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頓漸品第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

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

於時兩宗盛化。

人皆稱南能北秀。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 ...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頓漸品第八)   宣化上人主講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頓漸品第八   頓就是立刻明白,明白一個理。

理則頓悟,事須漸修,修行是要一天一天地去修行,悟只是悟個理,至於證果還要自己去修行。

  時祖師居曹溪寶林。

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

於時兩宗盛化。

人皆稱南能北秀。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

而學者莫知宗趣。

師謂眾曰。

法本一宗。

人有南北。

法即一種。

見有遲疾。

何名頓漸。

法無頓漸人有利鈍。

故名頓漸。

  當時六祖大師在曹溪寶林山南華寺,弘揚頓教法門。

神秀大師,即是五祖的徒弟,他曾很想作祖師。

這個祖師欲真是害死人!這麼聰明的人,都斷不了這個祖師欲。

此時神秀大師在湖北荊州玉泉寺。

這時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宗講頓法,北宗就講漸法,兩宗教化盛行。

六祖大師門下有幾千人,神秀大師門下有幾萬人,因他原有幾百人跟隨著他,後來一天比一天多,故比南宗盛。

但是人人都知南宗是接受五祖衣缽的傳人,神秀雖很有學問,但五祖大師並未傳給他衣缽,所以當時人就稱「南能北秀」,南方就是能大師,北方就是秀大師,故有南宗和北宗頓漸之分。

神秀的弟子擁護神秀作第六代祖師,但總是名不正言不順,總還有六祖惠能大師在那兒,所以常派人想將他殺了,而後獨稱第六代祖師。

  所有參禪學道的人,不知那一個是對。

六祖大師他又不識字,有時講的道理和經典不相合。

北方秀大師在五祖座下,做過教授師,很有學問,但他沒有直接得到衣缽,所以學人不知要跟那一位學才好。

  故六祖大師對大眾開示說:「法本來只有一宗旨,沒有兩個的,而人卻有南方人和北方人。

法本來只有一種,沒有多種,就是不二法門。

而人的見解有快、有頓、有遲、有疾。

什麼叫頓漸呢?本來法沒有頓漸,而人卻有聰明、有愚癡,有利根、有鈍根之分,所以這頓漸是因人而立的。

  然秀之徒眾。

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

秀曰。

他得無師之智。

深悟上乘。

吾不如也。

且吾師五祖。

親傳衣法。

豈徒然哉。

吾恨不能遠去親近。

虛受國恩。

汝等諸人。

毋滯於此。

可往曹溪參決。

  然而神秀的徒弟,往往譏諷南宗祖師說:「哈!那個祖師一個字都不識,他有什麼能力呢?祖師?真是可笑之至,豈有此理,太滑稽了,一個字都不識怎可作祖師呢?」無形中就是輕視六祖。

