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道路設計提升用路安全 - 小世界周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都市議題作家邱秉瑜指出,目前台灣道路正面臨道路空間分配不均、人行道質不佳量不足、用路人交通意識不正確等問題,他表示,台灣道路設計思維以車 ... 文教生活 焦點  2020-06-082021-05-19 馬淑靖 1879Views 0Comments issue_2253,交通安全教育,交通意外,人行道,行人用路權,車禍 記者李和學、馬淑靖、何霆軒/採訪報導 台灣人車爭道的景象屢見不鮮,道路安全問題持續受到媒體關注,現在台灣碰到的困境,除了政府的硬體設施需要加強,用路人的安全意識也須重新塑造,以人為本的道路設計,才能保護駕駛者及行人的安全。

台灣都市議題作家邱秉瑜指出,目前台灣道路正面臨道路空間分配不均、人行道質不佳量不足、用路人交通意識不正確等問題,他表示,台灣道路設計思維以車為本,馬路要足夠寬、車道要足夠多、路邊停車格越多越好,這些都考慮完之後,還要預留空間給汽機車臨停,最後才考慮公車停靠區與人行道的規畫。

台灣都市議題作家邱秉瑜。

照片提供/邱秉瑜 被壓縮的人行道僅剩狹小空間能讓行人使用,卻還有機車、自行車格設置在其之上,不只行人實際使用空間被迫壓縮,亦無法阻止騎士騎車上人行道,騎樓就變成政府不提供公家土地作為人行道的權宜之計,但常見的情況是騎樓被屋主或店面的商品及私人物品占據,發生爭議的時候,行人的用路權又再度被犧牲。

邱秉瑜指出,在人行空間以物品占用、任意行駛、停放車輛,雖然都是違規行為,卻因交通執法不積極而長期被姑息。

若要營造更好的環境,就必須花更多時間精力為之,如否則會造成惡性循環,政府不管、行人無感,「車讓人」的意識便會在人民心中逐漸潰散。

店家於人行道上擺放商品,人行道使用空間遭壓縮。

攝影/何霆軒 而這種強凌弱態度養成的不良習慣,導致在馬路上的汽機車對行人視若無睹,十字路口常見汽機車搶著過彎不等行人過馬路,汽機車和路人都認為自己應該先過的時候,悲劇就會發生。

「其實一開始就沒有以行人使用為優先。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規劃系副教授黃偉茹認為,道路設計影響用路人的安全,一個社會以最應該享有權利的一方為主做道路設計。

她舉例,歐洲部分城市十線道中只會劃分雙向各一條為行車道,其餘則分配給公共運輸、行人、單車;反觀台灣因徵地作人行道昂貴且耗時,只能在既定空間裡分配,但「以車為主」的道路設計便造成最後留給行人的空間狹小甚至沒有。

針對如何改善的問題,在建設方面,邱秉瑜建議政府可以將「人行道連續成網」作為都市治理的目標,將連續性納入考量,透過斑馬線和人行道設置,提升行人道路連續與安全性;在機車停車高需求點實施空間改造工程,補足沒有人行道的地點,並拓寬現有人行道,以及將既有的街道改為行人徒步區。

機車停車格設置在人行道上犧牲行人用路權。

攝影/何霆軒 他舉例,台南正興街、台北迪化街目前採取的「臨時徒步區」在商業區街道最為合適,在特定時段禁止行車進入臨時徒步區,達到行人和商家雙贏的結果;人行道上的機車停車格是權宜措施,應明訂其為違法,並限期全數取消。

黃偉茹認為,拓展行人空間必先從上而下讓使用者明白他們有這樣的需求,在舊區更需要在地居民的参與,例如台北市鋪設的綠色人行道,他認為這雖看似陽春,但其實是宣示行人權利的開端,待居民習以為常後,往後如再設立更多行人道配備,如無障礙設施等遇到的阻力便會比較小,長遠來看慢慢改變道路權利的分配。

對於用路意識問題,邱秉瑜認為,把人看做群體之一而非獨立個體,他人身體空間不被尊重,禮讓的觀念薄弱;缺乏公共文化,在外避免接觸陌生人,導致只顧自己而不去觀察周遭環境的變化。

