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 ...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唐代·王昌齡《出塞二首》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乾。

邊塞,寫景,敘事,戰爭,抒情,組詩譯文及注釋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

倘若攻襲龍城的衛青和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將軍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只剩下淒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里震盪迴響,將軍刀匣里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注釋1.但使:只要。

2.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

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

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其中每次匈奴重點進攻的漢地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廣為太守,所以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讓。

教,讓。

4.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5.度:越過。

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去邊防線打仗的戰士也還沒有回來。

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6.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中國北方的屏障。

7.騮馬:黑鬣黑尾巴的紅馬,駿馬的一種。

新:剛剛。

8.沙場:指戰場。

9.震:響。

賞析其一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

詩從寫景入手。

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

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緻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

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裡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

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

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自然聯想起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

“萬里長征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

這裡的“人”,既是指已經戰死的士卒,也指還在戍守不能回歸的士卒。

“人未還”,一是說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

這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因,後者是果。

這是從秦到漢乃至於唐代,都沒有解決的大問題。

於是在第三、四兩句,詩人給出了回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桿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

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

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

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里,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其二這首詩描寫了一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的情景。

棗紅馬剛剛裝上白玉裝飾的馬鞍,戰士就騎著它出發了。

戰鬥結束的時候天已經很晚,戰場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

城頭上催戰的鼓聲仍在曠野上迴蕩,刀鞘里的鋼刀血跡未乾。

詩人用寥寥數筆,就把將士們的英武氣概,勝利者的神態生動地描繪出來。

驊騮駿馬,是再好不過的馬了,還要給它配上再美不過的白玉鞍橋,可以想見這馬上騎手的威風。

這英武的騎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錯刀)奮戰沙場的。

這騎士披一身月色,頂凜冽寒風,鏖戰而歸。

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煙塵滾滾的沙場,那咚咚的進擊鼓聲還響徹耳畔。

這風度軒昂、勇武不凡、充滿自信的騎士,就是詩人心目中唐軍將官的形象,也是詩人矢志抗敵、無時無刻不意欲拼搏戰場的心靈寫照。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這實在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從耿耿赤心發出的雄壯的吶喊,也分明寄寓著詩人的殷切希望。

這首詩抒寫自信、進取、開拓為特徵的傳統尚武精神,風格剛健、清新。

詩人描寫戰爭的勝利,不在於字面,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

詩歌選取戰鬥生活的一個片段,以“騮馬”“沙場”“鐵鼓”“金刀”等戰爭意象串成一系列戰鬥生活的畫面,戰鬥的激烈與戰場的肅殺盡在其中。

詩頭“新跨”一詞將戰士風風火火、迎接戰鬥的激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詩尾以“血未乾”這樣一幅看似血腥的場景描寫戰士的內心——熱血並未因為戰鬥的結束而冷卻。

這種激烈肅殺的氣氛,生動地表現出戰士的颯爽英姿和激昂振奮的風貌。

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戰鬥剛剛結束的場面加以描寫,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勇猛善戰的將軍形象,熱情地歌頌了將士們為國殺敵立功的勇敢精神。

詩人描寫勝利,不在於字面,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

把戰士的颯爽英姿,激昂振奮的風貌寫了出來。

創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

組詩的第二首,《全唐詩》同時也錄入李白詩作下,作《從軍行》或《行軍》。

但《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沒有《軍行》一首。

歷來對此詩真實作者存有不同意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

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王昌齡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

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267篇詩文猜您喜歡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

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落雁西風。

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清代·納蘭性德《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清代:納蘭性德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

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落雁西風。

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寫水,邊塞,抒情,愁苦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唐代·張喬《書邊事》書邊事唐代:張喬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唐詩三百首,邊塞,生活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唐代·崔顥《雁門胡人歌》雁門胡人歌唐代:崔顥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邊塞,生活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