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不買東西」,我是怎麼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No Buy Year :不買年,顧名思義,在一年裡不買新的產品。
其中一年的時限也被擴充套件為某一段時間——可以是幾周,也可能是幾個月。
首頁>生活>DT財經2021-02-1912:10
一年「不買東西」,我是怎麼活的
NoBuyYear:不買年,顧名思義,在一年裡不買新的產品。
其中一年的時限也被擴充套件為某一段時間——可以是幾周,也可能是幾個月。
在小紅書上搜索「不買年」,你會獲得86萬+篇筆記;B站上有上千條不買年的影片分享;還有近五千豆瓣組員聚集在成立不久的「nobuyyear不買年」小組,有人三年不買衣服,把這裡當成了打卡聖地。
「不買」正成為一種年輕人間流行的生活方式。
NoBuyYear可能是極簡主義生活的又一種表現形式,有越來越多人在「工作—賺錢—購物」的死迴圈裡無法自拔,還有一群人開始反思:東西越來越多,是不是代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除了「買買買」帶來的粗淺快樂,人們是否還有能力另覓「獲得」的滿足感?
已經工作的綿綿和正在上學的極簡鵝都曾經是消費主義的擁躉,過去的2020,成為了她們遠離物慾的NoBuyYear。
塔門
「花出去的錢是冷冰冰的數字,不要的東西堆在家裡,就是加倍的後悔。
」
2019年減重30斤後,我有點小膨脹,感覺自己還可以做很多事情。
於是決定2020實行不買年。
我定的規則其實並不複雜:
只買必須的物品。
不買任何裝飾品、衣服。
消耗品類似食物、日用、護膚用完再買。
電子產品、傢俱不壞不買。
只買必須的物品。
不買任何裝飾品、衣服。
消耗品類似食物、日用、護膚用完再買。
電子產品、傢俱不壞不買。
施行之前,我先盤點了自己前兩年的購買記錄,邊拉訂單邊想,有哪些消費是我想撤回,寧願沒買過這件東西,而是留著買它的那筆錢的?
這比看賬本還管用,花出去的錢只是冷冰冰的數字,但是這些不要的物品,還堆在我的家裡,就是加倍的後悔。
當時算下來我想撤回的消費高達70%,除了衣服和彩妝,還有更多的小玩意兒,花瓶餐布,杯碟碗盤……我對這些沒有什麼收集癖,但是看到心動的還是想買,買回來基本沒用過。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自律的人,想做的事很多,做到的很少。
大概從大學開始,我每年都會買手賬本,但是每本都只有一月份的前幾頁寫滿了字,後面都是空白。
這些空白常常讓我焦慮,讓我陷入自我懷疑,如果可以,我真想把「自律」刻到基因裡,就不必活得這麼擰巴。
↑2021年的手賬又到位了
不自律放縱了過度消費,至少有10年我都在瘋狂消費。
大學的時候,我就加入了豆瓣「哇靠」團購組,而且訂閱了組內郵件,每週都會收到一份團購大清單,我就對著上面看有沒有想買的。
每年雙十一都提前半個月開始做功課,滿減,優惠券,跨店都計算好。
↑古早郵件
我之前在淘寶買東西的時候,基本上是買一件東西,就要把這個店裡所有的東西都看一遍,看有什麼別的需要的,有沒有滿減湊單,會按銷量排序,然後從頭刷到尾。
這就像抖音的影片流,你不停下滑動,影片就不會結束。
產品也沒有盡頭,有的時候你看不見,你其實就不想買,你要是總看你就會總想買。
