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如何逆襲累積財富?沒錢時該這麼做 - 工商時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會為錢工作,而是讓錢賺錢。

將資金投入「資產」中來產生收益,可能是一門生意、一個股票或基金,也可能是一間房產。

首頁工商書房書房嚴選寒門如何逆襲累積財富?沒錢時該這麼做 寒門如何逆襲累積財富?沒錢時該這麼做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2021.01.21 你為公司努力工作,利用你的時間來換取金錢。

圖/freepik 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你,要怎樣才能邁向財富自由呢?答案就是一個字:「換」。

你想要什麼樣的回報,就需要付出相對應的努力;你想要獲得什麼,就要拿自己有的東西去交換。

我在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富爸爸》中,學到了一個幫助自己邁向財富自主的思維工具:ESBI現金流象限,我把它稱作為四種不同的收入模式。

E—打工族 你為公司努力工作,利用你的時間來換取金錢,大多數人的收入都在這個領域裡。

這種收入的特性就是穩定,只要保持工作,就能保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但當打工族更努力加班工作,收入是否就會成正比增加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領的是固定薪水。

即使能調薪或加班也只是小幅度,大多數努力得來的收益,是由公司、企業和政府所獲得。

S—自僱人士/或是自由業者 比如專業人士、醫生、律師,或是自己當老闆,收入比打工族好一些,自僱人士為自己工作,不用接受別人的管理。

但同樣還是用時間換金錢,做得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收入。

當自僱人士越成功,自己投入在工作的時間也會越長。

B—企業家 擁有一個產生收益的系統,就算你本身不工作,只要雇用有特定技能的人(員工)還是會持續給你產生收益、帶來收入。

I—投資者 不會為錢工作,而是讓錢賺錢。

將資金投入「資產」中來產生收益,可能是一門生意、一個股票或基金,也可能是一間房產。

不可否認,打工族和自僱人士同樣可以賺很多的錢,但是收入完全取決於他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手停錢就停;企業家和投資者就不一樣,學會打造一個被動收入的方法,就算一段時間不工作還是有收入,而財富自由最終的目的就是成為企業及投資者,讓錢替你工作。

4種現金流現象|富人致富的祕密 每個理財頻道、每本理財書籍、每個有錢人都告訴你,要致富一定要靠「被動收入」,讓你的錢替你賺錢,但是他們卻很少告訴你要怎樣創造被動收入。

有些導師會跟你說,拿一筆錢拿出來投資,利滾利,這樣睡覺的時候也能賺錢,就可以創造被動收入了。

但問題是,我一開始都沒錢,怎麼投資啊?我全部身家就只有500美元,股神巴菲特一年回報率20%左右,就算我把全部身家投入進去,一年就賺個100美元,平均12個月下來,一個月也只有8.33美元的「被動收入」,差不多兩頓麥當勞套餐,這樣的「被動收入」並沒有讓我感覺到致富。

同樣20%的回報,投資50萬美元,和投資500美元是完全不一樣的。

假定年收益20%,50萬美元可以每個月給你帶來8333美元的收入,這足以讓你過上非常舒適富足的生活,還可以有閒錢繼續讓你拿來利滾利,又或者是投資其他資產;但500美元每個月帶來的8.33美元,卻只夠你兩頓飯的溫飽。

我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要讓你覺得世界有多麼不公平,開始抱怨環境,抱怨投錯胎,而是要讓你知道,在積累財富的過程當中,每一個階段所使用的方法都會是截然不同的。

有錢人投資資產一年可以賺1000萬,你也做一樣的投資,可能只賺個1萬。

投資同一樣東西,但回報卻截然不同。

從零到財務自主的祕密:善用資源 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你,要怎樣才能邁向財富自由呢?答案就是一個字:「換」。

你想要什麼樣的回報,就需要付出相對應的努力;你想要獲得什麼,就要拿自己有的東西去交換。

別擔心自己什麼都沒有,我們每個人至少都有時間、精力和智商。

只要善用所擁有的能力,積累足夠的資源,你也可以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就是用「換」的方式,一步步的從零積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窮小孩的第一桶金 很多人覺得第一桶金就是10萬、100萬又甚至是1000萬,但對我來說,第一桶金不應該是一個具體的數目,而是你努力所累積到的一筆錢,並且這筆錢會在你積累財富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它可以是幾千塊、幾萬塊或幾百萬,只要是可以給你後續的人生帶來轉折,解鎖更高的財富門檻的,都可以稱作第一桶金。

