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堂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榮教士於1986年離世進入主永遠的賞賜時,錫安堂已發展成有廿幾處分堂,約五十位全職同工的「教派」。

當然「教派」這個詞決不是我們喜歡稱呼的,但她確實以擁有相當 ... 首頁關於我們認識我們聚會簡介團契&事工週報愛訊錫安堂歷史線上聆聽曹力中牧師_聖經經卷曹力中牧師_聖經專題劉秀慧牧師_聖經經卷劉秀慧牧師_聖經專題特殊專題講座當週信息蜜與奶區讀經講義_曹力中牧師讀經講義_劉秀慧牧師各種讀經材料特殊專題恩光教會書房撒母耳學校學校簡介代禱月訊讀神學院前的預備招生資訊校友資訊其他連結讚美與等候神牧者文章行事曆資源下載管理者登入使用問題回報網站地圖 錫安堂歷史 前言第一章追本溯源第二章美國伊利諾州錫安城第三章從錫安到全世界第四章錫安城的信心家庭第五章溝子口錫安堂 【前言】 在台灣叫作「錫安堂」的教會很多,很多宗派都有稱作錫安堂的堂會,聽說在大陸稱作錫安堂的教會特別多!但我們在這裏所講的錫安堂,乃是指著榮教士所建立、以溝子口為母會、在各地有廿幾個分會的錫安堂。

我們在這裡要簡述這個錫安堂的歷史。

要講一個教會的歷史,當然應當上溯到使徒行傳第二章,五旬節那天聖靈降臨,在耶路撒冷所建立的教會;從一個角度來說,那是一切教會的母會。

不過耶路撒冷的教會也還不是最源頭的母會,保羅在加拉太書第四章提到:「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我們的母。

」(26節)地上的耶路撒冷並不是永存的,事實上她在歷史上有許多年落在回教徒手中,使徒行傳第二章的耶路撒冷教會也早就不存在了。

但這在上的耶路撒冷卻是永存的,她是神在歷世歷代所建造的教會的總合,可以說自人類一墮落,神就開始建造在信的人身上的。

使徒行傳五旬節那天,這屬天的教會在地上開始有一個小影-耶路撒冷教會;每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應當委身於一個地方教會,在那裏接受牧養,並參與事奉,這樣神才能將那屬天的、宇宙性的教會建造成全在我們身上,也在我們中間。

然而這些地上的小影都有可能過去,但有一個屬天的建造卻一直在進行,那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是我們的母。

她是永不被毀滅的,聖經有時稱她為新耶路撒冷,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城,是聖徒永恆的家鄉。

這才是一切教會真正的母會。

所以我們講一個教會的歷史,應當上溯到這裏,好叫我們知道神原初對教會的心意是什麼,而神原初的心意就是祂永恆的心意,因為神是永恆不變的。

今天研究教會應當如何建造的人,常常主張要回到初代教會,但最源頭的教會應該是這在上的耶路撒冷。

但我們在這本小冊子裏所要講的錫安堂歷史,只要上溯到這個世紀初的一個事工;就像路得記的作者要記述大衛王朝的源頭時,只上溯到前幾代,為著要表明神的一些作為與法則。

我們在這裏所要講的歷史將上溯到本世紀初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附近的錫安城,事實上「錫安堂」這個名稱與此有關。

當然教會的名稱並不重要,但我們要藉著這些回顧來思想一些神建造教會的法則,事實上我們正是要藉此來回溯到神對教會永恆的心意。

所以我們仍然可以說是將我們的教會歷史上溯到最源頭-我們的母,天上的耶路撒冷。

我們講自己教會的歷史,並不是覺得我們的教會是特別的而來誇耀。

不過我想神的兒女覺得自己的教會是特別的,並沒有什麼不好;你應該覺得我有一個最好最屬靈的教會。

當你傳福音給人時,你會說:「來參加我們教會的聚會,我們的聚會很棒,很有神的同在,能叫你得著幫助!我們的牧師也很會講道呢!」如果你出差到外地去,遇見渴慕的人,你傳福音給他,他也信了主,你當然應該介紹他到當地合宜的教會參加聚會;我自己常常介紹人到別的教會。