至於思想、觀念方面,邱秉瑜認為,大眾對於交通事故已經司空見慣,交通意識因此變得被動。

他表示,台灣行人用路權長期被削弱的根本問題,恐怕仍在於台灣社會「每年交通事故死傷慘重這一事實必須改變」的輿論壓力不夠強大,無法促使政府將提升交通安全,特別是行人安全,應作為更優先推動的重要政策。

友善設計讓身心障礙者安心出行 在尤如「戰場」的台灣道路上走路,民眾稍不留神變可能被人行道上各種物件絆倒。

在道路空間分配不公的情況下,行人實際通行空間狹小,一般行人走在路上也比肩繼踵,更何況是身心障礙者,他們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對障礙物閃避自如,時常與危險擦身而過。

「以一個視障者的角度來說,台灣人行道的設計確實是不友善。

」視障者陳少傑認為,台灣不少道路沒有設置人行道,視障人士必須與其他用路人爭奪慢車道旁邊的狹小空間,汽車在旁邊擦肩而過,一不小心就發生意外。

陳少傑表示,政府在硬體設施上「蠻偷懶的」,沒有依身心障礙者實際需要去建造,建設新路後也缺乏他們對無障礙設施的評測。

他舉例,台灣有聲紅綠燈建設數量少,他說:「用千分之一都嫌基數太大。

」視障人士在缺乏指引下,只能憑藉著車流聲,跟著其他行人一起過馬路,倘若有人闖紅燈,就會非常危險。

街道設計不只對視障朋友不友善,陳少傑分享,人行道高底落差大,走道過窄或被機車和店家占用通道,也讓輪椅使用者寸步難行。

他表示,因為機車和階梯太高被卡在走道上動彈不得的狀況,身邊的朋友也曾發生過。

鋪設導盲磚時缺乏全面性考量,身心障礙朋友的用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攝影/何霆軒 「台灣有在做對身心障礙人士的設施,可是真的沒有全面化。

」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副教授林佳慧表示,台灣很多身心障礙輔助設施花了錢卻得不到效果。

她舉例,老舊建築物下的斜坡道,長期被機車、自行車等使用過後變得凹凸不平,甚至地磚損壞,導致乘坐輪椅的朋友無法安全通過;鋪設導盲磚時,因缺乏全面考量且價值不菲,廠商往往認為「有貼就好」,沒有去衡量使用者的使用方式,視障者若信賴導盲磚的話,更會增加走路風險。

林佳慧認為,為身心障礙人士營造友善的道路環境,必須站在他們的角度,用同理心去做全面化的改善。

在都市規畫上透過設計道路和宣導,讓身心障礙者能到達所有目的地。

大至路口警示帶與走失手帶的普及,小至扶手大小和輪椅斜度的規範,引導設備做得完善澈底,才能營造友善環境,讓他們更安心地出門。

完善考照制度強化交通安全教育 若要降低交通事故傷亡人數,除了改善「以車為本」的街道設計外,民眾對駕照考試的輕視以及用路人交通安全意識的教育,都需要有完善的規畫,用路人在考取駕照前,對道路的使用經驗和路面突發事件應變缺少全面認知。

「在台灣出車禍,大家只會覺得自己倒楣,卻沒有想過一場車禍發生的原因。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長陳宏益表示,如何降低車禍發生率、提升公民安全用路意識,「教育如何紮根」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車禍示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所有的交通體驗,在領到駕照以後才開始。

」陳宏益表示,相比起香港汽車駕照合格率只有25%,德國人一生只有五次考照的機會來看,台灣駕照合格率可是相當高,但卻不重視交通安全教育;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上明確指出的使用規範,在考駕照時也不一定會考。

陳宏益說,機車容易駕駛但易發生車禍,在考照過程中卻不需要實際上路,使駕駛人缺乏道路使用經驗,是導致台灣道路危險的原因之一。

邱秉瑜也舉出,台灣駕訓班雖設有駕駛訓練場,其中也包含行人穿越道,但實際上,駕訓班的教學僅著重於駕車技術,輕忽了教導學員「行人路權」的重要性。

陳宏益舉例,國外對於交通安全的教育是因時制宜的,除了交通警察定期至校園演講、舉辦座談會外,考量不同階段學生對交通環境使用的要求及期許,也會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

在國小階段,學校會利用校外教學的機會,訓練學童自行利用周邊公共交通設施,來抵達目的地,進而熟悉環境;升上國高中後,開始教學生認識自行車;大學開始有使用機車的需求,則開始教學生如何安全騎乘機車,並同時將交通課納入通識課程。

