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歌謠最早是歌仔戲,當時上海電影「桃花泣血記」來台,為了宣傳,寫下了第一首流行歌謠,其格式就是歌仔戲格式。
1935年台灣歌謠創作達到顛峰,詞曲大多悲傷淒涼,反映 ...
分類▸▾
人物
類型
專輯
歌曲
獎項
年代
組織
物件
關於我們
粉絲專頁
回到首頁
登入
登入
編輯說明
關於我們
前往粉絲專頁
小提示:
人物
類型
專輯
歌曲
獎項
年代
組織
物件
個人
建立帳號登入
頁面
頁面討論檢視原始碼歷史
工具箱
頁面資訊靜態連結可列印版特殊頁面相關頁面修訂記錄連入頁面
前往:導覽,
搜尋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
瀏覽人次:91,183
最近作者:tingyi2015年8月4日(星期二)11:26;
目錄
1日本時期到戰後
2國民政府時期
3鄉土運動時期
4解嚴後時期
5全球化時期
日本時期到戰後
台灣歌謠最早是歌仔戲,當時上海電影「桃花泣血記」來台,為了宣傳,寫下了第一首流行歌謠,其格式就是歌仔戲格式。
1935年台灣歌謠創作達到顛峰,詞曲大多悲傷淒涼,反映了殖民時代文化心靈底層的某種失落,後因為戰爭的關係而結束。
「雨夜花」、「望春風」、「月夜愁」...流傳至今,創作人有李臨秋、鄧雨賢、陳君玉、周添旺等。
二戰之後,當時最流行的四首歌曲「望你早歸」、「補破網」、「燒肉粽」、「杯底毋通飼金魚」稱為戰後四大名曲。
當時的台語創作歌謠產生了大量的「混血歌曲」,所謂「混血歌曲」是將日本曲調填上中文歌詞的歌曲,比如文夏的「黃昏的故鄉」、「媽媽請你也保重」。
而後,「南文夏,北洪一峰」的盛名響徹島嶼,「思慕的人」、「舊情綿綿」延續了30年代那種東方五聲音階的創作,揉合了日本演歌特點,後來更融入西方爵士樂情調,為台灣民謠創造了獨特的綜合風格。
國民政府時期
國民黨政府成立「國語推行委員會」,大力推行國語運動,強力封殺福佬語,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大部分作家為求自保而封筆,也使得台灣歌謠陷入空窗期。
這個時期,台灣尚無屬於自己的流行音樂風格,詞曲主要是延續了上海、香港的風格,比如「蘇州河畔」、「綠島小夜曲」。
1965年,由於美國全面介入越戰,駐台美軍驟增,西洋流行歌曲蔚為風行。
國內知識份子傾向於聽、唱西洋歌曲,排斥本土流行音樂一直到70年代後期,批評國內的流行音樂為經常被批評為靡靡之音(當時連「月亮代表我的心」都被排斥,可見有多深的偏見)。
1966、1967年時,台視由慎芝製作的《群星會》節目開播,成為國內流行音樂濫觴,培育出無數華人音樂巨星及膾炙人口的歌曲,比如謝雷與張琪的「傻瓜與野丫頭」,青山與婉曲的「杏花溪之戀」,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等。
此時,台灣流行樂壇開始走向巨星風格主導的時期,比如唱紅「小城故事」、「甜蜜蜜」紅遍兩岸三地的鄧麗君,「三月裡的小雨」的劉文正,及「愛神」的崔苔菁,以及最早產生草根粉思集團的鳳飛飛(當時的「鳳迷」在戒嚴時期可謂之奇觀)。
在當年的時空下,很多主題都是禁忌,愛國歌曲盛行,劉家昌製作的歌曲「梅花」、「中華民國頌」、「從民國六十六年起」等歌曲,更是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樂壇的主流。
鄉土運動時期
1976年,李雙澤在淡江大學一場演唱會,質疑大家都喝可口可樂、唱西洋歌,釀成知名的「可口可樂」事件。
「淡江可口可樂事件」造成了一連串校園內自覺反省的強大思潮。
這是70年代後期民歌發聲的初始,李雙澤當場率先提出「唱自己的歌」,開始將「大聲說話,用力敲鐘」的精神用在音樂上,也引發當時大學生風起雲湧的創作風氣,影響後來擁有更多的校園民歌作品。
李雙澤畢生創作九首歌曲,「美麗島」與「少年中國」仍流傳至今。
當時由新格(金韻獎)及海山(民謠風)兩家唱片公司所舉行的創作比賽也促進了民歌運動的普及與深耕。
當時的名曲,比如「月琴」、「恰似你的溫柔」、「橄欖樹」、「如果」、「捉泥鰍」、「龍的傳人」、「光陰的故事」、「童年」……至今仍不斷翻新重唱,當時的明星蔡琴、鄭怡、齊豫、羅大佑、李宗盛、陳淑樺等仍令人懷念不已。
