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十七) 第十四章:君子盡其本分,反求諸己 - 蓮榮會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消文釋義—. 經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

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期數選擇 131 130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22 121 120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11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99 98 97 96 95 94 93 92 91 90 89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首頁 關於蓮榮 中華無盡燈文化學會 蓮榮會刊 社論 大德法語 常禮舉要講座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錄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共修研學 小止觀導覽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勸發菩提心文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研學記要 隨念三寶經 菩薩清淨的行持 專題研學 孔門十哲塑像介紹() 聖者的祕密~大佛頂首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探源 講座因緣與法語觀修 二十五圓通暨七處徵心簡介 六趣輪迴經簡介 十大礙行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研學記要 大乘百法明門論簡說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簡說 遠端教學解惑篇─各地讀書會問答 人生大事—不能忽略的事實助念生西觀念作法研究 蓮池海會 往生見聞記 助念問答 三代共修活動報導 週六共修活動止靜法語 週四共修止靜法語 週四佛一共修止靜法語 專題報導 福建建甌文化行-孔門聖像授贈揭幕紀行() 道藝春秋~二00九春江逸子國畫塑像作品展 如是我見~母親節感恩活動與浴佛法會 中美教育差別 聖人後裔~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教授 道藝春秋~丁亥年江逸子老師國畫塑像作品展 孔門十哲塑像介紹 大時代的文化貢獻~道藝春秋展的饗宴 二0一二年寒假心靈成長班〜道藝人生講座 基隆淨宗學會人才培訓課程報導 莊嚴道場出坡行 養成班專題演講 教師節特輯 時哉時哉網路教育學院 如是獨行江逸子 基隆人才培訓班 孝治天下傳統文化高峰論壇 乙未年母親節福建放生活動 時哉時哉文化園區實栽農園現場報導 孔德成先生百年紀念活動 參訪觀摩 金門文化民俗之旅 森羅萬象老撾行 心靈的交流 參訪觀摩心得 未減清光照世人〜雪公特展暨遺風事業 禮懺法會 藥師懺法會報導 淨土懺法會報導 大悲懺法會報導 地藏懺法會報導 慈悲藥師寶懺法會儀軌觀修 日常省思 惑而不惑的主人翁 將病苦的示現轉成修道的資糧 娑婆喃語寄西方 後記 啟蒙園地 歷史故事 返班專題演講 九十九年大專寒訓暨心靈成長班研學課程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簡介暨心得 因果故事 弟子規 每月一字 出師表 心靈成長營返班活動報導 家長班研討專題 紀念孔子誕辰活動 九一年十二月各班返班記事 返班家長會迴響 九一年十一月各班返班記事 唐詩賞析 九二年 九二年三月各班返班記事 九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各班返班記事 九二年十月專題研討〜一起走過從前 九二年十一月各班返班記事 九三年二月各班返班記事 九三年三月各班返班記事 九三年五月各班返班記事 十四講表 古文賞析 論語略說 唐詩賞析迴響篇 暑期心靈成長營特別報導 二0一七年海峽兩岸國學營 最新消息 專題講座 講病 