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一代iPhone X,蘋果都在哪些地方做了妥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在剛剛建成的賈伯斯劇院裡,蘋果發布了備受關注的年度新機:iPhone 8 、iPhone 8 Plus 以及 iPhone X。

其中,作為紀念iPhone發布十周年的誠意之作,蘋果為iPhone X賦予了多項時下熱門的前沿科技。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構這些技術,看看蘋果為了推出這些設計和功能都做了哪些準備。


蘋果 iPhone X

OLED 全面屏

相信大多數人在看到iPhone X之後的第一印象就是「全面屏」。

用一塊螢幕覆蓋整個機身正面的設計,對於早已經熟悉iPhone「上有額頭下有巴頦」的消費者來說,確實視覺衝擊十足。

而要說「全面屏」這一工業設計,其實最早還當屬夏普在2013年所推出的Aquos 302SH,這一機型的屏占比在當時就已經達到了80%,並且實現了量產化。

時至今日,隨著「全面屏」的概念為人所知,諸如小米、三星、LG等公司也已經紛紛為了高屏占比,而從去年開始丟掉物理按鍵。

夏普 Aquos S2

然而姜還是老的辣,正在其他公司都在犯愁如何進一步擠壓前置攝像頭和傳感器的生存空間時,夏普又在今年8月推出了一款使用了其自稱為「FFD異形全面屏「技術的Aquos S2,直接在螢幕上方開了個孔,從而在視覺上將前置鏡頭模組通通「塞」進了螢幕里。

iPhone X所採用的,也是類似的不規則螢幕設計,區別只是在於夏普留的是「美人尖」,而iPhone則是直接留了一條「劉海」。


如果從底層技術上來看,iPhone X與Aquos S2之間的另一個不同點則在於:前者使用的是三星的OLED螢幕,而後者使用的是夏普自家的LTPS LCD螢幕

實際上,這也是蘋果在繼第二代Apple Watch之後,首次在iPhone產品線上應用OLED螢幕。

出於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以及供應鏈制衡的考慮,蘋果一直拒絕使用被三星獨占了95%市場份額的OLED螢幕。

然而,可以完美切割出那道「劉海」只有夏普和三星兩家,如果再考慮到需要在屏下放置光學指紋識別層還要實現量產化,就只剩下三星的OLED可供選擇了。

蘋果 Apple Watch

這種由單一廠商獨家供貨的情況,一直是供應鏈的大忌:不僅在前期會喪失自身的議價能力,而且上線之後一旦斷貨將造成整條生產鏈的斷裂,這一點身為供應鏈管理出身的蘋果現任CEO蒂姆·庫克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為了能夠在10周年之際推出一款能滿足董事會和市場期望值的iPhone,這就是他第一個不得不做的妥協。

而在螢幕這一塊,蘋果所作出的另一個妥協,就是放棄了剛才所說的屏下光學指紋識別技術

這一技術解釋起來其實也不難,由於OLED螢幕是自發光光源,所以其RGB像素點之間是存在縫隙的,只要能夠將螢幕照射到的指紋紋路,透過縫隙間的折射映入螢幕下方的生物識別模組,即可實現指紋識別。

所以,雖然名字可能還會叫做「Touch ID」,但在本質上,其實與蘋果自2013年開始在Home鍵上應用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Touch ID 模組

無論怎樣,這一技術最終還是由於技術性量產化缺陷,在距離iPhone X發布只剩數月的時候流產了。

在全面屏設計已經被敲定的情況下,蘋果當時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將Touch ID後置;要麼直接抹除Touch ID的存在。

從結果上來看,蘋果還是選擇了後者。


Face ID & Animoji

作為Touch ID的替代品,Face ID成為了留給iPhone X用戶的惟一一個除密碼之外的安全加密方式。

與三星和微軟近年來開始押注虹膜識別技術不同,蘋果更加看好理論上用戶體驗更佳,但安全性略低的人臉識別技術。

Face ID

如果要說人臉識別和動作捕捉的技術布局,蘋果其實早在2010年就已經悄然開始了:

● 2010年9月 ,蘋果收購面部識別技術公司Polar Rose;

● 2015年4月,蘋果收購小型深度攝像頭模組設計研發公司Linx Imaging;

● 2015年7月,蘋果獲批「Low threshold face recognition」面部識別專利(2011年申請);

● 2015年11月,蘋果收購面部動作捕捉技術研發公司Faceshift;

