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國共產黨新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49年4月23日,佔領南京的人民解放軍部隊是隸屬於陳毅為司令員的第三野戰軍第35軍。

這是一支在淮海戰役后,由魯中南縱隊和經過整編的吳化文起義軍合編的部隊,吳化文 ... 中國共產黨新聞>>資料中心>>史海回眸>>歷史珍聞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余勇 【字號大中小】【論壇】【打印】【關閉】 圖為南京挹江門,1949年4月23日,我人民解放軍從下關碼頭登岸,經此門,進入南京城。

  1949年4月23日,佔領南京的人民解放軍部隊是隸屬於陳毅為司令員的第三野戰軍第35軍。

這是一支在淮海戰役后,由魯中南縱隊和經過整編的吳化文起義軍合編的部隊,吳化文任軍長。

  4月初,第35軍沿津浦鐵路兩側南下至滁縣、烏衣、東葛、永寧一線,逼近長江。

敵李延年兵團28軍在長江北岸,利用江浦、浦鎮、浦口三鎮互為犄角的有利地形構筑起堅固的工事,以阻止我軍逼進江岸﹔敵南京衛戍總部張耀明的幾個師在長江南岸擺出固守架勢,以保國民黨老巢南京。

  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毛澤東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21日零點,第35軍向固守長江北岸的國民黨軍隊發起摧枯拉朽般的攻勢。

短短幾個小時,該軍103師佔領江浦縣城﹔104師迅速掃清了浦鎮前沿陣地﹔105師則越過烏衣東南大片水網地帶,沿東葛公路直插浦鎮。

  22日,我30萬大軍已在安慶、巢湖一線突破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直搗滬、杭方向。

這天中午,蔣介石飛到杭州,面對不可逆轉的敗局,下令南京守敵在我軍沒有切斷滬杭路之前,向浙贛路、杭州、上海方向總撤退。

是夜,浦口敵守軍乘夜色掩護,倉皇龜縮至江南。

  23日清晨,我軍佔領浦口江邊碼頭,僅與南京隔江相望。

這時,有消息傳來,南京城裡的敵人正在南逃,前線指揮部命令:各部隊立即從正面渡江,直取南京城。

可是,敵人已把江北的大小船隻搶劫一空,剩下的船也被他們炸沉或炸毀,我軍連一隻船也沒有。

總部首長發出哪個部隊最先渡過長江,把紅旗插上“總統府”就給哪個部隊請功的戰斗號召。

各部隊立即著手扎木排,准備到南岸奪船。

  午后,104師最先找到兩隻小船,18名偵察員每人帶一支湯姆槍和快慢機手槍在炮火掩護下劃向長江南岸,很快,他們就帶著找到的船回到江北。

  下午5時許,103師也找來一隻小船,船工勇敢地和5名著便裝的偵察員起渡,並勝利靠上南京下關碼頭。

當他們來到下關發電廠亮明身份和來意時,工人們高興地說:“可把你們盼來了。

”該廠“京電號”小火輪的船老大和5名船工馬上開動小火輪駛向長江北岸,去接親人解放軍過江。

  這時,南京下關的老百姓已知道解放軍解放了浦鎮、浦口,紛紛開船到江北接運解放軍過江,一時間,各種船隻在夜色下穿梭往來於下關一帶的江面上,場面蔚為壯觀。

至24日凌晨,我軍已有整團整營的部隊登上下關碼頭,源源不斷地開進南京城區。

  23日,最早過江的是104師一個加強營,他們從南京城左翼迂回前進,迅速佔領了紫金山天文台446最高峰,從東控制了南京城。

中山陵園拱衛隊長、孫中山生前衛士范良和王全接受我軍和平解決條件,中山陵完好地被我軍接管和保護。

  103師過江后,從南京城右側,直插清涼山、水佐崗、五台山等制高點,從西側控制了下關的江面,以保証后續部隊過江。

  105師過江后,直插南京城中心,佔領從新街口到中山門一線。

至此,作為國民黨政權中心的南京城,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中。

  24日凌晨2時許,104師312團特務連,在下關碼頭接到團部下達佔領總統府的命令。

該連邴連長命令部隊跑步直奔總統府。

當時,總統府大門緊閉,邴連長在做好外圍兵力部署后,命令戰士們叫開大門,院裡的國民黨軍隊早已逃之夭夭,隻有一著長衫者領著一伙人迎了出來。

在進行一陣緊張的搜索之后,特務連對總統府內外所有的通道實行了警戒。

  在后院蔣介石辦公樓內到處都散落著文件和紙片,在一間辦公室玻璃台面的大桌子上,台歷翻至:1949年4月22日,這一天是南京政府的末日。

  為了保護好重要資料,邴連長下令把所有辦公室都鎖起來,並貼上蓋有特務連連部印章的封條。

   來源:人民政協報  相關專題·史海回眸 黨史視聽   ★文獻記錄片 偉人毛澤東 偉人周恩來 偉人劉少奇 偉人朱德 偉人鄧小平 開國大典 ★紅色旋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東方紅 唱支山歌給黨聽 春天的故事 走進新時代 黨史大事記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網上黨校   黨旗 黨徽 黨章 入黨誓詞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email protected]新聞線索:[email protected]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招聘英才|幫助中心|廣告服務|合作加盟|網站聲明|網站律師|聯系我們|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06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