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面部識別,未來手機會用什麼生物識別技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iPhone X的發布,蘋果在其新的智慧型手機上配置了面部識別技術,用於手機解鎖和移動支付。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你知道,幾十年來,面部識別,生物識別技術,並沒有被很好地使用在行動電話上。
這對蘋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賭注,但它可以為手機上的生物識別應用鋪平道路。
與其他手機製造商相比,蘋果通常不會率先在iPhone上使用創新功能。
如果用戶還沒有準備好新技術,蘋果就不會出售它了。
事實上,最好的識別技術已經多年,和智慧型手機如三星、銀河和S8採用了。
但通常不太好,很容易被肖像愚弄。
蘋果公司說,它的面部識別技術,稱為面部ID,使用一系列傳感器將用戶的面部映射到3D模型中。
紅外傳感器從用戶的面部,並通過投影技術在人臉上投射一系列的紅外微投影。
紅外攝像機將收集和捕捉這些點,而手機則與用戶存儲的人臉圖像進行比較。
蘋果聲稱其面部識別技術非常安全,只有一百萬分之一的機會欺騙。
蘋果表示,它的面部識別功能不僅需要用戶注意解鎖手機,還需要蘋果的反欺詐活動。
面孔ID背後的技術不是新的。
Anil
Jain,生物識別技術和計算機視覺在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指出,面對身份使用現有策略稱為結構光來捕獲用戶的三維外觀。
早在80年代,他就在面部識別中使用了這項技術。
這並不意味著蘋果可以使人臉ID工作正常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人臉識別有不同的方法,但一般來說,這取決於採集的準確性,如人臉圖像質量認證、環境光照條件、圖像存儲時間、圍巾或太陽鏡等。
蘋果公司說,面部ID可以在黑暗中識別用戶,識別有鬍鬚、帽子和眼睛的用戶。
「無論如何,能夠在手機上運行的面部識別,這是驚人的,」Jain指出。
蘋果公司的舉動也可以鼓勵更多的公司在自己的手機上添加3D面部識別技術類似,或是相關的所有硬體添加到您的手機,或使用像facetec公司提供的人臉識別功能,該facetec軟體開發功能允許開發者添加到程序中中的應用。
「其他人仍在模仿蘋果模式,3D方法確實具有消除簡單欺騙的效果。
」你不能指望有另一個人的肖像,並期望能夠解鎖你的手機,說:」聖母大學教授,專攻生物和物體識別的Kevin Bowyer(Kevin Bowyer)。
而人臉識別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相比,蘋果的指紋識別技術,Touch ID更安全,因為這樣的傳感器往往很小,需要輸入幾個指紋,同樣的手指才能起到作用。
今年早些時候,密西根州立大學和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證實,在計算機模擬中,指紋可能會受到虛擬指紋的欺騙。
在iPhone上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並不是要取代指紋傳感器,但它將導致使用多種生物傳感器的手機的未來。
例如,使用X X配置的近紅外照明可以運行虹膜掃描技術。
事實上,三星手機已經採用了這個功能。
Jain說,你可以想像,在未來,智慧型手機將有面部識別、虹膜識別和指紋識別等傳感技術。
他認為硬體成本不高,用戶將使用不同的識別技術相結合,用戶可以決定使用哪一種,或者企業將在電話中充滿三種技術。
他說:「毫無疑問,這三種識別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出現在智慧型手機上。
」
僅刷臉還不夠 多種生物識別組合才是趨勢
中關村在線消息:9月13日蘋果發布的十周年新品iPhone X將FACE ID面容識別推到了眾人面前。那這種FACE ID到底是一種什麼技術呢?發布會上蘋果的說法是:Face ID人臉識別功能,...
全面屏手機普及引發人臉識別戰爆發 生物識別或成手機必備
臨近歲末,手機圈高潮迭起,從全面屏到人臉識別熱點頻頻。隨著全面屏在旗艦手機上的廣泛應用,讓之前智慧型手機必備的前置指紋失去了位置,一個新的解鎖識別方案呼之欲出。11月即將上市的iPhoneX 最...
看一眼就解鎖,iPhoneX這個功能會不會是個坑?
從配置到外觀,iPhone X 在蘋果9月13日凌晨的這場發布會之前已經被泄露了個底兒掉,雖然那時很多人都還以為它的名字是iPhone8,並且也接受了N多吐槽和口水。但這仍然不妨礙,從即日起不知...
智慧型手機生物解鎖方式解密 三星Note8更為安全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一用來調侃人們成為「手機控」的段子,目前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真實寫照。拍照、聊微信、看電子書、玩遊戲……越來越多樣化的功能,讓手機在人們日常...
iPhone的面部識別只是開始 生物識別才是最終目標
隨著iPhone X的推出,蘋果(Apple)在一項幾十年的技術上獲得了新的關注,這一技術在手機上從未有過出色的表現:對諸如解鎖和支付設備等功能的面部識別。這對蘋果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賭注,但它...
從面部識別開始,未來智慧型手機會用什麼生物識別技術?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iPhone X的發布,蘋果在其新款智慧型手機上配置面部識別技術用於手機解鎖和移動支付。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在,要知道數十年來面部識別這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並不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