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設計專業不難,先從分辨6 種不同設計師的工作內容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例如「UX 設計師」 和「UI 設計師」 這樣的職位常常讓圈外人看不懂。

甚至從其他行業跨界而來的設計師 ... 典型作品類型:介面草稿、故事版、網站架構. Share 譯者按:毫無疑問,這是一篇給菜鳥看的文章。

之所以花時間翻譯,主要是覺得它做了兩件事。

一,把互聯網創業公司中所有與設計相關的工作和職位(除了工業設計師)都清楚敘述了一遍,方便管理者定義人力上的需求和後續招聘;二,定義了圍繞產品的各方面「設計」需求,為早期設計團隊內部分工提供了參考。

在互聯網業界,UI和UX兩個縮寫一般都直接拿來用,故未翻譯。

「設計」是個既籠統又模糊的詞。

每當別人說「我是個設計師」時,你其實沒法立馬知道他/她每天的工作究竟是幹嘛的。

「設計師」的帥旗下,其實圍繞著許多分工迥異的角色。

從工業設計(汽車、傢俱等)到傳統印刷業(雜誌、出版業等),再到新媒體科技業(網站、移動端app等),許多行業都有設計相關的角色。

由於科技公司總是需要更多地與使用者互動介面打交道,許多新的設計職位出現了。

例如「UX設計師」和「UI設計師」這樣的職位常常讓圈外人看不懂。

甚至從其他行業跨界而來的設計師有時也搞不清楚它們有什麼區別。

讓我們試著來慢慢把這些名詞背後的意思梳理清楚吧! UX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 UX設計師首要關心的是產品用起來「感覺怎麼樣」。

任何某一個設計上的問題都沒有單一最優解,所以UX設計師要通過探索許多不同的方案來嘗試解決一個特定的用戶問題。

往寬了說,UX設計師的職責就是確保產品的每次交互都是符合使用者邏輯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UX設計師常用的方法是進行面對面的用戶訪談,並且觀察使用者的自然行為模式。

通過發現和定義在語言和非語言的層面影響使用者體驗的問題,他們改良、反覆運算,最終創造出「最佳」的用戶體驗。

舉個例子,為首次使用產品的新使用者設計一個充滿驚喜的新手導引,便是UX設計師的工作。

「定義互動模型、使用者任務流和UI的細節;就使用場景、端到端的體驗、互動模型和介面設計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與創意總監和視覺設計師一起將Twitter的視覺識別融入到功能中;開發、維護設計草稿、效果圖和其他細節。

」——一位Twitter的UX設計師談及他的工作內容。

一位元UX設計師做的app介面草稿(KitchenwareProWireframeKitbyNewayLauonDribbble) 典型作品類型:介面草稿、故事版、網站架構 常用軟體工具:Photoshop、Sketch、Illustrator、Fireworks、InVision 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用戶註冊完畢之後。

我們應該在頁面上顯示『謝謝』。

」 UI設計師(使用者互動介面設計師) 不像UX設計師需要關心產品給人的整體感覺,UI設計師特別在意產品「看起來怎麼樣」。

他們負責設計每個介面或者頁面,確保UX設計師定下的產品方向被用UI視覺語言充分展現出來。

比如說,在創建一個資料分析後臺介面時,一個UI設計師也許決定會把最重要的內容置頂,或者思考調節某個圖表最符合直覺的操作方式是slider還是控制鈕。

UI設計師另一個典型的負責領域就是準備一份綜合性的設計手冊,確保在產品內出現的各種設計語言的一致性。

保持視覺一致性、定義某些互動行為(例如軟體報錯、警告狀態等)都屬於UI設計師的職責範圍。

「構建屬於AirBnB的視覺語言,並且將它們部署到網站的各處;編寫全網站層面的風格手冊。

」——AirBnB的UI設計師如此形容他的工作。

UI設計師和UX設計師之間的界限其實非常模糊。

有些公司會把這兩個角色合二為一。

這種做法也挺常見的。

 一位UI設計師定義的某app的總體排版和視覺調性(MetroStyleInterface4byIonutZamfironDribbble) 常用軟體工具:Photoshop、Sketch、Illustrator、Fireworks 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那個登錄/註冊的連結應該被挪動到右上角。