不僅不懂英文,連中文都不懂,你看這位祖師可憐不可憐?說這些話的人是神秀的徒弟,當著神秀面這樣講。

  神秀聽後就說:「你們不要這樣講。

」神秀在表面上還過得去。

「他是開悟的人,得無師的智慧,是深悟最上一乘,我的確沒有他開悟的那種智慧,我的確不如他。

況且他是我第五代祖師親傳衣缽,得以心印心妙法的傳人。

這不是偶然,是很不容易的。

我恨不能親自去親近六祖大師,跟他學佛法。

雖然國家封我為國師(五祖座下十大弟子,武則天均請去供養),但你們各位不要滯留在我這兒,你們應該到曹溪跟六祖學習。

  一日命門人志誠曰。

汝聰明多智。

可為吾到曹溪聽法。

若有所聞盡心記取。

還為吾說。

志誠稟命至曹溪。

隨眾參請不言來處。

時祖師告眾曰。

今有盜法之人。

潛在此會。

志誠即出禮拜。

具陳其事。

師曰。

汝從玉泉來。

應是鈿作。

對曰。

不是。

師曰。

何得不是。

對曰。

未說即是。

說了不是。

  神秀大師他是故意試驗他的徒弟,所以才說:「六祖比我有道德。

」如果這些門人真對我有信心,即使六祖真有道德,亦不會去的;如果他們沒有真心,我如此一說.,他們就跑了。

所以神秀假意如此說:「你們不要在這裡住了,到曹溪跟六祖去學。

」但是這些徒弟都知道他的師父不願他們走,所以也就沒有人離開。

可是神秀又想知道六祖所講的是什麼法門,所以有一天就派一位間諜—他所心愛的徒弟志誠,對他說:「你很聰明且多智慧,你代表我到曹溪去聽法。

因六祖認識我,我若去了,他就不會講佛法。

你聽見什麼道理,要一字不錯地寫下筆記,等你回來時再念給我聽。

」好像三個禮拜前有其他法師派人來此,就像這樣。

志誠受神秀大師的使命,就到曹溪,隨著大眾叩頭頂禮請開示,但他不說是何處來的,不透露他是從神秀大師那兒來的。

  就在這個時候,六祖對大眾說:「現在有一偷法的人在此,你們大家注意點,他藏在大眾裡。

」   志誠一聽就走出來頂禮坦白,說:「我就是盜法的人,我從神秀大師那兒來的。

」   六祖大師說:「你從玉泉寺來,就是間諜。

」   志誠答:「我不是間諜。

」   師說:「為何你不是間諜呢?」   志誠答:「在未說明白我的來歷前,我就是間諜,但現已坦白發露懺悔了,所以就不是。

」   師曰。

汝師若為示眾。

對曰。

常指誨大眾。

住心觀靜。

長坐不臥。

師曰。

住心觀靜是病非禪。

常坐拘身。

於理何益。

聽吾偈曰。

  生來坐不臥   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   何為立功課   這時,六祖大師問他說:「你師父平時對大眾開示些什麼?」   志誠應對說:「我師父常指示大眾,要住心於一處而觀淨,大家常打坐不睡覺。

」   六祖說:「住心觀淨,這是一種病,是用功的毛病,這不是禪。

常坐著反而拘縛自己的身體,不自由了,在道理上有何益處呢?」   修道人睡覺就睡覺,吃飯就吃飯,不要拘束這個身體。

神秀大師只是教人在臭皮囊上用功夫,不知在自性上用功,所以這是病;若他知道在自性上用功夫,就沒有病了。

六祖大師是在自性上用功夫,就沒有病了。

六祖大師是在自性上用功夫,是很自然用功的。

故六祖偈說:   「生的時侯,坐著不臥,死了之後,就躺在那兒,不能坐了。

這個身體是一具臭骨頭,四大假合而成的,你怎麼在臭皮囊上用功夫呢?為什麼不在自性上用功夫呢?」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神秀所教的住心觀淨,這就是著相,根本和金剛經所述的宗旨相違背,所以六祖大師破除他的毛病、執著。

  神秀大師教人住心觀淨,而六祖大師說這是毛病。

長坐不臥說這是拘身,不是禪的道理。

其實呢!你要能住心觀淨,久而久之也會有點成就,雖說不太自由,但也對身心有所幫助。

但是六祖大師為何要說它不對呢?因為志誠是從神秀那兒來的,他必須把他的執著破除了,然後才能接受真正的佛法,所以六祖對他說種種的道理。

這是教人用功時不要執著,你不要有長坐不臥的思想,說這是用功修行。

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住心觀淨是有所執著,執著就是障礙。

要把執著破除才能與自性相契合,所以六祖大師才這樣講。

我們一般人不要說六祖大師講長坐不臥是不如法的。

我們要那樣坐,且又要覺得很自然而不勉強,若你覺得很勉強,這就不是道。

用功是要很自由的。

那你說這回好了,自由用功,那我可以不守規矩啦!這不可以的,你不守規矩,那是誤解自由。

如果大家坐著你躺著,大家躺著你坐著,這就不如法,這叫標異現奇。

好像以前有人在此打坐,當一般人都站起來經行,那個人還在那兒坐著,說你看看我,看看我。

這叫出眾不守規矩。

總之,修行用功,不但要守規矩,且要對自己自由,而非不守規矩。

這一點人人都要明白。

  志誠再拜曰。

弟子在秀大師處。

學道九年不得契悟。

今聞和尚一說。

便契本心。

弟子生死事大。

和尚大慈更為教示。

師云。

吾剛聞師教示學人戒定慧。

未審汝師說戒定慧。

行相如何與吾說看。

誠曰。

秀大師說。

諸惡莫作名為戒。

諸善奉行名為慧。

自淨其意名為定。

彼說如此。

未審和尚以何法誨人。

師曰。

吾若言有法與人。

即為誑汝。

但且隨方解縛。

假名三昧。

如汝師所說戒定慧。

實不可思議。

吾所見戒定慧又別。

  志誠再禮拜六祖大師說:「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

」你們在這兒只學道一年就覺得很長了,你看古人都是學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長久那麼用功,不是學幾個月就可以畢業。

