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時代|最新文章 - 科技大觀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循環經濟是近十年的趨勢,以天然資源為核心的經濟體系。

循環指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同時滿足需求變化及減少資源的浪費。

相較於線性經濟中產品壽終正寢的 ... 跳到主要內容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教師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教師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Login! × 請先登入 登入 註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循環經濟: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時代 107/03/07 瀏覽次數 25095 陳筠淇| 臺灣綜合研究院 王尚博| 臺灣綜合研究院 共享平台方式提供不用買、不用保養,不會產生廢棄物問題,可放心使用的服務。

(圖/種子發)   循環經濟的緣起   「循環經濟」的理念起源於1966年鮑爾丁(K.E.Boulding)發表的文章〈未來太空船地球經濟學(TheEconomicsoftheComingSpaceshipEarth)〉,在文章中把地球比喻為宇宙中的孤立飛船,當無法由外部取得資源時,須透過持續的內部資源循環自給自足延長壽命。

  1990年皮爾斯和圖奈(Pearce&Turner)在《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一書中則提出「循環經濟」(circulareconomy)的概念,明確說明傳統開放式經濟並沒有納入回收的概念,反觀,循環經濟則嘗試依據永續發展的原則建立資源管理架構,使經濟系統成為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

近期,在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於2014年發布的《邁向循環經濟》報告中也指出,「循環經濟」是透過設計具備可恢復性及再生性的產業系統,以循環再生取代生命周期結束的概念,重新定義產品和服務,同時最大幅度地減少廢棄物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循環經濟的演進線性經濟(圖片來源:NERC、台綜院繪製)與5種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圖/Accenture(2014)、台綜院繪製)示意圖   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    傳統經濟模式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汙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主要是一種消耗原物料,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方式,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周期。

而現今永續發展、環保意識抬頭,促使全球由過去資源單向式消耗的模式,邁向創新的循環經濟模式,把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回饋式流程,透過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利用,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方式,衍生研發、製造、服務等機會,創造額外的經濟附加價值。

  從褐色經濟到循環經濟    以往高碳排放的褐色經濟社會建立在消耗環境資源的基礎上,著重經濟效率與經濟成長,是一種造成環境高度負面衝擊的經濟發展模式。

近年來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頻繁的發生,使人們重新體悟環境的重要性,而促使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等名詞(模式)的產生,致力於降低環境衝擊、提升人類福祉及社會公平,在經濟成長的同時往低碳排放的方向發展。

  循環經濟是近十年的趨勢,以天然資源為核心的經濟體系。

循環指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同時滿足需求變化及減少資源的浪費。

相較於線性經濟中產品壽終正寢的概念,循環經濟講求的是再生恢復、使用可再生能資源、拒絕使用妨礙環境的有毒化學物質,並藉由重新設計材料、產品及商務模式,消除廢棄物並使得資源能夠更有效率使用的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在能資源有限、經濟持續發展下,各國對於能源、礦產等資源爭奪激烈。

而現行經濟發展模式過度消耗資源,產生大量廢棄物,40年來全球原物料消耗量持續增加。

根據國際環境智庫全球生態足跡網絡研究自1961年至2013年約150個國家的數據,如果一個國家的生態足跡超過其生物可承載力(大自然負擔的程度),就是生態赤字。

而要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未來於2030年生態足跡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承載人類對資源的需求。

  Wiedmann等人於2013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的〈TheMaterialFootprintofNations〉一文裡提出,2008年全世界取用約700億噸原物料,但實際僅有100億噸的產品產出,表示資源的運用極無效率。

原物料的需求愈顯擴張,而可用資源卻急遽耗竭,造成供需兩方嚴重失衡。

  近年各國都重視循環經濟議題,積極推動做為促進產業發展及因應資源稀缺,降低環境衝擊的手段。

台灣自然資源不足,加上地狹人稠、環境負荷沉重、高度依賴能資源進口,迫切需要突破資源的限制,提升資源生產力,因此推動循環經濟更形重要。

  循環經濟下的新商業模式   循環經濟的新商業模式不只是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而是要透過重新定義廢棄物、重新設計產品與製程、改變消費者習慣,運用新科技讓資源、原材料與廢棄物回到產業鏈內不斷循環,發展與傳統不斷耗用原物料不同的創新商業模式,大幅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

  Accenture諮詢顧問公司分析120家以上公司的案例,於2014年發表〈CircularAdvantage:InnovativeBusinessModelsandTechnologiestoCreateValuewithoutLimitstoGrowth〉報告,把循環經濟歸納為5種商業模式,分別對既有價值鏈的不同環節帶來變革力量。

其中「循環資源供應」與「資源回收再造」模式是由製造端領導驅動;「產品生命延伸」、「共享平台」及「產品即服務」模式則由商業端領導驅動,以下詳述5種商業模式的內容與國內外案例。

  循環資源供應模式   循環資源供應模式指整個生產和消費系統的循環,設計為完全可再生、可回收或可恢復性的產品系統。

企業可以透過這模式取代線性消耗資源的方式,降低對稀有資源的使用,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資源使用效益。

