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2016 - 改變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濟公活佛慈悲:前賢若做錯事,上天自會處理,你們只要素位而行、依理而修 ... 濟公活佛慈悲:真理沒有一定的格式,答案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修道沒有誰 ... 改變自己 04.04.2016 濟公活佛慈悲:孔夫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一個懂得自我反省之人,其心靈是淨化的,與人相處也比較融洽。

濟公活佛慈悲:人要自重,別人才會尊重你。

所以,你要懂得「迴光反省」,並且待朋友以謙恭,恭近於禮,則不辱。

為什麼?因為你待人謙恭,所以懂得去「珍惜」,珍惜一切的緣,必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遠離羞辱。

濟公活佛慈悲:當人家講你不好的時候,如果你還知道要懺悔,就代表你還有救,人家沒有放棄你,而你也沒有放棄你自己。

所以要時時反省「我有沒有犯到這一點毛病?」這樣才能時時精進。

濟公活佛慈悲:徒啊!不要只是「勇於認錯」,卻「絕不改過」,那就太辜負諸佛菩薩了。

濟公活佛慈悲:這回的普渡,是亙古未有的機緣,得之不易,徒兒可不能輕易放棄,切勿因人事的不和,就放棄修道辦道的機會,更不可因小怨而忘大恩,斷送自己的慧命、佛緣,佛緣要靠自己接續,而不是倚賴佛來為你接續。

濟公活佛慈悲:不敢擔起責任、害怕負責任、覺得自己不足、不敢站在前面帶動、不敢多學習,這都是徒兒最欠缺的地方。

我們要問問自己,我還有欠缺哪些?我還要學習哪些?才能做得更圓融、更得體? 濟公活佛慈悲:法施能成全眾生、解救眾生,也能在給眾生指引迷津的同時,增進幾分的體悟,並且實踐出來,這才算是有下功夫!人啊,就是因為沒有不斷地自我反省、下功夫,才會累做累敗。

濟公活佛慈悲:道場是由十方的因緣所匯集而成的,每個人都在這個地方學習,既是學習,就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大家要多體諒包容。

濟公活佛慈悲:前賢若做錯事,上天自會處理,你們只要素位而行、依理而修就好,就不會被前賢或後學的錯誤言行所影響;如果受影響,那必是你的定力不足、涵養不夠、智慧不夠的緣故。

濟公活佛慈悲:真理沒有一定的格式,答案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修道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每個人的執著分別不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你們每一個人的體會不同,為師我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能適時引導,你們只要合於禮、合於中庸就好了。

濟公活佛慈悲:道,本來很尊貴,會有是非對錯,那是人的問題,我們不要因為人的行為而否認了這個道、離開道場。

上天要考驗你們,是認為你們夠資格,是試驗的時候了,才給你出考題;如果徒兒的道念還不堅定、理路還不清,或是一開始就認人修,一旦遇到考驗,那當然會起埋怨心,待不住道場。

濟公活佛慈悲:「知而不行,道非我有」,這話大家都會說,每個人也都懂,就是無法去貫徹。

如果你想辦法去貫徹了,才會知道實現理想的那種甜味;知而不行,道與你便漸行漸遠。

久而久之,你內心的慾念太多、私心太重,便無法體會聖賢之道及諸佛的慈心悲愿,就會覺得道場無法滿足你內心的需求,你的怨就來了,道就離你更遠了。

濟公活佛慈悲:就算在紅塵的這段緣,不是善緣,徒兒也要想辦法扭轉,以感恩的心打從心裡感謝你身邊所有的人事物,因為它是成就你的助緣。

但願徒兒們都是眾生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濟公活佛慈悲:人嘛!最在乎的就是別人的一句話,如果那一句話是很冷酷無情,又是從你最在乎的人口中講出來,請問,你會難過幾天?徒兒啊!你要調整過來,只有真修的人,才會真的從心地下功夫;你修道的目的,不就是「求其放心」嘛!放得了這個心,你就過關,你的路就會變得很寬大。

