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情緒界線模糊、相處時「隔著一道牆」的朋友互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意思的是,這些情緒界線模糊的朋友們通常都是滿「做自己」的人。

在他們跟我陳述這個問題前,我一直以為像他們那樣相對不在意他人評價又具有良好社交技能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0/11/21,生活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珮姬用閱讀妝點生命,以設計的角度生活,研究心理是興趣,圖像型記憶卻用文字思考的人。

沒事會把自己砍掉重練,常被誤以為極理性的感性派。

企圖從人生堆擠出靈魂的痕跡,在靜默中沈澱出動人的質地。

青春期畫漫畫,青年期賣故事,念中文不當作家,念教育不當老師,念設計不做設計,明明自閉還跑去辦活動做主持,現在覺得人生能持續充滿音樂、藝術、書、與友同歡就很好了。

部落格「玩物尚志」http://yayuh.pixnet.net/blog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呢?能夠流暢地表達自己意見,社交表現可圈可點,初相識會覺得是個極具親和力,能敏感抓住話題點、愉快聊天的對象,朋友不在少數。

往來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他們不太想碰觸私領域或談論太多感受類議題,雖然可以愉快交談,但似乎就到此為止,彼此之間始終會有一段禮貌的距離。

他們都很討人喜歡,但是想要親近他們的人最後多半鎩羽而歸。

幾位朋友曾跟我提過一個共同困擾,就是他們很容易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

即便只是朋友之間互相傾訴或抱怨的行為,對他們來說卻異常負荷。

更別說當對方的情緒指向他們時,小威告訴我那幾乎令他整個人僵滯、窒息,他不曉得怎麼辦,只能逃了。

所以每當他跟伴侶發生爭執,他不但無法接住對方、哄她,反而會不自覺做出例如責備、否定、冷處理的反應,讓伴侶更加失望。

本來以為這樣開朗受歡迎的朋友們,談起戀愛應該也是順風順水,沒想到感情路卻異常煎熬。

對他們來說找對象從來不是問題,維持才是,以致我有一半以上這樣的朋友年到40寧可選擇單身。

在我認識這個困擾之前,所能想像被別人情緒影響的狀態,多半是對方的焦慮透過言行干擾到周圍人,比如一直躁動地繞來繞去、對旁人講話語氣不耐。

職場上有這樣的同事或上司,辦公氣氛容易緊繃。

倘若對方單純只是帶有情緒地描述事情,而不是將情緒指向我,對我就沒有影響。

顯然這些朋友很難做到這一點。

細究原因,在於他們內心缺乏明確的情緒界線。

有意思的是,這些情緒界線模糊的朋友們通常都是滿「做自己」的人。

在他們跟我陳述這個問題前,我一直以為像他們那樣相對不在意他人評價又具有良好社交技能的人,應該沒太多交際問題才對。

反而是如我一類的多數人,經常困擾於「在意別人的感受」,必須花很多精神留意怎麼說話處事才不會冒犯到人。

不過雖然會想避免冒犯,我的情緒界線卻很清楚,幾乎不會因為「別人的事」影響心情,反而能夠接受傾訴、不太有負擔。

這些朋友學會設定內在的界線之前,通常會為了避免不適而產生外顯行為的界線,也就是直接設防,不跟別人有情緒往來。

在獨處時他們是情感充沛的人,但在人際關係上可能顯得麻木或隔閡。

自保的反射動作往往影響深度交流,這是由於深度交流多半涉及個人隱私和情感傾訴,正是他們無法承擔的環節。

而社交能力強化就彷彿他們的補償技能般,為他們維持著熱絡的人際關係,所以表面上我們很難發現他們有情緒交往方面的困擾。

潘妮自覺這種必須與他人情緒隔離的狀態長期以來阻礙她尋找知己和戀愛,近來開始想慢慢練習「設定情緒界線」這件事,於是來找我討論。

