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e-bike出口,2025年超過自行車!三大零組件仰賴德日供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台灣不僅擁有捷安特(GIANT)、美利達(MERIDA)兩大品牌,還有30幾家組車廠,以及880多家的零配件製造商。

自行車約末有50種零配件,不管是輪胎、 ... 經濟日報全新推出「稅稅唸學堂-不動產移轉的30堂課」聲音課程,幫助您漸進學習、輕鬆節稅。

優惠價$890 即日起,凡購買經濟日報數位訂閱年訂方案,立刻享有「稅稅唸學堂」完整課程。

下次再說 免費試聽 立即購買 經濟日報 產業 產業熱點 台灣e-bike出口,2025年超過自行車!三大零組件仰賴德日供應,台廠如何突圍? 自行車發明至今約200年,台灣不僅參與了這場「產業」盛宴,還蛻變成全球第一大高階自行車製造基地。

(圖為巨大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張智傑攝 本文共4359字 美利達 美元 劉金標 台商 工業局 ', '', '', '', '', '', '', '', '', '', '', '', '', ' 00:00 2021/12/2300:24:35 遠見雜誌文/彭杏珠 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是重要的傳統產業之一。

早年因低價競爭及廠商外移等因素,一度面臨危機;2002年,巨大與美利達兩大龍頭,召集零件業者組成A-Team,並導入豐田式精實管理,全面帶動產業升級。

如今,中彰南地區已成為全球高級自行車生產及研發重鎮。

從成車到輪胎、車架、煞車系統、鏈條、輪圈等零組件,只要打上台灣企業商標,就是品質保證! 1990年代,台灣已享有「自行車王國」的美譽,但隨著工廠遷移海外,產業逐漸空洞化。

如果沒有2001年在台中福華飯店那一場「三三會」,就沒有今天的高級自行車產業聚落。

現在,不僅世界知名品牌都來自「MIT」,中高階車款也掌握在台灣及全球台商手裡。

推薦 中部地區可以形成全球唯一的中高階自行車產業聚落,必須從這場會議談起。

其實,台灣的自行車業,起源於1950年代的零件製造,再從事裝配,以供內需使用,直至1970年代,廠商轉做外銷後,產量才明顯增加。

風光一時的自行車業,也在1998年達到最高峰的904萬台,不過1999年開始反轉,萎縮至722萬台,2001年驟降為474萬台,產值也從732億大幅衰退至415億元。

「當時大家都說鐵馬(台語自行車)不行了,是夕陽產業,活不下去了,」太宇科技總經理胡紹榮也著手布局海外基地。

巨大攜手美利達揪11業者組A-Team 不少大廠逐漸把重心擺在對岸,零配件廠也跟著移轉,中國大陸借助廉價勞力與土地,以「勢如破竹」之姿崛起。

當時的巨大董事長(現為集團創辦人)劉金標非常憂心「自行車王國」名號恐將殞落,何況巨大是台灣的企業,如果連「總部」(故鄉)都淪陷,還稱得上台灣企業嗎? 他主動與當時的美利達董事長曾鼎煌通話,「你打死我,你活不了,我打死你,我也活不了,最終都會被別人打死,不如聯手一起共好共生。

」 2001年,巨大三巨頭(劉金標、當時的執行長羅祥安、總經理顏清鑫)、美利達三巨頭(曾鼎煌、現任董事長曾崧柱、執行副總鄭文祥)在福華召開會議,達成「往高階自行車發展」的共識。

2002年,兩大中心廠共號召11家主要零件廠(含在台企業、外商,及大陸台商),A-Team(台灣自行車產業聯盟)於焉誕生。

巨大製造長顏清鑫說,「世界上絕不會有競爭者一起聯手合作,只有台灣的A-Team。

」 A-Team在工業局與中衛發展中心協助下,導入豐田生產方式(TPS),採自動化與及時生產,往高值化發展,2007年產值重新站上7字頭(736億元),並逐年向上攀升。

顏清鑫引述當時劉金標說的話,「打不贏人家(低價量產),就放手,空出來的手,才有辦法抓到更有利的市場。

」從此,兩岸畫出一道明顯的界線,10速以下在中國大陸製造、10速以上根留台灣,大陸出口價約在6、70美元,台灣已成長至6、700美元。

今天,台灣自行車FOB(出廠價)均價為600多美元、電輔車可以到1300美元,是所有業者及政府共同努力的成果,尤其是工業局設計的中衛體系,更發揮一臂之力,將自行車業分成五大體系,零配件廠跨體系互補,讓產業聚落更形完整。