」 視覺設計師(平面設計師) 視覺設計師從事的是「圖元級別」的工作。

如果你問一個「非設計師」,設計師是幹嘛的,他/她首先想到的也許就是視覺設計師做的事情。

視覺設計師不關心互動介面之間是如何相連,或者使用者如何與產品互動。

他們集中精力做的,是繪製出優美的圖示、按鈕、其他視覺元素,以及合適的字體。

視覺設計師總是花大力氣去改善那些常被他人忽視的細節,並且設計的時候經常在Photoshop裡把作品放大到四至八倍大小。

「做出高品質的視覺設計——從概念到執行,包括為桌上型電腦、網站、移動端做出不同的解析度的(圖示、圖形和行銷材料等等)。

創造出體現品牌內涵的視覺系統,不斷反覆運算更新,部署視覺語言,並且將美感與生命注入產品。

」——Google的視覺設計師這樣描述他的工作。

UI設計師同時肩負平面設計的任務的現象也很常見。

有些公司選擇不設「視覺設計師」這一職位。

一位元視覺設計師製作的排版手冊,調整每一個圖元以確保完美的最終結果(iOS7GuideFreebiePSDbySeevikargwalonDribbble)  常用軟體工具:Photoshop、Sketch 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字間距完全錯了!而且那個按鈕應該往左移一個圖元!」  互動設計師(動效設計師) 還記得在iPhone自帶的原生郵件app裡,當你往下拉刷新郵件時那個微妙的「彈跳」動畫麼?那就是動效設計師的工作成果。

不像視覺設計師總是跟靜態的素材打交道,動效設計師創造的是app裡的那些動畫。

他們要解決的是當用戶的手指觸碰了以後,互動介面應該作何反應。

舉例來說,他們決定功能表列應該怎麼樣滑入,該用什麼樣的轉場效果,以及一個按鈕應該如何呈扇形展開。

做得好的話,動效可以提供視覺上的操作暗示,提示用戶如何操作,並且成為互動介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份工作需要)熟悉平面設計、動效圖像、數位藝術,對字體和顏色要敏感,對質感和肌理要有感覺,對動畫的悟性也要高。

必須要懂iOS、OSX、Photoshop、Illustrator、Director(或者可以替代的軟體)、QuartzComposer(或者可以替代的軟體)、3D電腦建模和動態圖形處理。

」——蘋果公司的互動設計師這樣說。

 一位元互動設計師需要決定功能表列以什麼形式擴散(iOSMenuConceptbyJeremeyFleischeronDribbble) 常用軟體工具:AfterEffects、CoreComposer、Flash、Origami 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功能表列應該在800毫秒內從左淡入。

」  UX研究員(用戶研究員) UX研究員是用戶體驗的專家。

研究員主要需要回答兩個問題:我們的用戶是誰,以及他們想要什麼。

他們的工作通常包括訪談使用者、調研市場資料並且收集結論。

設計是一個持續反覆運算的過程。

研究院可以通過做A/B測試(譯者注:一種通過隨機分配不同版本測試效果的調研方法)來對比哪種設計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在大公司的開發團隊裡,UX研究員們往往有著中流砥柱一般的地位。

他們通過分析巨量資料,獲得統計學上可靠的結論。

「和產品團隊緊密合作,確定研究主題;設計出考察用戶行為和態度的調研;做一系列調研問卷,包括許多定性試驗和一些定量試驗。

」——Facebook的UX研究員這樣描述他的工作內容。

UX設計師有時候也會做些UX研究員的工作。

典型作品類型:用戶畫像、A/B測試結果、用戶調研與訪談 常用軟體工具:Mic、Paper、Docs 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我們的調研顯示,一位元典型的用戶……」 前端工程師(UI工程師) 前端工程師負責為產品創造出功能完備的互動介面。

在大多數情況下,UI設計師把靜態的效果圖給前段工程師。

接著,後者把效果圖轉化為可以用的、富有互動性的用戶體驗。

前端工程師同時也負責通過程式設計,把動效設計師設計的動畫變成現實。

常用軟體工具:CSS、HTML、JavaScript 你可能會聽到他們說:「我用的是960圖元寬、12列的網格系統。

」 產品設計師 產品設計師是一個「大包大攬」的職位。

產品設計師通常在產品「用起來什麼感覺」和「看起來怎麼樣」這些方面都有所涉及。

「產品設計師」的角色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在每個公司都可能會有些不同。

產品設計師也可能會稍微做點前端程式設計、搞搞用戶調研、設計互動介面,或者兼顧設計些平面視覺素材。

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從專案自始至終貫穿到底:定義最初的問題、設定標準、然後做設計、測試、反覆運算不同的解決方案。

