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國產手機是真有實力還是虛假繁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排行榜

雖然只是一個季度的出貨量,但從上圖可以看出國產手機已經「占領」了全球市場。

雖然三星依舊強勢,蘋果依然沒有被超越,但從趨勢上看國產手機取代國際品牌是早晚的事。


看到這裡是否應該覺得國產手機已經非常強大了?事實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國產手機繁榮的背後暗藏隱憂。

利潤過低

從利潤圖上看國產手機中華為手機的利潤最高,即便如此華為賣十部手機才達到蘋果賣一部手機的利潤。

雖然手機利潤並不是手機廠商想要做多高就能達到多高,畢竟產品的定價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但從產品的利潤差距可以看出國產手機現在還無法與三星和蘋果這樣的國際巨頭相比。

過度依賴高通

從處理器市場份額上看高通占據了市場份額超過四成,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

蘋果的處理器(不包括基帶)自家使用,所以並不依賴高通,而三星只有一部分使用高通,不完全依賴高通,華為高端處理器全部使用自己的,只有部分產品用到高通,所以國產手機中除了華為外都非常依賴高通的手機晶片。


當然現在的手機晶片還有聯發科晶片可以使用,然而現在國產手機似乎高通才是最好的選擇,比如2017年的高端機選擇高通驍龍835,中端機型使用高通驍龍660,低端機也可以選擇高通的晶片,實在沒辦法才選擇聯發科。

可能從現在看似乎高通確實是最好的選擇,然而過度依賴高通不但造成了聯發科晶片的邊緣化,讓高通一家獨大,最後還會造成國產手機離開高通就沒有晶片可選的局面,顯然對於國產手機未來的發展是不利的。

其實上不僅僅是手機晶片,還其它零部件上國產手機也有過度依賴某某供應商的趨勢,手機螢幕上日韓廠商才是最好的選擇,感光元器件索尼也是優先選擇,而內存和快閃記憶體也沒有過多的選擇,這樣一來手機廠商過度扎堆經常容易造成供貨不足的問題,最後還有可能會造成手機製造成本的上升。

國產手機處於弱勢的地位

雖然國產手機目前的市場表現非常不錯,但國產手機還是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

雖然高通的晶片是國產手機的首選,然而用高通的晶片成本可不便宜,除去元器件的成本外還需要交「高通稅」,這一情況最近幾年雖然得到一定的改善,處理器的價格上漲證明「高通稅」並沒有從根本上免除。

除了處理器外,其它元器件的供應也並不樂觀。

三星會不會在供應鏈上卡國產手機的「脖子」先不談,其它供應商也會自己判斷根據手機企業的強弱選擇是否優先供貨,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看起來非常「良心」的產品經常無法現貨銷售。

當然供應鏈上的問題可以想辦法得到解決,而涉及到專利上的問題可能就不容易的,很多手機廠商由於自己的技術積累不夠,所以「出海」意味著挨打的局面,不交專利費就有可能被告,交多了就變成幫別人打工,自己白干。

總結

現在已經2018年了,很多網友「制定」了國產手機的出貨量,顯然誰都想今年的產品賣得比去年更好,利潤更多,今年賣1億部手機,明年就想賣1.2億部,後年可能是1.5或者更多,真的能這樣麼?產品賣多了並不意味更強大了,或許更多的隱患並沒有發覺會造成突如其來的失敗,所以個人認為國產手機現在不應該考慮如何做大,而應該考慮如何做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研芯之路漫漫,華為做到了!小米能成功嗎?

眾所周知,晶片研發是一個技術活,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還需要數以億計資金的持續投入,其研發周期註定漫長而久遠。這裡我們主要談一談手機晶片的研發,手機晶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集合體,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