週四三代共修專題演講 福建國學堂專題講座 活動迴響 十十無盡的期許與承諾 可堪回味的結緣 活動報導 九十九年度暑期大專講座~佛說八大人覺經 九十九年度心靈成長班~孔顏之樂 第三屆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談為人師如何正己化他 第四屆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學乃成功的秘訣 道藝春秋觀瀾~丁亥年江逸子老師國畫塑像作品展 丁亥歲末台中蓮社聯體機構參訪 一生的學習成為神木的新芽~丁亥年寒訓課程 站在文化看出路~再造雪公弘揚儒佛的環境 孔顏之樂~第二屆海峽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 福建建甌文化行-孔門聖像授贈揭幕紀行 在天地間慟容~八八風災過後 一個久享尊榮的風采 九十八年暑期心靈成長班活動報導~謙謙君子 課程報導 義工心得 師長的話 心靈的印記~八八風災過後 心得隨想 災變觀修文 山水情~點亮心燈照災區 大專學佛運動之父~周宣德居士一一0歲冥誕紀念 緬懷周宣德大德紀念活動心得 丙戌年冬寒訓課程~清明上河圖暨故宮大觀展實錄 丙戌年夏大陸五古都參訪 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諸暨篇 八十九年與新社國小合辦暑期小紳士小淑女養成班活動 諸方暨集興孔學〜諸暨講座報導 二0一二年母親節活動報導 「心靈成長營」華梵大學參訪放生 丙戌年寒訓課程報導〜身安而后道隆 拉開寒訓課程的序幕 心得迴響 九十五年母親節浴佛放生法行 活動前言 活動法語 活動報導 心得分享 為初機大學生開的課程:普賢行願品講座 大專生的歷練—兒童生活體驗營 九十九年新春記事 萬古常新〜二0一0年海峽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 六班學員心得節錄 第三屆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談人師如何正己化他 兩岸國學文化交流講座〜政和、永康、濟南 國家法務人員生命教育研習營—禮樂教化對獄政的功效 有朋自遠方來〜文化一家親 喻親於道—癸巳年浴佛法會暨母親節活動報導 天涯若比鄰—二0一三年三月馬來西亞丹江「認識中華文化‧論語與儒學講座」暨「論語國際交流會」系列報導 群鴻戲海-文化藝術觀瀾 佛說阿彌陀經-大專佛學講座初機課程 瀋陽國學講座暨臺北造就時代菁英講座 夢想的世外桃源—二0一三年十月雲南行紀實 迎向朝陽—飛龍在天的見地與民族 樂見青年迎向文化—記醫王學社參訪 諸暨的春天—百花初放喻國學走入現代教育 穀雨時節瀋陽行-記瀋陽師範大學講座 二0一四年暮春江南行 出路由名言中通達—由論語及百法說起 多樣性的文化之旅─期待未來道藝大展 二0一五年大專講座-佛說四十二章經 二0一五年八月濟南大型公益講座 走入時代的領導人─大專青年經典講座活動 2016年寒假佛遺教經講座 二0一六年雪廬老人往生三十週年紀念報導 我今為何等事欲遊東馬─二0一六年春東馬生態之旅 孔子風采─二0一六年山東曲阜、泗水國學公益講座 丁酉年從論語的高度看三字經講座報導 實栽農耕隊日本參訪 創造價值的人生−由論語的高度看朱子家訓 2018暑期輔導課 戊戌年秋福州順昌行 2019年唯識簡介講座 論文研究 共修法語 週六共修止靜法語 週四共修止靜法語 護生放生 九二年五月十日母親節浴佛放生 難忘的母親節 文化導覽 台語漢文詩賞析 啟蒙專題 古文與民族命脈〜興古文續民族 大陸行腳 九三年江西福建參訪放生行 重現心中的驚奇〜丙戌年夏大陸五古都參訪 滴水成河的心得〜懷雪公暨參訪心得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走向雪廬的大道〜丁亥年春濟南行 濟南來鴻 對話散文札記 丙戌年暮春江南放生行 心得分享篇 關於安慶 佛國巡禮 研學報導 高山仰止〜雪廬老人往生二十週年之緬懷 研學法語 研學心得分享 學術報告 四海遊蹤 孔學一隅 孔子聖蹟圖淺說 論語簡說 孔門七十二賢淺說 孝經簡說 孔門心法—中庸之道 三字經簡說 藝術賞析 華夏精魂千秋 孝經圖簡說 天臺小止觀講座活動報導 丁酉(2017)年實栽農園中的人生大事講座 佛學幽覽 第129期::孔學一隅 孔門心法—中庸之道(十七)第十四章:君子盡其本分,反求諸己 樂天知命君子行 說易行難反求己 素位而行歷緣修 不怨不尤唯天知 —前言—   現代社會比過去分工更為精細,人人各有其位,各有角色要扮演,就好像機械設備中的各個零件,一個也不可少。