● 2016年1月,蘋果收購面部表情分析技術研發公司Emotient;

● 2017年2月,蘋果收購面部識別技術服務公司RealFace;

● 2017年3月,蘋果獲得「利用景深信息增強人臉識別技術」專利,該專利部分技術來自2013年蘋果收購的3D場景掃描技術研發企業PrimeSense(2015年申請);

● 2017年6月,蘋果收購眼球追蹤設備研發商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 2017年7月,蘋果獲批「人臉識別電子設備嵌入式認證系統」專利(2013年申請);

面部識別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7月公布的這份專利中,其實蘋果就已經把Face ID的技術實現原理幾乎完全曝光了個夠:

全新的iPhone前置攝像頭系統將會包含可見光圖像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和3D深度感知傳感器;

● 在面部信息錄入過程中,iPhone會生成出用戶的2D圖像和3D深度數據;

● 在人臉識別過程中,iPhone會同時調用所有傳感器,以獲取人臉信息來進行比對,只要其中兩項配成功即可通過;

● 其中,3D傳感器負責識別出諸如眼窩輪廓、下巴、鼻子、皮膚線條甚至是皮膚上的斑點等信息,而紅外傳感器則負責在黑暗環境下的識別;

前置深度攝像頭模組

也正是基於這些技術專利,庫克才敢放心大膽地在發布會上說Face ID的識別準確率要比Touch ID還高出一倍。


除此之外,對於首次加入iPhone的這顆深度感知攝像頭,蘋果還拿它結合Faceshit、Emotient的技術推出了Animoji功能:在iMessage環境下,iPhone X的用戶將能夠把自己的自拍視頻,用11種動物頭像(和一個Shit)活靈活現地還原出來分享給朋友。

然而即便是如此厚積薄發的iPhone新特性,也依然是充斥著一種被強行「趕鴨子上架」的不成熟之感。

比如在發布會上的首次演示中,Face ID就因為短暫的無法識別而導致場內一度十分尷尬,而這或許就是受發布會現場的光照條件等因素影響所導致。

雖說第一代iPhone發布之初,就曾經由於Bug頻發而導致賈伯斯必須嚴格按照某種既定的「黃金操作路線」來進行發布會現場演示,但至少那次並沒有出現失誤,而這次卻真的發生了,或許這也算是一種「致敬」吧。

除此之外,按照發布會現場的描述來看,為了保證開啟速度,負責人臉識別的前置攝像頭模組將會時刻盯著用戶有沒有再看手機,相當於是全天候工作的狀態,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也存在著問題。

不過,在今年3月的那份專利申請報告中,蘋果曾這樣描述過「人臉識別解鎖技術」:

如果iPhone在一定時間內靜止不動,相機將會不再「看」用戶,手機也將自動鎖定;

● 如果iPhone開始移動,臉部識別技術將開始探測用戶的面部,識別成功後手機自動解鎖。

如果最終真的選用了這一解鎖方案,那麼關於隱私的顧慮或許多少可以減輕一些,但是勢必也會對便捷性和適應場景造成一定的影響和限制,到底蘋果會如何權衡就要等拿到真機才能知道了。

不管怎樣,根據此前經驗教訓來看,無論是從解鎖效率、軟體適配還是安全邏輯上看,Touch ID都經歷了兩年左右的成熟期,直到iPhone 6s才能真正稱得上便捷易用,而且這還是在只融合了AuthenTec一家技術的前提下。

對於技術融合程度要求更高的Face ID,恐怕這一技術成熟期會更加漫長。

所以,與其說iPhone X是蘋果2017年度旗艦機,倒不如稱之為是專為極客們提前一年打造的2018年度嘗鮮機。

畢竟連蘋果自己都說了:

「這是一部屬於未來的智慧型手機,我只是提前做出來了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機解鎖走心整理 面部識別只能排到最後

手機解鎖的安全設置在很早的功能機時代就有涉及,一方面是對於個人隱私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是對於手機安全起到一個保護作用。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問世,加密方式也在不斷的升級,從當初的「*」加功能鍵方式到如今...

全面屏手機,看各大廠商的花式修整

2013年,夏普面向日本市場推出了Sharp AQUOS PHONE Xx手機,並引出了一個關鍵詞:無邊框。此後更是自稱為全面屏之父。但國人對全面屏的認識,是來自於小米去年10月25日發布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