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現在的全屏的時代的手機解鎖 未來誰會更加先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從2016年的小米MIX大火之後,2017年手機市場仿佛都開始爭搶著用上了全面屏。

在這個「全面屏」時代,手機正面的屏占比更高,視野更廣。

當然,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用起來最方便的實體前置指紋解鎖必須讓位於全面屏和更高的屏占比。

於是,如今在前置指紋方案遭到挑戰的當下,未來手機如何解鎖,如何做到「方便與安全」,似乎又成了一個熱點問題。

一、目前主流的非前置實體指紋方案

那麼且讓筆者來盤點一下,目前一些正在用的非實體前置指紋方案吧(後置指紋太low,這裡不討論):

方案一:以索尼Z5 Premium為代表的側邊指紋方案(據說今天即將發布的魅藍s6也是這個方案)

方案二:以小米5s為代表的屏下/面板下超聲波指紋方案(可惜這個方案被小米5s給做砸了,我是很看好這個方案的)

方案三:以VIVO新品為代表的光學指紋方案(可惜必須要先點亮螢幕才能進行指紋識別)

方案四:以三星爸爸的蓋樂世S8為代表的虹膜識別解鎖(成功率堪憂)。

方案五:以蘋果爸爸的iPhoneX為代表的FaceID多傳感器和人臉識別方案

我暫時能想到的方案,大概就是以上這五種,分別是側邊指紋識別、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屏下光學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以及人臉識別(多傳感器立體識別)。

接下來就便攜性、安全性和未來,來說一說這些種方案。

二、解鎖便捷性:側邊>超聲波>光學≥人臉>虹膜

其實在這裡我最不想討論的就是虹膜方案,這個方案吧,用過s8的人都懂,那個成功率就不提了……我們主要還是說一說另外幾個方案,尤其是本質上區別於指紋解鎖的人臉識別。

還是從iPhoenX說起。

對於歷代有實體Home鍵的蘋果手機來說,不論用戶身處何種環境,不論用戶用什麼奇葩姿勢,只要按下 Home 鍵,就可以實現【點亮螢幕-指紋識別-解鎖螢幕-返回桌面】這一整套操作。

毫無疑問,就像當年的鍵盤手機盲打一樣,這些都是可以通過逐漸的使用來慢慢獲取的。

然而當你使用iPhone X的時候,這個過程就變成了:【拿起手機-自動亮屏-調整姿勢-盯著螢幕-大機率FACE ID識別成功-從底部滑動解鎖-返回桌面】,如果小機率FACE ID識別失敗,呵呵,請您重新輸入密碼解鎖……

對比一下這兩個過程:電容式指紋是【點亮螢幕-指紋識別-解鎖螢幕-返回桌面】,而人臉識別則是【拿起手機-自動亮屏-調整姿勢-盯著螢幕-大機率FACE ID識別成功-從底部滑動解鎖-返回桌面】,相信哪個簡單,哪個複雜,各位看官應該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那對比VIVO的光學識別方案呢?說不定倒是和FaceID不相伯仲。

畢竟VIVO的方案也是要通過點亮螢幕之後,才能通過自發光的OLED來對指紋進行掃描和識別(這個描述不怎麼準確,不過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過程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繁瑣的,而且似乎也不一定能實現盲操。

所以毫無疑問,像索尼Z5P這種對於傳統電容式指紋識別稍作改進的方案,無疑是最方便的,既避免了後置指紋的麻煩,也保證了和前置指紋類似的體驗。

然而,其實我最看好的還是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不需要亮屏,花一些學習成本就可以盲操,幾乎和前置電容式指紋一樣的操作習慣,這些都是它最大的優勢。

可惜,就小米5s的超聲波方案表現來說,實在是讓人大失所望,也不得不讓人對這項技術的未來產生一絲疑慮。

三、安全性:目前而言暫時無法下定論

說起安全這個問題,其實不管是指紋還是人臉識別還是虹膜識別,安全性應該都是很高的。

其實指紋識別並不會匹配所有的指紋信息,可能有20%的匹配率就通過解鎖了。

(註:20%是我胡謅的,但肯定也高不到哪裡去)