目前全國共有930家業者,中彰兩地就涵蓋近81%的廠商。

台中以巨大的發跡地「大甲」為中心廠,逐漸延伸到外埔、后里、神岡、豐原、大雅、潭子一帶(舊台中縣)的衛星工廠,共408家業者,全國占比43.9%;彰化則從美利達所在地的彰化大村鄉,輻射至彰化市、員林市、和美、秀水、鹿港、福興、溪湖等鄉鎮,聚集了341家廠商。

圖/彭杏珠整理 就在中彰方圓70公里、車程一小時的範圍內,形成全球唯一的高階自行車產業聚落。

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與有榮焉地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曾有葡萄牙廠商效仿台灣,建構自行車產業聚落,超過10年了,仍力有未逮。

」 現在,台灣不僅擁有捷安特(GIANT)、美利達(MERIDA)兩大品牌,還有30幾家組車廠,以及880多家的零配件製造商。

自行車約末有50種零配件,不管是輪胎、車架、煞車系統、輪圈、座墊、鏈條的品質,都令世界驚豔。

正新、建大是全球兩大輪胎廠,自行車輪胎營收分別為105億、60億,還有許多外界不知道的「零配件」隱形冠軍企業,營收都以數十億起跳。

圖/自行車約莫有50種零配件,不管是車架、煞車系統、鏈條的品質,都令世界驚豔。

蘇義傑攝(遠見雜誌提供) 別小看一個座墊,攸關到騎乘的舒適度,也會影響車手的成績。

而位於台中大甲的維樂工業,年產1500萬個座墊、2000萬組手握,均為世界NO.1。

創辦人余彩雲巾幗不讓鬚眉,締造了「台灣之光」。

台灣的花鼓同樣令人驚豔。

台中神岡的鑫元鴻,是台灣最大的高階花鼓及輪組製造商(產值);而位於大雅的久裕興業,是台灣自行車花鼓的霸主,年產量2000萬組。

台南形成第三個自行車產業聚落 令人驚訝的是,台南也有58家業者(占比6.24%),有多家均為一方之霸,包括新化區的桂盟,是全球第一大鏈條製造廠,市占率達八成,年產量可繞行地球赤道六圈。

山上區還有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鋁合金輪圈廠「亞獵士科技」。

而位於永康的台灣穗高,是國內NO.1的頂級鋁合金材料製造商,為高階自行車材料主要供應商。

2013年還被蘋果看上,運用在iPad、iPhone跟AppleWatch,至今仍是蘋果的供應鏈。

圖/彭杏珠整理 這些零件廠並非沒沒無聞的代工者,同時也站上國際舞台。

顏清鑫指著一台成車說,除GIANT的商標外,變速器、煞車線都可以打上自家的名字。

「自行車業是非常特殊的產業,」劉湧昌強調,它是很裸露的產品,不像汽機車只有車廠跟輪胎可以秀商標,自行車的零件都可以被看見,但要做到品牌商願意採用才有價值,相對競爭也很激烈。

就有台灣業者先經營補修市場,累積知名度後,再打回組車廠的供應鏈。

只要能為自行車「加分」的零件,品牌商都樂於指名使用。

愈高檔的自行車,愈會秀出零件的商標,例如裝上SHIMANO(日本島野)的變速器,消費者更願意高價購買。

其次,自行車是既競爭又合作的產業。

巨大、美利達是世界前十大品牌的競爭者,同時也是他們的代工廠;零件也一樣,桂盟幫島野代工10速以下的鏈條,自己也研發10速以上的鏈條,用「KMC」行銷全球。

第三,自行車的零件分成開放與封閉式兩種。

全球品牌商都可以採用島野的變速器、KMC的鏈條、維樂的座墊,而個別廠家研發的封閉式零件,外人無法使用。

最重要的是,自行車產業一定要群聚,組車廠與零件廠的聚落,愈靠近愈完整愈有利。

全球僅有台灣具備這樣的特色,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祕書長張蕙娟說,組裝廠扮演火車頭,帶著零件廠往前跑,彼此唇齒相依,是少數根留台灣的製造業。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曾郁茜比喻彼此關係,組車廠是魚,零件廠是水,水可以養活各式各樣的魚,但魚離不開水,無法獨自存在,「組車,少一樣零件都不行」。

