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ina顯示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iOS裝置,也由四個像素代替原來一個像素,透過下圖對比就可以較明顯地觀察到這種關係。

iPhone 3GS. iPhone 4 ... Retina顯示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Retina」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脊椎動物和一些頭足綱動物眼球玻璃體後部的一層非常薄的感光細胞層,請見「Retina」。

顯示簡體中文「地图」字樣的Retina顯示器 Retina顯示器(英語:RetinaDisplay)是一種由蘋果公司設計和委託製造的顯示器,具備足夠高像素密度而使得人體肉眼無法分辨其中單獨像素點的液晶螢幕,最初採用該種螢幕的產品iPhone4由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於WWDC2010發布,其螢幕解析度為960×640(每英寸像素數326ppi)。

這種解析度在正常觀看距離下足以使人肉眼無法分辨其中的單獨像素。

[1]如今蘋果正逐步將其推廣到全線產品之上,同時隨著技術的提升,蘋果也推出了RetinaHD與SuperRetina等不同規格的Retina高解析度螢幕。

目次 1特點及規格 2理論依據 3工作方式 4缺陷分析 4.1軟體技術 4.2硬體技術 5用戶體驗 6備註和參考文獻 特點及規格[編輯] 這種螢幕通常帶有IPS技術,視野大,漏光少,色域廣,色彩還原準確的特點,具有極佳的觀賞效果。

它現在被應用在以下產品上: 裝置 螢幕類型 螢幕尺寸(英寸) 解析度 每英寸像素數(PPI) 長寬比 AppleWatch38mm AMOLED 1.496 272×340 290 4:5 AppleWatch42mm AMOLED 1.654 312×390 302 4:5 iPhone4,4S,iPodtouch(4th-Gen) 多點觸控IPS(LTPS) 3.5 960x640 326 3:2 iPhone5,5c,5s,iPodtouch(5th-Gen),iPodtouch(6th-Gen),iPhoneSE 多點觸控IPS(LTPS,in-cell) 4.0 1136x640 326 7.1:4 iPhone6,iPhone6S,iPhone7,iPhone8,IPhoneSE(第二代) LTPSIPSon-cell 4.7 1334x750 326 667:375 iPhone6Plus,iPhone6SPlus,iPhone7Plus,iPhone8Plus 5.5 1920x1080 401 16:9 iPhoneX OLED 5.8 2436x1125 458 812:375 iPhoneXS,iPhone11Pro iPhoneXSMax,iPhone11ProMax 6.5 2688x1242 458 812:375 iPhoneXR,iPhone11 LiquidRetinaIPSLCD 6.06 1792x828 326 19.5:9 iPadmini2,3,4 多點觸控a-SiIPS 7.9 2048x1536 326 4:3 IPad3,IPad4,Air,Air2,iPadPro,iPad(2017) iPad(2018) 多點觸控IGZOIPS 9.7 2048x1536 264 4:3 iPadPro 12.9 2732×2048 264 683:512 iPadPro 10.5 2224×1668 264 683:512 MacBook(Retina顯示器) IPS 12 2304×1440 226 16:10 MacbookPro(3rd-Gen;4th-Gen)(13") IPS 13.3 2560x1600 227 16:10 MacBookAir(Retina)(13") IPS 13.3 2560×1600 227 16:10 MacbookPro(3rd-Gen;4th-Gen)(15") IPS 15.4 2880x1800 220 16:10 iMacwithRetina4Kdisplay(21.5") OxideTFT,IPS 21.5 4096×2304 219 16:9 iMacwithRetina5Kdisplay(27") OxideTFT,IPS 27 5120x2880 218 16:9 ProDisplayXDR IPS(TFT) 32 6016x3384 218 16:9 理論依據[編輯] 第三代iPad[2]發布會上,蘋果給出了Retina設計標準的公式: a = 2 arctan ⁡ ( h 2 d ) {\displaystylea=2\arctan\left({\frac{h}{2d}}\right)} 其中 a {\displaystylea} 代表人眼視角, h {\displaystyleh} 代表像素間距, d {\displaystyled} 代表肉眼與螢幕的距離。

