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手機簡史:仍未生,便已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全面屏時代:追求無邊框的初心

2013年,夏普面向日本市場推出了Sharp AQUOS PHONE Xx手機。

當時市場審美逐漸被iPhone 均衡的外觀所統治,於是國內媒體標註的評語包括「另類」「怪異」「東瀛風」,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詞:無邊框。

(至今為止,幾乎所有全面屏手機的宣傳海報都能找到這張創作於2013年的海報的影子)

這款產品屬於EDGEST產品線,從2013年開始陸續推出,其主要的產品特色即是將顯示屏的左右兩側與上方盡其所能的向邊框靠攏,從而儘可能地實現高的屏占比。

初代產品Sharp AQUOS PHONE Xx就實現了80.5%的屏占比,這在2013年而言非常難得。

隨後夏普還推出了更為人熟知的Crystal系列。

在這一系列中為了進一步在頂部實現無邊框的視覺衝擊,夏普開始引入骨傳導技術來代替傳統的聽筒,前置攝像頭也隨之轉移到螢幕下方,並利用玻璃導角的光線折射「放大」顯示範圍,達到近乎無邊框的視覺效果。

市場也逐漸開始教育用戶「高屏占比」的價值。

到2016年,夏普一共推出了28款具有類似設計的產品。

但由於夏普當時退出了中國市場,並沒有一款面向中國市場推出,這使得中國用戶對這些產品幾乎是一無所知的。

對於夏普而言,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款手機是2014年8月29日發布的Sharp AQUOS Crystal,這款手機真正地走出日本,面向美國等國家開始發售。

(Sharp AQUOS Crystal)

當時Engadget對這款產品的評價是:「We have an actual bezel-less screen……」繁體中文版Engadget的評測中也提及一個詞「全熒幕」。

無論bezel-less(無邊框)或是「全熒幕」,這都意味著,一個概念真的開始提出。

而到了中國,善於營銷的中國廠商,將其包裝成了一個詞——全面屏。

從追求屏占比、摒棄邊框約束的初心,到後來全面屏概念的產生,鋪墊的時間已經足足3年。

當三年之後的那個秋天,雷軍與斯達克站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拿出小米MIX時,全面屏的時代開始了。

全面屏之爭:小米與三星的兩個範例

真正喊出「全面屏」這一概念的,毫無疑問是小米。

2016年10月25日,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雷劇帶來了重磅的one more thing:小米概念手機小米MIX。

雷軍說「這是一部不計成本」而研發出來的產品。

小米MIX發布時首次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為了表達小米MIX屏占比之高,這是一個營銷概念,而不是技術概念。

儘管小米用各種非常規的技術來包裝,但小米MIX並沒有成為全面屏的標準。

不過小米取得的勝利是,全面屏這一概念非常適合於中文理解,迅速普及,成為普通消費者都能第一時間接受的一個概念。

如果翻看小米MIX與早兩年的Sharp AQUOS Crystal的螢幕設計,你都會找到諸多相似之處,包括下沉式的前置相機、骨傳導聽筒、三邊幾乎無邊框。

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小米MIX採用了17:9的螢幕比例,而夏普之前的手機均為16:9傳統比例;此外,小米MIX採用了圓角螢幕。

當時,小米將其小米MIX稱為概念機,官方的解釋是因為產量極為有限,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小米MIX的設計導致了諸如通話、拍照等基礎應用的使用缺陷,全面屏的概念意義大於功能效用。

但無論如何,參照至今為止的手機市場的發展,小米MIX這一款產品可以被認為是劃時代的。

原因不在於開創性——它並沒有實現從0到1的突破——而在於影響力,它讓手機廠商們明白外形上的突破可以形成多大的市場衝擊力,而其中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全面屏」。

在手機市場缺乏新的技術突破,急需新的引爆點的情況下,全面屏成為了「救世主」。

2017年3月27日,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表態,下半年開始金立1500元價位段以上的手機都將使用全面屏。

廠商開始全面湧入全面屏。

(2017年9月25日金立M7金鑽客戶&媒體品鑑會上,金立集團副總裁俞雷再次強調金立的全面全面屏戰略)

另一家迅速推出超高屏占比的手機廠商就是三星。

2017年3月29日三星在紐約推出了三星Galaxy S8,並在國內提出了另外一個概念「全視曲面屏」。

也就是說,三星在全面屏這一概念之上,加上了曲面屏的特質,打造了新的螢幕賣點。

不過相較於全面屏對螢幕的視覺衝擊,曲面屏的價值被邊緣化。

此時就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矛盾認知:消費者都認可小米MIX和三星S8是全面屏手機,但產品形態上卻大相逕庭。

