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一哭二鬧三上吊」?當尋求注意的失序行為時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稱為Attention Seeking(尋求關注、博取注意力),也稱作Attention Calling/Attention Getting,意指用一些不恰當、消極或者誇大的行為來換取對方 ...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生命奧祕
社會群體
精神心理
為何要「一哭二鬧三上吊」?當尋求注意的失序行為時怎麼辦?
活躍星系核
・2017/06/23
・2089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SR值478
・五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attentionseeking(1)
尋求注意(1)
邏輯結果理論(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作者:楊千儀/ 心理職能治療師,很喜歡在精神科的工作。
覺得每天能和一群人相處,利用團體動力激出不同組合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平常也喜歡彈彈唱唱,未來希望能把自己喜歡音樂的這元素加入工作中。
「為什麼他就是沒有注意到我!?」
為了引起注意,人往往會誇大情況。
圖/網易漫畫新聞
生病了,另一伴卻對你不聞不問,沒有貼心地幫忙買藥、沒有細心地照顧、沒有幫忙處理家務等等。
這時,為了讓他能「感受」到自己真的不舒服,便開始「放大」病痛、哭泣,把事情「演得」很嚴重,目的就是希望讓得到他的注意。
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太久沒回家就會接到父母的電話,媽媽可能會說:「哎呀你老爸最近身體狀況不太好啊…時不時就跑醫院…」然後沒有把話說完,但就是暗示你該回家了,希望得到你的注意。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行爲呢?
這稱為AttentionSeeking(尋求關注、博取注意力),也稱作AttentionCalling/AttentionGetting,意指用一些不恰當、消極或者誇大的行為來換取對方的注意。
AttentionSeeking的行為從小孩身上也看得到,應該說更為明顯。
我們常看到大賣場裡,因為父母不買玩具給他,就在地上大哭大鬧死賴著不走的小孩吧?或者國小教室裡,有調皮的孩子故意搗蛋作怪讓老師關切並吸引班上人的注意。
其實人都需要受到注意的,畢竟我們是社會化的動物。
但為何有些人博取注意的行徑會如此脫序?我們先從小孩的行為來讓大家了解。
不適切的行為來自錯誤的目標
在德瑞克斯(RudolfDreikurs)的「邏輯結果(LogicalConsequence)理論」中,他覺得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其目的存在。
例如想得到父母關愛所以哭鬧或者想在團體中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搞怪作亂。
而這些不適切行為的動機都是來自「錯誤的目標」。
錯誤的目標主要有四類型:
1.尋求注意:這類型的孩子的錯誤推論是,覺得只有在自己被注意到時,在世界上才有一席之地。
2.尋求權力:這類型的孩子的錯誤推論是,有權力自己才是重要的,所以可能出現某些特質,如欺負弱小、愛當老大指使別人等。
3.尋求報復:這類型的孩子憤世嫉俗,覺得上天對自己不公平,且沒有人喜歡自己,所以他們錯誤推論是傷害別人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因為你們先傷害我。
4.自覺無能:這類孩子常以無能當作擋箭牌,做任何事情都顯得無法勝任、避免任何可能失誤的時候。
所以我們知道在小孩的行為中,「尋求注意」並不是算是很恰當的行為。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其目的存在,為了達成常常用哭鬧或搗蛋的方式,而這樣的不適切行為的動機都是來自「錯誤的目標」。
圖/ByLiviaBelkova@flickr,CCBY-NC-ND2.0
而在《Practicalapproachestobehaviourmanagementintheclassroom》這本書中提到,通常孩子因為沒有得到正向的「鼓勵」,就會選擇錯誤方法來尋求注意,例如調皮搗蛋、上課不停舉手講話。
他們的心態扭曲,寧願使用錯誤的方法也不要讓自己被忽視。
如果是發生在孩童身上,多鼓勵他的正向行為,並忽略錯誤的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用這些錯誤方法來換取注意是沒有用的。
但如果當這些行為在孩童時期無法改善並帶入成人期後,就要看看是否是人格障礙(會在另一篇文章說明)或者大腦結構導致情緒自控差(動不動就以哭、死相逼)、社交適應差(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另外這也許跟文化背景有關,像我們華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內斂、謹慎、自制、情緒要藏好……等。
所以到最後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演變成要使用「這種方法」,來間接地呈現自己的情緒。
職人小語
為什麼談attentionseeking?也許在看這篇文章前,你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行為,或者沒有「發現」這是一個不太適切的行為表現。