這也是為何從2014年起,自行車零件產值超越成車至今的原因,2020年,成車僅剩336億元,零件卻高達773億元,就是水與魚的關係所致。

例如,佳承是巨大、美利達的供應商,也可以將煞車線、變速線賣給海外組車廠。

最複雜的小五金產業卻做到國際No.1 「不要看不起台灣的自行車產業,這是最複雜的小五金產業,透過細碎的分工模式通力完成,是非常國際化的產業之一,」美國Harobike執行長楊佳瑜說,即便是營收5億的小零件廠,都以服務海外客戶為主,語文力、業務力、生產力、設計力缺一不可。

最終,組車廠或零件業者都會想打自有品牌。

曾郁茜說,品牌就像水中美麗的珊瑚礁,提升國際知名度及產品形象,售價自然水漲船高,不會陷入薄利的紅海市場。

品牌+組車廠+零配件廠,讓台灣成為全球「高階自行車」的代名詞,全球前十大自行車品牌,都要靠台灣的零件才能組裝出貨,其中九家都下單給台廠或海外台商代工。

業者異口同聲說,「我們幾乎全包,尤其在零售價1000美元以上的車種,台灣非常有競爭力。

」 毫不誇張的說,在台企業(包括外商)加上台商的海外基地,只要做到台灣第一大的零件廠,一定排名世界前五大,名次幾乎都被台灣跟台商包辦了。

劉湧昌進一步分析,從競爭角度看,往後10年,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地區,可以撼動「台灣+台商」的自行車產業實力;從供應鏈來看,連外商速聯、榮輪、弗克司(FOX)都來台設廠,均交由台灣人管理生產,也幾乎沒有競爭者了。

歷經四次挑戰,總能突圍找出路 60幾年來,自行車業歷經四次挑戰,卻關關難闖關關過。

第一次是1987年,正處於黃金年代的自行車業,在台美貿易逆差下,出口受阻,還好業者及時應變,轉而拓展歐洲市場;再來是1990年代,滑板車(Scooter)蔚為風潮,雖迎來一波業績高峰,但隨著熱潮消退,不少零件廠退出市場。

第三波就是工廠大量外移,導致自行車產業沒落,還好在「A-Team」及工業局的帶領下,蛻變成高級自行車的研發與製造基地。

從2015年起,又迎來第四個挑戰,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簡稱電輔車)市場逐漸萌芽,2020年產值成長至245億元,相較2015年增加14.8倍,而一般自行車降至336億元,比2015年衰退40.6%。

工研院預估,最快在2025年將產生「黃金交叉」,台灣電輔車出口量將會超過自行車,可望突破150萬台。

圖/彭杏珠整理 崛起的電輔車,壓抑了一般自行車的成長,業者再度面臨轉型問題。

巨大、美利達早將重心移往電輔車,台灣電輔車的出口值才會逐年攀升。

如果加計兩大組車廠海外的基地,台灣貢獻的電輔車產值不只這些。

例如,巨大昆山廠製造的電輔車主打大陸內需市場,但荷蘭廠、台灣廠也有電輔車生產線,去年9月匈牙利廠也建置一條產線,就近供應歐洲市場;美利達主要生產基地在彰化,德國的電輔車新廠已完成第一階段擴廠,最大年組裝規模可達9萬台,已向當地政府購入土地,為第二期擴廠做好準備。

電輔車對組車廠的衝擊較小,卻對零件廠帶來考驗。

彥豪總經理陳永煌說,電輔車的控制系統、馬達、電池三大關鍵零件都掌握在德國的BOSCH、日本的SHIMANO(島野)、YAMAHA手裡,零件業者必須急起直追,否則將陷入生存之戰。

電動化勢不可擋,業者樂觀看待 胡紹榮感同身受,1991年創業時,他深知中小企業被島野、速聯等零件大廠掐住喉嚨的痛苦,堅持走「差異化」路線,才有辦法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並看準電輔車的趨勢,2010年,幫客戶成功打造全球第一台電動登山車,才能發展至今30億的規模。

