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和大腸相表里中醫如是說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帝內經》:肺與大腸相表里,秋季養生,大便通才能滋陰養肺。

在中醫藏象學說里,五臟六腑除了孤腑三焦之外,都是一個髒和一個腑對應的。

比如心與小腸、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肺和大腸相表里中醫如是說 2020-12-13騰訊網 沒有中醫意識觀念的人,是完全不會把肺和大腸聯繫在一起的,更不會把大腸歸入臟腑中。

而在中醫中,肺和大腸是表里關係,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樣,一般人會覺得這十分「離奇」。

中醫中像這樣「離奇」的表述是很多的,只有悉心、耐心地從中醫基礎理論切入,深入淺出地去認識中醫,才容易對中醫產生感應。

所以,在此,只能說是拋磚引玉地提醒大家,應該多去了解中醫,從而慢慢懂得中醫治病的神奇,才能消除無數的「離奇」。

簡單說中醫中大腸和肺的表里關係,是因爲,在腹中,起始於胃脘的肺經脈向下聯絡大腸,迴轉後沿胃上行,經膈注入肺臟,其後又出氣管、喉嚨,經上臂行至拇指端,並在腕部列缺穴出支脈行至食指內側指端,交匯於手陽明大腸經始穴——商陽穴。

從結構上,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相互聯通,從而也會形成肺和大腸功能、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肺的中醫功能是「主氣,司呼吸,宣發肅降,主行水,收斂」等,如肺的宣發肅降功能之一,是促進大腸排洩糟粕。

當人患感冒、肺炎等肺疾病時,也容易出現便祕等腸道病,就是因爲肺喪失宣發肅降功能而導致。

肺爲髒,屬陰,大腸爲腑,屬陽,巡行經絡,肺經在內、大腸經在外,在結構上的相連和表里關係,也註定兩經邪氣會互相傳導和入侵,如果大腸本身疾病,導致便祕等發生,也會影響到肺的宣發肅降正常體現。

那麼在治病時,也可以依據此結構上的表里性,大腸有病,兼治肺或主治肺,等等。

肺和大腸相表里所形成的功能和病理等相關性,是很多的,有待於大家去探討和發掘。

相關焦點 中醫經絡之:肺與大腸相表里 人體與天上的空氣相連的是肺,所以,命懸於天,就是命懸於肺。

肺在五臟六腑中的地位很高。

《內經》中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也就是說,肺相當於一個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宰相的職責是什麼呢?他了解百官、協調百官,事無巨細都要管。

肺是人體內的宰相,它必須了解五臟六腑的情況,所以《內經》裡有「肺朝百脈」一說。

白茶改善便祕,只因肺與大腸相表里 上一篇我們講到,白茶對肺功能的改善所帶來的身體最直接的反應。

白茶入肺經是毋庸置疑了。

可是,很多茶友在喝白茶後,還有一個更大的驚喜:大便開始順暢,不費力了。

甚至在第二天,連續排便幾次,將大腸中的宿便糟粕盡皆排除體外。

上周六,表妹和我在工作室喝了一泡太姥山荒野冬片,先泡了幾泡,接著又煮了兩壺。

第二天午後微我:今天上了三次大號,其中一條目測有一尺見長,是喝了冬片的原因吧。

小潔:肯定是冬片的原因啊! 抗疫中醫專場④:ICU專家講肺與大腸相表里 抗疫中醫專場④:ICU專家講肺與大腸相表里3月13日,湖北武漢。

《黃帝內經》:肺與大腸相表里,秋季養生,大便通才能滋陰養肺 《黃帝內經》:肺與大腸相表里,秋季養生,大便通才能滋陰養肺。

在中醫藏象學說里,五臟六腑除了孤腑三焦之外,都是一個髒和一個腑對應的。

比如心與小腸、脾與胃、肺與大腸等等。

其中髒爲陰屬里,腑爲陽屬表。

因此,從中醫養生的角度看,臟腑的調理,需要在表里之間權衡。

劉兵,王軍,趙吉平|肺與大腸表里相合的中介結構探討 也就是說,絡穴作爲聯絡表里經脈的紐帶、樞紐,成爲加強臟腑表里關係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11]。

《靈樞·經脈》載:「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別走陽明也。

」唐代楊上善對此注曰:「此穴列於缺減大經之處,故曰列缺也……絡入魚際,別走陽明經也」[5]134。

明代徐鳳[12]云:「經脈亦有交貫,如太陰肺之列缺,交於陽明大腸之路。

」 肺與大腸 一、肺主氣,主皮毛,開竅於鼻。

從生理學角度看,中醫上的「氣」有兩種涵義。

中醫里的臟腑互爲表里,這個「互爲表里」什麼含義? 表里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它們之間又是互相聯繫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並與寒、熱、虛、實錯雜出現。

髒與腑的表里關係,源於中醫藏象學說。

臟腑組織之間形成一個非常協調統一的整體。

一髒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形成臟腑,配合成五對:心合小腸、肺合大腸、脾合胃、肝合膽、腎合膀胱。

每對臟腑之間在結構上都有經脈相互絡屬;在生理上相互爲用,相互協調;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中醫之美』受盛&傳導之官---小腸&大腸 習慣上中醫將「精微物質」——也就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水分——統稱爲「清氣」;「糟粕」——也就是食物殘渣和多餘的水分小腸的病,中醫主要是通過小便來進行觀察,也就是說,有些小便的疾病,會認爲病在小腸。

如小便或澀或痛,色黃赤,或混濁,或尿血,同時有心胸煩悶,口舌生瘡,失眠等症狀時,中醫認爲是「心經之火,移於小腸」所致。

因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爲火髒,其火易旺,心火常常影響小腸的分清泌濁功能,所以會出現小便的改變。

