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八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的人有福了/是有福的/是該歡喜的」(beati)這個句式開頭,其中「人」作複數形式;希臘語:μακάριοι (makarioi)也有同樣的意思。

因此「哀慟的人有福了」在拉丁語中 ... 天國八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詹姆斯·迪索,天國八福的布道,c.1890,現藏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天國八福」(英語:TheBeatitude;天主教作「真福八端」)是八段詳細記載在馬太福音山上寶訓中,耶穌早期在加利利傳福音時的祝福;每段祝福都以諺語形式宣告而不作贅述。

在拉丁語系、希臘語和阿拉姆語(耶穌布道時所用語言[1][2][3])中,「有福了」作耶穌祝福的開頭,而非中文語境中的結尾。

其中,有四段祝福亦出現在路加福音的平原布道中,附有四段「有禍了」(拉丁文開頭句式,英語:Woes)的宣告。

[4] 在4世紀晚期開始出現的拉丁通俗譯本中[5][6][7][8][9],每一段都會以「那些...的人有福了/是有福的/是該歡喜的」(beati[10])這個句式開頭,其中「人」作複數形式;希臘語:μακάριοι(makarioi)[註1]也有同樣的意思。

因此「哀慟的人有福了」在拉丁語中作beatipauperesspiritu[12]。

拉丁名詞beātitūdō是羅馬演說家西塞羅造出來的一個用在陳述「被神靈祝福」這一狀態,後來用於拉丁通俗譯本之馬太福音第五章中的名詞[13]。

隨後在1540年刊印的大聖經[14][15]中這一詞被用作盎格魯化的beatytudes一詞,然後逐漸演變為現在常見的beatitudes一詞。

由於印歐語系語法中祈使句動詞前置的原因,在中文翻譯過程中,大多將句首的beati翻譯後至於句末。

最早之完整天主教中文譯本《思高聖經》中譯作「有福的」[16];而在1839年郭實臘等譯《救世主耶穌新遺詔書》中,以文言譯作「福祉矣」[17];在華人教會中使用最廣的聖經和合本[18]中,則譯作「有福了」[19]。

目次 1聖經譯文 2解釋 3相關研究 4注釋 5參考文獻 6外部連結 7參見 聖經譯文[編輯] “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謙和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

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

” ——《馬太福音》第5章第3-12節(基督新教和合本修訂版) “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饑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為義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

” ——《瑪竇福音》第5章第3-12節(天主教思高本) 解釋[編輯] 這八福所形容的福份,跟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

耶穌說的是我們被十字架改造後,變得神貧、溫良等等,而因此受祝福。

這些改變是天主的工作,不是我們憑自己的力量能達到的。

[20] 神貧的人是指那些完全依賴天主的人,他們不追求財富、權力或其他所有令自己以為能操控一切的世物。

他們因著能完全依賴天主而喜樂。

[20] 哀慟的人是指那些因看見很多人活在罪惡當中、不認識天主,或因他人受到不公義的欺壓而哀慟的人。

這些人因著內心的悲慟而樂於為他人代禱。

[20] 溫良的人是指那些因著天主的恩寵而能控制自己的憤怒和其他情緒的人,但他們仍然有勇氣在面對不公義時挺身而出。

[20] 饑渴慕義的人指那些追求公義和屬於天國的價值觀,如貞潔、寬恕、仁慈等。

他們渴求聽到天主的聖言。

[20] 憐憫人的人是那些接受了天主的仁慈之後,而跟他人分享的人。

他們仍然會糾正錯誤的行為,但不會心存報復。

[20] 心裡潔淨的人是指那些一心一意,心裡不因相反的欲望而掙扎的人。

[20] 締造和平的人是指不單愛和平的人,而是身體力行追求真理的實踐,把他人帶到耶穌那裡去的人。

[20]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只有假先知才得到所有人的喜愛。

世界憎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於世界。

天國是他們的。

[20] 相關研究[編輯] 根據梁燕城博士所著的《兩約探秘》所提及,後世學家在參考過死海經卷中有關愛色尼派思想的主張後,認為這「天國八福氣」其實是耶穌對於當時在猶太社群廣泛流傳、愛色尼派所提倡的五福的回應,提倡以正面思想去取代額外的誡命。