在小兒職能治療領域中,attentionseeking是屬於「行為問題」的一種,既然我們已經不是孩童,或許該學習,如何「直接」地表達情緒、表達自我,不要這麼「迂迴」、「拐彎抹角」、「用心良苦」,這樣人與人之間,會少一點隔閡,多一些顏色的。
attentionseeking是屬於「行為問題」的一種,既然我們已經不是孩童,或許該學習,如何「直接」地表達情緒、表達自我。
圖/ByMatusLaslofi@flickr,CCBY-SA2.0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如果自己身體不舒服,對方卻不幫忙或者給予關心,這時應該「直接表達需求」,而不是「悶著」不吭聲,心裡卻暗自想著「他應該要懂我」或者「我不能隨便表示情緒,要矜持」,結果發現對方還真的不懂你,於是就想把症狀演得嚴重一點,讓對方注意。
人與人是不同的個體,沒有人知道你在想什麼。
如果長期使用這種方法,時間拉長後,你和別人的關係只會越來越遠;另外,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放羊的孩子」,這樣的行為也會失去對方的信任。
直接說出需求吧!
記住,這類的人容易沒安全感,博取注意可能是他們潛意識裡的一種表達方式。
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有這些行為,多給予一些關懷,回應他的要求,了解其背後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但如果行為已經到非常脫序,利用自殺、自傷來博取注意,請帶他就醫接受適合的治療。
參考文獻:
BilliGordonPh.D.,ExcessiveAttentionSeekingandDramaAddiction,2014
JenniferPoindexter,AttentionSeekingBehavior:HowtoGently,ButEffectively,Stopit
M.FaroukRadwan,MSc.,Attentionseekingbehaviourinadults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活躍星系核
754篇文章
・
93位粉絲
+追蹤
活躍星系核(activegalacticnucleus,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
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
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email protected]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裝滿的穀倉壓力有多大?靜摩擦力與楊森效應
1
1天前
左右腦的理性與感性是真的嗎?兩個腦半球到底是怎麼分工進擊的?──《打破大腦偽科學》
1
2天前
在臺海危機下,淺談戰地醫療
1
3天前
同樣都是「中央DO」,為什麼我們能聽出是哪種樂器的聲音?
2
3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4
3天前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皮卡丘的警告,對好奇到欠電的人有用嗎?
2
2022/08/05
RELATED
相關文章
毀屍滅「雞」:如何謀殺一隻雞,卻不留遺骨?
切開左、右腦間的3億條神經纖維束後,會發生什麼事?——《全腦人生》
為了讓地球科學更好,快去下載吧!氣象局把所有珍貴的地震資料都放在那裡了!——臺灣地震與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
氣溫越高,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就越低?——還得考慮日照量的變化!
「儀式感」很重要?不僅讓生活變講究,還能增強意志力和專注力!——《心念的力量》
繁
简
延伸文章資訊
- 1最新英文流行用語:社群上最惱人的「討拍、取暖、刷存在感」
流行語中,如此尋求慰藉的行為被稱為「討拍」(pity seeking,尋求憐憫)。討拍的人自然就是pity seeker了。類似的概念有尋求關注(attention seeking)。
- 2為何要「一哭二鬧三上吊」?當尋求注意的失序行為時怎麼辦?
這稱為Attention Seeking(尋求關注、博取注意力),也稱作Attention Calling/Attention Getting,意指用一些不恰當、消極或者誇大的行為來換取對方 ...
- 3Sadfishing - Wikipedia
Sadfishing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a behavioural trend where people make exaggerated claims ab...
- 49 Examples Of Attention-Seeking Behavior In Adults
9 Examples Of Attention-Seeking Behavior In Adults · 1. Pretending You Can't Do Something · 2. Fi...
- 5Attention Seeking Behavior in Adults - Healthline
For adults, attention-seeking behavior is a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attempt to become th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