濟公活佛慈悲:徒啊!你如果真的有心辦道,就會法喜充滿,否則,辦道久了,見到道場所有的事物,就會生出疲憊的心。

濟公活佛慈悲:要知道,如果你自己的心念不改變,怎麼可能改變命運呢?心轉命就轉,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已,你要關心是自己的心念,而不是命運、環境啊! 濟公活佛慈悲:徒兒不是常祝福他人「心想事成」嗎?這祝福人的心念是一種極為奇妙的能量,你一動了祝福的念頭,就匯集成一股能量,於無形中推動他往光明的想法去營造,繼而達成心願。

濟公活佛慈悲:人的一生都有可能遇到很多事情,極少是事事如意,你唯有於困境當前,持著光明的心念,才是橫渡難關最好的辦法。

濟公活佛慈悲:願徒兒們都能抱持著「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態,不起任何的怨言、不滿,只要你能腳踏實地、無怨無悔,一定能夠心平氣和把事情做得很好。

如果你心不甘、情不願地做,那就不叫行功立德;行功立德,是心中充滿著喜悅、沒有代價地付出,你的心才能夠愈來愈年輕、愈來愈光明。

濟公活佛慈悲:有時上天會借人借事來要求你們、造就你們,如果沒有這樣,你們就無法成長,心境也不會提昇。

所以徒啊!每考驗一次,智慧就增長一次,理念也會更正確,徒兒可別害怕困難、歷煉啊! 濟公活佛慈悲:徒啊!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退縮或逃避,你這次逃避了,下次還是會在同樣的地方走一次,因為只要是不圓滿的,以後一定還會再來一次。

所以,有些人總是在原地打轉,有些人是後退兩三步,而有一種人卻能在這個緊要時刻~面對它。

徒兒啊!你是哪一種人呢? 濟公活佛慈悲:不要盲目的開荒,開荒容易成全難啊!為師不是不要你們去開荒,而是希望你們救人救到底,送佛要送到西;你去渡人開荒,又不能讓他們明理,得了道又不明白道之尊貴,那不是很可惜嗎?既要開荒,就要負起責任,渡了人求道,更要去成全,先盡人事才聽天命,不能渡了人就交給上天,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濟公活佛慈悲:道德經說「不自見故明」,不固執自己的意見,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就是增廣見聞;如果你能敞開心量,多學、多觀照,必定受益無窮。

濟公活佛慈悲:成全別人的一句話,可以妙語如珠,也可以如毒蛇猛獸;換個立場,會聽話的人,總是會把壞話聽成好話,把負面的話聽成正面的話,這是會聽話,也是會有智慧。

濟公活佛慈悲:世間的恩怨,怎能分明?誰對誰錯,就讓上天去評斷,何苦勞駕自己的口去做評斷!讓他人佔點便宜,咱們吃點虧,也是修行的一種藝術。

濟公活佛慈悲:眾生的根器各自不同,所以當你要引導、成全他人的時候,就要活潑應事、通權達變;所以修辦的人,要如水一般,隨方就圓,因應眾生。

濟公活佛慈悲:你修道有沒有道伴呢?是在一起修改脾氣毛病?還是修出更多的脾氣毛病、修出互相的比較、對待啊?徒啊,你們計有緣在一起,就要互相提攜、引導,你好他就好,他不好你也不見得會有多好。

修道辦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成仙做佛」這件事更不是紙上談兵,要付出行動,始終不懈、力求實際,遇順境不要自傲,遇逆境不要喪志,彼此鼓勵、協助,才是真正的道伴。

濟公活佛慈悲:中國人喜歡講「情」,情、理、法三者,一向都把「情」字擺第一,「情」字可作剛開始渡人成全人的渡筏,可是,不能因情而廢理,你情份過重了,成為束縛、成為障礙,到你想跳開的時候都擺脫不了哦!所以,你要關心、幫助別人,可以,但要情、理、法兼備,從人情提昇為道情,是普遍地關心每一個人,而不是「特別」關心某一個人,那個差別很大。

濟公活佛慈悲:你們每一個人都肩挑著重要的職責,你行得正,大家便起而效法,你的言行可以利益萬人;若行得不正,大家不是唾棄你,便是糊里糊塗地跟著你走,這就危害蒼生了,所以為師才說你們各個都肩挑著重要的職責。

