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內指紋或將帶動哪些廠商最終獲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燕芬

可以說,屏內指紋是指紋的最終發展形態,未來無論是什麼手機,屏內指紋是大的趨勢。

但是目前而言,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國產手機廠商推出的全面屏機型會以後置指紋占絕大多數。

據筆者從一家面板廠了解得知,公司已經陸續接到全面屏面板的訂單,但是屏內指紋識別幾乎沒被提及。

本文來自:http://www.shoujibao.cn/news/show-htm-itemid-21510.html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屏內指紋大規模普及最遲也可能在兩三年之後,因為即使在蘋果的帶動下,屏內指紋會受到關注,但是最終的發展進程,還是在於國產廠商的研發程度以及研發力度,並且還需要產業鏈的配合。

從產業鏈上來說,Under display主要在於自身的研發實力,產業鏈上企業配合程度較低,因此,整體的產業鏈格局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另外,一旦under display起量,伯恩、藍思、歐菲光等玻璃貼合廠可能將為此獲益。

而In display主要需要Panel廠、指紋IC廠、觸控IC廠、LCD driver廠、晶圓廠的多方合作,預計5年以後,才可能大規模應用手機。

但在In display技術成熟後將由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等panel廠主導。

另外,晶圓廠的產能需求會降低。

但也不會造成太大變動,因為屏內指紋還是只會在高端機器上,電容式指紋不會被取代,低端市場依舊會繼續採用。

總體看來,屏內指紋識別的到來對相關廠商來說,利弊相依,特別是對於模組廠商而言,對其相應的技術能力,如製程能力、設計能力等則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更為重要的是,行業人士認為,屏內指紋識別可能不利好單純的外掛通孔式指紋模組廠。

另外,從成本上來說,屏內指紋目前在技術實現階段,成本只有等技術路線確定,並可以實現大規模量產後才能推斷得出。

大致而言,屏內指紋的主要成本來源於晶片及玻璃減薄,以及貼合的成本,但金屬環的取消有助於其控制成本。

目前主流的指紋技術方案主要三種:電容指紋、超聲波指紋、光學指紋。

要實現屏內指紋,指紋晶片需要穿透很厚的螢幕。

而目前電容指紋穿透性僅在350um左右,遠遠達不到要求。

另外,第一代超聲波指紋晶片,信號穿透厚度在500um左右,第二代800—1000um左右,這也不夠。

不過未來這技術還將發展。

目前成熟的方案僅有光學指紋,能達到1300—1500um穿透厚度。

因此,「光學技術」將成為實現屏內指紋的方向。

業內有多家廠商如蘋果、新思、匯頂科技(603160)等公司均在進行積極研發光學式屏內指紋。

指紋傳感器廠商 Synaptics(新思)2016年12月推出首款面向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光學指紋傳感器——Natural ID FS9100。

蘋果公司亦在2015 年 11 月和20 17 年 2 月先後發布了集成於 OLED 和 MicroLED 顯示螢幕中的光學式指紋識別專利,直接開始布局更加高端的 In Display 光學式指紋識別方案。

匯頂也於3月初的MWC上發布了光學指紋方案。

在這些廠商的極力推動下,光學式屏內指紋技術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並實現快速普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秒殺傳統指紋識別,這家廠商真的做到了!

來源:內容整理自網際網路 ,謝謝。這兩天,高通Vivo聯合首發超聲波隱形指紋識別技術的消息可以說是刷爆朋友圈。高通和Vivo此次聯手推出的超聲波隱形指紋識別技術為第三代指紋識別技術,可以直接在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