符合以上條件的螢幕可以使肉眼看不見單個物理像素點。

這樣的IPS螢幕就可被蘋果稱作「Retina顯示器」。

將通常使用距離及正常眼能區分螢幕上兩點的最小視角約為1』代入上公式可知:移動電話顯示器的像素密度達到或高於300ppi就不會再出現顆粒感;手持平板類電器顯示器的像素密度達到或高於260ppi就不會再出現顆粒感,而蘋果筆記型電腦的Retina顯示器像素密度只要超過200ppi就無法區分出單獨的像素。

工作方式[編輯] 以MacBookProwithRetinaDisplay[3]為例,工作時顯示卡彩現出2880x1800個像素,其中每四個像素一組,輸出原來螢幕的一個像素顯示的大小區域內的圖像。

這樣一來,使用者所看到的圖示與文字的大小與原來的1440x900解析度顯示器相同,但精細度是原來的4倍,但對於特殊元素,如視訊與圖像,則以一個圖片像素對應一個螢幕像素的方式顯示。

故不會產生Windows中解析度提升使螢幕文字與圖像變小,造成閱讀困難的問題。

這樣在設計軟體時只需將所有的UI元素的精細度都提高到原來的4倍就可以既保持了觀看舒適度,又提高了顯示效果。

關於iOS裝置,也由四個像素代替原來一個像素,透過下圖對比就可以較明顯地觀察到這種關係。

iPhone3GS iPhone4 缺陷分析[編輯] 軟體技術[編輯] 在iPhone的Retina顯示器剛問世時,支援Retina顯示器的軟體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

2010年剛發布iPhone4時,儘管AppStore中並沒有大量支援Retina的應用,但由於iPhone的螢幕寬高比並沒有改變,僅需將圖檔增加到原有的4倍大小即可。

因此大多數軟體開發者迅速更新了自己的軟體來支援iPhone4,軟體技術日漸成熟。

但當時因為還有普通螢幕的iPhone在販售,所以一款軟體要同時支援兩種螢幕,導致軟體套件較大。

而目前,隨著iPhone3GS的退市,市面上所有在售的iPhone均配備了Retina顯示器,AppStore中大部分應用均只支援Retina顯示器,軟體套件的大小較之前小了一些。

對於iPhone5,因為Xcode中具備了應用自動排版的功能,所以儘管iPhone5的螢幕變大了(僅高度由115.2毫米變為123.8毫米,寬度不變),但AppStore上的軟體都能很容易地重新編排來適應iPhone5。

iPadwithRetinaDisplay問世以後,由於開發者早已了解Retina顯示器的運作方式,因此早有準備,並沒有軟體上的問題[來源請求]。

MacbookProWithRetinaDisplay也如此,第三方軟體公司推出軟體更新只是時間問題。

硬體技術[編輯] 在2012年推出15英寸MacBookProwithRetinaDisplay後,由於個別面版的缺陷,一些使用者反映電腦的顯示器出現了殘影和抖動,使得使用受到影響。

理論上所有的液晶螢幕或多或少都會有殘影現象發生,不過有個別使用者指出他們的電腦需要五分鐘才能讓螢幕殘影消失,對於一台專業產品來說,那些使用者無法接受。

[4]蘋果亦會為這些使用者提供產品更換服務。

使用者體驗[編輯] 蘋果在一些開發者文件中提到,線寬對於使用者介面設計尤其的重要,因為線寬定義了圖形物體的邊緣。

如果使用者介面的邊緣變得模糊,那麼整個使用者介面設計就會非常失敗。

蘋果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為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物體創造多個屬性,比如圖示或者滑鼠指標。

將這些屬性和相關的數值儲存在另一個檔案中。

[來源請求]這樣當螢幕的解析度改變時,系統會自動讀取相應的數值,確保使用者介面元素在任何解析度下看起來都很完美。

蘋果的作業系統可以根據解析度的不同自動為圖形介面元素計算出最佳的數值。

例如當顯示器的解析度介於介面設計師支援的兩種解析度之間,那麼作業系統的彩現引擎會根據這兩種數值自動計算出最適合的數值。

備註和參考文獻[編輯] ^Apple中国:iPhone4-视频通话、多任务处理、HD高清视频以及更多.[2013-03-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5).  ^Apple香港:iPad的Retina-Display.[2012-06-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Apple台灣:MacBookPro的Retina-Display.[2016-0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該螢幕有兩個主要供應商:LGDisplay和Samsung。