「學了九年也沒有開悟。

現在聽和尚所說的道理,就如水投水,如乳合乳,祖師的心就如弟子我的心,本來我們的心是一樣的。

弟子不知那天就要死了,這生死的問題是最重要的,請祖師和尚大發慈悲,進一步給弟子教誨和指示。

」   六祖大師說:「我聽你師父神秀大師教授戒定慧法,不知你師父如何講戒定慧的形相?其道理如何,說出來給我聽聽。

」   志誠答:「諸惡莫作這就叫戒。

能修一切善法,這叫慧學。

自己清淨意念,這就叫定。

神秀大師是如此說。

我不知大和尚您用什麼法來教誨一切人?」   大師說:「我什麼法也沒有,若我說有一方法教化人,這就是騙人。

我不過隨人根機,用各種方便法解除眾生的束縛,解開眾生的執著,這種法根本沒有一名字,故給它起一假名叫三昧——正定正受。

好像你師父所說戒定慧真不可思議,可是我所說的戒定慧和他又不同了,我很特別的。

」   志誠曰。

戒定慧只合一種。

如何更別。

師曰。

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見有遲疾。

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離體說法名為相說。

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

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   法還不淨   志誠說:「戒定慧就是戒定慧,只可有一種講法,怎還有特別的講法?」   六祖大師說:「你師父所說戒定慧三無漏學,他是接引大乘根機的人。

我所說戒定慧是接最上乘、最高根機的人。

所以開悟和明白是不同的。

開悟是一悟到底,明白只是明白一點點。

所以見解有頓、有漸,有快、有慢。

你聽一聽我所講的道理,是否與你師父相同?我所說的法不是在外邊的法,而是不離自性說一切法。

離開自性而說法,這叫著相,亦叫相說。

著相則自性常迷,離相則自性常悟。

你要知道一切萬法,都是從自性生起而起一切用,應變無窮,這才是真正戒定慧。

我現再為你說一首偈頌:   心地無非,就是沒有貪心、惡心、嫉妒心、障礙心、損人心、利己心。

心地無非,就是心地沒有惡。

心地無非,也就是諸惡不作。

但神秀的諸惡不作說是名為戒,而非自性戒。

這個心地無非也就是戒,也就是諸惡莫作,也就是心地不要做不對的事,這就叫做戒。

  你心地無癡,也就會眾善奉行,但這個眾善奉行,和神秀大師所說的不同,他在名字上說慧,而沒有把自性提出來,沒有講到心地上。

心如一塊地,你種什麼它就長什麼,故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

你心地不要種愚癡的種子,這就是智慧。

  心地無亂,也就是自淨其意,和神秀大師所說本無分別,但名稱不同。

六祖大師所說的法,都是從心地講起,從自性上說起,是心內說法。

神秀大師所說都是外邊的法,著相的法,是心外說去。

  「自性光明無照,有妙湛總持,自己身體就鍊成一個金剛不壞身。

身去、身來即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本來都在定中。

」   志誠聽完後就一面懺悔,一面稱謝,亦呈一首偈頌說:   五蘊—色受想行識,是虛妄不實的,這個身體也是虛妄不實。

身體本由四大——地水火風假合而成,故不要將它看得太認真了。

給它找好衣穿、好飯吃、好房子住,找個好丈夫或好太太。

什麼叫地大呢?即身體堅硬的性l——皮肉筋骨屬於地大。

水大即眼淚、鼻涕、唾沫、痰、大小便等均屬於水分。

火大即身體暖氣,溫暖熱力。

風大即身體上搖動、呼吸。

到人死後,身體的堅硬性就歸於地大,濕潤性就歸於水大,溫暖性就歸於火大,呼吸動搖性就歸於風大,各有所歸,可是你自己跑到什麼地方去呢?不知道。

我們現在學佛法,就想知道這個道理。

  這個虛幻怎會究竟呢?假如你有一個迴向真如的心,那還沒有得到法的本體呢!還未復還到清淨。

為什麼?因你還有一念說要迴向真如,你還有一念,就沒有得到法的本體。

所以法的本體是沒有取,亦沒有捨,不想這樣,也不想那樣,就是任運而行。

任運就是自由去做而不執著。

  師然之。

復語誠曰。

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

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

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

亦不立解脫知見。

無一法可得。

方能建立萬法。

若解此意亦名佛身。

亦名菩提涅槃。

亦名解脫知見。

見性之人立亦得。

不立亦得。

去來自由無滯無礙。

應用隨作應語隨答。

普見化身不離自性。

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

是名見性。

  六祖大師給他印證說:「不錯,你的見解是對的。

」又對志誠說:「你師父所講戒定慧,是勸有小根機那種智慧的人。

我所說戒定慧,是勸大根大智的人。

你若明白自性,連菩提涅槃都沒有了,也沒有什麼叫解脫,也沒有什麼叫知見。

都沒有,都空了,一法不立,萬法皆空。

因為一法不立,所以才能建立萬法。

雖說一法沒有,但是萬法宛然。

雖然萬法宛然存在,可是還是一法不立。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就叫佛身,當下就是佛。

