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島效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能導致熱島效應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樹木和裸露地被建築物及道路取代,樹木呼吸及蒸發量的減少;大氣污染導致大氣吸收的太陽熱增加;地表面被低反射率的柏油和混凝土 ... 熱島效應都市因日照而增加的溫度高於周圍郊區,使得都市像一座熱島的現象。

熱島效應原指海島受到太陽照射氣溫隨地表溫度升高,但周圍海洋的氣溫因為海水熱容量大,溫度上升較海島少的現象。

現代大都市有如海島產生的增溫作用,稱為「城市熱島效應」,一般直接以熱島效應稱之。

可能導致熱島效應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樹木和裸露地被建築物及道路取代,樹木呼吸及蒸發量的減少;大氣污染導致大氣吸收的太陽熱增加;地表面被低反射率的柏油和混凝土覆蓋,吸收太陽熱能的增加;柏油和混凝土的蓄熱;產業活動和汽車,空調設備等的人工廢熱;高大密集建築物減少風的流動,阻礙城市熱氣向外擴散。

這些因素可導致市區的地表面溫度超出附近鄉村的樹林水田5℃,市區空氣溫度也會比鄉村多2℃以上,尤其是晚上由於柏油和混凝土的蓄熱多、散熱慢,市區晚上空氣溫度常會比鄉村多5℃以上。

臺灣的大城市如臺北、臺中、臺南,1950-2005年的溫度增加幅度,約為中小城市及偏遠地區的3倍,熱島效應相當明顯。

熱島效應是臺灣地區20世紀超出全球平均溫度增幅約一倍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現象在晚上特別明顯,例如臺北市晚上的低氣溫過去40年增加了將近2℃,使晚上的相對溼度明顯降低,相對溼度超過90%的日數減少一半以上,霧天基本上自臺北消失了,臺中、臺南的霧天也難得見到。

熱島效應另一重要影響是引起午後熱對流,而熱對流在大氣溼度較高的情況下常會導致雷陣雨,因而增加城區及其下風區的降雨,並改變自然的大氣環流,對臺灣的水資源造成較大的衝擊,臺灣山高且陡,平原相對窄小,海陸風與山谷風盛行,山區午後雷陣雨頻繁,有利水庫集水區集水,一旦平原被城市及密集的道路所取代,其上空因熱島效應產生的熱對流就會改變海陸風與山谷風的路徑及強度,減少水庫集水區內之午後雷陣雨,降低水庫集水的功效。

撰稿者:劉紹臣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Liu,ShawChen,etal.2002.“ReductioninSunshineDurationoverTaiwan:CausesandImplications”Terrestrial,AtmosphericandOceanicSciences.13(4):523-545.2Oke,T.R.1982.“Theenergeticbasisoftheurbanheatisland.”QuarterlyJournaloftheRoyalMeteorologicalSociety.108:1-24.3Stull,RolandB.1988.Anintroductiontoboundarylayermeteorology.Boston:KluwerAcademicPublisher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