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時人生「打掉重練」,單程飛往柬埔寨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0 歲時人生「打掉重練」,單程飛往柬埔寨:現在的他事業版圖橫跨亞洲9 國,管理全球270 多名員工. 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2018/10/02.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人物故事 專訪 30歲時人生「打掉重練」,單程飛往柬埔寨:現在的他事業版圖橫跨亞洲9國,管理全球270多名員工 JackI.C.Huang/TheWorld2.0 2018/10/02 10190 PhotoCredit: 初遇我在「區塊鏈世界」的引路人;有如小說般的生涯背景 這是一個非常「心靈雞湯」式的標題(接下來的故事亦然),大概在《天下雜誌》、《商業周刊》、《換日線》與各類「X傳媒」等等媒體、平台上,早已罄竹難書⋯⋯啊不對!應該是琳瑯滿目不勝枚舉。

不過,這類文章大抵也就是希望分享一些不平凡的人事物,並從中提供讀者各自解讀的「人生智慧」──每個人的能力、際遇都不同,未必真能照章複製。

對於「雞湯洗腦」、「成功心法」已經感到厭煩的讀者,不妨就單純當成讀讀別人的事蹟,了解一下世上不同角落的那些人,他們有些什麼樣的故事與經驗即可。

如果你有興趣往下看,故事立刻開始: 初遇我在「區塊鏈世界」的引路人 可能有些比較熟的讀者(或朋友),知道筆者除了在聯合國資訊辦公室有ㄧ份公務員的正職之外,另也投入了大量的私人時間,探索區塊鏈相關的應用與發展。

可說充分實踐所謂當下討論熱烈的「斜槓人生」。

基於算是小有研究心得,在一些機緣下,還有機會受邀去各種場合分享,與不同的「專家」與「大佬」們交流見聞。

而之所以有機會接觸這塊領域,除了本身興趣驅使外,更重要的是有人指點迷津──今天的故事主角,正是這位引領我進入區塊鏈世界的好友(兼夥伴),在這裡就叫他安東(Anton)吧! 安東是個有趣的大叔,具有俄羅斯、波蘭雙國籍,本身也是IT背景出身。

我跟他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俄羅斯駐泰大使館的晚宴上。

當時,作為一個長袖善舞(?)的UN僱員,我有很多機會出席各大外交場合的活動,但就在大家照例「衣冠楚楚、虛情假意」(誤)的交流(以及享受免費的食物與酒水)之際,一位顯然不是刻意來networking的大叔,很快引起我的注意: 只見這位大叔穿著很老式的西裝,在會場一角鮮少言語,甚至還帶著筆電,貌似隨時在工作⋯⋯。

在大家都衣著光鮮、口若懸河、積極展現自我的外交晚宴上,這實在是一個不太協調的畫面。

當下忍不住佩服他的淡定、又有著好奇,便與之攀談起來。

聊著聊著,大概知道他是自己創業,正在做區塊鏈相關的技術輔導與項目孵化。

而剛好我也對此「略懂略懂」(其實根本不懂),就對他提出連珠砲般地提問與挑戰(其實當時的我,認為區塊鏈不過就是另一種用科技包裝的龐氏騙局而已⋯⋯),他卻也多半能語調溫和地提出一套犀利的解釋。

我將信將疑,但確實學到不少新知,因此也對這位大叔有著深刻印象。

有如小說般的生涯背景 後來陸陸續續接觸,越來越覺得此人實在不簡單:先撇開他在相關領域的專業、及目前的公司發展不談,光是他的背景故事,大概就足以寫成一篇賣相不會太差的小說。

安東出生在貝加爾湖畔,在冷戰剛結束不久的時候舉家遷往波蘭。

據說是為了逃離祖國的某些「政治問題」──這部分他倒是三緘其口,沒有談太多他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祖父母輩在做什麼。

而青少年時期的安東,在華沙剛好趕上了蘇聯解體後、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他開始自學英文與法文,並在大學裡主修電腦資訊與金融管理。