這個法你若明白,亦可叫作菩提涅槃,也可起個名字叫解脫知見,你叫它什麼名字都可以,但你要明白;若你不明白,那你叫它什麼名字都不可以。

」   真正明心見性,開悟的人,立這個辦法也可以,不立這個辦法也可以,無障無礙,你願意來就來,願意去就去,這是指生死自由,所以我常對你們講:「EVERY THINGISOK!」這就是來去自如,一點麻煩都沒有,無滯無礙。

我願意走就沒有人可留得住,沒有人可障礙得住。

事來則應,事去則淨。

若有人問我話,就隨便答而不經過思索。

但這要答得有道理,不能亂講,不合邏輯。

這時,到處都有化身,可是所有的化身都不離開自性,那麼隨時隨地都得到觀自在,和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得遊戲三昧,大家歡喜什麼,他就做什麼,到處去遊戲。

他也唱歌,但和唱歌的人不同;他也吃飯,但和吃飯的人不同。

大家一起吃鈑,他將所有的飯都吃盡,你看著他吃,但飯還在廚房,原封未動,這就叫遊戲三昧,這就叫見性。

  志誠再啟師曰。

如何是不立義。

師曰。

自性無非無癡無亂。

念念般若觀照。

常離法相。

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有何可立。

自性自悟。

頓悟頓修。

亦無漸次。

所以不立一切法。

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志誠禮拜。

願為執侍。

朝夕不懈。

  志誠聽六祖大師講如此玄妙之義理後,又啟師曰:「什麼叫一法不立,其意如何?」   六祖大師答:「你自性裡沒有一切不對的事,沒有一切的惡,沒有一切的障礙,就不迷亂不顛倒,念念都是智慧,常生智慧。

」所以六祖大師說:「始知自性,常生智慧。

」則能離開所有法相而不執著。

這時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縱,你往前跳也可以,橫,你橫著也可以。

你說上天就上天,下地就下地,這就是縱。

橫,即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都可遂心所欲。

無論你做什麼都是合法的,能這樣子的話,又有什麼可立的呢?所以我說一法不立。

  你的自性要由你自己悟,你即刻悟就可即刻修,而不必一步步漸次修學。

所以我才說不立一切法,一切法都空了,諸法都是寂滅相,那又有何次第可說呢?那又有何第一、第二可說呢?」   志誠法師聽六祖大師開示之後,叩頭頂禮。

這個間諜要棄暗投明反正了,他願為六祖大師做執侍,做各種服勞執役——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從早到晚做苦工而不懈怠。

因他知道,這個祖師當初都是做苦工換來的,他舂米八個多月才得作祖師,那麼現在我來服侍祖師也要很勤勞,不可懶惰。

  前邊是講神秀大師派出一特務想要來盜法。

在中國唐朝,佛教就已這樣複雜,有些人存心就這樣不正當,想去偷盜佛法。

下一段經文是敘述神秀黨徒派一刺客要來暗殺六祖大師。

  僧志徹。

江西入。

本姓張。

名行昌。

少任俠。

自南北分化。

二宗主雖亡彼我。

而徒侶競起愛憎。

時北宗門入。

自立秀師為第六祖。

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

乃囑行昌來刺師。

師心通預知其事。

即置金十兩於座間。

時夜暮。

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

師舒頸就之。

行昌揮刃者三。

悉無所損。

  有一位和尚名叫志徹,這是皈依六祖出家後六祖給他取的法名,江西人、俗姓張,本名叫行昌。

少年時歡喜做行俠仗義之事——劫富濟貧,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武術功夫和輕功很熟練。

神秀黨徒乃雇用他欲來殺害六祖大師。

  自有南頓北漸、南能北秀二宗分化時,兩位宗主,即六祖大師和神秀大師二祖師,雖沒有人相、我相的觀念,但是他們的徒侶(此地是指神秀大師方面的徒侶),競起愛憎,有如前邊他們譏諷六祖大師不識一字,怎能作祖師,如此毀謗六祖大師。