對我來說,我的第一桶金就是在高中畢業後,打工所存到的5000馬幣(約3萬台幣)。

可能你們會覺得5000馬幣那麼少,那我們就稱它為第一籃金吧。

我會把這5000馬幣稱作第一桶金,是因為這5000馬幣撬動了我許多的財富門檻,從5000到大學時期的2萬,一直到畢業後的10萬。

在馬來西亞,私立大學有幾百間,而公立大學卻只有十多間,僧多粥少,所以私立大學的學費一般都會比公立大學高上好幾倍。

由於我家境不是那麼好,只能選擇爭取相對優秀的成績進公立大學,所以上大學也不是那麼容易。

第二,上到了大學也要錢,就算是申請了學貸也需要各種生活費,比如交通、伙食、參考書的費用等,所以高中畢業後,我就從鄉下到吉隆坡這個大城市打工。

當時的記憶還歷歷在目,我帶著身上從小打各種零工以及幫忙父母所存到的1000馬幣(約6000台幣),去開啟了打工生活。

當時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存到錢,然後買一部手提電腦給自己,因為到時候大學做功課、找資料會需要用到,所以就省吃儉用,除了朋友生日慶祝外,休閒娛樂就是運動、玩玩吉他,或是去書店蹭書看。

當時我的收入有1800馬幣(約1.2萬台幣),在控制消費的情況下,每個月都可以存下1000馬幣。

我家是賣豬肉的,所以從小就吃肉到大,不喜歡吃菜。

但記得有一次下班回家很累,就不打算自己煮了,在路上發現有賣一包一馬幣的椰漿飯,小小一包裡並沒有什麼料,只有八分之一的蛋、一些江魚仔和一片黃瓜而已,但我因為要省錢,也只是買了兩包回去當晚餐。

在家鄉的時候,我因為非常討厭那個黃瓜的味道,都會把它挑掉;但在那時,為了生存、為了補充體力工作,再不喜歡的蔬菜,我都會把它放進嘴裡、填飽肚子。

也非常感謝那時的經驗,讓我感受到了食物的珍貴,吃著吃著,我就愛上黃瓜了。

就這樣連續工作了7個月後,我收到了大學錄取的通知。

加上買了自己的筆電後,我存到了自己的第一籃金,也就是用時間和精力,獲取了一個流動性非常高的資源:「鈔票(5000馬幣)」。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5000馬幣可以拿來做什麼,就把它先存著,到了大學後再做盤算。

到了大學後我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學生捨得花錢!(當然也有一些像我這種沒錢花的寒門) 在第一年,我加入了一個賣筆記本的活動,向學長姐學習如何在大學辦活動、賣東西。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的存款還是一樣維持5000馬幣,暑假還是會打一些零工,但是在大學第二年時,我就成為了賣書活動的老大。

我在大學第一年時,就盡量累積人脈、去表現自己,所以認識了不少朋友,也讓學長姊們看到我的能力。

第二年就如我所預期的,我獲得大家的支持,被推上去擔任一些活動的負責人。

我有涉及到的活動都是以生意為主,比如賣花、賣湯圓、賣書、賣仙人掌等,或是利用學校的場地辦一些賣場活動。

這些活動雖然賺不了多少錢,卻讓我學會很多做生意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換資源」,而這些資源就包括了人、金錢、科技、你的技能和知識等。

比如說,在大學時期,每個人追求的東西都不同。

學生會想要參加活動,有些是想要得到一些活動分數,又或是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也有些可能就是因為想要得到歸屬感等。

而我想要辦活動賺錢,但是每個活動都需要人力資源,於是我的角色就給他們提供了這方面的價值。

我用自己籌備活動的能力資源,去「換取」學生的參與,「換取」他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大家一起把活動完成,學生得到他們想要的這些東西,而我也賺到了一些錢,然後和大家一起出去慶祝一番。

當然,這些前提是你必須要取得大家的信任,同時也具備領導和策畫活動的能力資源。

大學第二年結束後,我的存款就提高到了1萬馬幣,而到了第三年,雖然一邊讀書還可以一邊存錢算是不錯了,但我發現這速度還是很慢,就開始嘗試一些投資的渠道,比如股票、加密貨幣、期貨、金錢遊戲等。

可想而知,我因為心急交學費而虧了一些錢,但這非常的正常,每個像我這樣想要存到第一桶金的朋友都有體驗過,我的存款又掉到了8000馬幣左右。

到了大三,我被升任為宿舍的活動主管,不需要親力去辦活動了,就把活動授權給學弟妹辦,自己扮演的角色就是遊說校方,和幫忙活動負責人找一些人手,給他們提供所需要的資源,比如活動的流程計畫、場地、交通等。