濟公活佛慈悲: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以人和為先,人和圓滿了,再大的困難都可以突破;只有各盡其心、各盡其力,大家團結一條心,才能將天時與地利發揮到極致。

濟公活佛慈悲:為師希望你們對自己有所期許~多發善念、耐心去成全別人。

濟公活佛慈悲:徒兒現在已是堂堂正正的「修道人」了,凡事都要懂得謹言慎行、三思而行,切不可再輕易衝動、感情用事,否則如何擔「渡化眾生」的責任?現在你要做的事,是要進一步去關懷眾生、幫助眾生,事事為他人著想,如此的人生,才顯得更有意義。

濟公活佛慈悲: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心,重整身、心、靈,這個道場才會平安,眾生才有清靜的修行家園。

濟公活佛慈悲:徒兒啊,你們說要重整道務,為什麼不先重整自己的人格呢?一個健全的道場,裡面的人一定是個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全。

這個道讓他們發揚起來,才會顯出其尊貴,道務也會充滿蓬勃的朝氣。

濟公活佛慈悲:道場要和諧,首先要僧讚僧,相知相惜、和衷共濟,還要老愛小、小敬老。

同修之間互相讚嘆,自嘆你的誠心,讚嘆人家所修的火候,讚嘆別人所擁有的,自然就減少了指責和紛爭,道場就會現出和諧之氣。

濟公活佛慈悲:徒兒要知道,好的人緣,建立在「關懷」的基礎上,而非人情的應對。

濟公活佛慈悲:要知道,不管他人對你的態度有多差,你都不要起一心;對一個真修行的人來說,所有的惡緣,都是讓自己成長的一種契機。

果能如此,這個道場才能祥和,才是個有道的修行道場。

濟公活佛慈悲:和睦,是待人接物的張本。

一個家若和氣,必定興旺;一個道場若和睦,道務必定宏展。

人與人相處是一種緣分,徒兒要把握與同修共辦的時光,畢竟這是千古難得的佳緣啊! 濟公活佛慈悲:「吃苦耐勞」是修道人的本錢,如果你什麼苦都能吃,還怕「相見容易相處難」的魔咒嗎?因為你苦過了,就沒有什麼好計較、沒什麼好爭的。

濟公活佛慈悲:前賢不對的時候,也可以諫言,但是不能批評,而諫言要當面諫言,後面批評是大不敬。

濟公活佛慈悲:徒啊,如果你們真的希望道場好、要建立一個和合的道場,大家就要上下一氣,放下自己的固執,多為別人著想,這個氣才能順、才能和,才算是一個成功的道場。

濟公活佛慈悲:有的人喜歡聽是非、講是非,徒啊,你讓是非傳來傳去,到頭來都是自己吃虧!因為你聽一聽、講一講,所有的垃圾都倒進你的心裡,你囤積這麼多的垃圾,還得消化它,不是耗費你的能量嗎?你們現在不是要垃圾分類嗎?好的揀起來,壞的不要留,傷害別人的話不要講。

所以,要有所分類,道場才會平安。

濟公活佛慈悲:能一起做同修道伴,緣分都很深厚,不管你是身為前賢或後學,上天對你們一體同觀。

濟公活佛慈悲:大家來到道場,都能感受到濃厚的道情,就像溫馨的家,你我互相關懷、和和氣氣、歡歡喜喜,感覺很溫暖,也很平靜、無憂無慮、與世無爭,不像外面的複雜。

徒啊,向這樣的因緣你不珍惜、不護持,又要到哪兒去找呢? 濟公活佛慈悲:既然要在一起修辦,就要互相包容、禮讓、恭敬,才能把道辦得好。

濟公活佛慈悲:一個人一種心,或者貌合神離,這個道怎麼辦得起來? 濟公活佛慈悲:前賢後學、上下之間,都要自我要求、多多請益,才會營造出一股正面的大能量,走出你們的大格局,不知不覺中促成你們的大理想。