一些使用者指出,出現問題的均為LGDisplay的螢幕,Samsung螢幕沒有發現該問題。

閱論編蘋果公司產品硬體 iPhone AppleTV AppleWatch AirPods Pro Max BeatsElectronics BeatsPill(英語:BeatsPill) HomePod(mini) AppleSilicon Mac iMac iMacPro MacBook MacMini MacPro iPod Classic Nano Shuffle Touch iPad Mini Air Pro 配件(英語:ListofiPadaccessories) 參見 iOS和iPadOS裝置列表 軟體 ClassicMacOS ClarisWorks/AppleWorks(英語:AppleWorks) HyperCard Darwin macOS 版本歷史 Server iOS 版本歷史 watchOS tvOS audioOS iPadOS CarPlay HomeKit CoreFoundation(英語:CoreFoundation) 開發工具 FileMaker Bento(英語:Bento(database)) FinalCutProX(英語:FinalCutProX) Compressor(英語:Compressor(software)) Motion(英語:Motion(software)) LogicPro MainStage(英語:MainStage(software)) GarageBand iMovie iTunes(僅Windows) Music TV Podcast iWork Keynote Numbers Pages QuickTime Shazam Siri DarkSky天氣 教育 AtEase(英語:AtEase) Classroom(英語:Classroom(Apple)) Schoolwork(英語:Schoolwork(Apple)) 服務帳戶及雲端 AppleID iCloud AppleOne 安全機制 TouchID FaceID 商店 AppStore iOS macOS tvOS AppleStore AppleBooksStore iTunesStore 媒體 Arcade GameCenter MobileMe Music AppleMusic1 iTunes音樂節/蘋果音樂節d iTunes廣播電台d 新聞 + Newsstandd Podcast TV + 原創應用程式列表 頻道 生產力 AppleMaps iWork 金融 ApplePay AppleWallet AppleCard 健康 AppleFitness+ 支援 AppleCare AppleSpecialist Certifications(英語:Applecertificationprograms) GeniusBar(英語:GeniusBar) OnetoOne(英語:OnetoOne) ProCare(英語:ProCare) 開發者 開發者 iAd TestFlight WWDC AppleSpecialEvent(英語:ListofAppleInc.mediaevents) 人物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史蒂夫·沃茲尼克 羅納德·韋恩 董事會現任 阿瑟·萊文森(董事長) 蒂姆·庫克(CEO) 詹姆斯·A·貝爾 艾爾·高爾 鍾彬嫻 羅納德·蘇格(英語:RonaldSugar) 鮑勃·伊戈爾 蘇珊·華格納 前任 傑瑞·約克(英語:JerryYork) 米拉德·德雷克斯勒(英語:MillardDrexler) 艾立克·史密特 拉里·埃里森 比爾·坎貝爾 邁克·馬庫拉 約翰·斯卡利 小愛德嘉·S·伍拉德 管理層現任 提姆·庫克 艾迪·柯爾(英語:EddyCue) 克雷格·費德里吉 彼得·奧朋海莫(英語:PeterOppenheimer) 菲利普·席勒(英語:PhilSchiller) 安吉拉·阿倫茨 前任 羅恩·詹森 喬納森·埃維 約翰·博文特(英語:JohnBrowett) 史考特·福斯托 托尼·法戴爾 馬克·裴波馬斯特(英語:MarkPapermaster) 伯特蘭·賽萊特(英語:BertrandSerlet) 辛那·塔馬頓(英語:SinaTamaddon) 阿瓦德斯·特凡尼安 喬恩·魯賓斯坦 南西·R·海因(英語:NancyR.Heinen) 弗萊德·D·安德森(英語:FredD.Anderson) 公司子公司 Beats BraeburnCapital(英語:BraeburnCapital) FileMakerInc.(英語:FileMakerInc.) 併購 Beats Emagic FingerWorks Intrinsity Lala NeXT NothingReal P.A.Semi FinalCutPro Shazam Siri EditGrid 相關 歷史 廣告(英語:AppleInc.advertising) 1984 不同凡想 買台麥金塔 iPods(英語:iPodadvertising) ProductRed 總部 Park University(英語:AppleUniversity) 爭議 蘋果公司與聯邦調查局加密爭端 IOS應用程式稽核 分類 主題 共享資源 模板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Retina显示屏&oldid=67452362」 分類:筆記型電腦蘋果公司硬體IPhoneIPad隱藏分類: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Català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NederlandsPortuguêsРусский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