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 Archive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我們的腦海總是出現矛盾的想法. 認知失調的意思就是當你的兩種認知產生互相矛盾的情況,例如上述的例子。
大腦喜歡一致性,矛盾 ...
Skiptocontent
Summary:Thisarticleintroduces“bluelight”‘sadverseinfluenceonhuman’ssleepwakecycle.Bluelightislargelyemittedfromthescreensoftheelectronicdevicesthatweareheavilyaddictedtointherecentdecade.BluelightinteractswiththeSuprachiasmaticNucleusinourbrain,whichcontrolsthesleepwakecycle.藍光與21世紀人類的生活模式自2007年iPhone面世後,手機在這短短的13年已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
現在我們每天都手機不離手,連睡覺前都一定要在床上被窩裡玩個15、20分鐘手機才能捨得去睡。
基本上我們有很多人都已經手機成癮,無聊時你會下意識地拿起手機滑一下、睡覺前不玩一玩就不舒服、其實這樣都已經是上癮的信號。
手機就像毒癮一樣,沒有它時你會焦躁,你要靠它舒緩壓力。
除了會上癮外,手機或其它電子屏幕為了使顏色更加亮麗,這些屏幕會發出大量短波長的光。
短波長即高頻率的光,由於我們的視覺神經系統會將短波長的光感知為主觀上的「藍色」,所以一般我們會統稱這些短波長高頻率的光叫「藍光」(bluelight)。
註:光以波動形式傅播,光的頻率代表著光傳播時的震動頻率。
光波的頻率和其波長成反比,頻率越高,波長越短。
人類視覺系統會將越高頻率的光波感知成越「冷」的顏色。
「藍光」為高頻短波長的光。
…Readmore
Summary:thisarticledemonstratestheThatcherillusionandbrieflyintroducesthevisualmechanismsthatcausetheformationofsuchvisualillusion.Faceimagesarespecialtohumanbrain,werecognizehumanfacesholisticallybyprocessingtheconfiguralinformation,wedonotrecognizefacesbytheconstitutingcomponents.在還沒看這篇文章前,大家請看一下下面這幅圖。
看完後大家有什麼感受?可能就覺得左右兩幅圖都是一個人像倒轉過來的影像,看上去是有一點不一樣,但分別不大。
好,現在再看一下下面這幅圖,如果我把人像轉成直立,你的感受是怎樣的?你可能會覺得「嘩,怎麼當人面變成直立後,左右兩幅的差別會大那麼多?」上面這幅圖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大家看過了可能就只是覺得很有趣也沒有深究為什麼會這樣。
Thatcherillusion這個現象名叫柴契爾錯覺…Readmore
Thisarticlemainlydescribesthegeneralproceduresoftheclassicexperimentof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whichhasbeenconductedbyLeonFestinger(1919-1989)andMerrillCarlsmith(1936-1984).每個人都知道吸煙危害健康,但是吸煙的人仍然隨處可見。
我們都知道進行性行為時要做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措施,但仍然就很多人為一時快感而悔恨終生。
明知道是對的事但很多人卻不會去做,這是為什麼呢?人類的思想和行為本來就是非常矛盾及不一致的我們對某事或某人的態度(attitude)會決定了我們的行為(behaviors),這是我們直覺上會覺得正確的說法。
因為我愛這個人,所以我會對她好;因為我喜歡打籃球,所以我經常都去打……但事實上,心理學研究不止一次告訴我們,很多我們直覺上相信的都不是完全正確的。
人們說支持環保,卻不會願意主動地做垃圾分類;人們說支持社會運動,但連簡單的遊行也不是每次都會參與;很多人會將這些行為稱為偽善 ,但其實偽善行為是一種人類本性,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態度和行為的相關性本來就很弱(weakcorrelation)。
人們總是相信一套、但做出來的是另一套。
認知失調(cognitivedissonance)︰我們的腦海總是出現矛盾的想法認知失調的意思就是當你的兩種認知產生互相矛盾的情況,例如上述的例子。
大腦喜歡一致性,矛盾的認知思想讓大腦「不太舒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傾向做一些東西出來降低這種思想上的衝突,讓思想變得和諧。
這種讓自己大腦中兩個互相爭鬥互相矛盾的想法變回一致的方法,不外乎就是將我們矛盾的思想合理化。
心理學家LeonFestinger(1919-1989)和MerrillCarlsmith(1936-1984)在1959年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去顯示認知失調(cognitivedissonance)的現象。