說實話我心動的點可太低了,文字和感嘆號都有可能打動我,這種心動短暫而廉價,有時候買回來連拆快遞都不期待,就是下完單的一刻已經沒那麼喜歡了。
從來不考慮需不需要,只看當下想不想買,心不心動。
大學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服裝品牌,快時尚行業,反正我也正好喜歡買衣服。
當時發現服裝生產的更新頻次實在是太快了,10年之前,大概一個季度上一次新品,現在基本上每週都會上新兩次。
那時候在北京租了一個30平的房子,其實一個人住的話已經很大了,但還是覺得沒有地方放。
慢慢的我有了400多件衣服,我經常會拉開衣櫃,發現櫃子已經塞滿了,我拿出來一件衣服都費勁,但是就是覺得沒有一件衣服是我想穿的,能穿出門的,特別失落。
無數次的失落和焦慮就會帶來改變的衝動,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24歲的時候,我才坦然面對了這些人性的弱點。
我開始嘗試每年只定一個目標:2017年,零垃圾;2018年,跳槽去做喜歡的工作;2019年,減重30斤;2020年,不購物。
↑生活裡積攢的空瓶
開始嘗試零垃圾的生活方式,其實很難做到真正的「零」,只能儘量減少我自己生活產生的一些垃圾,尤其是工作忙的時候,沒有辦法犧牲那麼多便利。
便利帶來垃圾。
有時候晚上9點多下班回到家,我不想再開火做飯,我可能就想點個外賣,就產生了一次性的垃圾。
通勤每天都要背電腦,包裡已經很沉了,我真的不想再帶那麼多水杯,然後就會有一些垃圾增加,我心裡是會有一些愧疚感,因為這和你之前對這些垃圾沒有概念的時候,其實已經不是一個狀態了,就像減過肥的人都會知道炸雞的熱量大概是多少,雖然也會想吃,但會覺得是罪惡的心理,都是一個道理。
其實對普通人來說,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不過度消費,就是普通人能做到最大的環保。
因此斷舍離和NoBuyYear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我們囤積很多東西,其實就是一種浪費。
所以我覺得這一切的根源都在購買。
買一件衣服,背後必然意味著一些資源的消耗,我一定要讓這份消耗是值得的,不斷的使用這件衣服,如果買來不穿那就是在浪費。
怎麼做?
減少購物資訊在你眼前的曝光:先解除安裝手機淘寶,如果你沒有工作上的需要的話。
真的要買什麼,使用淘寶網頁版,正因為網頁版沒有那麼好用,體驗沒那麼好,你只需要搜你想買哪件東西就行了。
如果你實在捨不得解除安裝,那就給APP設定使用時間;另外新版的ios系統,可以在手機裡面下載APP,但不顯示在桌面。
這樣可以大幅減少購物類APP在你眼前出現的頻率。
↑曾經「已售罄」讓我格外緊張
不要以為小紅書就是消費主義的陷阱,合理利用,它會提高你的搜尋效率。
不要漫無目地去看,很容易莫名其妙地種下一堆草。
正確的用法是這樣的,比如現在你要買某品牌的一個面霜,只需要搜該品牌的面霜,搜適合什麼樣的人的膚質,實際上體驗效果如何;另外就要反向搜尋:品牌名+踩雷,看一下負面的評價。
切忌針對單個產品去做搜尋,一旦把搜尋範圍擴大到「面霜」,你就會莫名其妙的偏離了你最開始開啟這個軟體的目的。
特別像我這種自控力很差的人,我儘量不讓這些干擾資訊出現在我眼前。
不買年裡我買了什麼?