「社會」這個機器也是如此,若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恰如其分的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家庭才有幸福,國家才會上軌道,天下才可能太平。

君子就是一個能守住本分,修正自己的人,所以關於君子的修學法,不正好就是安定社會,皆大歡喜的良方嗎?   我們都知道日本武士刀很厲害,刀刃很鋒利,但是要經過諸如火燒除去雜質,水洗增加延展性,一公分厚度的武士刀,就需五千層的冶煉,製作過程讓人歎為觀止。

武器需要千錘百鍊才能成就鋒利,人也需要千錘百鍊才能成為有能力、有擔當、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成為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退轉、墮落的君子。

一個人能屹立不搖,具備千古的見地,能夠有很好的內涵、才學,都是要經過千錘百鍊的。

—科判分析— 中庸總體科判   第十四章還是在《中庸》的第二部分,即分別顯示中庸的修學法和義理。

本章科判分析   本章分為兩段,第一段是道在人身,第二段是忠恕近道,表現在世間的倫常。

  本章分兩段,第一段「素位而行」,是君子的總說。

君子安於自己的位置並發揮功能,做不出成效就反求諸己,不推諉責任和過失。

君子可能身處於富貴、貧賤、蠻荒未開化的夷狄或患難之中。

君子可貴的並不是人生的美滿,而是在富貴、貧賤、夷狄、患難之中都能安住,而且心不離道,這才是君子應有的形象。

第二段「行正求己」,君子是行為正直、言語合理、心態正常的人。

道若推展不出去,他就反省自己。

君子若在上位,不會驕氣凌人;若在下位,不會對上級討好、巴結、諂媚、拍馬屁。

當他遇到困難、挫折、障礙時,有能力處理這些境界而不怨天尤人,坦蕩的等待時機。

小人在遇到挫折、障難時,就會鋌而走險,心存僥倖。

最後以射箭來比喻,箭射的不好,要反省自己,懂得改進,這就是君子的形象。

—消文釋義— 經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

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消文:君子不論現在自己身處何位、何種環境、何種名分,都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不會超出本份,諂媚巴結、鋌而走險、眼高手低,不會希求非分的地位、財富。

  君子若現在是富(富有)貴(地位高)時,懂得如何在富貴中行持,在富中不會驕慢、淫逸、奢靡,能好禮而樂善好施;在貴中不會仗勢欺人,能禮賢下士,提拔人才。

  君子若現在是貧(窮困)賤(地位低)時,懂得如何在貧賤中行持,不會諂媚、討好、巴結他人,能安貧樂道,好好向學,令他人崇敬、景仰、有信心。

  君子若現在是身處夷狄時,懂得如何在夷狄中行持,在言語上講究信用,待人誠懇,不奸詐,守住自己的人品人格,日久天長,經受住考驗,終究會被他們接受、歡迎,這就是自己的出路。

  君子若現在處於憂患障難之中,包括颱風、海嘯、地震等天災,或者遭逢戰爭、瘟疫、車禍,或者生病,他都懂得如何在患難中行持,懂得磨練耐心,堅強毅力,考驗意志,堅固願力,如同千錘百鍊的武士刀一樣,冶練出剛毅、堅韌不拔、可堪大任的人才。

患難對於有理想抱負的君子而言,是成就的礪金石,是冶煉成金的熔爐。

  君子入富貴、貧賤、夷狄、患難都能得到他所該得的,在富貴中養成好禮和樂善好施,在貧賤中養成安貧樂道,在夷狄中養成忠信篤敬,在患難中養成堅忍不拔的性格,君子並不是故意找罪受,而是透過患難困苦、顛沛流離、種種折磨,作為自己的考驗,君子可以在任何境界中成就自己。

釋義:「素」,現在;「夷狄」,未開化的蠻荒之處。

經文: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

消文:《詩經》上說:「我們砍樹幹做斧柄,做斧柄的法則就是手上握的斧柄。

」拿著斧頭的木柄來砍樹,不用手上的斧柄來作標準,要用木頭來做斧柄是不可能的。

釋義:「柯」,斧柄;「睨」,斜著眼看。

經文: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消文:因此君子要用有道的人來培養人、管理人,君子是要改罪和過的,否則就如王莽和曹操雖然有才,卻壞亂天下。

或者說,君子要求自己嚴格,對他人是不苛刻的,只要對方願意改正罪和過,就可以了。

發明:修道的標準在人,有道的人才能弘揚道,沒有道的人則無法弘揚道。

修道必須透過聞思修,多多串習,使體悟愈來愈明顯,直到道理像是在眼前看花瓶一樣明顯。

君子用有道的人來管理人,不可以只有法令規章,這樣是沒有用的,法治治國,民免而無恥,事項條文沒有用。

只有質地好、好學的人,才能導正風氣、培養人才。

心術不正者,想要他弘揚道,也是不可能的,不但會糟蹋道、傷害道,還會使道提前滅亡。

孔子的學問能培養君子之才,是因為以道人才能培養出道人,少正卯則是培養小人之才,因為以小人之心來培養,只能培養出小人。

經文:忠恕違道不遠。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消文:能夠行忠恕之道就離大道不遠了。