  用路人對道路突發狀況需有全面的認知。

攝影/何霆軒 對此,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湯組長承認,目前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相較其他國家,確實較高,而問題導向用路人交通意識不足,「首先要讓學生對交通安全有完善的認知,須具備四個要素,教師素質、教材素質、交通課程時數,最後是經費的支持」,他解釋,目前要提升教室交通意識素質,多數透過研習一途,但研習無法一次讓所有教師都有相關知識提升。

港日韓台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每十萬人)。

資料來源/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香港運輸署、OECD。

製圖/何霆軒 要解決根本,道安會也研擬,希望能讓教師在修習教育學分時,這些交通相關的訊息就能帶入課程,解決之後亡羊補牢的研習方式,而針對提供交通教學的時數不足的部分,目前的做法是提供交通安全教材供學校免費使用,但這樣的方式就比較難推動,現在正在和教育部研擬,怎麼排出時間,提供有系統的交通安全教育。

  延伸閱讀: 海綿道路有助保水城市進化不能等 解決辛亥路塞車開闢二殯聯外道路 低頭族世代道路安全添風險 相關 ←拒躺立院冷凍庫礦業修法重起步 追擊名人隱私媒體把關公益→ YouMayAlsoLike 白晝之夜吸引人潮藝術結合城市歷史 2018-10-19 程紀韶 0 澳洲擱淺怵目「鯨」心綜觀鯨豚身後事 2020-11-09 許貝婷 0 台北市領先推補教老師「實名制」 2017-06-03 汪新亞 0 最新文章 臥虎藏龍的文化寶窟龍山文創基地 2021-11-09 劉羽婷 NoComments 現代傷寒瑪莉看不見盡頭的社交距離 2021-11-09 林冠丞 NoComments 市場豬肉哪裡來?揭屠宰業辛酸 2021-11-09 李庭儀 NoComments 新聯盟成立籃壇勢力誰與爭鋒 2021-11-09 伍芸彤 NoComments 科學新聞報導媒體搶快亦須求好 2021-11-09 黃宜筌 NoComments 其他操作 登入 訂閱網站內容RSS資訊提供 訂閱網站留言RSS資訊提供 WordPress台灣繁體中文 人氣王TodayWeekMonthAll Today 現代傷寒瑪莉看不見盡頭的社交距離 by林冠丞|postedon11月9,2021 「再造原力」原家中心提升部落資源品質 by林芷伶|postedon11月1,2021 槍砲法修法納管操作槍民眾須繳驗避免觸法 by向元玉|postedon12月1,2020 市場豬肉哪裡來?揭屠宰業辛酸 by李庭儀|postedon11月9,2021 丹斯:口語傳播是一切媒介的根源闡述傳播演進歷程傳播模式影響人們的認知網際網路加強聯繫的功能–1741期 byFelix_LIN|postedon10月26,2016 Week 公投脫鉤大選降低投票率還是促進思考? by張品臻|postedon1月4,2021 槍砲法修法納管操作槍民眾須繳驗避免觸法 by向元玉|postedon12月1,2020 電動代步工具多樣化相關法規民眾霧煞煞 by林劭錡|postedon4月20,2021 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by林鈺庭|postedon10月18,2017 現代傷寒瑪莉看不見盡頭的社交距離 by林冠丞|postedon11月9,2021 Month 汰舊換新案延長惹議嚴峻法規下的機車生態 by張品臻|postedon11月30,2020 【公民論壇】疫情改變教學模式張淑萍:線上教學設計需系統化 by張栩陵|postedon11月25,2020 守住記憶中的味道崁仔頂漁市百年風情依舊 by王思淳|postedon11月30,2020 【公民論壇】線上與實體課程並進蔡欣穆:混成式教學成契機 by張皓婷|postedon11月23,2020 槍砲法修法納管操作槍民眾須繳驗避免觸法 by向元玉|postedon12月1,2020 All 傳統推拿證照開考外界疑慮多by周翊|postedon12月13,2019 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by林鈺庭|postedon10月18,2017 網路直播、培育新血台灣「撞」志再起by李昕|postedon10月26,2020 「性」的領航員手天使義工黃雅雯by王映文|postedon6月19,2019 與社會重新鏈結更生人的重生路by藍婷瀅|postedon4月22,202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