他們找了一些男學生成為實驗參加者(participants),這些男生進入實驗室後首先被要求做一些十分沈悶的東西,例如不斷反轉曬衣夾,沈悶的東西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參加者都清楚知道這個實驗的沉悶程度非常高。
然後實驗人員欺騙參加者說「我的助手會遲到,等一下你可以幫我處理實驗程序嗎?你要告訴往後的參加者(假的參加者,confederates)說這個實驗是非常好玩有趣的,不然的話他們會做得不好哦。
我會給你報籌,請你一定要說這個實驗很有趣﹗」說實驗很有趣是違背了參加者的信念(因為他們都知道那個實驗真的很無聊),這是一種反態度行為(counter-attitudinalbehavior)。
在這個階段,所有參加者會被隨機分派(randomassignment)到兩個實驗情況(experimentalconditions),一組人會被通知他會得到1美元去欺騙別人說實驗很有趣,另一組人則會被通知會得到20美元去欺騙別人說實驗很有趣。
這些參加者會被問及他們覺得實驗的有趣程度(例如1分最未趣,9分最有趣)。
你們認為哪一組的人會把這個沉悶實驗的有趣分數打得更高呢?直覺上我們都會覺得當然收了20美元那一組人打的有趣分數更高。
因為受人錢財替人消災,拿了20元一定會更有動機去美化這個反轉晾衣夾的沉悶實驗。
但是結果卻是相反,拿1美元的那一組打的有趣分數更高。
為什麼呢?拿到20美元的人其實認知失調(cognitivedissonance)較低(lowdissonancegroup),為什麼呢?因為你會覺得既然他出20美元這麼多,那麼那個實驗是一定真的很無聊很痛苦,你的信念(覺得實驗很無聊)和你遇到的事情比較一致,所以認知失調較低。
但拿到1美元的人就會覺得你1美元這麼少,難道實驗不無聊?只是我覺得無聊?如果是好無聊又想給「掩口費」的話沒理由這麼少﹗那不無聊的話我又做了這麼久那我不是很弱智等等等等。
1美元組參加者的認知失調較巨大。
巨大的認知失調會推動人去將認知失調收窄。
我的態度(很無聊)和遇到的經驗(實驗不無聊)這個認知失調怎樣收窄呢?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讓自己相信這個實驗很有趣(合理化自己的思想)。
所以這一組的人評分就較高了。
認知失調的例子隨處可見︰好像在香港生活的人的一個信念就是人不會很熱情,如果你突然間看見一個人對著你笑,你認知上的認知失調會變得很大,因為陌生人的友善會衝擊著你人不熱情的這個信念,為了減低這個認知失調你就會想那個人肯定是一個死變態!又或者你現在是一個吸煙者,你知道吸煙對身體不好,但你又不能扺抗香煙的誘惑,你會如何減低這種認知失調呢?你可能就會說︰「我沒有那麼好運得肺癌喇…我吸的都是名牌煙,會比較健康…」等等合理化自己的矛盾思想的話語。
很多時候我們大腦中都會出現矛盾的聲音,面對矛盾時,我們更應該作深層次思考,理清產生矛盾的地方在哪裡,不要只顧著急急合理化自己的矛盾思維。
…Readmore
ThisarticlebrieflysummarizesthemainideaoftheLinguisticRelativityHypothesis,whichsuggeststhatwethinkaccordingtothelanguageweuse.Inotherwords,people’sperceptionstowardstheworldareoftenconstrainedbythelanguagetheyareusing…我們經常都會聽人說,語言能力非常重要。
例如會說你要學好英文,將來才能找更好的工作。
在香港的學生母語是廣東話,但從小就會學英文,而現在普通話也是很多小朋友會學的語言,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接觸其它語言如日文、韓文、西班文等等。
大學入學基本條件也列明各種語言能力要求,假如你中文或英文成績不達標,即使其它科目拿滿分,也未必能被錄取。
語言能力的重要性無可比擬。
語言是一個文化的結晶,不同文化下運用不同語言。
不同的語言所能夠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即使一個無論中文或英文都達至母語水平(nativespeaker)的人有時他也會找不到直接表達某些中文意思的英文字,或者是直接表達某些英文意思的中文字。
例如說「熱氣上火」這些中文字在英文世界中是沒有直接相對應的詞語的,因為英文世界中沒有這種中醫的世界觀。
語言相對論(沙皮爾-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hypothesis/Linguisticrelativityhypothesis/Whorfianhypothesis)提出一個概念,語言影響著人的思維及對事物的感知。
不同的語言有不一樣的結構、不一樣的詞彙庫、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語言的特徵限制了我們如何表達對世界的形容及思考的方法。
這個假設其實不無道理,語言是思維的媒介,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平時你們在思考的時候,腦海中就會出現各種信息各種聲音,人類就是用語言去讀取出各種信息。
平常情況下,人用他的母語思考問題;在理解心理學現象時,心理學家用心理學語言去解釋心理學現象;物理學家則用數學這種書寫語言去思考物理現象,各種語言為我們表達某種世界觀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沒有語言的存在,你很難可以將一個想法表逹出來。
有一些心理學實驗亦研究過語言怎樣影響人的感知,例如如果母語中有較多形容藍色的形容詞的話,那麼操這種母語的人的确能分辨較多的藍色。
另一方面,如果母語只有很少形容藍色的形容詞,那些人分辨藍色的能力的確較差。