不願意他人施加給自己的(如他人對自己無禮、不守信等),就不要施加給他人,這就是將心比心的恕道。

釋義:「忠」,心術正,表裡如一,有誠意;「恕」,將心比心。

經文: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

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消文:君子如果處在上位時,不會欺凌下位者,君使臣以禮,懂得以禮相待,懂得留有餘地,不結怨,因而能得到下位者的擁護。

  君子若處在下位時,不會攀緣、拍馬屁、討好、巴結上級,但會尊重配合上級,使上下合作、團隊一心。

  君子能端正自己的身體、言語和思想,而不會苛求別人,所以不會抱怨他人,也不會被他人抱怨。

不管遇到患難、顛沛流離、夷狄、貧賤等各種困境,都不會埋怨老天爺不公平,不怨恨別人傷害、迫害、羞辱,這才是君子的修養。

平時沒事時沒有火氣不代表修養好,這種修養是要經過歷練才能養成的,如武士刀要經過火燒水洗、千錘百煉才變得鋒利。

一個人在經歷這些考驗時,如果還能堅定志向、砥礪品德、確立見地、修正錯誤的看法,就能在境界中完成君子的品格、情操和見地。

  因此君子懂得平易的等待天命、時機,如《易經》中教導的依禮進退、依五倫修身、依道自利利他,懂得趨吉避凶之道。

小人往往在挫折、障難中,害怕貧賤、痛苦、磨難,因此鋌而走險,非分的希求名聞利養,希望不透過斷惡修善、忍辱負重,來脫離境界的繫縛,好逸惡勞,心存僥倖。

  孔子說:射箭可以用來比喻君子,只要是射不中靶心,都會反省自己技術不好,求自己的技藝進步,君子碰到挫折、障難、逆境考驗、道不能弘揚的時候,應反省自己是否德學、耐力、願力不足,人情世故不通達,禮節不講究,道心不堅固。

釋義:「援」,攀緣;「易」,平易;「俟命」,等待天命;「正鵠」,靶心。

—章旨—   1、道沒有離開人,這個人才是有道之人,有道之人的人生才真正有出路。

  2、道不是抽象的,而是可以實踐的,實踐在忠恕。

忠是誠實的質地,恕是將心比心的心態,能夠在五倫上將心比心,必是敦倫盡份的君子。

—析疑— 一、本章與前章之關聯為何?   上一章講到敦倫盡份,這一章更講到素位而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兩章合看,更可以看出君子應有的風範與內涵。

二、如何善用外境建設自己?   當貧賤的時候,不是故意去貧賤,而是不得不如此。

如邦無道的時候,大環境就是營私舞弊,貪汙腐敗,君子不跟外面的小人同流合汙,自然就會貧賤。

或遭逢橫禍,要被貶到夷狄之邦,或者生病、車禍、天災、戰亂等等,都要善用外境來建設自己。

如看戲讓人著迷,曲終人散時,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離席,正是因為演員演什麼像什麼,並且各個角色互相配合,才成就美好的戲劇。

君子也是如此,能夠安忍於自己的處境,能夠任重道遠,配合別人來改善風氣,修養自己的德學,成就自己一生和他人的善業,共造社會善良的風氣。

三、素位而行有何特殊稀有之處?   素位而行有很多好處,可以充實自己的內涵,一般人不會在各種境界上磨練、充實自己,並且發揮自己各個角色的功能,如果有這樣的見地、心量、想法,就願意在環境中,充實自己人生的見地,考驗自己的耐心,歷練成就自己的內涵,這是非常特殊稀有的,唯有君子才能辦到。

  素位而行有兩種,一種是講究名分,《論語‧子路》篇說:「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必也正名乎」,孔子強調名分的重要,如果超越了名分,叫作「勇而無禮則亂」。

如基層公務員可以就自己的職務,解決民眾的問題,但不可以行使長官的權力,最終裁決仍由長官決定。

  另一種是在倫常中,《論語‧顏淵》篇裡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國君的把角色演好,就是懂得充實內涵、依禮待人、用人得當;為臣子的把角色演好,朝廷一團和氣;為父親、為子女的把角色演好,則家庭一團和氣。