畢業後,開始在歐洲的科技公司任職。

「那時正值網際網路等科技產業飛快成長,只要表現不差,公司發的獎金十分驚人⋯⋯」他笑著表示:「不過,在大企業裡也很難有什麼突破,每個人的工作都有很細分的標準流程,講真的有點無趣。

」不知怎麼,他的話讓同樣也在「大型組織」裡任職的我,有種說不上的心有戚戚焉。

(當然,人各有志,我們很可能都只是個案而已,並不代表大企業必然「不創新」) 總之,為了嘗試更有挑戰的生活,安東在25歲那年辭職創業。

藉由既有知識與業界人脈,開始從事互聯網金融的技術研發和⋯⋯「反正是那一類的東西」(他在解釋的時候夾雜了些俄語,這是他一貫的說話方式,有點像外商企業裡明明可以用中文工作、卻時不時要來個英文單詞一樣)。

創業維艱,不管是在任何「繁榮」或「蕭條」的時代皆是如此,但大抵算是搭上時代的順風車,一切業務發展順利,他也在3年後成功把公司拓展到歐洲以外的市場,個人也賺進了人生第一桶金「100萬」──這裡指的是美金。

在新加坡克拉碼頭的例行會議。

圖/JackHuang 提供 二維條碼支付的先驅者之一 「我們做了很多顧問諮詢,並承接不少大公司的外包業務⋯⋯」談到過去的輝煌,他眼神閃閃發亮,語速加快,話中夾雜的俄語也更多,聽起來有點吃力。

「⋯⋯然後,那個我們現在使用的二維碼轉帳技術,我們團隊早就在做了,而且把方案賣給了Motororla。

他們當時用很低的價格買去,可惜後來也沒持續發展⋯⋯。

」 「等等!你說的是QRcode掃碼支付?那個被阿里巴巴、微信支付等發揚光大的技術(或者說方式),是你發明的?」我打斷他,驚訝地詢問。

「也不能說是發明啦,就是早在2000年初時,就已經有半成熟的想法了。

其實很多公司都有推出類似的東西,而我們也不過是把完整的商業邏輯,應用可行性做成方案而已⋯⋯」他繼續解釋:「因為在21世紀初,網路購物的模式正逐漸普及;在歐洲市場,我們觀察到很多青年並沒有金融機構的帳戶,卻多半有手機,故某種程度上若能使用行動裝置、代碼方式來支付及轉帳,勢必會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我們從手機簡訊著手,開發條碼、二維碼等傳送訊息的機制,試圖來應用到金融交易。

」 「不過可惜那時候的手機軟硬體還不若今天進步,利用相機鏡頭來掃描和辨識的技術,也還不夠成熟;而整個方案被Motorola收購後,你也知道它們後來的情況,所以就沒有然後了⋯⋯」 「恩,如果那時候你合作的對象是阿里巴巴,今天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開玩笑地說,同時了解到,原來一直以為當今習以為常的「二維碼掃描付款」(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原來在歐洲市場早就有不少人試圖推動,只是並未帶起整體支付行為改變的風潮而已。

來到亞洲「砍掉重練」,第一站是:柬埔寨 這個故事還沒完。

畢竟如果只是一帆風順、沒有轉折迭起,就不符合「勵志故事」的一貫套路了。

當然,安東的經歷也確實是如此: 在29歲這年,安東雖在事業上十分順利,卻在感情上遭遇挫折──他與當時的妻子協議離婚,並放棄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更絕的是,他竟毅然決定把公司股份賣掉,所有資產贈與前妻,讓她去照顧孩子;自己則孑然一身,買了張單程機票跑來亞洲,打算開始新的生活。

當然啦,我是不信真有人會把「所有」資產無條件地贈與前任對象,不管曾有多麽可歌可泣的經歷,這種做法實屬天方夜譚。

不過至少我相信安東確實有「打掉重練、一切重新開始」的打算:因為他的第一站,竟是從熟悉的歐洲,來到相對落後且十分陌生的柬埔寨。

問他為啥選柬埔寨,除了什麼「新興市場無窮潛力」之類的萬年說法之外,真正主要的原因,是安東看好東南亞市場,但在該區域相對落後(與貪腐)的地方,僅要一張單程機票就可以申請入境、成立公司更「快捷無比」,加上成本低廉、法規「寬鬆」,非常適合作為實驗市場。