濟公活佛慈悲:協調,是團對成功的要素,要協調得好,就得有耐心、多傾聽、多關心,才能達成共識,事情配合起來,比較能發揮預期的功效。

濟公活佛慈悲:一個完整的道場,必須具備忠、孝、仁、義。

徒啊,如果你們所參辦的道場不是個很圓滿、很理想的道場,這是上天讓你們補滿忠、孝、仁、義的機會,你不能因此而抱怨、批判,在道場起是非、喪氣的旋風!與其如此,倒不如從自身開始,先涵養自己,至少你要不違忠、孝、仁、義啊! 濟公活佛慈悲:辦眾生的事要有規劃、有理想、有目標,不是凡事都自己座、親力親為,就叫做以身作則!你上有前賢,下有後學,你要讓上下一貫,對上對請示、多佈德,對下多引導、多提攜,上下都一起動起來,這老天的道、眾生的事,才有可能辦得圓滿。

濟公活佛慈悲:在共事中,難免有摩擦、問題多,本來就是正常的,沒有了問題,那要如何去談進步呢?要知道,「面對問題」是共事中最大誠意的展現,要從「面對」中學習如何圓融、自我成長的功夫。

有這種學習的機會,慶幸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閒置在唉聲嘆氣中! 濟公活佛慈悲:小心自己的言語,不要輕易承諾、口出誑言,對人有誠、有信,這是改變自己的開始。

你能學到這一點,同修道伴之間,必能互相包容、同為一氣。

濟公活佛慈悲:多一分的包容,就多一分的和諧;多一分的誠意,就少一分的失意。

放下自我,多提攜對方、鼓勵他人,你時時口出善語、心懷真誠,彼此不就提昇、精進了嗎?進步,不是用要求、指責的,你對自己向內觀照,就增一分道氣、一分智慧,彼此的疙瘩就化於無形。

徒啊,我們不都是一家人嗎?就這麼想,一切不都放下了嘛! 濟公活佛慈悲:如果你一直執著過去的事情,放不下恩恩怨怨,就無法專注於當下。

大家有緣在一起,都是兄弟姊妹,不要分彼此,要互相琢磨,而不是互相折磨,你對我不滿,我對你也不滿,彼此爭鋒相對。

徒啊,修道要有寬大的心量,學彌勒祖師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否則道場來來去去的人那麼多,你如何與人相處? 濟公活佛慈悲:一個健全的道場,一定要有男女老幼各盡其職,才能夠圓滿。

在上位的要領導下位的,在下位的要尊敬上位的,這樣才能和合。

濟公活佛慈悲:修道要記得飲水思源,勿以小怨而忘大恩。

如果沒有前賢,哪有今天的你?前賢與後學之間要互動,有什麼心結要想辦法打開,放下以往的恩怨是非,沒有你對我錯,大家站在客觀的立場,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有時前賢要站在後學的角度去體會後學的心情,後學要站在前賢的立場體會前賢的苦心。

你們能彼此體諒、包容、感恩,道務才能推展得順利。

濟公活佛慈悲:徒啊!大家本是一母之子,一師之徒,兄弟姊妹之間要互相幫助、鼓勵扶持,無論是善緣、惡緣都要去圓滿這個緣,就算人家對我不好,沒關係,我要以德報怨,這才稱得上同修之間的「義」。

濟公活佛慈悲:最大的考驗是自己,想要突破,也得靠自己。

你要想想,為什麼對上會不滿?對下會不愛護?這個不平的心到底是從哪兒生起的?是外境使你產生不平?還是心有所執而不滿於外境?你要摸透原因,才不會造成推動道務的障礙。

濟公活佛慈悲:同修的感情,可以親密得像家人似的,也只有家人才能直接說出你的「缺點」、給你「諫言」。

如果把同修當成是自己的家人,心裡不高興、有意見說一說,說完、吵完,就沒事了,不會放在心上,那麼在一起共同修辦,就看得到進展。

濟公活佛慈悲:大家有緣在一起同修共辦,這樣的緣,不只是今生今世所結下,不知在哪一世,你們早已約定好要手牽手共同修辦「我跌倒時,你要記得扶我一把,永遠不分開。

」徒啊,不管你們過去所結的是阻緣或助緣,這一世你們可以決定、扭轉既定的緣,就算是阻礙的惡緣,也要將它轉為助力的善緣;我幫助你,你體諒我,我哭的時候,你安慰我,你難過的時候,我牽住你的手,大家一起攜手渡過難關。