六祖座下亦有真誠弟子,說六祖他得無師之智,你們不應毀謗我們師父,故弟子互相攻擊。

六祖大師的徒眾可沒有想去刺殺神秀,而神秀的徒眾卻嫉妒六祖為承接五祖衣缽的傳人。

我相信這裡所說「競起愛憎」,神秀那邊厲害一點,六祖大師這邊則忍耐多過憎惡。

  這時北宗門下弟子,有幾千人這麼多,自己推神秀大師為祖師。

他雖然沒有得到衣缽,但其弟子卻捧他為第六代祖師。

為何捧他們師父作第六代祖師呢?因他們其中有人想作第七代。

若沒有第六代,那第七代又從何生出來呢?但又忌諱不敢公開在廟上講,為什麼呢?因天下已知衣缽已傳給六祖惠能大師,所以就買通行昌來暗殺六祖大師,欲搶其衣缽。

當時行昌武術高明,人號之為「飛貓」,言其行蹤詭異,人莫能知。

這個消息你在那本書都找不到,除非你處在當時的情況才知道他有此綽號。

你看以前他們派人去放火,現在又派一個刺客,為什麼他們要殺六祖惠能?就因為殺他之後,就可以公然推神秀為第六祖。

  在佛教講堂有一個本來亦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的人,但因他貪心不小,總想要證四果阿羅漢,要飛行自在,他好幾次請求我教他飛身的法術,我對他說:「你學這法術有何用呢?」他說:「去台灣受戒不用飛機票就可到。

」因他貪證果、貪神通,所以真正智慧還沒有現前。

  大師當時有他心通,已預先知道謀刺的事,就預備十兩金子放在他座位旁邊,你想這情形危險不危險啊?到了天黑,大概晚間十一、二點鐘,飛貓張來了,手足無聲,來到六祖的居室,到其座前,正將拿著寶劍要殺害六祖,六祖大師就伸長頸子由他砍,此時行昌不管他是和尚、羅漢或祖師,他都要殺,因他只存一個殺性,為要完成神秀徒眾的使命。

你說此時緊張不緊張?就像原子彈正要爆發時那麼緊張!行昌就拿著寶劍猛力對著六祖頸子斬了三下,可是——毫無損傷!   師曰。

正劍不邪。

邪劍不正。

只負汝金。

不負汝命。

行昌驚仆。

久而方蘇。

求哀悔過。

即願出家。

師遂與金言。

汝且去。

恐徒眾翻害於汝。

汝可他曰易形而來。

吾當攝受。

行昌稟旨宵遁。

後投僧出家具戒精進。

  大師說:「正劍即正法,不怕邪法,邪法不能勝過正法。

所謂『邪不勝正』,你雖有寶劍,亦不能奈我何。

我前生只欠你十兩金子,可是我並不欠你的命。

」飛貓張聽六祖大師如此對他說,且砍了三劍也砍不動他的脖子,已經嚇昏倒在地上,經過一段時間才醒過來。

於是求哀悔過說:「大師,我真對不起您,我真有罪!」當時六祖大師和行昌談了很久,問他說:「你為何來做這種事呢?」行昌答:「並不是我想來殺你,而是神秀的徒弟說你是個最壞的人,以前是做土匪,又是打獵,是到山上砍柴的窮人,現在到這裡冒充作六祖,所以我一聽有這麼壞的人,必定要將他殺了。

可是現在我的劍砍不動您的脖子,我才知道他們都錯了。

如果大師沒有道德,憑我手劍那麼快,怎斬不動您的頭呢?故您一定是位有德行的高僧,我今既遇高僧大德善知識,且我看世上的事也沒多大意思,所以想跟大師出家拜您作師父。

」   六祖大師將所預備的十兩金子給他說:「你要趕快離開,我這些徒弟,他們都是愛護我的。

若知道你來殺我,他們也一定會殺你的。

過幾天你化好了裝(即是叫他到別的地方出家做和尚),以和尚的身分來見我。

我一定攝受教化你。

」飛貓張聽六祖如此說,就在晚間跑了遁匿起來。

以後他遇著一和尚就跟他出家,受具足戒後就精進而不懈怠。

  一日憶師之言。

遠來禮覲。

師曰。

吾久念汝。

汝來何晚。

曰。

昨蒙和尚捨罪。

今雖出家苦行。

終難報德。

其惟傳法度生乎。

弟子常覽涅槃經。

未曉常無常義。

乞和尚慈悲略為解說。

  有一天,行昌想起六祖大師曾叫他易形而來攝受他的話,故從遠地來至南華寺拜見六祖。

  六祖大師說:「我天天都在想念你,你怎來得這麼晚呢?」   行昌答:「以前得蒙和尚不怪罪我,我現雖出家修苦行,但總覺得很難報答您這種德行,唯一的方法就是傳承佛法,教化眾生,這樣做才可以報答您的大德。