但當然,「創業維艱」又得再來一次:不過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加上有了經驗與過往經營的人脈(真的,做生意很多時候人脈真的很重要),安東的第二次創業,比上一次更迅速步上軌道。

他眼光精準地鎖定了「區塊鏈」(blockchain)──當時最新穎且發展潛力話題正在萌芽的科技,作為事業主體,成立了以「技術輔導」、「顧問諮詢」、「項目孵化」等為方向的公司,說服投資人,在2015年初就立志要做「區塊鏈界的麥肯錫」。

果然也在之後趕上2016、2017兩波ICO高峰,算是成功搭上熱潮,讓他能夠繼續開疆闢土;也由於先行者優勢,又能在加密貨幣行情低迷時(2018年初至今)守住業績。

立足東南亞微型金融信貸市場,版圖快速超過9國 創業往往需要貴人相助,安東也不例外,他的夥伴包括昔日在金融科技(Fintech)界的重要人物、也包括東南亞當地的金融界大老。

尤其當「區塊鏈」一詞根本還在歐美、日韓等先進市場都尚處於發展階段,就把這麼創新的東西拿來東南亞操作,安東也確實夠有種的。

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技術最早的應用是「比特幣」(bitcoin),功能其實也不過是交易媒介的替代,在金融領域裡較有能發揮的空間。

但當時落腳柬埔寨的安東,從區塊鏈、金融應用,再到審視東南亞市場的需求之後,判定這個技術在「貸款與授信」,「小額支付」與「跨國電匯」等方面,勢必大有可為。

於是乎,安東成立的顧問機構,透過協助在緬甸、泰國、柬埔寨、菲律賓等4個國家的微型貸款機構,發展基於區塊鏈的交易和借貸系統、和以加密貨幣作為信用憑證等服務,打開了知名度。

在站穩立足基礎後(如他名列共同創辦人的東南亞知名微型金融業者MicroMoney成功ICO),慢慢又把業務據點拓展到斯里蘭卡、新加坡、日本、韓國,乃至中國市場。

不過必須要小小吐槽一下,嚴格說起來,他最初幾個在東南亞做金融借貸的客戶,嚴格定義上並沒有真正應用了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只不過是在既有的網路P2P借貸模式上做了改良,以及納入了一些區塊鏈的「概念」去建構使用者之間,以及與債權人的互動關係。

不過,顧問本來就是一個「說故事」的行業,而商業模式也可以與時俱進,隨時調整。

曾經身為歐洲一流的金融科技人才,卻選擇到一個當時沒人關注的市場、做一番沒人嘗試的事業,若以「事後孔明」的今日角度回頭看,不得不佩服安東的洞燭機先。

這個「先行者優勢」,如今也讓他成就在亞洲9國、管理超過270多名員工的跨國事業。

安東與其團隊員工合影。

圖/JackHuang提供 30歲的大轉折後,不變的是「工作狂」般的衝勁 人生「打掉重練」的安東,在新的地方、重新開始他的事業與人生。

目前已再婚的他,與妻子在泰國著名的度假勝地華欣定居,育有一子。

平日除了到處飛往各地處理公司業務之外,其餘時間多半待在華欣,邊陪伴家人,邊遠距操控在亞洲各國的營運團隊──沒錯,他依然是個工作狂,幾乎可以全天候在Telegram(類似line的通訊軟體,但在區塊鏈從業者之間比較盛行)上,無時無刻要求在金邊、馬尼拉、曼谷、仰光、東京、首爾、香港、明斯克(技術研發團隊放在白俄羅斯)等城市的夥伴,更新與回報進度。

