可能都不相同,導致真相如拼圖一般,我們無法單從一小片拼圖就得知事情的全貌。

    作者認為人們可能使用三種手法讓部分真相擾亂我們的思考,分別是:省略、混淆、類比。

人們在描述事情真相時可能「省略」一些細節,例如概要式地告知或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進行闡述,使聽者不容易獲得詳盡的理解;又或者是用不相干的其他大事來「混淆」當下的焦點,使真相不易被發現或釐清;除此之外,也可能營造一種「類比」關係,暗指事件之間有因果關係,進而分散他人的焦點,即使實際上這些事情根本毫無關聯。

    因此人們在理解事情時要盡量多方考慮,避免太過直覺或獨斷的決策,自己在闡述部分真相時也必須就事論事,切莫歪曲論點而誤導他人。

  二、主觀真相     有些事實即使已經全盤托出,依然會因為人們的主觀解讀而產生偏差。

作者認為外在的道德標準及自我內在的慾望會影響原先的事實真相。

舉例來說,駭客入侵他人電腦的行為並不對,但如果大眾能諒解某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原先的解讀可能就會被翻轉。

同樣的道理,一件事情也可能被妖魔化而受眾人抨擊,比方像是「鄉民正義」所引發的問題。

    除了道德標準外,個人主觀好惡也可能影響對事物真相的解讀。

作者指出一項有趣的研究,某研究團隊將同一道四季豆料理分別取名成「油滋滋香煎甜蜜四季豆」跟「清淡低卡四季豆」,結果發現受試者大多選擇了前者,而不是聽起來對人體較健康的後者,代表即使人們了解高油食物對人體不好,也還是會吃。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有尊重及包容不同意見的態度,並且避免過度受到他人或自己的影響,用開闊視野讓自己接受完整的事實真相。

  三、人為真相     不論是要傳達、陳述一件事實,還是基於某些目的要利用事實,語言的力量總是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我們能透過語言來喚起他人的同理心、情感、既有印象,甚至是信任。

像是新聞使用「想必悔不當初」、「恐怕不堪設想」等字眼都是人為附加的產物,並且可能引導大眾的想法。

    文字遊戲則是人為真相經常使用的手法,藉由文字敘述上的漏洞來改變原本事實真相的定義,反過來扭曲、製造了新的詮釋。

比方說臺灣曾有攤販招牌寫著:「天然蜂蜜,不純砍頭」,最後引發軒然大波,這便是透過文字遊戲來形塑人為真相的例子。

    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或他人在談論、發表的內容和定義,並且進一步了解其背後的立場、思想架構和邏輯,只要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自陳或詢問,才能避免人為真相造成的歧異和衝突。

  四、未知真相     對於未來,我們無從得知,但人們會從已知的條件去推論、預測未來的情況,這些事情就是未知真相。

像是訂好的國中會考日期或火車發車時間,但它們還處於「未完成」的狀態,因此作者認為人們面對未知真相時,能做的事情有兩種:讓它發生、不讓它發生。

    我們能做一些準備讓真相順利發生,也能做出阻擾行為讓原本的結果不會發生,由於我們擁有實現真相的可能,所以必須格外謹慎思考。

因為誘導者可能別有居心,提供部分真相、主觀真相或人為真相來干擾我們的行動。

      有心人透過暗示、提供片面事實、引導提問等方式來影響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理解,企圖讓人們相信自己的直覺,落入不正確的推理陷阱中。

久而久之,人們就不再重視、思考事件的真實性。

但如果我們能了解這些真相運作的模式,就能夠學會如何判斷真相、運用真相,達成追求成功的目標。

主題文庫 ::: 網路霸凌 禮儀規範 認識網路謠言 網路交友 資訊如何驗證 網路沉迷 網路交易 安全上網守則網路資訊停看聽 網路通訊安全 手機上網安全-風險 焦點新聞 社群媒體的5大負影響IG易讓人憂鬱 癢到抓到停不了,鹽水、肥皂…止癢偏方恐弄巧成拙 臉書罵學長猴子成大生賠6萬 網咖擬有條件開放15─18歲進入 教授:大學生連信也不會寫… 男大生扮5角色網騙少女裸照 童花2萬買遊戲點數超商無法管 網路性騷難法辦,不能移送帳號,警方徒呼無奈 網購標錯價10月起須認賠出貨 FB「霸凌」影片學生:只是鬧著玩       ::: 關於我們 | 網路安全政策 | 隱私權保護 | 聯絡我們 最後更新:2022/4/15| 網站瀏覽人數:677801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