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陳冠中《香港三部曲》中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陳冠中《香港三部曲》中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Hong Kong people's self-identity in Chan Koonchung "Hong Kong Trilogy". 余銘湘(Yu, Ming-Sheung).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ACI: 數據來源:AcademicCitationIndex,簡稱ACI 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 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 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 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 → 2010年的影響係數 =(20+30)÷(15+16)≒1.61 什麼是預刊文章? 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

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

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 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姓名。

文章篇名。

期刊名稱。

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doi:DOI 號 來源資料 華文文學與文化 11期(2021/05/01) 無腳,無嘴,無頭殼 論陳冠中《香港三部曲》中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魔術 通往雲層的步伐 贗品 P1-28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DOI: 10.6150/SLC 訂閱目次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論陳冠中《香港三部曲》中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HongKongpeople'sself-identityinChanKoonchung"HongKongTrilogy" 余銘湘(Yu,Ming-Sheung) 華文文學與文化 ; 11期(2021/05/01) , P1-28 繁體中文 香港文學;資本主義;殖民意識;身份思考;本土性;HongKongLiterature;Capitalism;ColonialConsciousness;Identitythinking;Locality 分享到 摘要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本土意識崛起,使香港人逐漸思考其身份認同,開始引起大眾的討論,但是香港長期經歷殖民-國族-本土之間的混雜,香港人的身份也因此變得複雜。

回歸以來漸漸的「赤化」,近年來香港人終於意識到身份上的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4年「雨傘運動」以後,無形之中使港人提早對「五十年不變」的變質產生關注與憂心,從習慣活在資本主義下的香港人,藉此重新對現今自我身份的思考。

本文會以陳冠中《香港三部曲》為例,並加以分析作品中的寄喻,針對陳冠中筆下的「香港人」身份意義,在七十年代至千禧年的身份角色變化如何?在看似只不過是對典型香港人的書寫,卻是有陳冠中對香港人與社會發展的雙重寄望,本文將以歷史角度對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千禧年後三個時代的三種身份的分析,更不難發現香港人身份危機問題愈來愈模糊、嚴重,由此展開對香港一種新的混雜身份的寄喻。

並列摘要 〈TOP〉 SincetheriseofHongKonglocalconsciousnessin1970sand1980s,HongKongpeoplethinkabouttheirself-identitygraduallyandStartedtocausedpublicdiscussion.ButHongKonghaslong-termcomplicatedexperiencebetweencolony,nationalityandnative.TheidentityofHongKongpeoplehasthusbecomecomplicated.SincethehandoverofHongKongin1997,HongKongSocietyisbeing"brain-washing"constantly.Inrecentyears,HongKongpeoplehaverealizedtheproblemofidentity.Itisnoteworthythat,HongKongpeoplewereconcernedandworriedabout"RemainUnchangedfor50Years"startingfromthe"UmbrellaRevolution"in2014.ThispapertakesChanKoonchung"HongKongTrilogy"asthemainobservationpointwithanalysisfictionofmetaphor.RegardingChanKoonchungwritesabouttheidentitymeaningof"HongKongpeople"andhowdidtheroleofidentitychangefromthe1970sto2000s?Thisresearchfocusonhistorybackgroundasentrypointtoanalysisofthethreeidentitiesin1970s,1980sandafter2000s,andshowtheidentitycrisisofHongKongpeopleisbecomingmoreandmorevagueandserious.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