回想1985年9月時,新台幣兌換美元40:1,從此一路升值到1992年7月9日的歷史新高24.5元,由於當時並無競爭者,廠商大多想辦法活下來了;但今天新台幣重返27元時,卻多了來勢洶洶的中國大陸競爭者,「我們沒有悲觀的本錢,一枝草一點露,一定還可以找到出路,」胡紹榮說出台灣人打不死的精神。

1997年就投入電輔車市場的巨大,樂觀看待新時代的來臨。

劉湧昌認為,自行車發明至今約200年,傳統跟電輔車將會並存,自行車不會就此消失。

台灣在既有自行車的基礎上,擁有絕對的製造優勢,有機會再創下一個電輔車盛世。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美利達 美元 劉金標 台商 工業局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

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上一篇 微星宣布2022MSICreatorAwards登場 下一篇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Q2動工將創造1700個工作機會 相關 竹科供電壓降台積電:廠內同仁無安全疑慮影響確認中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Q2動工將創造1700個工作機會 竹科跳電台電:疑力晶科技主變壓器跳脫 聯發科推2款天璣新品衝高階手機市場 獨家/寶高園區進駐率近九成五鴻海大手筆加碼 華航迎客運復甦商機夏季班表擴大增班 台開新天堂樂園今宣布暫停營業2周員工被要求在家工作 台積產能七大廠搶爆 蘋果產品升級鴻海大贏家 高通新晶片亮相掀搶單大戰 創業之星選秀即起報名 大產能、高良率鴻海致勝關鍵 台積研發大將米玉傑:半導體缺貨還會延續三年 疫情鈍化!第2季人力需求淨增7.5萬人各業搶人大戰開打 竹科供電壓降世界先進:影響正在評估中 併購亞太效益遠傳:首年EBITDA合併綜效逾30億元 電動機車連5個月正成長今年前2月銷量倍增 2月新車掛牌2.4萬輛年減1成優於預期 景氣大好!今年Q2就業市場人力需求創11年新高 元宇宙熱潮延燒宏達電4月新款智慧手機將連結VIVERSE 台開繼續開發豐洲二期工業區權利假處分法院裁定駁回 竹科發生大規模壓降友達:持續復機中廠務運作正常 美時東南亞市場報捷兩項癌症用藥成功取得菲律賓藥證 電動車充電槍大量出貨美國推升鴻碩今年業績明顯增長 竹科發生大規模壓降聯電:生產營運未受影響 電動機車銷售旺!今年前二月成長率達132.2% 大宇資攜手陳零九發行大富翁NFT 去年Q4智慧手機產量季增9.5%蘋果貢獻最多 國碳科去年EPS2.4元擬配發1元現金股利、1元股票股利 半導體重鎮跳電意外竹科:目前未接獲廠商通報損失 興采、聚紡股臨會通過合併案 網龍攜手真好玩推新手遊《吞食天地3:放置版》 長榮國際改選變天牽動集團海空版圖經營權 GSA年度亞太區女性領導力領袖論壇2日登場 全聯「全支付」取得執照 第二季前開業 竹科15時發生跳電台電:力晶科技主變壓器跳脫所致 竹科跳電意外台電:用戶設備故障致電壓驟降 中油:桶裝瓦斯3月再凍漲 竹科傳跳電台電:用戶自備設備故障 微星宣布2022MSICreatorAwards登場 熱門 長榮經營權之爭全面引爆 台積產能七大廠搶爆 蘋果產品升級鴻海大贏家 高通新晶片亮相掀搶單大戰 竹科供電壓降台積電:廠內同仁無安全疑慮影響確認中 台積研發大將米玉傑:半導體缺貨還會延續三年 獨家/寶高園區進駐率近九成五鴻海大手筆加碼 長榮經營權大哥張國華擬定四招應戰 等著看!黃崇仁要靠這張救命符讓力積電谷底反彈 鴻海本週亮相電動車夥伴Fisker純電休旅車僅台幣百萬 大聯大去年賺逾百億攀峰 聯發科、瑞昱爭食WiFi7新商機 華航迎客運復甦商機夏季班表擴大增班 大產能、高良率鴻海致勝關鍵 兩大電信合併案拚9/30過關 長榮集團五公司改選牽動兆元王國 台塑生醫斥7.55億元取得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51%股權 電信低資費倒數要買要快 日月光擴大規模最重要轉折是它!