2020不買年後,我也並沒有完全不買,還有些也是在計劃之外的購物。
買了六七件衣服,用電子衣櫥整理了我的400多件衣服(之前幾年消費債太多),很多都是新的,一部分打包捐了出去,一部分掛到閒魚出售,現在還剩下80件左右。
也會統計哪些使用頻次高,哪些低,為之後的購買決策提供幫助。
目前在實行「一日一舍」的新計劃,還會繼續減少衣物。
↑左:要捐的衣物都放這裡;右:鐵皮空盤
買了一個裝彩妝的鐵皮空盤,背面帶磁鐵,我把以前常用的眼影、腮紅都扣了出來,吸到這個盤裡,剩下的彩妝就都不要了。
買了兩個大件,一個是switch,疫情期間出不了門,基本上有半年,天天會用。
現在使用頻率低了,但是貶值率低,好轉手,也算是物盡其用。
另一個是人體工學椅,當初公司的同事都買了,但是我忍住了誘惑,後來居家辦公的時候老腰實在受不了,就入手了。
不買年之後,我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考慮它以後好不好賣,買衣服的標籤我也不會丟掉,大家到閒魚見,起碼讓它不在我這裡變成垃圾。
2020年我在鹹魚上賣了3萬多塊,240件物品,還有一些傢俱是走線下。
之前我覺得閒魚很麻煩,要和買家扯皮,實際上只要頁面描述夠清晰,標明不講價,就能降低溝通成本。
↑「不買年」的閒魚交易記錄
至於書籍和食物,在我看來是體驗型消費,暫時不做限制。
但是後來發現,買的書太多,都沒有看過,於是決定到多抓魚上賣。
有些沒看的書,當收書日子來臨的時候,就會督促自己看完,也算是物盡其用。
身邊的同事也慢慢開始受我影響,好幾位和我說,2021也要開始過不買年。
我發現特別是在去年,大家可能因為疫情的影響,消費慾望是在降低的。
我想起了10年前日本的「311地震」,那次死亡了幾萬人,還引發了核電站洩漏,日本一片狼藉,那時候開始日本有了斷舍離的風潮。
人在未知的災害面前總會發現自己的慾望是渺小的,會更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疫情也是這樣,會讓人反省。
我們擁有的真的太多了,多體驗,少持有,不買年讓我從物品的擁有者變成了它的使用者。
「人陷入匱乏時,才更能確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
去年年底我從學校回家過年的時候,以為只待一兩週,就帶了一個小行李箱,裡面幾件衣服、幾片面膜、一點化妝品,所以疫情開始後一直擔心不夠用。
我特別焦慮,我一直在想那麼多東西放在宿舍會不會發黴?學校通知我去拿的時候我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居然成了一個巨大的精神折磨。
真正讓我對物品有一個挺大的反省是在開學之後,學校通知我們把東西搬出去。
我收拾了兩箱東西后,發現竟然還有七大袋東西,都是那種裝棉被的大袋子。
我在湖南上學,家在廣東,不可能都寄回去,我只能把這些東西放到同學家裡。
6月份的天,特別熱,沒人幫我,我只有一米五八,一個人把這麼多麻袋扛下來,只能叫個計程車去同學那裡放東西。
當時拖著那些比我還要大的麻袋的時候,場面很滑稽,我在想,這些東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嗎?我很想扔掉,但又心疼花出去的錢。
還有個想法,其實說出來有點好笑。
我一直在糾結畢業後去哪裡工作,想回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但一想到我要拖著七八個行李箱去打拼,立刻覺得天旋地轉。
我把這個想法跟我的朋友交流之後,發現她們居然跟我一樣。
↑極簡鵝的每日計劃單
我以前沒有發現原來身外之物對一個人的影響會這麼大,每次當我的房間很亂,我就會非常沮喪,物品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
9月開學前我決定不再重蹈覆轍。
我把冬天衣服收拾了一遍,進行了兩輪篩選。
第一輪根據「好看、好穿、好搭」的標準篩選,然後腦補穿衣場景,減少數量。
但還是會陷入糾結。
比如我到底要帶幾件毛衣?根據好看又好穿的標準,我挑出了兩件:
一件是純白如雪的高領毛衣,穿上感覺自己特別法式慵懶,人在巴黎抱著法棍喝咖啡;一件是明黃靚麗的條紋高領毛衣,穿上我馬上活力滿滿要給南極送太陽。
實在是難分難捨啊。
後來我又想了想,純白容易髒,湖南的冬天下雨的話容易濺上髒水,就算帶上兩件,我還是隻會穿那件經常穿的。
所以最後,我選擇了明黃色毛衣。
純白如雪留在家。
我以後回家不會再帶毛衣,過年時和朋友約奶茶、去逛街,純白如雪適合無所事事的慵懶citygirl時光,而不是趕作業、趕課、趕去圖書館的灰頭土臉女大學生的跑路時刻。
每種型別的冬衣我都只帶了1-2件,我很慶幸自己這麼做,雖然開始我也在懷疑「這樣穿會不會太單調啊」,但一忙起來,我就很喜歡沒有選擇的感覺,非常節省時間和精力。
人陷入匱乏時,更能確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在有很多選擇的時候,往往做不出選擇。
你有三件大衣,出門之前可能就會花十分鐘去想到底要穿哪一件。
但如果你只有一件大衣,直接套上就出門了,而且可能另外兩件大衣你根本不會再穿它們,你只會穿你最喜歡的那件。
之前為了所謂的精緻生活,也折騰著花了不少錢。
買了化妝品,得有化妝盒、化妝鏡、化妝架……有一陣子迷上了耳環,就又配了個耳飾收納盒。
當時還自我陶醉了很久,覺得自己真的很像一個公主哈哈哈!