為師有個心愿,不管你們修辦得多麼辛苦,都要盡心去圓滿每個過程,至於結果,就讓老天爺去評斷吧! 濟公活佛慈悲:「修道辦道」這四個字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這是因為徒兒沒有實地去做,也缺乏「貫徹」的勇氣,所以道是道,生活是生活,你是你,我是我,把修道當成口頭禪、理想。

徒啊,你的「分別心」如果不化解,「我執」如果不看破,那麼道與你永遠也搭不上關係喔! 濟公活佛慈悲:人與人之間的對錯,不是由我們去評定的,上天賜給我們這對眼睛,是要我們內觀自在的佛性,再看看自己的起心動念、認清自己,而不是要我們去看他人的錯。

同樣的,上天賜給你這張嘴巴,也是希望你能代天宣化,而不是用來評論別人,明白嗎? 濟公活佛慈悲:「孟子」一書有有這麼一段「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元老,它就不屬於一個國家,應該說它即將瓦解。

」試想,元老級的因為江山的更易而被淘汰、流失了,而這個國家竟然沒人有能力去留住他、幫助他?這個國家永遠沒有長老,永遠都是新人! 濟公活佛慈悲:對於那些離開道場很久的前賢們,你們這新一代的道務負責人,都有義務要把他們請回來,因為這裡有他們曾經流過的汗、流過的淚、用過的心,我們要懂得飲水思源啊! 濟公活佛慈悲:如果人家不信任你們,那你們更沒有必要去「評斷」別人,你只要各負其責,好好顧好自己的家園,相信自己的信愿行證、相信自己的天命就好了。

濟公活佛慈悲:道務要靠大家同修共辦,但「中心主軸」要出來,如果只是你自己一個人忙得團團轉,別人在一邊涼,你不是累了自己又耽誤別人嗎? 濟公活佛慈悲:牙齒和舌頭都會有不小心咬到的時候,心臟和頭腦都會有突然不能相通的時候,如果連你們經常在一起辦道的同修都不能互相體貼、體諒,就會造成誤解。

為什麼不能諒解?因為不了解,沒有用心、試圖去了解對方,只希望對方了解我,對不對? 濟公活佛慈悲:就和廟會一樣,一言不和,你不相信我的能力,你覺得我做得不好,一拍兩瞪眼!這就是人事團體。

所以說,咱們要放下自我,才是真辦道啊! 濟公活佛慈悲:雖然你們所擔的天職不一樣,但使命是一樣的,我們不要有任何的分別想法,只要守住「低心下氣」的原則,居高為的人不驕傲,在下位者也不自卑,隨時記得「養道培德」,便是善盡天職的白陽弟子。

濟公活佛慈悲:中庸說「夫政也者,蒲蘆也。

」只要領導者有道,整個道務的推廣,定能如蒲蘆草一樣生機栩栩。

徒啊,你們每個人都是領導者,都應當義不容辭地為眾生服務,甚至犧牲。

濟公活佛慈悲:人人皆可為人師,為什麼?你若以佛心來看待每個人,就會看到他們的優點、好處及值得你學習的地方,所以可以當你的老師。

再差的人,都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德性,有可能是你「苦修也修不來」的,所以你不可以瞧不起任何人。

濟公活佛慈悲:道務不是一個人就能辦得起來的,要靠大家的努力。

濟公活佛慈悲:就算沒認識幾個人,你也可以一個誠心表天,別人能渡很多人,你就算渡一個人成聖人也值得。

此話怎講?天取爾心之誠,不取爾之功多,天只恐你們造過多,而不求你們行功多。

徒兒啊!無過便是功,世間沒有無過錯的人,也沒有全功之人。

濟公活佛慈悲:你們每個人都想開創道務,那也沒有錯,可是不要忘了合作、互相幫忙。

若不能互相支援,獨木難撐大廈呀! 濟公活佛慈悲:講師站在台上,看起來好像高高在上,實際上卻是高處不勝寒,人家親近不到你;如果你沒有親近道親、體恤後學,不知道道親有什麼地方需要你的幫助,那麼,你講的道理會很空洞、心很虛,因為你講的道理與實際生活不相關,對人一點益處都沒有,所以當講師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濟公活佛慈悲:講師上了法王座,其言行舉止便要有教化眾生的作用,你自己要先以身作則,講出來的話,才能攝受人;你有什麼言行,就攝受什麼樣的因緣,然後造就出那種因緣的模型。