但如果信主的人是在我們的教會附近,我一定會介紹他到自己的教會來,我想這是合乎主作工的法則的。

所以我認為每一位神的兒女都當以自己的教會、自己的牧師為榮,這是我們來講錫安堂歷史的原因之一。

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

」(來十三7)我深深的以我從小到大,神在我跟隨祂的一路上,所量給我的一些屬神的人為榮;他們的教導以及他們生活與生命的好榜樣,帶給我多麼大的幫助與祝福。

我不是一個習於崇拜英雄、高舉人的人,事實上在我本性中有厭惡這個的傾向;但有時我們必須提到一些人,好成為我們的榜樣或鑑戒,就像聖經也常常提到一些人一樣。

TOP 第一章追本溯源 位於台北市木柵區的溝子口錫安堂,是加拿大籍的榮耀秀姐妹(我們通常稱呼她「榮教士」)於1954年所建立的。

在榮教士於1986年離世進入主永遠的賞賜時,錫安堂已發展成有廿幾處分堂,約五十位全職同工的「教派」。

當然「教派」這個詞決不是我們喜歡稱呼的,但她確實以擁有相當特殊的聚會與追求方式聞名;榮教士與其同工在各地的教導,也吸引許多渴慕進入更深生命、渴慕活水泉源的聖徒甚至傳道人前往聆聽;就是錫安堂的信徒也常被認為身上散發出一種特別的味道。

這些榮教士的同工,多半都曾有一些年日在溝子口錫安堂,也可以說在榮教士手下受過教導與訓練;他們事奉的型態與特點、他們生活與生命的樣式,可以說與榮教士本人的生命與性格息息相關。

而榮教士的豐盛生命以及充滿了膏抹的事奉,與她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立巨屋五旬節教會所得到的幫助是不能分的,她從在1925年建立這所教會的吳漢斯牧師(我們通常稱呼他「吳老牧師」)所得著的啟發與幫助,更是她終其一生經常提及的。

榮教士在這裏經歷了聖靈的浸,並且從神領受了一種生活與事奉的偉大樣式,她的經歷塑造了錫安堂的建立,也塑造了這許多同工。

吳老牧師是瑞士裔美國人,他在生命與事奉上得著的塑造與幫助,則要追溯到我們在前言中所提到的伊利諾州錫安城。

亞歷山大‧陶威博士在1901年所建立的錫安城,在1906年經歷了聖靈大澆灌的洗禮之後,發展出許多偉大的事工。

其中與我們所講述的歷史直接有關的,是由羅炳森師母所建立的「信心家庭」。

這些故事都將逐一簡述於下面的篇章中。

這本小冊子有些資料取自賈德納牧師所著OutofZionIntoAlltheWorld一書(中文譯本《從錫安直到地極》)。

有關榮教士的故事,請參溝子口錫安堂出版的榮教士自傳《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已發行中文版與英文版)。

有關吳老牧師的故事,請參撒母耳訓練學校代禱月訊第32-34期的「器皿的製作」。

有關羅炳森師母的故事,請參溝子口錫安堂出版的《榮耀的光輝》。

(本書有中文版、英文版與德文版) TOP 第二章美國伊利諾州錫安城 錫安城(ZionCity)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北邊約五十公里處,係陶威博士(Dr.JohnAlexanderDowie)於1901年創立,其居民幾乎全部是他在1896年所建立之教會的成員。

這是個基督徒城市,居民皆獻身於其三大宗旨:「救恩、醫治、與聖潔生活。

」這裡彰顯過許多偉大的醫治神蹟,也吸引了許多美好、聰明、又熱心的基督徒,到1906年時居民已達數千人,其中也包括了羅炳森師母。

後來陶威博士失敗,並被迫退出錫安城領袖的職位,城中居民陷入經濟與靈命皆破產的可悲光景中,並因此產生許多猜忌、迷惑、苦毒。

這時城中有幾位弟兄就從肯薩斯州邀請了一位傳道人巴罕弟兄(Mr.CharlesF.Parham)來幫助他們。

這項邀請扭轉了錫安城的情況,改變了其中許多人的生命,並進而在後來許多年日中將祝福帶至全世界,是廿世紀最奇妙的事件之一。

巴罕是一位循道會(衛理公會)背景的自由傳道,在本世紀初任教於肯薩斯州多比卡(Topeka,Kansas)一所聖經學校。

這個世紀破曉的那天,1901年元旦清晨,學校裡一位年輕姐妹在守歲禱告中經歷聖靈的浸並說出方言來,以後有些其他的學生以及巴罕弟兄本人也領受了同樣經驗。

其中有位姐妹Mrs.Waldron約在1904年搬家至錫安城,她的見證吸引了不少錫安城的居民,也有一位姐妹因此領受了聖靈的浸並說出方言來。

這在城中帶來不小的騷動,後來Mrs.Waldron在壓力下離開錫安城;但種子已撒下去,激發了不少渴慕的心靈,其中有五位弟兄常聚集禱告。

1906年四月,消息傳來,聖靈大有能力地澆灌在洛杉磯的阿茹撒街(AzusaSt.,LA)的一個聚會中(註一)。

其領袖是一黑人傳道西默弟兄(W.J.Seymour),他正是巴罕弟兄的學生。

錫安城的那五位弟兄遂邀巴罕弟兄到錫安城來。

雖然巴罕弟兄所帶領的聚會,遭遇錫安城當局一部分領袖的反對,但居民越聚越多,聖靈也澆灌下來,許多人逐一被聖靈充滿,其中有許多人後來被聖靈差往美國與世界各地,其中也有羅炳森師母。