那時因為比較清閒,想要找一些事情來做,就用了大哥的名義擔保,給自己買了一輛最便宜的車來做租車生意。

當時汽車的首付是3700馬幣,保險和路稅是1000馬幣左右,每個月還需要支付貸款380馬幣。

可能有些人覺得花掉4700馬幣,就剩下3300馬幣,如果沒有額外的收入,不到一年車就會被拖走了,風險非常高。

但回想一下,我會冒這個險,主要是因為我發現當時在大學,租車這個生意需求是供不應求的,學生到週末就想要出去玩,但很多人都是租不到車出去的。

很多時候這些顯而易見的需求,其實都是值得我們冒險的地方。

你不去冒險,哪來的回報呢?那時候,我就是用了自己的存款資源,去換取了一個可以給我帶來收入的工具:「車子」。

第一個被動收入 就這樣,在大學的我感受到了一些「被動收入」。

每天把車租出去,不需要勞動就可以帶來收入;付了貸款每個月還會有500馬幣左右的額外收入,也騰出了很多時間可以做其他事。

原本打算在最後一年的時間裡搞一場大型活動晚宴,大賺一筆,完美的結束大學生涯,但是喜歡探索個人成長的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對網路行銷的熱情,做知識型影片也覺得非常有意義。

在取捨之下,我選擇了做YouTube,放棄去搞大型活動。

我靠著大學最後兩年租車和打零工的收入,存款來到了2萬馬幣,也收獲了一輛車和一位女朋友。

當時我一直想著要把這2萬馬幣用掉,讓它可以變得更有價值,跨過更高的財富門檻,所以開始學習投資股票,並投資了5000馬幣。

另外1萬馬幣我將它投入了好葉頻道,拿來買電腦和一些錄音的器材、軟體和書籍,最後剩下5000馬幣。

我把自己身家的50%投入自己的頻道,而股票投資只投入了25%。

這是因為我知道,頻道未來的回報潛力遠比股票投資來得高上好幾倍,甚至幾百倍。

就像前面提到的有錢人和窮人投資股票的例子一樣,投資5000元,且擁有股神巴菲特的水平,也就是年收益20%,每年就多加1000元,就算是複利滾雪球,也沒有自己頻道爆發性成長來得快,所以我把大部分的錢都投在了自己身上。

年輕時回報率最高的投資項目,就是投資自己。

那時一邊實習一邊經營頻道也是很值得回憶的,每天早上5點起床製作影片,7點上班,然後下班回到家後還是會繼續製作影片,甚至有時候還會悄悄在上班時間偷偷寫稿,構思內容。

當時壓力非常大,以前濃密的頭髮,在實習和製作影片的雙重壓力下掉了很多,但堅持了1年後,我逐漸看到YouTube每個月為我穩定帶來8000元左右的廣告收入。

看到了嗎?回報顯而易見,1萬元的自我投資,給我換來了每個月8000元的收益,一年就是9萬6000元了,回報率是960%,完勝股票投資,而且頻道收益還會持續增長。

財富因階段不同,所帶來的回報也會不一樣 當然,我並不是不投資其他資產,比如股票、房地產、基金等。

事實上,我自己一直都有投資股票和房地產的習慣,而且還逐年加倍投入呢。

我的意思是,在沒什麼資源、沒什麼錢的階段,最應該投資的是你自己。

無論是把錢投入在自己創辦的生意,買書閱讀來提升自己,還是把錢拿來學習、投資腦袋都好,這些投入都是能夠提升你賺錢能力的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

等你透過自己的賺錢能力,獲取了第一筆財富後,才來考慮進行多元化投資也不遲。

我也是從自己的事業(好葉頻道)賺到了一些錢後,才開始做其他更多項目的投資,比如房地產、股票和其他生意。

這就是我從零積累財富的方法。

在開始時投資自己的賺錢能力,然後用這個賺錢能力賺到更多錢,累積到了第一桶金後,才來考慮投入其他的項目。

財富會因為階段的不同帶來不一樣的回報。

所以我們要做好選擇,把資源投入在對自己現階段回報最高的事情上。

第一桶金的誕生 實習結束後,原本是想在業界待個兩年,累積一些網路行銷的經驗,但我發現透過自學所提升的技能比待在公司學得更快,於是就自己獨立,全職經營好葉頻道。

在人生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需要做一個選擇。

當你發現自己在工作上無法發揮,或是難以提升技能的時候,也許就是你該另尋他路的時候。

對我們來說,最有價值的並不是你的工作經驗,而是你的職業資本,你積累的各種資源,無論是金錢、人脈、技能還是知識。

畢業後,加上YouTube收入和投資所帶來的收益,我的存款累積到了10萬馬幣左右。

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我專心經營頻道,並且找了團隊幫我製作影片,推出了〈好葉說書課〉,也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這個課程給我帶來了不錯的收入。