也就是說,你是什麼類型的人,就可能把人帶成同樣的類型,所以你們講課要用一點心,不可以馬虎。

濟公活佛慈悲:講課要具有啟發作用,把真理講出來,而不是鸚鵡學語,站在講台風風光光,講得天花亂墜,卻不知所云、講不到重點,不但誤人誤己,人家的九玄七祖還會恨你哪!如果講了一句不實在、不正確的話,就誤導了眾生,所以身為講師的人一定要戰戰兢兢,對真理要透徹,切勿囫圇吞棗、應付了事。

濟公活佛慈悲:不論你是不敢講、學著講、或是很愛講道理,都是在代天宣言,而不是只講自己的體悟,所以要時時調整不正確的理念,多聽、多請教、多體悟、多付出,理念才不會偏執,才有資格稱為「代天宣言」。

濟公活佛慈悲:不管你是身為講師或辦事人員,當你講道、渡人、成全人時,如何讓人看到你的身上有「道」?讓他感動,願意跟你來學道、修道?這都是自己要先從德行的培養開始,而不是用你的經驗、才能去帶人。

濟公活佛慈悲:你是用怎樣的心來承擔講師的使命?咱們不可濫竽充數喔!雖然大家都是半聖半凡,有多方面的責任、壓力,但也一定要有「重聖輕凡」的心。

你用多少的時間來準備課題?是臨時抱佛腳,草草了事,講完下台就交差了嗎?我們要用慎重、認真的心看待每一次的講課,否則,怎麼講出令人「心開悟解」的道理,吸引眾生回來佛堂聽課呢! 濟公活佛慈悲:講師不是只會講、不會做,更不可以講是非;你今天好不容易講了一堂很令人法喜的課,一下台又講起是非,那不是功過相抵,白搭了嗎?所以講師要從日常生活的言行開始自我要求,你講的道理符合你的行為了嗎?台上講得動人,日常生活要更令人佩服才可以喔! 濟公活佛慈悲:千萬不要介入別人的是非,別人說了不當的話,我們不要加入談論,多做事、少說話,準沒錯! 濟公活佛慈悲:徒兒啊,你們都是上天的辦事人員,要明白辦事的準則,在於「識大體」,以大體為前題,不要為了個人的情緒、觀點、習慣作法而害了大體。

濟公活佛慈悲:縱然只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杯水,也能成全人。

濟公活佛慈悲:如果能把細小的事情處理好,大事就能圓滿。

濟公活佛慈悲:雖然人生的課題不一定要別人來幫忙解,但是有緣在一起,就要相扶持,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手,這人生的課題才會圓滿完成。

濟公活佛慈悲:徒啊,你們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缺點,卻不想改變,總要等到吃足了苦頭,受盡磨難,才能悟透事情的真相,心甘情願地改變,這就是你們輪迴的主因。

濟公活佛慈悲:心要用疏導的,不可壓抑,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壓抑下,思想、循環、肌肉、心靈就會慢慢僵化,久了就冥頑不化,變成石頭。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有靈敏的善心本性,就算是十惡不赦的人,還是有善良的本質,當他醒悟、反省的時候,當下就回復良知良能。

所以,當我們在渡化、感化一個人的時候,要像在化解自己這顆執著冥頑不靈的心一樣,有耐心地疏導,終有一天會開竅。

濟公活佛慈悲:想要重整道德,就要先關心自己、調整好自己的道德。

重整道德不是理想或口號,不要將它束之高閣,成為高不可攀的一個形式,而是要實現的當務之急,你做了就有,不做就沒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