這些人帶著聖靈的能力,在世界各地傳揚全備福音,祝福了許多人,從而改變了廿世紀普世教會的歷史。

紐約教會的賈德納牧師被主接去之前,將這些故事寫成OutofZionIntoAlltheWorld(從錫安直到地極)一書。

歷世歷代神偉大的工作,常開始於小小的火花。

這位從多比卡來到錫安城的Mrs.Waldron,是個沒有多大恩賜,默默無名的小姐妹,但她真正經歷了神,又沒有隱藏她的見證,於是從一個小小的種子就結出豐碩的果實來。

錫安堂在各地事工的開展,也常是如此;主常會在一個團體中興起一位渴慕的聖徒,後來火就燒旺起來,影響了許多人。

正如主自己所講比喻,祂說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開始時很小,後來卻長成大樹。

神的工作不怕開始時有多小,只要有真實的種子,有真實的生命,真有人遇見了主,真有人被聖靈充滿,就一定會結出果實來。

今天這個世代最大的需要,不是出來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社會學家,也不是一套更好的學說,不是出來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領袖,甚至不是興起一個大有能力的教會領袖!今天這個世代最大的需要乃是人有真實天國的種子在他們裏面,雖然開始的時候很小,但後來要長成大樹,有飛鳥來棲息於其上,叫許許多多人得著奇妙的祝福。

神在整個教會歷史中的奇妙作為,都在這個原則裏往前。

所以我們不要只著眼於大規模的活動,我們應時時關切的乃是我們與神的關係,留意保守我們心中寶貴的種子。

〔註一〕這個事件史稱「五旬節運動」,參橄欖出版《火浪湧來》一書。

TOP 第三章從錫安到全世界 錫安城在這次聖靈大澆灌中,有許多居民經歷了聖靈的浸,其中有不少人在接下去的世代中,成為神所重用的器皿。

下面是幾個傑出的例子,我們也摘錄一些他們的講論,好讓我們看見這些五旬節運動的先驅們,如何論到這末後的日子聖靈偉大澆灌的意義。

一.弗勞爾夫婦J.Roswell(1888~1970)andAliceReynolds(1890~1993)Flower弗勞爾弟兄的家庭從加拿大移民到美國時,就定居在錫安城,後來在陶威博士的作法帶來困擾時,它們舉家遷至印第安那波利斯。

1907年在那兒他們遇見了從洛杉磯吹來的五旬節運動的聖靈之風。

弗勞爾太太愛麗絲雷諾則是印第安那波利斯本地人,他們兩位都在1907年領受了聖靈的浸,於1911年結婚。

弗勞爾弟兄原屬衛理公會(循道會),弗勞爾太太則屬宣信弟兄所建立之宣道會;後來他們夫婦又參與衛斯理麥蘭(DavidWesleyMyland)的事工,而麥蘭牧師原為宣道會中的領袖,也在這一波五旬節運動中經歷了聖靈的浸。

所以弗勞爾夫婦與宣道會關係密切,而宣信弟兄所傳講的「四重福音」-基督是拯救者、醫治者、使人成聖並用聖靈施洗者、以及再來的君王,都是以基督為中心。

這些生命與真理的穩固根基,使弗勞爾夫婦在進入五旬節運動,又逐漸成為其重要領袖之後,能一直強調聖靈的浸最重要的意義。

他們夫婦很多年在五旬節運動之後新形成的宗派神召會(AsembliesofGod)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職位,神召會的形成與擴展跟他們密不可分。

愛麗絲‧雷諾‧弗勞爾(註一)後來與吳老牧師所建立的紐約立巨屋五旬節教會,有相當親密的交通,常應邀成為其夏令營的講員,她的文字、特別是詩,常被刊在紐約教會出版的月刊BreadofLife上,其中有一些也曾譯成中文刊在溝子口錫安堂出版的雙月刊《恩光》上。

她許多的詩,都表達了五旬節經歷的意義與生活方式,下面就是其中一首,刊在《恩光》第123期: 清晨之詩主阿我今向你獻上清晨之詩,歡樂頌揚!神聖純愛在心充滿,分享你那浩大平安。