有的公司希望各設計崗位之間更加流暢地合作,共同對用戶體驗、使用者調研和視覺設計項目負責,所以故意不設置「產品設計師」這個角色。

不過,有的公司籠統地管設計團隊所有人都叫「UX設計師」或者直接「設計師」。

要搞清楚這個公司設計團隊的分工,讀一讀職責說明是最好的辦法。

「負責設計的方方面面:互動、視覺、產品,並且做出原型。

然後繪製好圖元級別的完美效果圖,並且為網路端盒移動端的新功能做前端程式設計。

」Pinterest的產品設計師這樣描述他的職責。

「我想找個設計師」 我聽新創業的公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他們想找的通常是一個能幹上述所有活兒的人。

他們想要一個能畫好看的圖示、為登陸頁面做A/B測試、按照使用邏輯排列UI元素,甚至要是能再做點前端開發就更好了。

由於要幹的事情五花八門實在太多,所以我們常聽見小公司要招「設計師」而不是某個更加具體的職位。

上述這些設計師角色之間的邊界其實一直在變化。

有些UX設計師必須做點互動設計,有的UI設計師要兼著平面設計師的活兒。

要找到合適的人,最好的辦法是把你希望設計師在團隊內部負責的工作描述清楚,然後選擇一個最能體現這份工作的性質的職稱。

(本文獲《ifanr》授權刊登轉載,圖片來源:KentaroOhno CCLice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Share 馬上訂閱CONNECT▼ NowReading 尊重設計專業不難,先從分辨6種不同設計師的工作內容開始! 3minread 最新文章 雲端運算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0% ✕ Close 徵才 最新文章 雲端運算 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 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 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 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 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投資創新 新投資 新人才 創業故事 公共服務 數位醫療 線上學習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網路民主與公民 品牌簡介 ABOUTUS 聯絡我們 ✕ 徵才 最新文章 雲端運算 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 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 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 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 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投資創新 新投資 新人才 創業故事 公共服務 數位醫療 線上學習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網路民主與公民 品牌簡介 ABOUTUS 聯絡我們 LatestPosts 韓國潮汐能發電結合AI淨水廠,如何有效減少能源浪費? 臺灣首座微軟Azure雲端資料中心動工中!緯穎沉浸式冷卻系統也將同步引進? Safari就是新IE!難用程度引爆民怨,倒是Edge瀏覽器好感度大大增幅啊 5G之戰尚未落幕,6G已經出現?別被騙了 虛擬結合現實場景!美新創MojoVision隱形眼鏡將運動數據放進眼裡?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了解隱私權政策同意並關閉視窗Manageconsent Close PrivacyOverview Thiswebsiteusescookiestoimproveyourexperiencewhileyounavigatethroughthewebsite.Outofthese,thecookiesthatarecategorizedasnecessaryarestoredonyourbrowserastheyareessentialfortheworkingofbasicfunctionalitiesofthewebsite.Wealsousethird-partycookiesthathelpusanalyzeandunderstandhowyouusethiswebsite.Thesecookieswillbestoredinyourbrowseronlywithyourconsent.Youalsohavetheoptiontoopt-outofthesecookies.Butoptingoutofsomeofthesecookiesmayaffectyourbrowsingexperience. Necessary Necessary AlwaysEnabled Necessarycookiesareabsolutelyessentialforthewebsitetofunctionproperly.Thesecookiesensurebasicfunctionalitiesandsecurityfeaturesofthewebsite,anonymously. CookieDurationDescriptioncookielawinfo-checkbox-analytic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Analytics".cookielawinfo-checkbox-functional11monthsThe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torecord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Functional".cookielawinfo-checkbox-necessary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s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Necessary".cookielawinfo-checkbox-other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Other.cookielawinfo-checkbox-performance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Performance".viewed_cookie_policy11monthsThecookieissetbytheGDPRCookieConsentpluginandisusedtostorewhetherornotuserhasconsentedtotheuseofcookies.Itdoesnotstoreanypersonaldata. Functional Functional Functionalcookieshelptoperformcertainfunctionalitieslikesharingthecontentofthewebsiteonsocialmediaplatforms,collectfeedbacks,andotherthird-partyfeatur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andanalyzethekeyperformanceindexesofthewebsitewhichhelpsindeliveringabetteruserexperienceforthevisitors. Analytics Analytics Analytical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howvisitorsinteractwiththewebsite.Thesecookieshelpprovideinformationonmetricsthenumberofvisitors,bouncerate,trafficsource,etc.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cookiesareusedtoprovidevisitorswithrelevantadsandmarketingcampaigns.Thesecookiestrackvisitorsacrosswebsitesandcollectinformationtoprovidecustomizedads. Others Others Otheruncategorizedcookiesarethosethatarebeinganalyzedandhavenotbeenclassifiedintoacategoryasyet. SAVE&ACCEP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