揭密去年大賺超過14元的兩大原因 遠傳正式開賣SamsungGalaxyS22旗艦系列 台塑生醫跨足細胞治療 wifi7商機有多大?為何這些大廠都在搶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Q2動工將創造1700個工作機會 大聯大去年創佳績首次全年賺逾半個股本 俄、烏手機年銷量4,500萬支三星、小米、蘋果成苦主 宏達電MWC2022秀肌肉揭示最新元宇宙應用 宏達電秀肌肉MWC展出最新元宇宙應用 首屆灼躍盃公益羽球賽228連假台中熱情登場 無薪假逼近1.5萬人旅行社重災區占六成二 雄獅旅遊推薦四大旅遊路線玩出「華燈初上」復古風 遠傳去年營收及獲利超越財測擬配3.25元現金股利 和泰前進校園畢業生月薪4萬、研究所畢業生4.6萬起跳 烏俄衝突顯能源危機潔淨能源應聲大漲 宏達電推元宇宙造鎮計畫號召高雄市民當「元住民」 IC設計廠廣閎科掛牌上市開紅盤來到129.5 豐興鋼品盤價今日開盤持平 創業之星選秀即起報名 竹科發生大規模壓降友達:持續復機中廠務運作正常 接見工商團體總統:穩定供電、具備技術能力移工留台 2月車市優於預期但3月還是缺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59815851001 熱門排行 集中市場 03/0111:35 被折價換股合併亞太落入跌停鎖死、近2萬張跌停求售 熱門話題 03/0110:43 「台北熊好券」今日第三波開獎啟用 國際焦點 02/2820:16 不再不痛不癢!西方新一波制裁重創俄羅斯經濟 國際焦點 03/0106:59 被俄烏局勢莫名波及...台積電ADR連跌八天呈現罕見折價 綜合產業 03/0102:53 長榮經營權之爭全面引爆 編輯精選 產業熱點 2022/03/0109:45:53 日月光擴大規模最重要轉折是它!揭密去年大賺超過14元的兩大原因 科技產業 2022/03/0110:47:51 wifi7商機有多大?為何這些大廠都在搶 產業熱點 2022/03/0110:44:24 等著看!黃崇仁要靠這張救命符讓力積電谷底反彈 市場焦點 2022/03/0110:49:40 融資大減、法人加碼這幾檔反彈有機會先衝一波 俄烏開戰專區 2022/03/0109:06:06 Q&A:俄羅斯被逐出SWIFT到底多嚴重? 網群與速覽 經濟VIP 經濟彭博 產業資料庫 台股擂台明星賽 稅稅唸學堂 精選專題   即時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要聞 政經焦點 熱門話題 新冠肺炎防疫 總經趨勢 經濟周報 願景工程 產業 產業熱點 科技產業 綜合產業 焦點人物 產業達人 證券 市場焦點 集中市場 櫃買市場 權證特區 公司治理 指標焦點股 國際 國際焦點 美中貿易戰 英語大進化 一分鐘看世界 兩岸 大陸政經 港澳話題 陸股透視 投行看大陸 兩岸快遞 金融 金融脈動 外匯市場 銀行 保險 Fintech 稅務法規 期貨 期貨市場 國際期貨 期貨商論壇 理財 報稅停看聽 個人理財 退休金算盤 基金天地 房市 房市話題 不動產投資 房市點線面 專欄 社論 經營管理 理財部落客 品味 食尚饗宴 樂活旅遊 精品時尚 風格人物 品味生活 商情 熱門亮點 產學動態 財富管理 CSR ICT趨勢 科技新視野 自動化產業 能源環保 光電半導體 工具機 五金新訊 化工儀器 建材新訊 房市情報 健康生技 食品餐飲 運動休旅 時尚生活 國際現場 商情1O1 中經社 中經社 車輛零配件 機械工具機 五金手工具 家具零配件 燈飾LED 螺絲扣件 工業零組件 電子電腦   產業報導 線上展覽 期刊年鑑 電子型錄 廣告刊登 國際展覽報名 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 簡介 數位訂閱 報紙訂閱 論壇活動總覽 近十年大事紀 經濟App 聯絡我們 原版報紙資料庫 電子報紙 訂閱優惠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