有福港口安全穩妥,在你翅膀蔭下藏躲。

惟願今日與你同住,望眼欲穿只見耶穌。

獻上愛的馨香火祭,直到晚霞染紅天際;我心仍舊追尋安息,靠你膀臂遠離仇敵。

弗勞爾弟兄則有一些文章也表達了早期五旬節運動的領袖們,如何看待這偉大的神的運行。

他認為五旬節的經歷(聖靈的浸),意味著「被帶入面對面與耶穌有活潑的交通」。

他也認為因著忽略等候主的聚會,神召會中第三或第四代的信徒,已經犧牲了他們所承受之產業的重要部分!他說:「惟一能滿足信徒的心的,乃是將他們帶入與耶穌面對面活潑的交通中;一個膚淺的生命絕不會產生這種生活。

而這正是等候主聚會的目的;但等候主的聚會幾呼已從五旬節運動中消失了。

在禱告中等候主,是我們將自己降服在聖靈的引導與膏抹中所必須的操練。

神盼望能在大能中降臨在祂百姓中間,但惟有當我們願意花時間與神同在,並為此尋求祂的面,祂才能降臨。

」(註二)〔註一〕有關弗勞爾太太的故事,請參溝子口錫安堂所出版之恩光選集《聖靈豐滿的祝福》中「蒙受五旬祝福的七十年」一文。

〔註二〕本文主要內容摘譯自EdithL.Blumhofer所著PentecostinMySoul一書。

二.布朗夫婦Marie(1880~1971)andRobert(1872~1948)Brown1907年,在紐約曼哈頓中區開始了一個五旬節教會的事工,是由一位年輕姐妹主領的,當時很少人會想到這個後來稱為GladTidingsTabernacle的教會,會成為叫千萬人得祝福的偉大事工!ChristianLife雜誌在1954年將她列為曼哈頓最傑出的五所教會之一。

這位姐妹名叫布姬‧瑪莉MarieBurgess,她後來在1909年嫁給布朗弟兄,二人在紐約為主做了美好的聖工。

他們惟一的兒子一出生就去世了,以後他們一直沒有孩子;但他們擁有許多屬靈的孩子。

這些人這樣形容他們夫婦在事奉上完美的配搭-Robert將他們「刺入剖開」,然後Marie「倒入膏油」。

瑪莉在聖靈澆灌錫安城時,經歷了大有能力的靈浸,以後神差她往紐約去建立五旬節的事工(註一)。

她在一個婦女公開講道尚未被普遍接受的世代中,成為一個廣被尊敬和喜愛的講員,是一個傑出的牧師、使徒、和先知。

在她的信息中她常呼召神的百姓「(謙卑)下來」,它因著看見許多經歷了聖靈的浸的人,後來「失去了對神的渴慕,也就是對祂顯現的渴慕」,而心中起了如保羅一般的「憤恨」(林後十一2)。

所以終其一生,她常帶著沉重的負擔呼召神的百姓,要來「坐在祂的同在中」,並「追求認識祂」。

(註二)〔註一〕有關瑪莉‧布朗的故事,請參溝子口錫安堂所出版《榮耀的光輝》第十六章。

〔註二〕本文主要內容摘譯自EdithL.Blumhofer所著PentecostinMySoul一書。

TOP 第四章錫安城的信心家庭 錫安城的居民中,凡被聖靈充滿又進入五旬節的職事者,幾乎全部離開錫安城,前往美國各個城市以及世界各地。

只有一小部份被主引導留在錫安城,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在「信心家庭」的傳道人們。

信心家庭的領袖們包括布魯克長老夫婦、密歇爾夫婦、羅炳森夫婦、翟弟兄夫婦、以及史蒂拉小姐。

其中除了史蒂拉小姐外,原來都是陶威博士手下傑出的同工,後來又在五旬節運動中影響深遠。

信心家庭(FaithHomes)的成立,始於羅炳森師母在1907年的一個經歷。

1906年底她領受了聖靈的浸(二個月後即次年初她才說出方言),雖然在此之前她已是個在傳福音或為病人禱告,以及在教導上都很有能力的被主使用的年輕傳道人,而被聖靈充滿後更是如虎添翼。

但主並未使她立刻進入廣泛有功效的服事中,卻將一個極大的渴慕與呼求放在她心中;有幾個月之久,她不住地禱告說:「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使我死去!…」然後在1907年十一月,主至終成全了這禱告,將她帶入一種偉大經歷中,她自己描述說:「基督住在我裡面,不是我自己活著,彷彿基督借用了我的身體。

