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工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奧工法(英語: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NATM),全稱新奧地利隧道工法,是在1957年至1965年之間於奧地利所研發的一種挖掘隧道的工程法。

新奧工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新奧工法(英語:TheNewAustrianTunnelingmethod,NATM),全稱新奧地利隧道工法,是在1957年至1965年之間於奧地利所研發的一種挖掘隧道的工程法。

它和舊的方法有所不同,為薩爾茨堡在1962年時所命名的。

新奧工法的最大研發工程者為拉迪斯勞斯·馮·拉布采維茨(英語:LadislausvonRabcewicz)、LeopoldMüller和FranzPacher。

此工法主要的不同處是以旁邊的岩石本身的壓力荷重量來讓附近挖空的隧道相抵消,可以讓被挖空的隧道更穩定、安全。

[1] 目次 1原理 2學理與爭議命名 3主要特色 4參見 5參考資料 6延伸閱讀 原理[編輯] 新奧工法融合了岩石重量和地下建築的監測,常被以「一邊建築,一邊擴張」來形容。

但是人們覺得以「一邊建築,一邊監測」來形容更恰當,因為新奧工法是以最堅固的支撐來頂住隧道的。

新奧工法的七大特色: 岩石的堅韌和可移性- 測量- 柔軟的支撐- 學理與爭議命名[編輯] 主要特色[編輯] 參見[編輯] 岩土工程 岩體分級 隧道 鑽炸法 TBM 淺埋暗挖法 參考資料[編輯] ^Özdemir,Levent.NorthAmericanTunnelling2006.Washington,DC:Taylor&Francis.2006:246.ISBN 0-415-40128-3.  延伸閱讀[編輯] JohannGolser,TheNewAustrianTunnelingMethod(NATM),TheoreticalBackground&PracticalExperiences.2ndShotcreteconference,Easton(USA),4-8Oct1976. 規範控制 NDL:0118123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新奧工法&oldid=59216650」 分類:岩體分級隧道施工方法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Català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SlovenčinaTürkçe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