[21] 注釋[編輯] ^「這個"Makaria"--或者說「被祝福的」和「富有的」--...也指這個人的家族有上層階級的頭銜」[11] 參考文獻[編輯] ^Myers,AllenC.(編).Aramaic.TheEerdmansBibleDictionary.GrandRapids,Michigan:AlbanBooksLimited:72.1987[10October2018].ISBN 9780802824028.ItisgenerallyagreedthatAramaicwasthecommonlanguageofIsraelinthefirstcenturyAD.JesusandhisdisciplesspoketheGalileandialect,whichwasdistinguishedfromthatofJerusalem(Matt.26:73).  ^Aramaiclanguage.EncyclopædiaBritannica.[10October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Roberts,Rev.Dr.MarkD.WhatLanguageDidJesusSpeak?.Patheos.com.[10October20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ynop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Goins,Scott.Jerome'sPsalters.Brown,WilliamP.(編).OxfordHandbooktothePsalms.OxfordUniversityPress.2014:188.  ^Scherbenske,EricW.CanonizingPaul:AncientEditorialPracticeandtheCorpusPaulinum.OxfordUniversityPress.2013:182.  ^Houghton,H.A.G.TheLatinNewTestament;aGuidetoitsEarlyHistory,TextsandManuscripts.OxfordUniversityPress.2016:31.  ^Scherbenske,EricW.CanonizingPaul:AncientEditorialPracticeandtheCorpusPaulinum.OxfordUniversityPress.2013:184.  ^Houghton,H.A.G.TheLatinNewTestament;aGuidetoitsEarlyHistory,TextsandManuscripts.OxfordUniversityPress.2016:41.  ^Liddell,Scott,Lexicon,Blessed,happy,fortunate;inAttic,oneoftheupperclasses.  ^Roselli,DavidKawalko,Gender,ClassandIdeology:TheSocialFunctionofVirginSacrificeinEuripides'ChildrenofHerakles,ClassicalAntiquit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April2007,26(1):81–169[2020-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8) . ^TheVulgateNewTestamentwiththeDouayVersionof1582inParallelColumns. :5.  ^Savage,HenryEdwin.TheGospeloftheKingdom.1910:69[2020-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ENGLISHBIBLEVERSIONS:ATERCENTENARYMEMORIALOFTHEKING JAMESVERSION,FROMTHENEWYORKBIBLEANDCOMMONPRAYERBOOKSOCIETY EstablishedA.D.1809,BYTHEREV.HENRYBARKER,M.A.,NEWYORK L1m1tedEdItIonIssuedfortheSocietybyEDWINS.GORHAM,Publisher A.D.1911 ^GreatBible.1540:431.  ^存档副本.[2020-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存档副本.[2020-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忠信與操縱 :當代基督教《聖經》中文譯本研究.2003:23[2020-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存档副本.[2020-0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5).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真福八端TheBeatitudesfrom《生命恩泉》文摘inspire.FLL.cc.[2013-06-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4).  ^梁燕城(2006年)《兩約探秘》 外部連結[編輯] 八福經文-天國八福主題經文金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基督教主題 耶穌 山上寶訓 橄欖山講論 耶穌的比喻 鹽和光 愛#基督教 閱論編耶穌的比喻比喻 ·為什麼要用比喻 ·對觀福音馬太福音瑪竇福音山上寶訓天國八福(5:3-12)鹽和光(5:13-16)世界之光(5:14-16)主禱文(6:9-13)天上的財寶(6:19-34)塵土和大梁(7:1-5)恕道(7:12)寬門與窄門(7:13-14)精明人和愚拙人蓋房子(7:24-27)新酒和舊皮袋(9:16-17)耶穌真正的家人(12:46-50)第13章撒種(13:3-23)稗子(13:24-30)芥菜種(13:31-32)面酵(13:33)藏寶(13:44)尋珠(13:45-46)撒網(13:47-50)第18章牧人尋羊(18:12-14)惡僕逼債(18:23-35)葡萄園工人(20:1-16)第21章兩個兒子(21:28-32)園主(21:33-46)婚筵(21:1-14)橄欖山講論無花果樹發芽(24:32-35)十個童女(25:1-13)按才幹受責任→馬太效應(25:14-30)分羊(25:31-36)馬可福音馬爾谷福音耶穌真正的家人(3:31-35)第4章撒種(4:1-29)芥菜種(4:30-32)橄欖山講論無花果樹發芽(13:28-31)路加福音兩個債戶(7:41-47)撒種(8:4-15)好撒馬利亞人(10:30-37)半夜朋友(11:5-8)浪子回頭的比喻(1773),蓬佩奧·巴托尼第12章無知財主(12:16-21)儆醒的僕人(12:35-48)第13章無花果樹不結果(13:6-9)芥菜種(13:18-19)面酵(13:20-21)第14章客人(14:7-15)婚筵(14:16-24)蓋樓與打仗(14:28-33)第15章牧人尋羊(15:1-7)婦人找錢(15:8-10)浪子回頭(15:11-32)第16章不義管家(16:1-9)財主和拉撒路(16:19-31)主人和僕人(17:7-10)第18章寡婦和不義的官(18:1-8)法利賽人和稅吏(18:9-14)按才幹受責任→馬太效應(19:11-27)園主(20:9-19)橄欖山講論無花果樹發芽(21:29-33)約翰福音若望福音第1章上帝的羔羊第10章善牧第12章光明之子基督教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天國八福&oldid=67486231」 分類:​馬太福音第5章山上寶訓耶穌的教義和教誨福音書片段基督教倫理隱藏分類:​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希臘語的條目使用抬升式引用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CebuanoČeštinaKaszëbsczi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NaVosaVakavitiFrançaisGaeilge客家語/Hak-kâ-ngî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မြန်မာဘာသာNāhuatl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GaganaSamo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УкраїнськаVèneto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