會製作這個課程,除了想要賺錢、讓好葉這個平台可以做得更好以外,我也想要培養大家對的閱讀習慣。

我們都知道讀書是最低成本的學習方式,一本書就學會了作者畢生的智慧。

無論是思維層面,還是實用技能方面,我們都可以從書海中找到答案,解決生活難題,提升自己的思維。

但對很多人來說都有一個痛點,那就是閱讀需要花費非常多時間和精力。

要讀完一本書,就要耗上至少10個小時的純閱讀時間。

更不要說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讓他坐下來讀一個小時的書,就等於要了他們的命一樣。

有些人讀了很多書,生活還是一樣沒有改變,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抓不到書中可以加以實踐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而這一點,我就非常幸運,做得還比一般人優秀一些,總是能有簡單易懂的例子和描述,再加上動畫呈現給大家。

我會篩選大眾評價極高的書籍,親自讀完後再整理出最精華最實用的重點,然後把它轉變成一個生動的動畫說書影片。

比起十個小時的純閱讀時間,我的方法可以讓你用最少的時間,學到最多能實踐的知識和技巧。

若你有興趣,可以掃描封底折口的QR碼,即可獲得價值99美元的4堂體驗課! 踏上企業家之路 加上幾年來的投資所得,好葉頻道所產生的營收就累積到50萬馬幣(約300萬台幣)的創業啟動資金了,也算得上一筆小小的第一桶金。

雖然這些錢並不是很多,但我還是再次冒險,把大部分的錢投入好葉頻道,加速成長。

當時我就一口氣聘請了十位人員,加入好葉的製作團隊。

就這樣,我就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里程碑,探索創業和學習當一個小小的企業家,希望可以把好葉做得更好、影響更多的人。

或許這只是第一桶金的開始,就讓我們看看在未來它可以成長幾桶吧。

以上就是我過去6年來,從中學到大學畢業後的財富累積全過程,和你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從1000到50萬的財富累積經驗。

現在就來和大家說說,對於整個財富積累的心得以及個人的淺見吧。

寒門如何逆襲累積財富? 1、積累資源 如果你沒有資源、背景,也沒有技能,你的第一桶金一定是存出來的,而這個過程需要你的自律、你的犧牲,和你的延遲享樂。

收入提高的同時,也必須保持原有的生活水準,不然這桶金是永遠都不會滿。

你在積累第一桶金的同時,其實也會積累自己的資源,比如人脈、技能、知識以及個人價值。

這些東西就是給你帶來收入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你的經驗。

2、不停止探索賺錢機會 在過程中不要停止尋找、探索賺錢的機會,或是發掘自己的潛能,這樣才不會讓第一桶金永遠只停留在第一桶金,要讓它動起來,才有可能變成第二桶、第三桶。

每一次的金桶翻倍,都需要我們勇敢的冒險,而把它投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或是需求顯而易見的地方,相對來說投入的風險較低。

3、社會從不缺錢,缺的是賺錢的能力 最後,無論是從事什麼行業,什麼樣的工作都可以累積到第一桶金。

社會從不缺錢,缺的是賺錢的能力。

有些人沒有高學歷,一樣擁有百萬千萬的身家,因為他有著賺錢的能力。

多累積自己的人脈資源、技能資源,以及知識資源,這是你能不能把第一桶金翻成十桶金的關鍵。

(本文摘自好葉著《一人公司的致富思維:從零到百萬訂閱,靠知識變現的成功法則》,如何出版提供) 延伸閱讀 比爾蓋茲2020年冬季選書《Range》一萬小時與刻意練習的反思 未來學家預測數位原生代5大特色 未來將懲罰類別化思維獎勵全光譜思維 2021年度財經好書揭曉!|名人推薦|企業讀書會|讀者分享歡迎訂閱追蹤Instagram、樂讀電子報|回工商書房首頁 自我成長成功法如何出版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熱門文章 不只中鋼陽明外資投信逆勢買爆這檔面板 2022.03.06 歐美股災台積ADR血崩散戶下周小心 2022.03.05 友達高殖利率吸金 2022.03.06 為何率先認列俄債減損?國泰金揭2原因 2022.03.06 油價狂飆巴菲特狂掃這檔股票3,000萬股 2022.03.0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