但滿足一陣子之後就發現收拾它們真的很累,而且除了拍照那一刻看起來漂亮之外,你平時根本就不會再關注它們。
↑極簡鵝的荊棘玫瑰桌布
這種碎花樣式的桌布,有點晃眼睛也不好清洗,我總會把水、飯粒弄到桌布上,而且每次都要扯它,很費勁。
最後一點,它讓我的桌子更狹小擁擠了。
除了上課,我大部分時間是希望自己能待在圖書館,回來的時候書包一甩,讓空蕩蕩的書桌接納我的疲倦,而不是老孃還得輕輕扯好桌布,但桌面滿滿當當無處可放,切個水果還怕弄髒。
我終於發現,我不喜歡「精緻生活」,我不想把精力放在維持表面精緻上面。
而且,對物品的佔有心減輕之後,我發現分享物品比我擁有它們更讓我快樂。
之前我買了很多五顏六色的髮圈和髮夾,我以為我每天會換不一樣的,週一戴粉色,週二戴黑色,週三戴綠色,但實際上我只會戴我最喜歡的一個顏色。
所以我把這些雜七雜八的飾品、裝飾物都分給了我的舍友,每類都只給自己留了一個。
舍友們非常開心,也會時不時把小零食分享給我,我的東西去了她們那裡也算物盡其用,我自己的空間也得以騰空,這個過程我實在太快樂了。
其實之前我是個對物品佔有慾很強的人,但是過去一年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太一樣了,我對物品不再像之前那麼充滿慾望,反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受更強烈了。
疫情之後我還決定不化妝了。
不化妝的日子太輕鬆了!我之前去圖書館得先打扮自己,穿好看的衣服,塗口紅,可能還得搭配一個好看的帽子,整個流程下來可能我已經累得不想去圖書館了。
大一大二的時候我對化妝品很狂熱,買了一大堆彩妝。
那時候對於美的認知都是外界告訴我的,我要塗什麼顏色的口紅,化怎麼樣的妝,穿什麼風格的衣服才是跟妝容搭配的。
拿口紅來說,我可能需要N種不同顏色的口紅,搭配各種場景,春夏秋冬要對應不同色系,夏天又分為剛入夏你要溫柔一點,盛夏去海灘玩你要塗一個明亮的顏色,秋天的時候你要塗個楓葉紅,聖誕的時候你還要配聖誕口紅套裝……
↑極簡鵝的書桌
太複雜了,我發現我的小腦袋已經承受不起這些東西了。
我覺得剋制消費可能不是克服自己的慾望,而是瞭解自己的慾望。
瞭解自己之後,你會發現其實自己要的沒有那麼多,是外界告訴你應該要那麼多。
你可以試試延遲滿足。
比如你想買一個東西,先放購物車,過段時間再去看看還想不想要它,這個方式對我來說很有用。
我前陣子想買個帽子,這個帽子連著一個圍巾,我覺得這也太完美了吧,身邊人都有,我也特別想要。
然後我告訴自己我是有帽子的,我先戴兩天我的帽子,看它能不能滿足我的保暖需求。
後來等我再看到購物車裡的東西,我覺得它平平無奇。
綿綿不買年的收穫,除了從月光族到收入一半用於儲蓄理財,還從無數次「不買」中,重新獲得了「買的快樂和珍惜感。
」極簡鵝獲得了一個「清爽無比的自己」。
在豆瓣小組裡,還有人「專注力大大提升」、「攢夠了半個首付」。
如果你還想買買買,那在購物之前,不妨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1.你在消費跳級嗎,這是否有些奢侈了?
