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體驗:OPPO Find X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從 Find 7 推出之後,代表著 OPPO 最高硬體水準的 Find 系列便仿佛銷聲匿跡一樣……而恰好就在同一時期,與 OPPO 有著密切聯繫的「一加手機」則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並在 Find 系列消失的這四年間進入高速發展,這不禁讓人猜想,莫非「一加手機」就是 Find 系列的轉生?
從表面上看似乎有那麼一點道理,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尤其是近一年來業界一直有關於 Find 系列將要回歸的傳聞,只是沒有得到 OPPO 官方的確認。
好在該來的始終還是會來,就在今年 6 月 1 日,OPPO 正式對外宣布 Find 系列將正式回歸,官方將新品定義為「未來旗艦」,並以 Find X 命名。
這款被 OPPO 內部視作「寶貝」的新品,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魅力所在?數字尾巴作為本次 OPPO Find X 全球發布會的受邀媒體,有幸提前把玩到真機,以下我們將會以主觀角度來和尾巴們分享 Find X 的上手體驗。
想起兩個多月前,我懷著複雜的心情寫了一篇《如何正確看待 OPPO R15》的文章,我想在那篇文章已經足夠代表我個人對於 OPPO 品牌及其產品層面的看法。
這次 Find X 的發布,某程度而言算是徹底刷新了我對 OPPO 的認知,這也是繼小米 MIX、華為 P20 Pro、vivo NEX 這三款產品之後,又一款讓我感到「震撼」的國產手機。
在這三款旗艦機沒有登場亮相之前,絕大部分國產手機真的很難給人一種驚艷的感覺,說得難聽點就是低價版 iPhone ,這也就導致不少用戶會認為國產手機不靠譜,只會跟風,缺乏創新。
而在這三部旗艦機發布之後,我想應該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樣,徹底改變了對國產手機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看法。
- 自從小米 MIX 發布後,小米整個品牌形象給人的感覺瞬間高大上了不少,這也使得小米得以順利將其產品定位進一步往上提升,朝著 4000 元以上的價位邁進;
- 華為的 P20 系列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其全球銷量便突破 600 萬台,這一成績在國產高端手機中是罕見的,這意味著用戶是願意為高端國產手機買單,前提是你得有足夠打動人的「黑科技」存在。
- 前不久發布的 vivo NEX 搭載了多項突破性的技術,迅速刷新了用戶對 vivo 品牌的認知,評價相當正面,使得那些原本不怎麼認可和關注 vivo 的群體,突然就有了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那麼用戶又會如何評價 Find X 呢?我想結果應該也會是相當正面的。
單就「Android 陣營首款採用 COP 封裝技術」的旗艦手機來講,這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突破,畢竟這可是和 iPhone X 一樣的螢幕封裝技術,並且令我感到吃驚的是,這塊屏占比高達 93.8% 的「曲面全景屏」並不是 Find X 的最大賣點。
Find X 的左右邊框為 1.65 毫米,上邊框為 1.91 毫米,下巴為 3.4 毫米
當我第一次將 Find X 拿在手裡時,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手感真的很出眾,類似於三星 Galaxy S9+ 的雙曲面設計握在手裡時十分貼合手掌,這絕對稱得上是有史以來手感最棒的 OPPO 手機。
以 OPPO R15 為例,它在螢幕與中框之間的過渡銜接處理得並不是很好,這使得它的螢幕邊緣手感有些糟糕,很明顯 OPPO 在設計 R15 時,初衷並不是為了帶來更好的手感,而是更傾向於追求更薄的機身設計。
好在這一次 Find X 並沒有延續這樣的設計,它在螢幕、中框、背面三者的過渡銜接處理得幾近完美,這也是為什麼 Find X 在手感上能夠做到如此出眾的原因所在。
類似於 OPPO R11s 的月牙彎設計
Find X 成為首款採用 Type-C 接口的 OPPO 手機
略顯遺憾的是,OPPO 目前並沒有計劃推出 6 英寸以下的版本,現在 Find X 給我的感覺還是偏大了一些。
聊完手感後,接著我們再來看看 Find X 的視覺觀感。
Find X 的背面採用的是 3D 疊層流光點彩工藝,聽起來好像挺厲害的樣子,確切點形容就是看起來猶如寶石般精緻,極具視覺衝擊力。
在玻璃工藝的探索上,我認為 OPPO 已經通過 R15 充分證明了其研發實力,而這一次 Find X 又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說到這裡我真的特別想和大家強調一下,這次 Find X 在視覺觀感上真的是極為出眾,個人覺得,哪怕是用上所有溢美之詞都毫不為過,畢竟它是我今年看過的 Android 旗艦中最漂亮的一款。
僅僅只是做一款手感好且漂亮的 Android 旗艦似乎還不是 OPPO 的終極追求,為了實現高達 93.8% 的屏占比,並且還要同時拋棄讓多數人討厭的劉海設計,OPPO 最終用上了一種「看似妥協卻有趣」的方案來解決正面各種傳感器的擺放問題,究竟是什麼樣的方式呢?看看這兩張動圖吧。
來源 The Verge
是的,你沒有看錯,OPPO 為了讓 Find X 的正面看起來幾乎就是一整塊螢幕,它借鑑了滑蓋手機的設計特點,當 Find X 的前置或後置攝像頭在被系統啟用時便會自動升降。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想你應該會和我剛上手 Find X 時一樣有著許多疑問,不妨接著往下閱讀。
首先,Find X 這個滑蓋設計被稱作「雙軌潛望結構」,它是通過馬達加螺紋絲杆實現,按照 OPPO 官方的說法,這一模塊集成了前置攝像頭、後置攝像頭、距離感應器和 3D 結構光等 11 大元器件,可經受 30 萬次耐久測試及跌落保護。
在實際體驗中,這項設計也由此帶來了諸多體驗上變化:
1、「雙軌潛望結構」是否會影響 3D 結構光的解鎖效率和拍照體驗?