這說明了語言除了影響思維,甚至影響了一個人如何感知這個世界和影響了世界觀的形成。
由於語言是思維的基石,沒有好的語言能力也可能不會有好的思維。
沒有好的語言水平,其表達能力一定會受到影響。
語言水平不佳,思路也就不會清晰,寫的文章說的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所以為什麼這麼多大學學系對語言好的同學都有偏愛,不是因為他們語言好而已,而是可能因為他們腦筋好,思維清晰。
和很多其它理論一樣,語言相對論也不是被絕對支持的理論,都有一些學者提出質疑,這裡就不多說了。
大家又覺得語言相對論有沒有道理呢?更多心理學科普知識和正面思維分享,請追蹤我們的Instagram, Facebook平台及網站 lospsychology.com。
當然,也少不了我們的YouTube…Readmore
Thethemepictureinthisarticleindicatesoneofthepopularmythsontheinternetsayingthatthesequenceofwordsdoesnotaffectreadability,whichiscausedbythefeaturesofthespecificlanguage.Thisisnotthecase,suchphenomenonisactuallyverygeneraltoalllanguagessinceitiscausedbyhow…Readmore
Thisarticleprovidesaverybriefintroductionaboutthetypesofpsychologyresearch.Today’spsychologybecomesmore“hard-core”thaneverandit’sessentiallyadisciplineofhumanbrainandbehaviourscience.現代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且近年發展的趨勢是「越來越硬」。
近50年來心理學所有看來很有趣的發現皆是來自嚴謹的科學研究。
心理學量表研究以我一直以來的經驗來說,現今的心理學研究大致上可以分成四大類。
第一類是以問卷和量表(scale/inventory/questionnaire)為主,心理學研究人員會以問卷形式去量度一些很難客觀量化的心理學特質(constructs),例如一個人是否開心幸福、積極動機、人格特質、焦慮抑鬱傾向等。
這裡要強調的是,這裡提及的問卷和量表和大家平時在雑誌或網路上看到的那些所謂的「心理測驗」是不一樣的。
在網上或社交平台看到的那些「心理測驗」基本上全部都不是真的心理學測試。
因為真正的心理學研究用的問卷全部有經過統計學上的驗證(statisticalvalidation),它出來的結果是十分可靠的(reliable)及準確的(valid)。
所謂在統計學上不可靠(unreliable)或不準確(invalid)指的是數據並不能長時間重複量度的過程中表現穩定(unreliable)或者問卷中的題目根本不在量度想量度的心理學特質(invalid),這些不可靠及不準確的量表常見於坊間各種「心理測驗」甚至一些很有名氣很受大眾歡迎的量表例如MBTI及九型人格等。
由於以心理學量表作為收集數據手法的研究一般都不能高度控制各種變項,所以研究結果一般都不具因果關係(causalrelationship)。
電腦實驗研究第二類是用電腦實驗去量度人的所有認知進程和行為的研究(behavioralexperiments)。
心理學家會運用各種電腦軟件去設計實驗(軟件為matlab,eprime,psychopy等),然後邀請參加者進行實驗去量度他們的認知或行為上的數據。
在設計實驗時往往需要寫電腦程式去控制所有過程。
參加者會到實驗室中對著電腦然後按鍵盤去完成實驗,完成一個實驗短則15分鐘長的話可以去到30小時。
由於實驗是高度可控的實驗室環境進行,而電腦程式也可以幫我們控制所有和該項實驗無關的變項,所以由質素良好的實驗得出的結果一般都具有因果關係。
電腦模型模擬研究第三種是利用電腦模型去模擬人類行為(computationalmodeling)從而瞭解人類認知或行為上的特點。
就像我博士訓練時期其中一個研究就是用電腦模型去模擬人類辨認中文字的過程。
相信未來在這一種研究方法上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會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AI都幫助我們瞭解人類行為的詳細機制。
腦掃瞄研究第四種就是腦掃瞄研究(neuroimaging),也是近10多來年心理學研究發展的主要方向,基本上現在每個領域的心理學研究都會運用腦掃瞄技術去研究腦部在各種認知能力的運作。
現今能讓我們知道大腦在各種認知場景下如何運作的科技有很多,包括fMRI,EEG,PET,DTI等等。
而在運用這些技術的同時,我們會同時進行各種實驗去更有效地解答特定的研究問題。
現代的心理學不是哲學,它正在向「硬科學」(hard…Readmore
Postnavigation
Olderposts
Page1
Page2
Page3
Next→
MenuCategoriesCategories
SelectCategory
#drloiglivetalks (1)
#drlosthoughts (2)
#lopsymentality (12)
Dr.LoReads (2)
DrLoMentalityPatreon (19)
人格心理學(PersonalityPsychology) (2)
學術研究 (4)
心理學應用知識 (42)
學習技巧心理學(studyskills) (3)
心理學出路 (21)
破解心理學迷思 (4)
心理學經典理論(Classics) (9)
佛洛伊德心理學(FreudianPsychology) (3)