2.你是為了虛榮心和麵子購買它嗎?
3.購買它的話,瞭解你的人會批評你嗎?
4.你的這筆購買環保嗎?對地球有益嗎?
5.你搬家的時候會帶著它一起走嗎?
6.它品質值得這個價位嗎?是否定價過高?
7.等30天后,你是否依然需要?
8.你是不是已經有類似的東西了?舊的怎麼辦?
以及
9.你是真的出於自己需要,還是跟風購買?假設別人說它已經過時了,你還會買嗎?
10.你是真的喜歡它,還是因為它的品牌光環?假設不是這個品牌,而是別家也有質量相當的相似款,你還會購買嗎?
11.你家裡的金錢壓力大嗎?假設你是尚未工作的學生,在家無礦的情況下,每個月衝動消費,而家人還在為豬肉漲價而擔憂,你還會購買嗎?
12.假設你是工作黨,要攢錢買房,或者要還房貸、車貸,還要交保險。
你還有攢錢計劃嗎?
13.要買的東西保值度如何?假設你購買的東西二次出手困難,或者會嚴重貶值,你還會購買嗎?
(問題採集自@林兒Orz、@Axinn0829,有修改)
作者|張峰、郭雅瓊
編輯|王朝靖
題圖|《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頭圖|ins@hararin616
談談
你買過哪些後悔的東西?
關注塔門
為你講他們、她們、和Taaaaaaa們的故事
▽▽
延伸閱讀
古代普通人一般吃什麼?別被電視劇騙了,我們去可能堅持不了一天
「人生感悟」遠離垃圾人
龍湖地產:龍湖物業,給你足夠的安全感
朋友圈點贊最高的早安句子3月7號,苦盡甘來,財運攀升,幾大星座將會創造輝煌人生
延伸文章資訊
- 1她一年不買東西學到的一件事
作家佛蘭德絲(Cait Flanders)瞭解到買新東西其實沒有真的讓她感覺更好之後,決定給自己下達一整年的購物禁令,並把東西分送出去。
- 2他一年不買這兩樣東西意外多存38萬元| 個人理財 - 經濟日報
Podcast主持人傑克森(Michelle Jackson)在努力償還6萬美元(約新台幣169萬元)債務途中,決定實行一年的「不花錢挑戰」,看能不能加快還錢速度,而她得到的效果遠遠 ...
- 3一年不消費挑戰——結束了! | 方格子
去年年底,我因為整理宿舍而注意到,向來自認東西很少的自己,家中仍有許多不必要的物品,故開啟了這個一整年的不消費挑戰,同時也開了個方格子的帳號 ...
- 4這個家庭瘋了,堅持一年不買東西,但他們的收穫震驚了所有人!
在這個賺錢就是為了花的年代,一年不買東西是什麼感覺?美國的斯科特一家就完成了這樣一個挑戰:一年之內除了必要的食物、日用品、耗材(如汽油)之外, ...
- 5這男人整整1年不買東西。最後他變成的樣子,你不會相信。
詳細故事:https://www.miaoji.tw/rob-greenfield/這個男人整整一年沒有買任何食物,他大學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