弟子常看涅槃經,但不明白常與無常的道理,求乞和尚大發慈悲,大略為我解說。

」   師曰。

無常者即佛性也。

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

曰。

和尚所說大違經文。

師曰。

吾傳佛心印。

安敢違於佛經。

曰。

經說佛性是常。

和尚卻言無常。

善惡之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

和尚卻言是常。

此即相違。

今學人轉加疑惑。

師曰。

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誦讀一遍。

便為講說。

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

乃至為汝終無二說。

曰。

學人識量淺昧。

願和尚委曲開示。

師曰。

汝知否。

佛性若常。

更說什麼善惡諸法。

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

故吾說無常。

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

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

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

故吾說常者。

正是佛說真無常義。

佛比為凡夫外道執於邪常諸二乘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倒。

故於涅槃了義教中。

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

汝今依言背義。

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

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

縱覽千遍有何所益。

  六祖大師說:「佛性是無常的,有常就是一切善惡分別心。

」行昌認為六祖大師說錯了,故說:「和尚所說的,和經文不相符合。

」   六祖大師說:「我是傳佛以心印心這個法門,我怎敢違背佛經的道理呢?」   行昌說:「涅槃經上說,佛性是常,和尚卻說佛性是無常。

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這都是無常,而和尚卻說是常,這和涅槃經的道理完全不相合,這樣一講,令學人我更加迷惑,以前我只有一種疑,現在卻有兩種疑了。

」   六祖大師說:「涅槃經,我在以前聽無盡藏比丘尼她讀誦過一遍,就為她講解,沒有一個字、一個義理,而不契合涅槃經經又的。

乃至於我現在為你講,也沒有兩種講法,仍和以前一樣。

」   行昌說:「學人學識淺昧,願和尚委屈婉轉開示我。

」   六祖大師說:「你知不知道啊!佛說佛性是常,是對一切執著無常的人說的。

佛說有常,是對一切執著無常的人說的。

假設你說佛性是常的話,那還有什麼善惡諸法可說呢?佛性若常,那一切眾生早就成佛了,何必又說法來度他呢?為什麼窮盡多少個大劫,也沒有人真正發菩提心呢?若常的話,則人人都應發菩提心,人人都早成佛道了,所以我才說佛性是無常。

為什麼呢?若常的話,一切眾生都不用修行就可成佛了。

所以我所說的無常,正是符合佛所說的真常不滅的道理,你懂了嗎?   又者假使一切諸法是無常的話,那所有一切物類皆有自性,它們既有自性,怎還要受生死呢?要是每一物皆有真常的性,它就不會普遍存在任何地方了。

我所對你說常的話,正是佛所說真無常義。

」   要講起這常與無常,根本這都不是佛性,因佛性是非常、非無常,這才是中道了義。

為何現在六祖大師說:「佛性是無常,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是有常呢?」這都是對治執著。

佛法是對治眾生一切的執著情。

若你將這執著情破了,根本就不需要佛法。

佛法是非常、非無常。

六祖大師是對機說法,對張行昌應該說這種法,而不是對所有人都這樣說的。

  六祖對行昌說,凡夫外道執著邪常,一切二乘聲聞緣覺於常計無常,共成八種顛倒。

本來是四種顛倒,不過因人思想不同,身分不同,二種根性的人,共有八種顛倒。

凡夫以苦為樂,非常計常,非淨計淨,非我計我。

一切的道理都是由人而論,你說它常也可以,你說它不常也可以。

但是凡夫說非常即是常,非樂計樂,非我,他計我,非淨,他計淨,這是凡夫的四種顛倒。

  二乘四倒即是:樂即是苦;常,他說是不常;我,他說無我;淨,他說不淨。

所以合起來共有八倒。

  所以佛在涅槃經了義教,它是屬於圓妙的醍醐味。

它破凡夫和二乘的偏見,而明顯說出什麼是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的道理。

你現在依佛所說之言,而背佛所說的教義。

你以斷滅的無常,和死板的常,用凡夫的知見來錯解佛所說最圓滿、最微妙這種了義的教理。

你縱然看涅槃經一千遍,又有什麼好處呢?   行昌忽然大悟。

說偈曰。

  因守無常心   佛說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   猶春池拾礫 我今不施功   佛性而現前 非師相授與   我亦無所得   師曰。

汝今徹池。

宜名志徹。

徹禮謝而退。

  行昌聽六祖大師如此一說,忽然間就開悟,故說出一首偈頌:   因為我守無常的心,而佛說這是有常的性,我不懂佛所說的是方便法,這就像在春天水池裡撿一塊小石頭,有什麼用呢?可是現在我不用什麼功夫,就返本還原到自己的家鄉。

