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以親中勢力滲透為由封禁「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 ... - BBC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維基百科(Wikipedia)所屬的美國非營利組織表示,這個由公共用戶自由編輯的百科全書已經遭到「滲透」,其目的是幫助中國推進其目標。

維基百科以親中勢力滲透為由封禁「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七名編輯克里斯·瓦蘭斯(ChrisVallance)BBC科技事務記者2021年9月17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維基百科(Wikipedia)所屬的美國非營利組織表示,這個由公共用戶自由編輯的百科全書已經遭到「滲透」,其目的是幫助中國推進其目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Foundation)向BBC表示,這種滲透已經威脅「維基百科的根基」。

該基金會已經對七名被指與中國組織有關的編輯下達禁令。

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WikimediansofMainlandChina)指控該基金會的做法是「對一小部分人進行了毫無根據的誹謗」。

「迅速回應」「這個案件的範圍和性質是前所未有的,」基金會的副主席瑪姬·丹尼斯(MaggieDennis)在一份給志願編輯的備忘中表示。

她向BBC表示,該基金會對中文維基百科中的滲透已經進行了接近一年的調查。

但是在今年夏天,對於志願編輯安全的「可信威脅」已經「令我們優先採取迅速回應」。

丹尼斯寫道,該基金會正在與團體「佔領」進行鬥爭,這種行動是指一組用戶佔據維基百科的編輯權,以支持某一種特定觀點。

而基金會最近已經設立一個虛假信息團隊。

「操控內容」丹尼斯向BBC表示,在這一案例中,這些滲透者試圖宣傳「中國的目標,以他們所實施的信息過濾進行演繹」。

「操控內容是一個目標,」她說。

不過她也表示:「我不能夠就此將矛頭指向中國政府,也沒有信息引導我這樣做。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來自兩地的志願編輯曾經在關於香港政治事件的維基百科文章中展開「編輯戰」。

不過,維基百科表示,這場針對中國大陸維基人用戶組的「長期深入調查」,已經令這個號稱有300名成員的組織當中的七名用戶被封禁,並撤銷了另外12人的管理者權限。

此外還有一些擔憂,是掌握大權的管理者角色選舉可能被操控,以及編輯過程可能有被壓倒性控制的風險。

另有其他編輯被要求修正自己的行為。

一個虛假社交媒體矩陣如何推動親中宣傳和敘事美國公司報告稱親中網軍擴大至多種語言和試圖煽動美國示威美、歐、英聯合譴責中國網絡攻擊,北京對黑客態度轉向?在一份回應有關禁令的帖文中,中國大陸維基人指控維基媒體基金會「未經考究、未聽取社群意見」而作出有關行動。

但是,丹尼斯表示,基金會採取的行動是有將中國大陸維基人和香港志願編輯之間的衝突考慮在內。

今年7月,《香港自由新聞》(HongKongFreePress)報道,在描述政治事件的時候,兩地的編輯之間出現了鬥爭。

而在香港《蘋果日報》宣告停止營運,其一眾高層人員被拘捕之後,狀況更加惡化。

《香港自由新聞》的報道指,中國大陸編輯越來越多地在維基百科的文章中「鼓勵使用中國官方媒體作為可靠的新聞信息來源」。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蘋果日報》停刊當日,民眾排隊搶購最後一期報紙。

報道揭露了一些人還在網絡聊天群組當中討論,將香港的編輯舉報給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

《香港自由新聞》記者鄭嘉如(SelinaCheng)向BBC表示,香港維基百科社群的一些成員現在都對「評論政治敏感的文章」感到害怕。

「香港用戶害怕他們可能會因為身份被暴露而成為目標,」她說。

他們已經向維基媒體基金會的信用與安全團隊求助。

「信息偏壓」幾周前,該基金會對一個安全警告作出回應,在兩個維基百科網站被封鎖的司法管轄區限制獲取個人信息——其中包括中國。

該機構擔心一些志願編輯——當中有些是年輕人——可能會受到「國家行為體或其他意在進行信息偏壓的人員」的不正當對待,或者被迫分享個人信息。

丹尼斯表示,相關的「軟件」顯示,基金會的行動奏效,沒有數據被濫用。

不過,最新一輪反滲透行動仍有必要,因為個人會不經意地分享了個人信息從而將自己置於險境,「比如出席當地會議或者分享個人電郵地址」給其他用戶。

「受害風險」「當基金會有可靠信息顯示一些志願編輯可能不懷好意進行互動時——在本案例中就有很多——我們或者會覺得有需要移除這些個人的登錄資格來保護社群,」她說。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會被封鎖。

」丹尼斯表示,她很確信任何用來保護維基百科的措施都不應該令想要加入該社群的中文使用者卻步——包括在中國「為自由和開放知識」而努力並且可能冒過受害風險的志願編輯。

她向4000名中國維基人表示:「我們致力於支持您在未來開展這項工作,並提供您在安全、可靠和高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工具。

」相關主題內容言論自由互聯網香港中國更多相關內容微軟網絡攻擊事件:美、歐、英聯合譴責中國,北京對黑客態度轉向?2021年7月20日社交媒體:一個虛假帳號矩陣如何推動親中宣傳和敘事2021年8月6日社交媒體:美國公司報告稱親中網軍擴大至多種語言和試圖煽動美國示威2021年9月13日頭條新聞東航墜機搜索第三天 尋獲更多飛機與遇難者殘骸7小时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月北約舉行峰會3月24日最新情況綜述1小时前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究竟犯了哪些軍事錯誤?9小时前特別推薦美國通過台灣「誠實地圖」法案北京強烈抗議並稱華府將有「難以承受的後果」2022年3月16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普京將尋找下台階的機會」2022年3月17日2:16視頻,俄烏戰爭陰雲下,台灣「最硬」後備軍訓練結束,節目全長2,162022年3月19日自願站在戰爭前線的烏克蘭女性2022年3月16日沒有美元不能出國旅行俄羅斯人現在的生活與蘇聯時代對比2022年3月14日中國官腔進入香港政府用語分析形容再證北京政治影響2022年3月14日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主張對華強硬的「政治素人」是誰2022年3月10日凱文·李:中國主旋律電影中「最吃香」的西方面孔反派2022年3月10日為什麼「Z」成為俄羅斯人支持戰爭的標誌?2022年3月10日熱讀1東航墜機搜索第三天 尋獲更多飛機與遇難者殘骸2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究竟犯了哪些軍事錯誤?3俄羅斯反擊歐美金融制裁天然氣出口改用盧布結算有何影響4香港公布放寬防疫措施路線圖,「三步走」計劃恐致第六波疫情5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個月北約舉行峰會3月24日最新情況綜述6新冠症狀知多少——流鼻水是感冒還是奧密克戎7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正常生活「一個月內全毀」8俄烏戰爭:普京想得到什麼?有沒有可能停戰?9如何看待俄羅斯的民調?俄羅斯民眾支持這場戰爭嗎?10新冠後遺症:關於「長新冠」我們已經知道的幾件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