解嚴後時期
台灣解除戒嚴,社會在長期壓抑下突然解放,產生了「另類音樂」及「新台語歌運動」。
專門進口英美另類音樂的水晶唱片公司,以《搖滾客》雜誌,舉辦「台北新音樂節」,具體鼓吹本地化的另類音樂創作,主張要「開創音樂新元素」,更要「傳達人文意涵」,主要是以台式的藍調搖滾,對台北都市叢林冷嘲熱諷,也有重拾台灣鄉土民俗曲風,由月琴伴奏加上素人歌手的歌聲,唱出有如人文電影的庶民街景,比如「向前行」的林強、伍佰和ChinaBlue以及製作「流浪到淡水」的陳明章。
此外,流行音樂商業化顯著,產生了王牌製作人兼歌手的羅大佑、李宗盛、周治平、小蟲、童安格、陳昇、張宇等,他們的詞曲創作成了八〇年代的主流風潮,也締造了華人流行樂壇的領先地位。
當時的明星有王傑、洪榮宏、楊林、巫啟賢、張雨生、江蕙……等人,值得注意的是仿日的第一個偶像團體「小虎隊」出現,影響青少年文化相當深遠。
年輕學子受到伍佰現場演出的爆發力影響,一時間組地下樂團使青少年趨之若鶩。
1998年一個以「恨流行」為名的小唱片公司──角頭音樂,出版《ㄞ國歌曲》,收錄董事長、五月天、四分衛、夾子等新興地下樂團的創作,開創新階段的獨立唱片公司出版模式。
隔年五月天便被滾石簽下,成為新世代最喜愛的台灣流行音樂樂團,媒體稱為「樂團世代」的到來。
除此之外,張惠妹以原住民身分受到矚目與肯定,在唱片業衰退之際,異軍突起。
周杰倫融合中西文化音樂,及文學性歌詞,引發一股「紅模仿」,成為當今流行樂壇重要的風潮。
全球化時期
九O年代,受到音樂產業全球化的洗禮,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帶進併購風,飛碟走入歷史,本土的大型唱片公司則獨剩滾石及其衍生出的真言社和魔岩。
創作音樂進入樂團世代與獨立音樂的發展新階段。
創作歌手伍佰在第一張專輯未成功後,1992至1994間與其樂團ChinaBlue隱入台北地下pub圈,創造出「星期五、伍佰元、聽伍佰」的現場演唱文化,連文化界人士都蔚為風潮。
除伍佰外,在1994至2001間,陸續發行了張震嶽、順子、楊乃文、陳綺貞、糯米團等性格鮮明的、音樂傑出的非主流音樂,是九十年代後期台灣創作音樂重要的一頁歷史。
取自"http://www.tpmw.org.tw/index.php?title=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oldid=438"
分類:年代
延伸文章資訊
- 1音樂史 - 博客來
中文書藝術設計音樂音樂史. ... 2021/2022重建臺灣音樂史:被遺忘的音樂.人物 ... 曲盤開出一蕊花(書+CD):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附《戰前臺灣流行音樂復刻典藏大碟》).
- 2流行音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流行音樂(英語:Popular Music),亦稱流行歌曲、現代流行音樂,是指一段时期内廣泛被大眾所接受和喜歡的音樂。現代流行音乐又可作商业化运作,有時稱作商業音樂。
- 3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
台灣歌謠最早是歌仔戲,當時上海電影「桃花泣血記」來台,為了宣傳,寫下了第一首流行歌謠,其格式就是歌仔戲格式。 1935年台灣歌謠創作達到顛峰,詞曲大多悲傷淒涼,反映 ...
- 4從羅大佑到滅火器透視30年流行音樂史 - 今周刊
台灣現代流行音樂的重要起點,是一九七○年代中期的民歌,而民歌運動正是戰後台灣第一次的青年文化運動。在白色恐怖長期被噤聲後,年輕世代終於可以開始「 ...
- 5第一章︰傳統的流派︰流行音樂的根源 - 美國在台協會
到了19世紀的前幾十年,義大利歌劇在美國也受到歡迎,且歌劇的美聲唱法(bel canto)風格對流行歌曲的發展也產生重大的影響。 舞蹈音樂是歐洲對美國流行音樂的另一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