佛的圓滿妙性現前,忽然間明心見性開悟了。

我這種開悟不是祖師教授,送給我的。

我雖已開悟,但毫無所得,這是我本有的智慧,所以一法也沒有得。

  六祖大師說:「你現是開悟了。

」這是給他印證。

「我現在給你改個名字叫志徹,好不好?你喜歡這個名字嗎?」   志徹說:「這個名字真好,謝謝祖師!」叩頭退到一邊去。

  有一童子名神會。

襄陽高氏子。

年十三。

自玉泉來參禮。

師曰。

知識遠來艱辛。

還將得本來否。

若有本則合識主。

試說看。

會曰。

以無住為本。

見即是主。

師曰。

這沙彌爭合取次語。

會乃問曰。

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師以柱杖打三下云。

吾打汝痛不痛。

對曰。

亦痛亦不痛。

師曰。

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

如何是亦見亦不見。

師云。

吾之所見。

常見自心過愆。

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是以亦見亦不見。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

汝若不痛同其木石。

若痛則同凡夫。

即起恚恨。

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

痛不痛是生滅。

汝自性且不見。

敢爾弄人。

神會禮拜悔謝。

  有一童子,此童子非普通之童子,他是個為法忘軀、為法不辭勞苦的童子,名字叫神會,是湖北襄陽高氏的兒子,年十三歲,從湖尢神秀大師玉泉寺遠來參禮。

此小童子雖小,卻胸懷大志,心量寬廣。

他在神秀大師那裡,一看就知神秀大師沒有真正明白佛法,所以就跑到廣東來,距離有一兩千里路。

他走路將腳都走出泡來,甚至於光著腳走,皮肉被石塊、玻璃刺破出血了,於是就將身上衣服扯下把腳包好,再繼續走。

走了幾千里路,好像沒有一回事似的,所以到六祖大師處,六祖一看他這個童子這樣辛苦,衣服破爛,腳也走壞了。

他叩頭頂禮六祖後,六祖大師說:「知識。

」六祖大師對一個小孩子也叫他善知識。

「你從那麼遠走路來太辛苦囉!太艱難囉!你是不是識得到本來面目啊?假設你得到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了,那你就應該認識主人—即佛性,你現試說看!」   這個童子很調皮的,故他說:「我以無所住為我本來的面目,而我的見性就是主人。

」   六祖大師聽他如此說,就教訓他:「這個沙彌啊!你儘學人家說話,很莽撞的,不知以為知,不明以為明,不見以為見,就是學人的口頭禪。

你儘學人說剩下來的話,人家說完了你又說,而非從你自性流露出來,這叫取次語。

」   神會這小童子,膽子可不小,他敢和祖師辯論就問說:「和尚您坐禪時還見不見啊?」你看,他反問起六祖來。

這小童子很調皮不易教化。

他這樣一說見不見,六祖大師以一祖師的身份,當然不能和他一般見識,拿起柱杖就打他三下,說:「我打你,你痛不痛啊?」不知神會當時害怕否?被人打了三下,不知有沒有哭?   神會答說:「我也痛,也不痛。

」   六祖大師說:「你問我坐禪見不見?我也見,也不見。

」   神會又問:「什麼叫亦見亦不見?」   師答:「什麼叫見呢?我常見自己心裡的妄想,打惡妄想時,就趕快將其停止。

什麼叫不見呢?我不見他人的是非好惡。

(你們學佛法,都要在這裡注意,要亦見亦不見,要見自己的過錯,莫見旁人的過錯。

所謂:「他不好,他不對,他的冤孽他的罪」。

你不要儘給旁人看門口,好像狗似的,自己什麼都沒有,而儘看人家的門口。

)不說人家的是非好惡,故我說亦見亦不見。

你說你也痛也不痛,是如何解法?我打你,你若不痛,就和木頭石頭一樣。

你若痛,就和凡夫一樣,也沒有開悟。

你一痛就生煩惱瞋恨,要發脾氣著火了。

你以前所說的見和不見,這是兩邊的道理。

我問你痛不痛,這是生滅法。

你尚不認識你自己的見性呢!卻膽敢來捉弄人和人辯論。

」神會一聽知自己所講的道理不究竟不圓滿,所以就叩頭頂禮,認錯謝罪。

  師又曰。

汝若心迷不見。

問善知識覓路。

汝若心悟。

即自見性。

依法修行。

汝自迷不見自心。

卻來問吾見與不見。

吾見自知。

豈代汝迷。

汝若自見。

亦不代吾迷。

何不自知自見。

乃問吾見與不見。

神會再禮百餘拜。

求謝過愆。

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六祖大師又說:「假使你心裡不明白,沒有能見性的話,你應該向善知識請教如何修行,如何用功。