」(註一)之後,主也使用羅炳森師母幫助上述後來成為信心家庭領袖的傳道人們,藉著全心全力的禱告追求,主將他們也帶入與羅炳森師母類似的經驗中。

布魯克師母這樣描述之:「我發現祂就是我靈魂所愛慕、所渴想的那位,我不斷地活在祂的同在裡,也活在祂翅膀的蔭下,基督對我變得非常真實。

」羅炳森師母在多年後回顧這段早期的日子時說:「這項事工開始時,我們為『向己死』這件事禱告通,遂進入一種前所未知的改變裡-包括從頭到腳的每一個地方。

…一剎時之間我們不見了,只餘更大的那一位;整個靈與魂與身體進入一種嶄新而神聖的管制中。

我們的身體靈魂走出了天然,進入了屬靈的」。

神藉著這樣的經驗,開展了這項事工。

錫安城的第一個信心家庭於1910年開放,之後又陸續增加到三個信心家庭,參加聚會的人數日日增多。

這些信心家庭有幾項特色: 幾乎天天有聚會,常常一天有三次聚會,其中一次是等候主的聚會。

幾個傳道人一起配搭,隨聖靈感動起來講道,帶領一首詩歌或短歌、方言或預言的信息,或對個人作按手、預言、勸勉等服事。

若聖靈沒有別的帶領,他們就只有安靜坐在主面前,常常那是神彰顯浩大同在之時刻。

這與古時貴格會的聚會光景相似。

(參基督教輔橋出版的「貴格派文集」一書中GeorgeFox的日記) 家庭成員過信心生活,不但在經濟上如此(同工們從不對外提到物質需要也不收奉獻,除了為海外宣教收奉獻外),在人員接待上也是如此─主自己安排誰住進來。

信心家庭附近的芝加哥是美國東西部交通的重要中途站,許多傳道人與宣教士在此經過或停留,信心家庭成為他們從新得力的地方;而住在裡面受訓練的年輕工人也因此有許多機會接觸這些有經驗的傳道人與宣教士,激發其宣教心志,也學習許多寶貴的事。

據估計,每年至少有一千人進出信心家庭。

信心家庭從建立到1936年羅炳森師母去世為止,廿五年期間造就了無數神兒女,神也特別使用它們來造就工人。

那些在錫安城靈性與經濟上破產而受傷的神兒女,有許多來到信心家庭,在此得了醫治、領受了聖靈的浸。

他們特別從這裡有關讚美的教導與在聚會中實行讚美裡,得著很大的幫助。

這些教導後來被製作成「讚美」小單張。

在信心家庭受訓練的年輕人,後來有些被神差往美國各地,其中有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建立「立巨屋五旬節教會」的吳老牧師;也有些被差往南美洲、非洲、印度、中國等等,在各地被主重用。

羅炳森師母在信心家庭中教導受裝備的年輕人,如何操練保持主的同在,她的教導被製作成「內在的生活」小單張。

【讚 美】你要時時刻刻的力求能夠讚美──要超越你的一切過錯,超越別人的一切誤會,超越你所有的失敗,和別人一切魯莽的言行;當失意的感覺臨到你的時候,你當留心──立刻要起來抵擋它,遠離它,制止它,把它交給主,不要理會它,不要再去想它;要快快樂樂的說話,保持一付爽朗的臉色,不管發生了甚麼事,要安息下來,讓它在主的手裡就好了。

無論是大的難處,小的難處,痛切的失意,或輕微的沮喪,都要保持你的讚美和信心,不要去看那些東西,也不要看你自己,你只要看耶穌就好了。

假若你天天讚美主,時時刻刻地讚美主,你將不知道會發生多大的事,那是要使你前所閱歷的一切都失去顏色的。

你必常常看見主,將有一個極其驚人的大改變要臨到你這個人──你要以祂自己的道為樂,以祂的願望來代替你那天然人的願望,你也要在祂面前狂喜,你就要以稱頌、讚美,誇耀祂的聖名了。

這樣的人,便是那些得勝者的行列。

-羅炳森師母【內在的生活】 當耶穌吸引人們來愛祂時,祂盼望他們時刻地注視祂。

如果他們殷勤地追求,這每時每刻的注視就成為他們生活的方式。

起初的經歷,他們是藉著更多禱告、讚美、等候神、交通及有時在工作中來注視耶穌。

如果他們在這方面的經歷有長進,並且成了神所用的器皿時,他們便能更多的尋求祂,祂也更多向他們顯現,因為祂留意那些專心尋求祂的人。

不但如此,祂也開始使他們的心思每時每刻專注在祂自己身上,激起他們在祂裡面有所尋求。

這就是內在及更深生命的起點。

當他們進入這個階段時,祂就藉著別的教師或亮光教導他們如何「操練與神同在」──就是:將心思定注在耶穌身上──任何遊蕩的心思、動作、言語或感覺都要在神的愛中藉著器皿的意志把它召回。

