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民初思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
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 ...
氣韻
人物
思潮
作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人文精神 >>> 山水文化專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譯文] 秦漢時的明月依然高懸,關塞依然留存,萬里長征的將士啊,永遠也別想返回家園。
[出典] 王昌齡《出塞》 注: 1、《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2、[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
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2003年,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對“龍城飛將”的注釋做出修改:“龍城”指奇襲匈奴圣地龍城的名將衛青,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
“龍城飛將”并不只一人,實指李衛,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5.胡馬:指敵方的戰馬。
胡,古人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
6.陰山:山名,指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境內,漢時匈奴常常從這里南下侵擾中原地區。
7.不教:不叫,不讓。
8.度:越過。
3、譯文1: 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譯文2: 秦漢以來,明月還是那樣照著關塞, 離家萬里遠征,將士至今沒有回還。
如果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還在, 就不會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
譯文3: 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如果英勇善戰的將軍們依然健在,絕不會讓匈奴的兵馬越過陰山。
【韻譯】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4、《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
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邊塞詩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時期。
《詩經》中的邊塞詩作品就相當豐富了(如《小雅出車》《六月》等)。
唐朝的邊塞詩發展到了頂峰,僅就其數量就有近2000首,達到了各代邊塞詩數量的總和。
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
他們的邊塞之作,表現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勛的英雄壯志,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御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了西北邊強奇異壯麗的景色。
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的幽怨和戰士的艱苦,各民族之間、將軍和士卒之間的矛盾。
邊塞詩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有關戰爭各方面的現實,產生了許多優秀杰出的詩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擴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
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于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于時間與空間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生平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凡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思想藝術魅力。
王昌齡這一首有名的邊塞七絕,其妙處在于;篇幅雖小,而容量特大.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
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四句詩里熔鑄了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
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
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
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 接著,詩人觸景生情,寫出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
這一句既敘事又抒情。
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了詩人對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
而這一句,又從空間的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
這樣,詩人便創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引進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思考。
這兩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漢時的邊關,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戰爭一直持續不斷。
已有多少士卒血灑沙場,至死未歸;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
詩人借助闊大、悠久的時空意象,表現戰爭給秦、漢以來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立意既高,又看得深遠,真可謂“發興高遠”。
既然戰爭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劇。
那么,怎樣來制止、結束這個悲劇呢?詩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確的回答。
他為久戍的士卒發出呼吁,希望有象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來率領廣大戰士打敗敵人,奪取勝利,使敵人從此不敢再來侵犯。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桿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擲地作金石聲!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
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對《出塞》歷來評價很高。
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這些評價未必恰當,但它確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佳作。
6、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作者是從遠古的歷史立意,把抽象的時間概念和有特定含意的具體景物聯系起來,構成“萬里長征人未還”這一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
這種藝術構思是很有一番匠心的。
我們乍一看,“關”上冠以“漢時”倒還可以理解,明月這種永恒的東西,怎么說它是哪個朝代的呢?似乎費解。
其實只要看看下—句也就明白了。
原來作者第一句是作為第二句的背景的,“關”固然是邊塞征戰的表征形象,但明月又何嘗不是戰士出塞入塞,沙漠苦戰的長期伴侶和最能勾起鄉愁別恨“此物最相思”的呢?所以自古以來的從軍歌行總是愛提到它。
這里在明月和關口加上“秦時”、“漢時”,主要強調“萬里長征人未還”由來已久了。
雖然“古人不見今時月”,可是“今月曾經照古人”,這樣通過明月和關這兩個吸引起人們無限聯想的形象,就把古今戰斗生活在想象中貫串起來了。
現在,我們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前兩句的意思了:從秦代漢代起,我們戰士就頂著星星頂著月亮轉戰在萬里關山的邊疆,可是,千百年來,有幾個勝利而歸呢?作者發的也就是“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浩嘆,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
如果說第一層提出問題,那么第二層就是解答問題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的主要形象是李廣,李廣是漢代一位保衛邊疆的英雄,同時也是一個在權貴壓抑之下始終壯志未酬的悲劇角色。
很久以來,許多詩人都不斷為他謳歌。
人們總是既歌頌他勇敢戰斗的精神,又惋惜他的悲慘遭遇。
作者這里在回答戰爭為什么長年不息時舉出他來,認為只要李廣這樣的人物,就可以保衛邊疆停息戰爭,鮮明地表現了作者對古代英雄的敬慕和愛好和平的愿望。
但是,全詩的含義還不止于此,聯系起上一層意思來,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還有更深的蘊藉:戰爭打了千百年,難道因為群眾中沒有出現過李廣這樣的人才嗎?不,人民中李廣是有的,只不過統治者不能重用他們罷了。
第一個李廣在漢代遭遇不過如此,后代縱有李廣,命運也是可想而知的:這才是“萬里長征人未還”的真正原因!這里作者實際上替王維《老將行》中那樣的無數壯士表達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委曲衷腸。
7、6、王昌齡生活在盛唐時代。
由于國勢的強盛,唐王朝或抗擊外族入侵保衛邊防,或對外開拓疆土,不斷進行對外戰爭,引起了人們對邊塞生活的關注。
同時由于唐王朝打破了世族地主對政權的壟斷,一部分中小地主階層的知識分子有了從政的可能,于是一部分知識分子就把立功邊塞當作求取功名的一種出路。
一些大都有邊塞生活經歷的知識分子,他們的詩歌以描寫邊塞生活為主要內容,這就形成了所謂“邊塞詩派”。
王昌齡是這個流派中的重要成員。
詩從寫景入手。
“秦時明月漢時關”,皓月當空,照耀著萬里邊疆的關塞,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
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我們引到了遙遠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漢以來邊防戰爭連續不斷,一直持續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是從時間上描寫邊塞的悠久。
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自然聯想起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
“萬里長征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
這里的“人”,既是指已經戰死的士卒,也指還在戍守不能回歸的士卒。
“人未還”,一是說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
這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這是從秦到漢乃至于唐代,都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第三、四兩句就是詩人的回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直接抒發了邊防士卒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名將,敵人的馬隊就不會度過陰山。
這兩句寫得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是說:由于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征人不還的局面。
這首詩只有短短四行,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復雜的。
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固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并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致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復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里,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這首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
莊燦煌的博客2013-09-1021:13:01
[新一篇]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舊一篇]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相關閱讀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推薦文章
獨裁者的危機在獨裁者自身
女兒從倒數第2到年級第3,溫柔老爸如何做到
道德教育與政治教育芻議
高華講座——毛澤東何以發動文革再探林彪事件談談抗戰歷史的幾個問題
諸神的傳說第五部俄狄浦斯的傳說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
趙衰早年即有賢士的名聲
看才知道,洗手液、洗滌劑,常用的方法我們都錯了
【睡前電臺】還記得那種喜歡到不行的感覺嗎?
當API遇到云平臺,開發者面臨的新抉擇!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延伸文章資訊
-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唐代王昌齡《出塞》全文 ...
「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 ...
- 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 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每日頭條
- 4秦时明月汉时关翻译文 - 百度知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一、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
- 5為什麼會說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月和關分別是什麼意思 - 嘟油儂
“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