治療上要採用清心降火的方法才會取效。

如中成藥「導赤丸」。

大年初二,聊一下大腸熱上迫肺咳 中醫體系里,肺與大腸相表里,可以理解爲一陰一陽,互生互長。

很常見的是病邪相傳移位,例如肺移熱於大腸,肺病患者,便祕很常見,像我這次,咳嗽後就一直有一點點便祕的表現,但不是很嚴重。

還有就是,我臨證上,遇到便祕的,通便的時候,視情況也常常加點布肺氣的藥,如杏仁、瓜蔞子、甚至是桑葉。

另外一個傳變方式,就是大腸熱上迫肺臟,引起肺熱咳嗽。

中醫五臟之肺:相傅之官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宜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主治節,在志爲憂(悲),在液爲涕,輸精於皮毛,主一身之衛表。

肺的經脈下絡大腸,與大腸相爲表里。

肺居胸中,在五行屬金,爲陽中之陰,通於秋氣。

中醫里的臟腑「互爲表里」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什麼叫表里?《醫學源流論》裡說:「何謂表?皮肉筋骨是也;何謂里,臟腑精神是也。

而經絡則貫乎其間。

」表里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它們之間又是互相聯繫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並與寒、熱、虛、實錯雜出現。

肺好,皮膚和大腸就好(潤肺實用妙招) 電視上的明星們、雜誌上的那些模特,她們的肌膚是那麼細嫩,那麼柔滑,看上去似乎吹彈可破,令人羨慕不已。

許多人覺得這一切似乎遙不可及。

然而,這真的有那麼難實現嗎?當然不是。

只要我們好好養護自己的肺臟,完全能讓自己擁有吹彈可破的肌膚。

  中醫上說,「肺主皮毛」。

皮毛,包括皮膚、汗腺、毫毛等組織,它是一身之表,有著抵抗外界邪氣入侵、調節體溫的作用。

倪海廈講針灸03——心、肺、小腸、大腸的作用及關係 脾土就是陰,脾是內臟,和陽土相對,就是胃。

肺是陰髒,所以肺臟是陰,陽是大腸,水就有陽水跟陰水。

如果我們講髒的話,就是陰,腑的話就是陽,所以腎臟的話,就是陰,陽水就是膀胱。

代號有他的意義,我先用個例子你聽。

 爲什麼我們中醫把心臟定義爲火?因爲心一直跳產生熱,西方醫學不是這樣子。

肺有五怕!中醫推薦,秋天保護好肺,記住這5招! 肺怕寒涼感冒初期灸灸風門穴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吳中朝:肺是人身體內非常嬌氣的一個器官。

說它嬌氣是由於肺開竅於口和鼻,邪氣又都從口鼻而入,所以最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

還有一些地方,長年見不到陽光,濁氣很重,我們不要輕易帶孩子進入,避免濁氣傷肺;藏在箱底的舊書、舊衣服等物件也帶著濁氣,不要讓孩子馬上接觸,應該先曬一曬太陽。

 這裡教大家個方法,每天咳嗽幾聲就可以清肺,因爲咳嗽的震動可以將淤積在肺泡上的雜質清理下來,和體液混合成痰排出體外。

建議大家每日清晨,早練時先咳嗽幾聲,來清清肺,但是震動也不要太大,次數也不要超過十五次。

慢阻肺、哮喘患者往往便祕,通便又理氣的這種水果生吃熟吃功效不同 肺與大腸相表里便祕和咳喘往往相互影響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里。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有一些腸道桿菌和肺部感染的菌是一致的,所以提出了「肺-腸軸」微生物循環學說。

鼻子內長瘡大便乾燥是脾和肺都有火嗎? 一、鼻子內長瘡在診斷上叫鼻癤,爲什麼稱爲肺火呢?《黃帝內經》指出,「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

」,「肺開竅於鼻」。

主症解讀: 以上可以看出,在中醫上,肺與鼻緊密相連,肺開竅於鼻,鼻可以稱爲肺的附屬部分。

肺主一身之氣,司呼吸,鼻作爲呼吸通道與肺相連。

肺的寒熱多體現於鼻,若風寒從口鼻而入,形成肺寒,則在外表現爲鼻塞流清涕。

同理肺熱在外體現鼻流黃涕,或者鼻生癤瘡。

所以鼻生癤瘡是屬於肺火,是肺熱的外在表現。

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皮膚病毛髮問題,多半與「肺」有關 心與小腸爲表里。

 2.肺:肺爲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

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爲憂,在液爲涕,肺與大腸相表里。

大腸經兩個要穴,防病又治病! 一次一個艾友跟我說:老師,我下牙痛,你說是我大腸有火,我就順著大腸經按揉,發現左邊手三里的位置有疼痛點,我就敲這裡,上午敲了100下,下午又敲了100下,第二條牙痛就好了。

中醫認爲,大腸爲「傳導之官」,主要功能是傳化糟粕,通過大便排出體內的毒素。

2、延年益壽醫學家王充提出:「欲得長生、腸中自清」。

養肺刻不容緩 2.肺:肺爲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爲憂,在液爲涕,肺與大腸相表里。

 3.脾:牌爲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

輕鬆學中醫(十) 我們學每一味藥不單要學藥物本身的性能功用,更要知道它背後代表的理法,中醫認爲是理法方藥一氣貫通的,你理法不明,方藥就不行,理法不通,方藥就滯塞。

我們來看瓜蔞子跟車前子,兩個都能降濁陰,瓜蔞子降痰濁,車前子降水溼,瓜蔞子能把痰濁從肺降到大腸,因爲肺與大腸相表里,從而通過大便排出體外,使胸寬腹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