心理學與教育(psychologyandeducation) (1)
DesignThinking(設計思維) (1)
情緒及精神健康(MentalHealth) (13)
正向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 (21)
冥想靜觀(meditation/mindfulness) (1)
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Psychology) (7)
兒童教育心理學(ChildEducation) (5)
研究方法(ResearchMethods) (5)
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 (18)
戀愛心理學(LovePsychology) (6)
神經科學(Neuroscience) (6)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Psychology) (13)
視覺科學(VisionScience) (4)
視覺錯覺(VisualIllusions) (2)
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Psychology) (1)
FollowUs
Instagram
Facebook
Patreon
Medium
LinkedIn
Dr.LoMentalityPatreon社群
SupportDr.LoonPatreon!
Supportmeifyoulovethecontentshere!
BuyMeaCoffee
TopPosts&Pages
演繹推理vs.歸納推理(Deductivereasoningvs.Inductivereasoning)
心理學出路2020
佛洛伊德心理學(二):人性及人格結構
五大性格特質(BigFivePersonalityModel)
心理學課堂︰「吊橋效應」?因為心跳,所以喜歡?
心理學告訴我們應如何學習
依附理論(AttachmentTheory)
吸引力的心理學知識(Thepsychologyofattraction)
戀童障礙Pedophilicdisorder
在香港如何成為心理學家及獲取各地心理學會專業資格
Archives Archives
SelectMonth
February2022 (1)
January2022 (1)
November2021 (2)
July2021 (2)
June2021 (3)
May2021 (3)
April2021 (2)
March2021 (5)
February2021 (3)
January2021 (3)
December2020 (3)
November2020 (4)
October2020 (2)
September2020 (3)
August2020 (6)
July2020 (10)
June2020 (6)
May2020 (6)
April2020 (4)
March2020 (5)
February2020 (2)
January2020 (3)
December2019 (1)
November2019 (2)
October2019 (1)
September2019 (4)
August2019 (3)
July2019 (3)
June2019 (2)
May2019 (3)
April2019 (8)
Privacy&Cookies:Thissiteusescookies.Bycontinuingtousethiswebsite,youagreetotheiruse.
Tofindoutmore,includinghowtocontrolcookies,seehere:
CookiePolicy
BlogStats200,734hits
Contactusforcollaborationsandenquiries Email:[email protected]
ScrollUp
Gotomobileversion
延伸文章資訊
- 1認知心理學理論
這只是在認知心理學領域工作的人可能試圖回答的問題類型的一個例子。 什麼是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涉及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 所有大腦內部發生的事情,包括知覺, ...
- 2用設計抓住受眾的心:10 個影響體驗的認知心理學法則(上)
本文會分成上下兩篇,介紹10 種認知心理學法則,除了設計以外,還可以試著從這些現象中好好思考,我們的日常生活 ... 舉個例子,記得電視的遙控器嗎?
- 3認知心理學 - MBA智库百科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認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認知及行為背後之心智處理(包括思維、 決定、推理和一些動機和情感的程度)的心理科學。
- 4認知心理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认知心理学(英語:Cognitive psychology)是對諸如注意力、語言使用、記憶、感知、問題解決、創造力和思考等心理過程的科學研究。從1950年代至1960年代間才發展出來( ...
- 5認知心理學感想- 教學篇 - smalltalk
最近一直在讀認知心理學的書,深入一些大腦如何進行輸入輸出的基本研究。我這一輩子都沒想過,我竟然可以讀幾百 ... 這個例子解釋了思考的幾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