我們的心思往往逗留在一件事物上而不是神自己,這時我們要非常小心把心思轉向神。

當我們一發現有一句話不是出於祂的意思時,當立即把它改過來。

要回到裏面注視耶穌,告訴耶穌,是祂在你裏面掌權。

如此你的行動、思想、及言語將合乎祂的旨意,並且祂將看顧你使你能行出來。

同時,你也需要在神裡面儆醒禱告、安靜等候。

如此的生活將使任何一個人有了裡面的轉變:也就是使他能與主同在。

如果你在神裡面一直保持這種謙卑、安息及信心時,聖靈便將主動的使你住在神裡面,看見神,思念神,並蒙保守。

這就是每位基督徒所蒙的呼召,所要過的真正內在的生活。

-羅炳森師母〔註一〕本文有關羅炳森師母的故事,請參溝子口錫安堂出版之《榮耀的光輝》第四章。

【紐約布魯克林立巨屋五旬節教會】神藉著錫安城信心家庭所造就的傳道人中,吳老牧師(HansR.Waldvogel)是很傑出的一位。

(註一)1925年他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建立了立巨屋(Ridgewood)五旬節教會,戰後又在歐洲建立了幾個強有力的教會(特別是德國)。

1929年開始了紐約的信心家庭,從這裡也造就了許多被主重用的工人,像凱牧師、榮教士、林教士、貝教士等。

1969年吳老牧師去世後,由其姪兒吳愛恩(EdwinWaldvogel)接任這個教會的牧師。

1946年,教會在紐約上州買了一個營地,叫PilgrimCamp,每年夏天有幾個月為成人與小孩舉辦各梯次的營會,叫許多人在此得造就。

這個營地由教會配搭同工賈德納(GordonP.Gardiner)牧師夫婦主持。

榮教士、林教士、貝教士都曾參與這裡的事奉,在服事上受操練。

1986年賈德納牧師去世後,夏令營由凱牧師(RobertKalis,貝教士的姐夫,在紐澤西州伊莉沙白的以馬內利堂牧會)接任負責。

1951年,教會開始發行《生命之糧》(BreadofLife)月刊,造就了世界各地許多人。

內容主要是刊載羅炳森師母及其同工內在生活的信息,錫安堂出版的「恩光」雙月刊也有許多文章譯自BreadofLife。

這份雜誌也由賈德納牧師夫婦主編,他們又陸續出版了幾本流傳甚廣的書,包括RadiantGlory(中譯本即《榮耀的光輝》)、OutofZionIntoAlltheWorld(中譯本為《從錫安直到地極》)等。

1986年賈德納牧師去世後,BreadofLife就停刊了,改以別的型態發行教會的刊物。

吳老牧師是一位非常屬靈的人,他從年輕付代價竭力追求主,一直到被主重用時仍如此。

事實上無論是羅炳森師母、吳老牧師、榮教士,以及許多早期被神重用的器皿,他們事工的推展都源自器皿更深的追求與生命,不是在事奉上有什麼花巧。

但願今天主仍然得著這樣的器皿。

下面摘錄一段吳老牧師的信息:【獨一的呼召】今天神正在全地作一些事,是我們應當留意的,報章雜誌與國家政府也都應當注意-除非我們十分謹慎,否則很可能忽略了它-就是耶穌的臨在與顯現。

神原初的目的,是要藉著五旬節運動為耶穌同在的顯現開路,使耶穌基督能被祂的百姓接納為王。

這件事實在迥異於那些為人所見且讚賞的事。

當耶穌基督彰顯祂的同在時,就意味著祂找到了一個真心順服祂、要祂的人了。

就是這件事帶來了五旬節運動-人要耶穌。

開始的時候,他們一點也不曉得什麼恩賜、能力,但他們曉得缺少耶穌,且曉得要祂自己。

我記得那時聽過有人這樣禱告:「耶穌啊,我們唱你的詩歌,聽你的道,但你究竟在那裡呢?」當耶穌基督開始彰顯祂自己時,乃是把人帶進一種內在經歷中,這經歷就改變他們,使他們外在的人也莊嚴起來,從此他們就認識了耶穌。

主耶穌曾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我的自己)。

」(約十四21)你不能欺哄神,祂只向一種人顯現祂自己,就是真正單單要祂、尋求祂的人;他們遵守祂的命令,一直禱告、相信、順服、愛祂,直到得著祂的顯現,得著祂的同在。

