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最完整的指紋識別技術進化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指紋識別技術是目前最成熟且價格便宜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指紋識別的技術應用非常廣泛,我們不僅在門禁、考勤系統中可以看到指紋識別技術的身影,市場上有了更多指紋識別的應用:如筆記本電腦、手機、汽車、銀行支付都可應用指紋識別的技術。

不難發現,如今火爆的物聯網和移動支付都離不開指紋識別,雖然你每天使用指紋打卡上班、使用指紋進行支付…但你真的了解指紋識別嗎?你知道指紋識別到底歷經了哪些階段,智能鎖的識別技術又將如何發展嗎?

全面普及的指紋識別共歷經三代升級

第一代(光學)指紋識別系統

第一代光學指紋識別傳感器都是採用玻璃表層,玻璃表層下面有一個螢光發光層,發光層照亮手指與玻璃接觸所形成的指紋圖案,這個時候玻璃下面的圖像傳感器進行掃描,掃描到的指紋圖案與存儲器中的指紋圖像進行比對便完成一次鑑別。

指紋考勤機

光學指紋傳感器的缺點比較明顯。

一是如果指紋表皮上死皮或者灰塵過多、或有破損和染色,會直接影響掃描的結果;二是由於光學指紋傳感器只掃描手指與玻璃接觸的二維圖像,因此採用指紋膜等方式就可以輕易騙過指紋傳感器,不夠安全。

所以光學指紋識別模塊一開始只出現在對安全性要求不是特別高的指紋考勤機,指紋採集儀上。


電容式(刮擦式)指紋識別

基於人們對安全性的追求,電容式指紋傳感器的發展動搖了光學指紋傳感器的地位。

很多人都記得以前筆記本上的指紋需要在上面滑動一下,這便是早期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的形態,那個時候很多筆記本電腦上配置的指紋傳感器都是線性的,所以手指需要從傳感器上划過,以便指紋識別器能依次讀取手指不同部位的圖像,最後再拼接成完整的指紋進行識別。

筆記本電腦指紋識別

儘管相對於光學指紋識別,安全性有所提升,但由於體積小,使得其使用場景更加廣泛,當時多出現於筆記本電腦、電子鎖。


按壓式(生物射頻)指紋識別

iPhone5s是首款搭載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的手機,並把指紋叫做Touch ID,在這之前,做指紋的手機廠商也有很多,但人們聊起指紋記住的卻只有蘋果。

並且在這之後,按壓式指紋識別便開始成為所有指紋識別研發公司競相追逐的目標。

iphone 5s 增加指紋識別功能

按壓式指紋識別能夠讀取皮膚表層下的活動層,實現極其精確可靠的指紋成像。

這種皮下讀取方式能夠應對常見的皮膚表面狀況,隨時隨地真正地讀取所有指紋。


當然這樣的技術缺乏一種足夠耐久的材料能在指紋傳感器表面來保護傳感器像素,並且研發的成本很高,直到蘋果研發出解決方案——「藍寶石玻璃」保護層的出現。

一直到這裡,電子鎖(這裡還不叫智能鎖)為控制成本,基本上還是採用刮擦式電容指紋識別方案,畢竟電子鎖生產廠商肯定是沒有手機廠商財大氣粗的。

智能鎖的識別技術找到新方向

一直到FPC(FingerPrint Card)的出現,智能鎖的指紋識別技術找到了新方向。

FPC是一家瑞典的廠商,也是全球領先的生物識別技術公司。

FPC指紋識別模塊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生物檢測識別。

簡單來說就是指紋識別模塊能夠檢測出按出指紋印的是人手還是仿造的指紋膜。

這項技術在安全性上來說非常重要。

也因該項技術,FPC廣受市場認可。

指紋開鎖

由於指紋識別技術的突破,採購指紋識別模塊的成本越來越低,於是採用指紋識別模塊的智能鎖便越來越多。

在經過了數次方案更新後,國內智能家居和智能鎖的廠家紛紛採用FPC的指紋識別方案。

2014年,物聯網概念大火,電子鎖也搭上了這個順風車,搖身一變成為了智能鎖。

行業表示2017年將會大爆發,而指紋識別還是主要的開鎖方式。

但是在前不久的蘋果發布會上,iPhone X取消指紋識別,改用面部識別。

作為具有顛覆市場的科技巨頭,到底打的什麼如意算盤,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從技術層面來看,面部識別對指紋鎖而言也不失為一個良機。

如果真的將其應用到指紋鎖,那麼以後在門口不用伸手就能開門,且面部的三維特徵比指紋更加那一複製和獲取,安全性也將大大提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指里的黑科技 淺析手機指紋識別技術

曾幾何時,指紋識別都是iPhone或Android頂配旗艦機的專利,誰又能想到如今哪怕是699的手機都用上這個技術呢?不過,都是指紋,它們背後的技術和原理還是有很大不同,全新的隱藏式指紋模塊也已...

誰將主宰生物識別?屏下指紋and面部識別

2007年第四季度,很少有前置指紋識別的手機發布了。進入全面屏時代的蘋果 iPhone 已經放棄了指紋識別,轉向面容識別的懷抱。而安卓陣營這邊,屏下光學指紋進展頻頻,如今第一款屏下指紋手機已經發...

機情觀察室:聊聊手機指紋識別那些事

這幾年智慧型手機競爭激烈的發展,帶來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技術下沉,曾經在高端機中才有的各種技術,在一段時間之後隨著成本下降等各種原因,會迅速下沉應用在中低端機身上,在近兩年的智慧型手機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