從短暫的體驗來看,該設計並不會影響解鎖效率,因為它的升降過程其實是非常迅速的。
在你按下電源鍵的時候很快就會完成面部解鎖,甚至比 iPhone X 還要快。
在拍照體驗上,Find X 亦完全不會在效率上產生任何影響,在你需要用到攝像頭的時候它就自動升起,在你不需要時就自動縮回去,整個過程幾乎沒有任何不自然的地方。
2、O-Face 3D 結構光有哪些特點……?
OPPO Find X 的 3D 結構光被稱作 O-Face,共有 15000 個識別點,誤識別機率和 iPhone X 一樣為百萬分之一,即 100 萬人當中可能會有一個人能夠解鎖,作為對比,指紋解鎖的誤識別機率則是在五萬分之一。
目前 OPPO 已經和支付寶達成合作,實現了人臉支付體驗,而微信支付則在推進當中。
此外,Find X 還能進行 3D 美顏,類似於 iPhone X 的人像光效和 Omoji 萌拍等各種體驗,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那些都會逐步在 Find X 上實現。
3、「雙軌潛望結構」會產生哪些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認為必須得將產品用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進行解答,畢竟每個人使用手機的習慣都不一樣,好比如說我就完全不會橫著拿手機進行拍照,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和我一樣。
那麼當你橫著拿 Find X 進行拍照的時候,問題就會暴露出來,你必須得握住升起的滑塊,然後你會看到一個凹槽,如果你的手放在這個凹槽並且不小心讓攝像頭縮回去的話,那麼確實可能會產生夾手的問題。
當然了……我認為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應該不會遇到才對,畢竟當你橫著握持手機並拍完照片之後,你的左手或右手應該會收縮回去並豎著拿手機。
除此之外,如果用戶選擇在某些極端環境下使用,比如沙灘,這個時候手機難免會有一些沙子,那麼當你想要拍照的時候,升降過程是否會有沙子進入到凹槽當中並對機身產生磨損,這些還都是未知數。
最後,我想再簡單聊一下 Find X 這款產品。
其實不管是 vivo 還是 OPPO,他們在硬體上所作出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認可的,下一步,我希望他們能夠在系統體驗上付出更多努力,至少要和 OPPO 的硬體團隊一樣,拿出極致的創新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與 OPPO Find X 產品氣質相符的系統體驗。
畢竟在 MIUI、Flyme 和 Smartisan OS 面前,OPPO 在軟實力上還是稍顯薄弱。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 Apple……
Apple 的產品有一種獨特的魅力,這種魅力在我看來真的就是如同他們所說的:
「最好的設備,不是給少數人設計的,也不是為多數人準備的,而是人人皆可使用的。
」
從設計來看,iPhone X 的劉海就是妥協的結果,它沒有任何「炫技」的成分,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最自然的交互和體驗。
雖說解鎖體驗在某些場景下確實有些瑕疵,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款人人皆可使用的設備。
當然了,如果這個世界上每一家品牌都和 Apple 一樣,那也會顯得很無趣。
因此,我們才會陸續看到小米 MIX 系列、華為 P20 Pro、vivo NEX 和 Find X,他們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探索未來手機的形態。
不過……我真的很好奇一點,當未來某一天正面那些元器件都能隱藏在螢幕底下,且正面都是一整塊螢幕的時候,他們還會在硬體上做點什麼呢?
我想,Find X 已經給出了一個看似不錯的答案,不是嗎?
OPPO Find X 超凡一體外觀的秘密:全隱藏式 3D 攝像頭
6 月 20 日,OPPO 在法國羅浮宮發布了闊別四年的旗艦手機 OPPO Find X。當你第一眼看到那塊屏占比高達 93.8% 的「曲面全景屏」時,除了驚艷,你腦海里肯定還會有一堆問號:手機...
「新滑蓋時代」來臨!聯想、華為、小米三足鼎立推新機!
最近,手機行業似乎颳起了一陣「升降風」, 人氣火爆的oppo find X及vivo NEX 升降式結構旗艦機剛推出不久,國內三家手機廠商華為、小米、聯想,又接連發布旗艦機型,重點都是採用滑動式...
魅族黃章開噴 Find X與NEX竟不值一提?
自從去年蘋果發布iPhone X之後,手機圈似乎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大小小的手機品牌都開始毫無顧慮地抄襲iPhone X的「劉海」設計。儘管業內對蘋果這種因技術問題而妥協的設計不太看好,卻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