假設你開悟了,就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應依法修行。

你現在自迷不知自己的本心,你卻來我處問我:見與不見?我見性不見性,我自己知道,我怎可代替你迷呢?你那個迷,我代不了啊!你若自己見性了,你也替代不了我的迷。

你為何不自己迴光返照,自己知道自己見不見呢?你現在向外馳求,和我來鬥機鋒,問我見不見,我見不見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神會一聽,知自己真是搞錯了,為什麼這麼大膽?小孩子太不自量力了。

所謂:「聖人的門前賣百姓」,到孔夫子的門前去賣百家姓,說我這本書是最有價值的,你們誰買?所謂:「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耍斧頭。

神會再禮拜(叩了一百多個頭)說:「請祖師原諒我,我錯了,我小孩子不懂事,太不知天高地厚。

」在六祖大師面前認錯後,就留此做工人,所有的工作他都去做,天天跟著六祖大師講經說法,當其侍者。

當時六祖大師座下,神會年紀最輕,故他也最調皮。

  一曰師告眾曰。

吾有一物。

無頭無尾。

無名無字。

無背無面。

諸人還識否。

神會出曰。

是諸佛之本源。

神會之佛性。

師曰。

向汝道。

無名無字。

汝便喚作本源佛性。

汝向去有把茆蓋頭。

也只成箇知解宗徒。

祖師滅後。

會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

著顯宗記盛行於世。

是為荷澤禪師。

  有一日,六祖大師對大眾說:「我有一個東西,你們猜是什麼?它既沒有頭也沒有尾巴,沒有名也沒有字。

」好像我,安慈是我名,度輪是我的字,宣化是接法的法名。

「沒有個背也沒有個面,你們認識此物否?」大家都閉口無言,無論認識或不認識的,都不出聲。

而這小童子神會見大家都不出聲,於是就跑出來說:「這東西我知道,就是諸佛的本源,神會我的佛性。

」   六祖大師說:「我已對你說啦!它是沒有個名也沒有個字。

你為何要叫它做本源佛性啊?你到那裡用個茅草蓬蓋在你的頭頂算了。

你這個小孩子,只可成為一個有知見和解釋禪宗的門徒,你沒有真正的了解。

」雖是一番呵斥,實則是印證。

說他是知解宗徒,這個階段已經不容易做得到的。

  六祖大師圓寂入涅槃後,神會就到京城洛陽,將曹溪頓教發揚光大,著顯宗記——說明南北二宗,說明南宗六祖大師是真正的六祖,而北宗神秀大師是假的六祖,他沒有經過印證——傳佛心印,故神秀是偽造的。

此書流通廣佈,盛行於世。

若非神會大師作顯宗記,恐怕神秀的黨徒就將六祖的名號奪去了,但因作此書後,神秀再也不可假冒了。

神會法師的別號又叫荷澤禪師,荷澤是他住的地方。

  師見諸宗難問咸起惡心多集座下。

愍而謂曰。

學道之人。

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

無二之性是名實性。

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

言下便須自見。

諸人聞說。

總皆作禮。

請事為師。

  在當時,不僅神秀黨徒想刺殺六祖大師,就是其他宗派如唯識宗、法華宗各宗諸長老,都派人去考驗他,這個提出難題來問,那個也提出難題來問,如有人問:「先佛後法,先法後佛,佛法出在什麼地方?」   六祖答:「你能說法,這是先佛後法。

若你能聽法,這是先法後佛。

佛法是從眾生心裡流露出來的。

」   眾多問難,六祖都答覆他們了,但見這種情形有很多麻煩。

所來的人對六祖起惡心——都是想殺他或毒死他。

你看,做一個祖師就有這麼多人來反對他。

這些惡人——間諜,都到這地方住下,聚集在他的座下,如此就很容易刺殺他。

  六祖大師見這種情形,就生出憐憫心,對大眾說:「我們修道的人,不應該有善念惡念,應當將其去除無餘,而不存在,連一個名相都沒有了,這個就叫自性。

自性就是不二,不二之性也就是實性,也叫實相。

在實相上才能成立一切的教門,實相不是在口裡說說而已,我現在說這實相,你即刻證得這個實相的理體,這樣才可以。

」所有出家人聽說要連善惡之念都不存,而他們來此企圖刺殺六祖或作特務情報,這都是善惡念頭。

經六祖如此一講,他們都明白了,故大家叩頭頂禮說:「我們要改過自新,拜大師您作師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