他很自豪地表示,既然我們在搞「區塊鏈」,那為何不把公司管理也來個「分散式系統」和「去中心化」?只要能確保個體效率與明確的分工,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應該要可以工作並彼此支援。

對於一個以「顧問們的非正式外部顧問」身份,受邀從旁為這個有趣團隊出出意見的我來說,也很感謝安東可以給我這樣好的機會,從一竅不通到「略懂略懂」,能夠見識到這麼一個特殊的商業模式、進入了區塊鏈的世界,更認識了這一群瘋狂的創業夥伴。

而在我個人的正職工作之餘(年假/特休),也有機會前往不同城市,與當地團隊會合,共同研究專案項目、提供意見,甚至參與較為核心的組織會議,去針對不同的發展策略辯護或反駁。

安東今年38歲了,他的心願是2020年要讓公司在華爾街IPO⋯⋯「欸欸,你自己做區塊鏈項目顧問,也幫那麼多公司做了ICO,怎麼自己的不也來搞一下?幹嘛,你也覺得ICO是龐氏騙局吼?」我帶著半開玩笑、半挑戰的語氣問他。

他沒正面回應,笑了笑表示若公司要成長為真正的國際企業,目前還是得服從資本市場的主流遊戲規則。

「你記得互聯網泡沫嗎?2000年左右的時候,大家一窩蜂地炒作網路公司,但大部份都死了,只有少數真材實料的活了下來,像是谷歌⋯⋯」他話鋒一轉:「區塊鏈現在面臨的狀況很相似,ICO很大程度上就是泡沫前的炒作手段;但我相信泡沫破裂後,真正有實力的業者,就會成為下一波主宰全球的大企業⋯⋯」 「而我,想成為那樣的企業家。

」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Credit: jackhuang 提供 泰國曼谷 柬埔寨 打掉重鍊 管理 關聯閱讀 【作者通信】30多歲辭去高中教職,出國學法文的決定──放手一搏的意義在哪裡,只有自己能決定 寫給全球化時代下,「游牧型工作者」的生存指南:其實,你可以不用全部「砍掉重練」 作品推薦 聯合國「維和經濟」的利弊分析:千億預算、數萬人員「駕臨」各受助國,是拯救或破壞當地經濟? 學歷、出身不代表什麼?我希望可以,但現實卻不是這樣 參考資料 TOP JackI.C.Huang/TheWorld2.0 JackI.C.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

目前在曼谷,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Offic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OICT),協助fuelmanagement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足跡走遍世界20多國,曾旅居紐約、舊金山、首爾、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

喜歡接觸新事物,腦子裡總是有左派與右派的思想不停衝撞。

看更多 上一篇 「我有山,便夠了」──永遠自食其力、拒絕商業贊助的六指登山家:山野井泰史 下一篇 「一度想重考、沒有富爸爸、領過20幾K」的她,如何23歲就成為知名飯店行銷公關主任?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財經Finance 【比特幣,大趨勢或大泡沫?】(下):BTC的「合理價格」是多少?──請先認清「交易」的本質 換人說說看ExclusiveInterview 【獨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讓我們集結台灣不遜全球的人才與實力,在AI革命中取得先機,共同解決世紀的難題 求職Job-hunting 「外派東南亞,起薪乘上1.6」的代價──「新南向」台幹們現身說法:決定前,務必先多看多聽多想 人際Networking 找對舞台職場新鮮人也能一展身手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神秘」的中國快時尚品牌,為何在西方年輕人中引發熱潮?(BBCNews中文) 2 陽明交大副教授,給高三生的一封信:你該問的不是「如何選系」,而是⋯⋯ 3 世界第二多烏克蘭移民的國家──在加拿大,我看見俄裔、烏裔移民正上演「另類戰爭」 4 在北大與台大之間,一場申請之旅的領會:放棄北大法律,但忘不了面試過程⋯⋯ 5 痛苦太多,收穫太少──「教授」是美好職業?台大助理教授破除「天大誤解」 6 當教授有苦有甜,投入前請詳閱7項「特殊遊戲規則」──來自歐美學術界的第一手觀察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