與小米MIX不同的是,三星保留了上下兩頭的傳統布局,螢幕比例也更為誇張地達到18.5:9。

全面屏之爭就此浮現。

全面屏形態混戰:三者齊頭並進

時間到了2017年8月8日。

被富士康收購的夏普重返中國戰場,並帶來了全新的全面屏手機夏普S2。

夏普羅忠生預言:5G到來之前,全面屏是下一個風口。

與「全面屏風口說」一樣引人關注的,是夏普S2的「美人尖」設計。

S2螢幕並沒有採用圓角而採用了切角,同時頂部攝像頭位於頂部居中的位置。

這類並不符合常規螢幕形狀的全面屏設計,後來被統稱為異形全面屏。

(夏普S2保留了正面指紋識別,並將攝像頭居中放置,而邊角則採用了FFD切角)

無獨有偶,Android聯合創始人安迪·羅賓的Essential Phone於8月19日開售,這款產品也採用了異形全面屏。

(Essential Phone,母公司獲亞馬遜Alexa Fund基金和騰訊等公司3億美元的投資)

此時,手機市場逐漸進入每年的「金九銀十」的爆發期,大量以全面屏作為賣點的新品逐漸曝光。

但第一輪引爆腎上腺激素的,卻是手機業界關於全面屏的論戰。

9月7日,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魅藍手機負責人李楠在知乎上發表《別爭了好嗎,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從技術的角度嘗試「撥亂反正」。

在李楠看來,量產COF封裝方式、革新螢幕封裝技術的三星S8才能稱為真正的全面屏,而沿用COG封裝的小米MIX或夏普早前的Crystal只能稱為「前·全面屏」。

(目前的手機螢幕在顯示區域下方還要延伸出來一部分放IC等器件,叫COG封裝。

而三星的COF把以往螢幕下面的IC等部分,改動了位置並且做到了柔性,從「根本的技術層面」改進邊框寬度)

次日,雷軍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全面屏的前世今生》,表示「小米在全球首創了全面屏」。

他指出,小米MIX發布,「全面屏」這個詞的百度指數第一次被收錄,並表示,僅全面屏方面小米就申請了102項專利,而其中最關鍵的創新是突破了安卓系統對16: 9的限制。

換言之,在雷軍的表述可以理解為,高屏占比,並且螢幕比例不是16:9的才是全面屏手機。

第二個限制條件直接將夏普至今為止所有手機都排出在了全面屏之外。

(雷軍在文章講述了與谷歌談判螢幕比例的故事,但從研發和推出產品的節點上來看,LG和三星應該也在做著類似的事)

但是有意思的是,隨後的小米MIX2就採用了COF封裝,並進一步將螢幕比例從17:9變革為18:9。

(小米MIX2(右)與小米MIX(左)相比,有了更窄的下巴,但邊框卻厚了不少,加上縮小了螢幕,視覺衝擊力相比第一代略有退步,但實用性卻大大增強)

隨著一大波新機發布襲來,關於全面屏的討論,最後依然無疾而終。

而將全面屏在全球範圍內推向聚焦點的,則是iPhone X的發布。

2017年9月12日,庫克發布了蘋果設計最為激進的iPhone X,庫克認為這款產品代表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

iPhone X正面儘量地做到了全是螢幕,只在螢幕頂部有一排傳感器居中排列,被人笑稱為「齊劉海」。

而在iPhone X發布前後兩天,小米MIX 2(9月11日)與三星Note 8(9月13日)接連發布。

於是在全面屏的設計方向上,小米盡力移除頂部元件、三星為確保功能性保持偏向傳統的布局、蘋果採用異形全面屏設計。

三大「門派」同時出現在了市場當中,全面屏的概念更加泛化。

當然,至今為止我們的討論依然局限在國內市場,實際上國外並沒有全面屏這一說,相對應的是,比如外媒在描述小米MIX2時使用的依然是「bezel-less」(無邊框),但這一概念到了中文語境中,與努比亞的無邊框概念形成了混淆。

此時蘋果官網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參照。

在中國蘋果官網上,蘋果使用了「全面屏」的概念來形容iPhone X。

而在其他地區的頁面中,這一概念依然存在不同的表述,蘋果香港官網使用的是「全熒幕」的概念,英文頁面則使用了「entirely screen」這樣的描述。

至於國內廠商的宣傳文案中,則更充斥著「borderless」「fullview display」這樣的充滿中文直譯感的詞彙。

隨後在9月下旬,我們目睹了高頻的全面屏新機的「百花齊放,共享一色」:

9月20日,糖果手機SOAP R11將全面屏帶入千元機範疇;

9月21日,vivo X20發布,屏占比達85%;

9月22日,麥芒6發布,四攝+全面屏走向一體;

9月25日,金立首款全面屏手機M7發布,開始了全面全面屏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發布的全面屏手機都符合兩個共性:第一,螢幕比例都超過了16:9,屏占比較高且維持在85%左右;第二,均採用了保留上下端傳感器的傳統布局,而沒有使用異形全面屏或小米的方案。

由於更為穩健的設計和不以損傷功能性為前提,逐漸地,保留傳統的傳感器布局的全面屏手機在2017年成為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們共同的選擇。

一時之間,全面屏手機再次「同質化」。

同時,這也引發了第二輪的討論,這些選擇傳統布局的手機到底是否符合全面屏手機的標準?由於缺乏定義,如果強調屏占比,這些手機顯然入圍;如果參考小米雷軍強調的全面屏的第二條標準「螢幕比例突破16:9」,顯然這些手機也能入圍。

但相較於小米MIX和iPhone X的強視覺衝擊,這些保留了頂部傳感器布局的廠商們沒有能夠走出「拿全面屏炒作」的質疑。

未來全面屏手機會走到哪一步?第二代全面屏手機又是什麼?

9月22日,錘子科技羅永浩轉發了一條微博,微博中粉絲希望錘子能夠推出全面屏手機,而老羅直接回覆:「沒有啊,怎麼會有全面屏?」一下子懟了所有號稱推出全面屏手機的友商。

的確,全面屏,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手機正面全部是螢幕。

這一定義並不是徹底不可實現,小米MIX一度只剩下前置相機一個開孔,而通過翻轉相機之類的設計,加上全新的螢幕封裝技術,目前全面屏手機是可以無限接近的。

但考慮到功能實用性等方面,並沒有廠商這麼操作,而目前最接近的、屏占比最高的手機應該iPhone X。

那麼全面屏手機會怎麼一步步發展?

在金立M7品鑑會後,金立集團董事長向搜狐科技提及幾個全面屏手機的動向。

首先全面屏千元機在11月就會推出,這意味著全面屏概念的溢價能力會迅速消減。

第二,明年開始很多廠商都會推出第二代全面屏,「是類似於iPhone X那樣的異形屏。

他提及了一個關鍵技術——屏下指紋。

根據供應鏈方面的消息,諸如匯頂科技等指紋識別元件提供商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在明年就將實現量產。

這意味著,手機廠商將可以繞開蘋果的Face ID,而是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就能實現同蘋果iPhone X類似的外觀設計。

(屏下指紋識別曾被認為是實現全面屏的關鍵技術,無奈終端廠商紛紛選擇「搶跑」)

換言之,隨著上游技術逐漸成熟,全面屏手機將進入第二階段,除開保留傳統布局的全面屏方案之外,更具視覺衝擊力的、類似iPhone X的異形全面屏很可能成為市場追逐的趨勢。

但是異形全面屏,就意味著或多或少,「齊劉海」或者「美人尖」都將暫時保留。

100%的全面屏依然無法實現。

如果非要舉例一部全面屏手機,英劇《Black Mirror》第三季中展示的手機可能最為接近。

按照劇情推斷,這部手機支持無線充電,支持AR\MR,同時正面100%為螢幕,沒有一個開孔。

當然這樣的產品目前只存在於電視劇中。

(《Black Mirror》第三季劇照)

需要清楚認知的是,全面屏的市場意義在於,它成為5G到來之前,引發下一輪換機潮的關鍵。

不過隨著全面屏的全面應用,甚至將全面屏手機推至千元機層面,手機廠商們之間比拼的又將回到通話、拍照、系統優化等傳統項目當中來。

全面屏又將會變成諸如雙攝或者1080P一樣的標配,從而失去橫向比拼的意義。

仍未真正地產生,卻在吹捧中已然死去。

但好在,追求全面屏的動力與初心依然存在。

就像vivo產品經理韓伯嘯接受搜狐科技採訪時所說:「真正的全面屏屏占比是100%的,但這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中文科技資訊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30天內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即將推出的全面屏手機大PK,你更看好誰?

2017年將是全面屏手機爆發的一年,特別進入下半年,不少手機廠商的全面手機計劃陸續曝光,包括蘋果iPhone、三星、華為、金立等等的大品牌。2017年上半年大家看到的全面屏手機相當有限,只有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