  在塑膠汙染問題充斥全球的今日,台灣已有本土技術取代傳統塑膠,透過利用農業廢棄物以澱粉製成產品,可完全自然降解。

更重要的是,降解過程及結果都無汙染、無毒,能完全回歸大地,可有效減少塑膠材料用量,做到替代與減量的效果。

另一個國內循環新材料的例子是環保木材,是透過高分子材料的優異物理性質,同時結合高壓微發泡的加工技術製成,做出具有木頭質感的創新材料且100%防水的功能,剛性強、材質穩定不易變形,也可以100%回收再利用,而能減少樹木的砍伐。

  資源回收再造模式   這模式主要是指當一個產品歷經生命周期至尾端,再藉由創新回收或升級的方式把廢棄物重新創造新價值。

傳統的資源回收市場以回收產品廢棄物獲取同等收益或更高的價值,現階段的資源回收不只是最終物品的回收,範圍甚至可擴及產業共生、能資源整合等。

尤其是產生大量副產品或廢棄物的公司,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能使企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降低成本,使回收再造的經濟效益極大化。

  從傳統回收到循環經濟,國內如回收廢玻璃再加值成精品、回收咖啡渣製成咖啡紗及咖啡衫,甚至到回收貴金屬等。

而位於高雄的一家牧場則運用家禽排泄物轉為生物沼氣發電或肥料,以下再針對這案例進行介紹。

  牧場再生綠能系統的流程圖(圖/石安牧場、台綜院繪製)   這家牧場是一個大型養雞場,每天8座雞舍產生約三十多噸雞糞,透過引進丹麥的沼氣發電,把原本令人厭惡的排泄物轉為牧場的黃金。

每天用輸送帶把雞糞送到電廠,加入洗選雞蛋回收的近百噸廢水,一起攪拌、沉澱除砂後,進行脫硫加溫發酵,產生的沼氣儲存在巨大的高壓儲氣槽中發電,電力可自用於牧場。

  而發電的廢熱可回收再運用於加溫雞糞水,把雞糞水製成有機化肥,每天約可做成100噸的液態有機肥料,免費提供附近農民使用,利於農作物生長。

石安牧場整合沼氣發電,把廢棄物(雞糞)、廢水、廢氣、廢熱充分循環再利用,揭開台灣農業循環經濟的新天地。

  產品生命延伸模式   產品生命延伸模式是透過維修、升級、再製造、再銷售的方式,延長產品或資產的生命周期,促使企業可維持長時間的經濟效益,並針對產品特定的功能及零件升級,使產品效能提升。

這模式可適用於資本密集型產業中B2B(businesstobusiness)及B2C(businesstoconsumer)的市場或稱二手市場產品的交易方式,例如工作服回收、汽車換零件、手機換零件、印表機墨水匣回收等。

  更進一步說明英國一家新創公司的舊衣回收再利用模式。

運用制服、工作服因定期更新、離職等因素而多被丟棄的特性,從工作服設計及材料發想循環模組化製作,使衣物容易拆解,經汰換回收再製提供給其他企業繼續使用。

另外有公司著重於智慧型手機的製作是由顧客需求組裝和訂製,改為可依照顧客所需情形更換機組零件。

以這種方式製作新手機時,能降低對資源的使用,循環運用手機零組件,減少產生大量電子廢棄物。

  此外,一家印表機公司致力於提升印表機效能,設置Rework中心,針對舊機零件、維修零件進行再造,長期累積零件維修資料(如耐用度等)並分析,落實產品研發改善的參考,並於全球建立產品主機與耗材的回收系統,確保所有回收的耗材都在集團規定下妥善處理,循環再製。

  共享平台模式   目的在於使資源能充分運用。

所謂共享是指閒置資源運用到極致的概念;所謂平台則是媒合資源提供者及資源需求者的橋梁。

兩者結合就能促進個人或組織間的資源、產品共享使用,減少資源浪費,以使資源循環再利用,有助於分擔產能過剩、使用率不足的產品,提高資源循環價值,使整體效用極大化。

  如芝加哥地區的私人合作網路,透過網站或App平台連結大樓住戶,使住戶可共享工具或登山用具等專業設備、租用停車位或其他空間、人與人合作幫忙裝修,甚至遛狗等。

它可隨時盤點這個地區或區域的人們願意分享或販售的物品,也連結大樓管理員提供通知住戶有信件包裹、警報的功能,除資產的共享經濟模式外,也可強化社區的區域連結。

  另外,近年發展的共享平台方式,也透過「平台媒介」的協助,以利共享腳踏車、汽車等資源,帶出更便利、更有效率的生活模式。

例如分享城市空間,提供不用買、不用保養,不會產生廢棄物問題,可放心使用的服務。

有一個平台則運用手機應用程式,連結需要搭乘的乘客及使用率低的汽車擁有者。

共享彼此的資源,資源或產品循環運用,提升資源提供者與資源需求者雙方的經濟價值與個人的心理滿足感,甚至因資訊交流、資源的交換,進而發揮更大的效益,開創共享平台經濟的新模式。