我們只能有一個呼召-就是要得著耶穌成為我們自己的。

或許你曾經嚐過祂的臨在與內在的滋味,於是除了祂自己之外,再沒有別的能吸引你的心、使你滿足了。

天上、地上、地底下,並沒有什麼事物真能滿足人的心,惟獨耶穌基督才能。

那些如饑似渴單單要祂自己的人有福了。

耶穌是一位忌邪的新郎,祂使祂的新婦歷經各等試驗,要看看她在其中是否多多想到耶穌,而非自己;多多提到耶穌,而非別人;多多注意耶穌,而非各樣事物;經得起考驗的人才會得著耶穌。

有一件事正在臨到全地上,但尚未完全顯明-就是耶穌基督要在屬祂的人身上顯明出來,在祂的眾聖徒身上得著榮耀。

今天耶穌正用大能力、諸般恩賜,並聖靈裡各種方式的服事來顯明祂自己,但最要緊的是祂所教我們的禱告:「願你的國降臨(在我們中間)!主耶穌啊,我願你來!」耶穌基督必須找到一種人,他們預備好要接受祂自己,他們被祂充滿,與祂聯合,不滿足於任何事物,發覺自己與祂榮耀的形狀還差一點時就不滿意-祂必須找到這種人!讓我們自問:我是正在盡我所能、盡我所知地來更認識耶穌嗎?我是否這樣呼求著-「耶穌啊,叫我認識你」?可憐我們都成了懶惰的人,我們都瞎了眼,對我們君王的呼召只有冷冰冰的回應!我們說在尋求祂,但當祂前來向我們顯現時,卻不留意祂的同在。

啊,耶穌基督何等切望要被彰顯出來呀!你可知道,在這世上若有一個聚會,無論是兩三個人或兩三千人,因著耶穌基督的同在清楚地顯現在那兒,祂在他們中間行走,每一顆心都被祂吸引到祂面前,引到敬拜之中,每一顆心都向祂打開,並且都因祂的同在而滿足了,請問還有比這更甜美、更有能力、更奇妙的事嗎?也許祂並未大大使用你,但你擁有一位偉大的救主、偉大的新郎、偉大而奇妙的君王;而且當你擁有祂時,你就擁有了一切。

(本文摘自恩光選集《明亮的晨星》) 〔註一〕有關吳老牧師受裝備的故事,請參撒母耳訓練學校代禱月訊第32-34期的「器皿的製作」。

TOP 第五章溝子口錫安堂 榮教士(PearlG.Young)原籍加拿大,從小在蘇格蘭長老會的敬虔氣氛中長大,25歲時以內地會宣教士身份前往中國大陸,被派在山東煙台的宣教士兒女學校任教員,直到太平洋戰爭於1941年爆發,被關進日本集中營三年。

戰後1946年經人介紹來到紐約立巨屋教會追求,領受了聖靈充滿,以及一生信守不渝的追求方式。

她自己曾見見証說:「我無法詳述那些日子聚會的情形,一切都很新奇,彷彿置身於另一世界,因著服事的器皿決意俯伏在神面前,等候聖靈的帶領和主同在的彰顯,所以這些聚會完全受聖靈管治。

…聚會有自由敬拜、有安靜等候主的時間,也有聖靈恩賜的運行,聚會充滿了神的同在與大能。

我雖然已多年認識主、愛主、事奉主,卻缺少他們那與主親密的關係。

」榮教士在她的自傳《我在這裏,請差遣我》(由溝子口錫安堂出版)中,描述她在這兒所參加的第一次聚會時這樣說:「那場聚會完全改變了我,我第一次知道聖靈的浸就是要引人與耶穌面對面,引人進入與耶穌面對面的交通。

我原以為自己所需要的是能力-事奉的能力。

當然那裏也有能力,有聖靈恩賜的運作,但這些不是重點;所強調的乃是耶穌自己-這是最寶貴且最重要的。

」榮教士留在那裡追求的期間,領受了聖靈充滿,主榮耀地向她顯現,並將幾件事深刻地啟示在她心中,我們可以說,日後她一切事奉豐碩的果實都起源於這「大馬色的經歷」: 一.基督徒因信稱義之後,還須被聖靈充滿,才能「全備」地領受耶穌的救恩。