目前手機中用的指紋解鎖一大問題就在於手機的電容式指紋並沒有匹配所有的指紋信息,只要匹配率達到一定標準就解鎖了。

這個標準可以是70%,也可以是50%,甚至是20%。

畢竟如果完全匹配指紋的話,那指紋解鎖的成功率也會變得比較堪憂了(三星爸爸那本來就很堪憂的虹膜識別大家就無視吧)。

側面指紋則因為識別區較小,識別信息較少,安全性稍低。

大法的側面指紋識別,相比傳統指紋識別的安全性則是進一步下降。

畢竟指紋識別數據越多,安全性越高這就是一個準則,相比正面的指紋區,側面指紋的接觸面明顯更小,能保存和識別的信息量也就更小,安全性也是必然更低。


那用一堆傳感器獲得人臉的3D立體臉譜,然後進行識別的的FaceID就一定安全了嗎?也不是那樣

畢竟iPhoen X已經不是一次鬧出過對於亞洲人識別不準確的問題了,甚至在米國已經被起訴為種族歧視了。

看來,大概在iPhoneX看來,咱們亞洲人長的都一樣吧……

四、關於未來,不止是解鎖:從FaceID說開去

其實這一部分,在我的iPhoneX評測里已經有大量篇幅提到了,這裡再給大家總結精鍊一下吧!對於指紋技術而言,它的上限可能就只在於安全認證,而iPhoneX的FACE ID面部識別技術則不然,它所擁有的未來,似乎是不可限量的。

這裡再次強調一下,iPhoneX的FACE ID面部識別技術並不是通過攝像頭實現的,而是通過傳感器

在這一塊小小的區域內,iPhoneX集成了如此多的傳感器,也正是依靠其中的紅外鏡頭、點陣投影器的原件,iPhoneX拿出了今年手機類產品中最神奇的黑科技——FACE ID面部識別技術。

利用藏在前面板「劉海」里的點陣投影器,將30,000多個肉眼不可見的光點投影在臉部,繪製出獨一無二的面譜,同時泛光感應元件發射出紅外光,最後紅外鏡頭會讀取點陣圖案,捕捉它的紅外圖像,然後將數據發送至A11仿生晶片中的安全隔區,以確認是否匹配。

和目前安卓陣營的面部識別方案比,iPhoneX的FaceID顯然是要高出了一個層級的,它依靠多種傳感器獲得臉部立體模型,所使用的信息並非是傳統的2D信息,而是一個三維的,立體的面譜信息,在保證更高準確率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安全性。

那麼傳感器代表著什麼?依靠多種傳感器獲得臉部立體模型又代表著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下面這個技術:

對,就是這個利用一堆傳感器,讓活人變猩猩,彥祖變狗蛋的動作捕捉技術

其實本質上來講,FaceID和人像光效所代表的傳感器技術,和動作捕捉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同樣是利用傳感器構築3D模型,然後進行後期加工。

So,想一想吧,連彥祖都能變狗蛋,通過各種傳感器獲得你的臉部信息的智慧型手機也許只要在硬體和算法足夠優秀的情況下,就可以隨便給被攝者打光,而且通過一系列的智能算法最後出片的結果,甚至會遠遠超過目前手工使用Lightroom等軟體。

更有甚者,也許你也能變個凡達啊,狗蛋什麼的,都不在話下。

總結與暢想

未來會是如何,總不是現在可以知道的。

我也不知道走進全面屏時代之後,智慧型手機在接下里一段時間裡解鎖方式會是以上所有方式中的哪個,但是就現在而言,毫無疑問指紋方案還是更加實用和方便的,全面屏時代,不管是把指紋放在側面,還是通過超聲波或者光學識別把指紋隱藏在屏下,都是不錯的解決方案。

但是,指紋的作用僅限於此,以FaceID為代表的多傳感器綜合技術則擁有著無限的未來。

就像從最早的磚頭機到如今的智能機,手機越來越智能,和各種傳感器是分不開的,而如何利用傳感器獲得信息,在進行進一步的智能化處理,則是日後發展的一大方向。

話說大家不妨暢想一下,也許再過一陣子,說不定手機就能用腦電波解鎖呢?想想都是很炫酷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指紋識別技術的生與死

iPhone X的發布,無疑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全面屏手機的魅力,感受到了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即便現在全面屏的定義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和各種不同的說法,甚至是定義都還是那麼模糊不清,但是這並不影響全面...

別等了,屏下指紋識別可能真的要涼了

今年以來,隨著18:9全面屏的普及,我們過去熟悉的正面指紋識別正逐漸消失,有的把它做到了背面,有的做到了側面,更有甚者如蘋果iPhone X,直接砍掉了指紋識別,大步向更具前瞻性的人臉識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