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探究智慧型手機解鎖發展的新方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時代進步,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備物品,特別是在智能機大行其道的今天,其基本能取代PC,從而使得訂票、住店、導航、娛樂等眾多功能輕鬆實現。

所以,一部性能強悍的智能機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必需品。

但是,無論你的手機有多麼新奇酷炫的功能,在你使用之前都要做同樣的步驟:解鎖。

因此,解鎖也是所有手機功能中最頻繁、最基礎的一個,也是最容易被消費者忽視、卻具備極強技術門檻,且嚴重影響實際使用體驗的一個功能。

上個月,國外科技媒體Android Authority就目前手機主流的解鎖方式做了一個調查。

在這個超過5萬人投票的調查中,國外用戶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背部指紋(39%)>螢幕指紋(31%)>正面指紋(21%)>側面指紋(7%),至於蘋果主打的面部識別,則只有2%的用戶喜歡,位列最後。

這恐怕是個多少有些顛覆認知的結果:蘋果不是很多消費者眼中智慧型手機的旗幟嗎?可為什麼只有2%的人喜歡面部識別?

面部識別的先天不足與技術死胡同

眼下迅速普及的全面屏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產品跑到了技術前面。

為了在屏占比的競爭中占到微弱優勢,反人類的背部指紋以及充滿妥協的人臉識別等設計大行其道,全面屏戰爭中最先犧牲的就是用戶體驗。

以前的手機只能密碼解鎖,稍微進化也只能是在螢幕上劃一個奇怪的折線,轉向更安全的生物識別技術是大趨勢。

指紋是最早也最成熟的生物識別方案,摩托羅拉早在2011年的Atrix 4G上就率先採用,到後來逐漸發展出成熟的公模方案。

但全面屏使得原本不礙事的前置鏡頭、聽筒、傳感器、指紋實體鍵都成了屏占比的天敵,讓手機廠商必欲去之而後快。

這就推動了兩條道路的競爭——指紋派遇到技術困難後,有些偷懶的廠商就用了背部開孔設計。

看起來似乎兩全其美,既兼顧了屏占比,又保留了喜聞樂見的指紋識別。

然而不同於推崇背部識別的國外網友,國人的手普遍較小,在如今的巨屏時代,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完成手指去手機背後摸傳感器的動作。

更不必說手機後蓋要開口,使用手機的設計失去整體性,對於設計美感有追求的用戶肯定難以接受。

此外,對於習慣使用手機保護套的用戶還會帶來諸多不便,因為使用保護套後,有更加指紋內陷的深度從而影響其識別的靈敏度。

還有,手機擺放在桌面上不能直接解鎖,如果突然想看手機,還要從桌面上拿起手機再解鎖,這種場景下的體驗則大打折扣。

人臉派則利用了最新的3D結構光技術,依然是一種既想提高屏占比,又不想在技術上下功夫的選擇,於是蘋果放棄Touch ID改用Face ID。

用戶體驗是有慣性的,並不是簡單的數學題,不是在試驗室的理想環境中做出幾組數據,用戶就心悅誠服,比研發一項技術更難的是了解人性。

在全面屏時代,難道就只有「背後」和「面部」這兩條路了嗎?就沒有別的選擇?

螢幕指紋識別的逆襲

很久之前,就有媒體預測,螢幕指紋識別將成為未來的手機解鎖方式中,最符合人性與技術結合點的一個。

然而受限於成本(背後識別有公模,容易且便宜)、技術(工藝難度高、技術需攻堅)、專利(蘋果收購AuthenTec後,形成一段時間技術壟斷)等原因,如上文所示,大部分廠商都在「繞著走」,要麼背部要麼面部。

Android Authority的投票結果說明,對大多數人來說,指紋為主人臉為輔才是王道。

然而,今天的iPhone徹底取消了指紋解鎖,完全依賴人臉,沒有緩衝過渡也不提供備選方案,怎麼看都顯得簡單粗暴。

未來,手機解鎖的發展方向應當分為人臉解鎖及螢幕指紋識別兩大趨勢,作為用戶的我們還是希望智慧型手機擁有更豐富的功能同時,不忘我們的用戶體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生物識別技術依然在發展之中 未來上升空間較大

自從電子資訊時代來臨之後,人們便從沒有停止過對於信息安全的研究,尤其是基於個人隱私方面的安全問題。在智慧型手機快速崛起的這幾年裡,手機承載了用戶們大量的個人信息,一旦丟失後或開機密碼被有心人破解...

手機解鎖方式這麼多,你更喜歡哪種?

自2013年蘋果iPhone 5s正式發布以來,我們也在手機上嘗鮮指紋識別功能,隨著技術以及指紋識別功能的加入,其他廠商也在手機中加入指紋識別功能。而隨著時間推移和技術不斷的發展,手機解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