二.聖靈充滿的中心意義是耶穌(約十五26,十六14)。

聖靈充滿使耶穌實際而豐盛地彰顯在信徒裡面,所以追求耶穌的同在成為追求聖靈充滿的正確態度。

不應專意追求聖靈的恩賜,但也不可忽視。

被聖靈充滿的信徒應期待並羨慕得著造就教會的恩賜,並明白一切恩賜也是為著彰顯耶穌(而非彰顯器皿本身)。

三.要保持聖靈充滿,住在主裡面而多結果子,必須: 完全順服主。

包括遵守神的命令,如常常喜樂、彼此相愛、凡事謝恩、常常讚美,並要在生活中學習順服聖靈的引領。

(約十四21、23) 在個人生活與聚會中常用時間安靜親近主、等候主,也學習在生活與服事中與神同在。

這樣,我們必逐漸被模成神兒子的形像,且同被建造成為神的居所,這是神最終的心意。

(參林後三18,羅八18~30,弗二19~22等) 之後不久,榮教士以自由宣教士的身份與另一姐妹EstherHess連袂再往大陸宣教,大陸赤化後,回到加拿大。

經常前往紐約立巨屋教會,或住信心家庭追求,或在PrlgrimCamp參與事奉。

1954年主差遣她與林教士(ElizabethLindau)前來台灣宣教,直到1986年去世。

1992年,林教士也以八十高齡退休回美,教會由貝教士(GerdaBocker)接任大家長。

當神呼召榮教士到台灣來時,她身上有嚴重的癌症,腹部腫大如孕婦,但她毅然順從上帝呼召,與林教士於1954年搭船前來戰局危殆之台灣,後來前往當時尚無教會之木柵溝子口,建立了第一間錫安堂。

不久主醫治了她的癌症。

因著她對上帝的順服,今天錫安堂已發展成在台灣各主要縣市皆有分會的事工,她的教導與榜樣也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千萬人。

(註一)我們將榮教士在台灣卅二年的事奉,分成幾個階段簡述如下: 一.第一個十年(1954-1965):1954年溝子口錫安堂建立之後,因著福音的大能,許多人在此得幫助,其中包括鄉間小民,也包括考試院的委員,和大學教授等。

他們有的經歷了心靈的新生,有的經歷重病得醫治,得救人數逐漸加多。

當時許多教會對於聖靈充滿所帶來的豐盛與能力所知不多,但神的同在與大能彰顯在溝子口錫安堂,名聲逐漸傳開,有不少人從台北各地、宜蘭、高雄、甚至香港前來拜訪榮教士或參加聚會,從而得著聖靈的充滿與祝福。

二.第二個十年(1966-1975):這期間在台北地區拓植了三個分堂,其中包括了後來也被視為母會的公館錫安堂。

1967年分別由英國與紐約來了另兩位女宣教士,其中戴默麗教士前往偏遠的深坑拓荒,較年輕之貝珍珠教士則加入新建立之公館錫安堂的事工。

公館錫安堂開工之初經歷重重困難,但這彷彿豐收之前的產難,因為從1970年之後,忽然湧來許多年輕人,特別是大專學生,他們因在此尋見基督和滿有榮光的喜樂,就互相傳報,帶領更多人來。

教會也開始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錫安堂青年冬夏令營。

在這些年輕人中,有數十位後來蒙上帝呼召,在下一個十年中被差往台灣各地建立了許多分堂。

三.第三個十年(1976-1986):這許多前來尋求上帝的年輕人,在這裏尋見了基督,被聖靈充滿,經歷了無法言喻的神同在的光輝;主從其中揀選一些人,逐漸差他們往各處去建立教會。

到1986年榮教士以八二高齡離世,去享受她永恒的榮耀與公義的冠冕時,台灣主要縣市都已建立了錫安堂,連同母會共有廿六處教會,全職同工近五十位,會友總人數也接近二千人。

四.1986年之後:當年與榮教士連袂來台,同樣將一生獻給台灣,多年委身於兒童事工的林樂道教士,在榮教士離世後接下教會事工。

1991年林教士因年紀老邁,退休回美國,然而錫安堂的事工並未因教會領袖的去世或離去而失敗;在大家長貝珍珠教士及各地同工的忠心耕耘下,各地聖徒都能靠主站立得穩,並且比過去更積極開展福音聖工,有些地方甚至開始成為母會,在其附近拓植新的教會。

〔註〕延伸閱讀:《進一步認識榮教士》 TOP 首頁關於我們認識我們聚會簡介團契&事工週報愛訊錫安堂歷史線上聆聽曹力中牧師_聖經經卷曹力中牧師_聖經專題劉秀慧牧師_聖經經卷劉秀慧牧師_聖經專題特殊專題講座當週信息蜜與奶區讀經講義_曹力中牧師讀經講義_劉秀慧牧師各種讀經材料特殊專題恩光教會書房撒母耳學校學校簡介代禱月訊讀神學院前的預備招生資訊校友資訊其他連結讚美與等候神牧者文章行事曆資源下載管理者登入使用問題回報網站地圖 OurwebsiteisprotectedbyDMCFirewal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