  產品即服務模式   產品即服務模式是以租代買,改變現在的買賣邏輯,產品由一個或多個顧客透過租賃或採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把產品耐久性和更新升級效能的特點反過來激勵顧客,顛覆原本享有物品所有權的觀念。

透過銷售服務,而不是賣產品,使產品使用期限更長久,產品不耐久性及故障率不再是消費者的風險,讓消費者也能促進循環經濟,企業願意製造耐用的產品,也更願意回收再利用。

  案例如某家公司賣照明時數,不賣燈泡的商業模式改寫企業的經營方式,簽訂合約固定收取服務費,透過網路系統監控照明設備的運作與用電狀況,維持在最佳能源效率。

而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使維修或更換產品次數愈少,則須把產品源頭設計得更耐用、更容易拆解及維修,讓產品能重複使用愈多次愈好。

公司也能回收再利用汰換的燈具,減少廢棄物的形成,企業利潤可跟著提升。

最知名的案例是荷蘭史基浦機場委託這家公司代為管理、維護照明設備,電力消耗比過去降低一半,除了節省電費外也降低碳排放。

  另外,荷蘭一家新創企業的洗衣月租服務免費提供洗衣機安裝,以銷售洗衣時數模式打破過去單向式買斷,其他市面上已發展的模式還有如冰箱租賃銷售冷藏服務、影印機及印表機租用等。

產品即服務的循環經濟模式使企業進而對顧客產品的取向分析,做客製化的運用,並回饋到消費者的身上。

企業追求生產更好的產品,也鞏固顧客的信賴度,形成雙向良好關係。

  上述5種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各有其不同的發展特點,可各別運用或相互結合使企業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提升生產及銷售效益,藉由以能資源的角度思考,極大化能資源的使用。

差異化與客製化的應用方式創造循環經濟模式,逐步朝著永續發展邁進。

  未來展望   國外發展循環經濟起步較早,尤其荷蘭從全球第一座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機場—史基浦機場至鄰近的Park2020循環經濟概念設計商業園區的開發案,建築物都以可回收的環保建材建造,透露出荷蘭打造循環經濟城市邁向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的決心。

  在現今3C電子產品盛行的時代,電子產品生命周期普遍短暫,如果能透過電子零組件循環升級,不僅可解決人們對舊手機、電子產品不知如何處置的困境,也可有效抑止電子廢棄物的產生,杜絕亂丟棄有毒廢棄物的惡習。

由於台灣缺乏天然資源,極度依賴進口,導致產業面臨較高的挑戰及風險,因此必須更加重視循環經濟。

  正因為體認到這點,目前我國企業一步步地趨向零廢棄物循環模式,傳統的資源回收不再只是單純回收,而是充分循環利用,提高附加價值。

由基礎的玻璃回收發展到牧場沼氣發電、工業區能源與資源循環、結合科技平台開創循環共享產品及服務經濟,到源頭綠色新材料的設計,逐漸發展成一個對地球友善的經濟模式。

  從傳統線性經濟轉變成循環經濟體系,「創新」扮演重要的關鍵因子。

我們必須從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透過不斷創新設計的思考,達到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的目標。

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同時滿足需求變化及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進而創造資源循環的經濟價值,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然而,要使這些單一廠商的措施形成整個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實則仰賴政府的積極作為來實現。

目前我國把循環經濟發展列為未來施政重點之一,未來政府需同時考量技術、經濟、社會、政治等各層面的可行性,訂定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由物質流與能量流觀點出發,強化能源與資源的循環利用、源頭減量、綠色設計等理念,且應隨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適時修法,安排適宜主管機關積極推動。

  此外,政府應打造有利循環經濟商業模式長期永續發展的環境,普及中小企業相關循環經濟新觀念與資訊,提供特別融資管道或藉由金融體系支援。

透過管制政策的改變以及稅務上的誘因機制,同時結合社會資源,提供有利的獎勵措施,降低民間廠商的投資風險,改變生產者、消費者的行為,使外部成本內部化,並借鏡國際經驗扶植相關產業,吸引企業朝向循環經濟、永續環境的方向發展。

  隨著循環經濟概念的演進,發展機會與領域愈多元化。

未來除了保有既存的資源回收、廢棄物減量及推動能資源整合基礎外,應結合產業鏈、技術水準、社會資源及政府政策,以循環經濟的創新思維永續發展。

透過循環經濟突破性的做法,建構出在全球定位下的循環經濟發展路徑,進一步擴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循環農業等運作模式,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新時代,達到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永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8年3月,543期,6~13頁 循環經濟(9) 永續發展(47) 推薦文章 111/03/31 面對淨零碳排,碳封存會是臺灣需要發展的關鍵技術嗎? 范建得|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1/07/30 打造數位治理的資訊安全–科技部(現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前瞻資安科技專案計畫 李昆忠|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儲存書籤 111/02/26 史上第一位獲得圖靈獎的女性工程師!打破玻璃天花板的FrancesAllen 沙珮琦|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1/04/29 0422世界地球日52周年:細數走過的愛地球足跡 陳亭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