我跟她協調,基於我們相交多年的信任,請她跟我練習如何在可適應的範圍接納傾訴。

簡單的做法是,與她聊私事時我會適度控制丟出的情緒量,確認對方可以接受後下次再說多一點,兩人一起探討她能容忍的情緒閾值。

要是不行,就來釐清是哪一類描述會讓她感到壓力,因為不是每次都會讓她不舒服,描述方式或者事件類型也會影響她在接收時,被觸發什麼樣的情緒。

如果可以,我們就試著回溯過去是否曾有類似情境或經驗,請她設法把當下的感受說清楚。

我自己對為何有些人會因為情緒界線模糊而特別有壓力的猜測是,他們也算某種類型的敏感人。

只是每位敏感人的點不太一樣,有些人的敏感在於五感,有些人是在人我情緒,也有人的敏感是靈性方面的能量。

例如朋友A對自己的情緒狀態經常不敏銳,但對宇宙訊息跟他人的能量變化敏銳,所以親近的人發生事故前他會有預知夢或不對勁的感覺。

與其說他會受別人的情緒困擾,不如說他可能是受情緒所連帶的能量變化影響,而有多於情緒本身更加成的負擔(當然她本身也有情緒界線不明的問題)。

我所觀察的幾位朋友除了有敏感的共同點之外,通常也有位情緒界線不明的母親。

當母親習慣性把情緒丟給周圍人時,成年人懂得避開,小孩子往往沒有相應的技巧。

加上對母親有認同需求而從小就過度接收,導致他們沒有學會與人的情緒界線(爸爸逃開,媽媽沒界線=沒人教而且要承擔過量情緒)。

有相應煩惱的朋友,我會建議慢慢建立內在的情緒界線,把你的外在界線拿掉,深度連結才會更順暢一點。

內在界線模糊通常是把人我責任混淆的結果,不小心把對方該承擔的放到自己身上。

如果無法將別人跟自己的情緒區分,別人傾訴的時候,對你來說會是一種侵門踏戶的感受,直接衝擊下很難不產生抗拒心。

一旦有了抗拒心,就無法真心接納眼前人,因為讓他靠近就是傷害自己。

當人可以把自己的情緒跟對方的分清楚,確保自我感受良好時,才會有餘裕同理對方、給出關懷,但不感到負擔,只是需要練習以及找出混淆的源頭。

學會之後就不必總是跟人隔著一道牆,可以開始真正的情感交流,不用覺得跟人往來必須仰賴「社交技巧」達成,也能夠正確回應別人的期待(或給出期待)。

「別人」就不會是一個你在潛意識必須「防禦」的對象。

情緒界線模糊的朋友,內心與人是有隔閡的(為了保護自己而潛意識排斥深度連結),會呈現一種朋友很多知心很少或沒有的狀態。

並不是他們不想真誠,只是他們自己無法正確認知他人與自己的邊界,以致於對「他人(這個概念)」的認識在情感上並不完整,或者扁平。

所以也有朋友曾經對我說過,他覺得別人是很簡單的,在他眼裡人都差不多。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情緒界線他人評價做自己內在界線外顯行為敏感人深度連結人我關係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除了NFT慈善拍賣與資料上鏈,區塊鏈的「社會影響力」還有很多可能性1則觀點羅辛保——普京罕有地向他道歉的英國記者1則觀點串流龍頭Netflix盯上「免費仔」,新政策「非同住者須額外收費」引發熱議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中一中音樂課風波,你怎麼看?1則觀點黑狗「歐嘎」有高度攻擊性難收容,中途之家考慮安樂死,台北市動保處:應該是對法規有誤解1則觀點勇奪JamesDyson設計大獎的男性避孕器:睪丸煮蛋機(COSO)​1則觀點香港院舍爆疫,真的與擠迫居住空間無關?1則觀點學生拿手機拍下教學活動或體罰,老師能以「侵犯隱私權」為由禁止嗎?1則觀點烏克蘭首都基輔遭俄軍包圍,為什麼東歐三國領袖不惜冒著風險也要搭火車前往戰區?1則觀點那些說「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的人,看看中國如何利用北京冬奧做統戰19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