家和國如果都是和諧的,這就是強盛的形象。

  如果不素位而行,就如《論語‧顏淵》篇裡說:「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國家有內亂,上下不和,此時縱然經濟發達,但亂象頻出,甚至有敗亡的徵兆,這樣的享受又有何意義呢?   上述可見,富貴中行乎富貴,才是富貴唯一的出路;貧賤中行乎貧賤,才是貧賤唯一的出路;夷狄中行乎夷狄,才是夷狄的出路;患難中行乎患難,才是患難唯一的出路。

素位而行,就是在名分中安分守己,在倫常中敦倫盡份,這是唯一的出路。

君子如果通達這樣的見地,必然能趨吉避凶、逢凶化吉;小人行險僥倖,縱可逃得一時,也逃不了一世,縱然逃得了今生,但終將禍延子孫。

四、沉迷富貴有何害,反之善用又有何功?   有的國外球員炫富,縱使有幾十億的身價,最終卻因吸毒、過度享受而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迷戀富貴除了自己遭殃,還禍延子孫,富不過三代。

因此富貴之人要善用富貴,才不會白白浪費,不會吞下富貴帶來的痛苦。

五、富貴之人應如何善用富貴,才不會白白浪費?   富貴之人可以展現公益形象,舉凡環保、節能減碳、社區參與、慈善救濟、推展文化事業等都能不遺餘力的奉獻己力,這才是富貴者的責任。

  老子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愈是為人著想,自己收穫愈多;愈是給人財富,自己財富愈多。

二○一九年,比爾蓋茲(BillGates)先生又蟬連世界首富,擁有一千一百億美金的身價,但他是世界最會做公益事業的人,而且愈做公益,就愈成為世界首富,可說他是最懂得運用富貴的人。

有一家咖啡館,提倡買咖啡的人,可以點兩杯咖啡,一杯自己享用,另一杯則用咖啡貼紙貼在牆上,提供給窮人也可來享受咖啡,獲得招待,你的享受也同時兼顧別人,店員不會因為富貴而特別招待,也不會因為貧賤而特別疏忽,使得社會充滿溫情,為人著想的好風氣也一直延續。

六、貧賤之人應如何看待貧賤?   貧賤之人要反省自己努力不夠,沒有好好充實,能力不足。

貧賤之人可以從貧賤中看到人生的真情,這是富貴之人難以看到的。

貧賤之人如果能夠安分守己、不希求、有品格、有情操,就更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如顏回得到子貢的尊敬,就是因為他充實德學,在周遊列國時,沒有人會看輕顏回,連楚國子西大夫都認為他是宰相之才。

七、貧賤有何優缺點?   貧賤的缺點是生活不充裕,物資很缺乏,經濟很拮据,無法滿足家人的需求,也會讓人看不起,甚至遭致羞辱。

但雪廬老人說:貧賤的優點比缺點多很多,有無限的好處。

貧賤時能看得到人情冷暖,因不用應酬而有時間充實自己,也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子女也大多會刻苦上進,不會出現富貴人家的奢靡浮華。

如果貧賤者有這樣的眼光,就能安於貧賤中;若沒有這樣的眼光,則在貧賤中不能安分,當財物拮据、受到羞辱時,就會痛恨貧賤,生起很多煩惱,乃至憤世忌俗。

八、素貧賤,行乎貧賤的樣子?   有時富貴會變夷狄、貧賤、患難,人世間是無常的。

但在肯亞、阿根廷、摩洛哥、印度等國家,很多人生下來就是貧賤的,可能面臨環境上的考驗,如身處高原流水,面臨毒蛇、猛獸的阻撓,或者身體有殘疾,但有些孩子反而懂得求學,在貧賤中仍然能充實自己,享有求學的快樂,這是我們身處富有國度所未能及的。

如果不好好上進,則對不起那些積極求學的貧賤者。

九、如何做到素夷狄,行乎夷狄?   《論語‧衛靈公》篇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語上要誠實守信,行為上要厚道、對人恭敬。

哪怕是生在未開化的蠻陌之邦,大家還是會歡迎講信用、待人厚道的善人。

反之,動機不良、說謊話、做壞事,走到哪裡也不受歡迎。

在《論語‧子路》篇裡孔子對弟子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懂得獨處,做事實在,對人有誠意,只要不放棄這樣的德行,就是在夷狄的出路。

十、素夷狄,行乎夷狄的榜樣?   第一個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她從青海到西藏時,一路上是一片荒涼,綿延不絕,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變化。

她從繁華的長安,去到荒涼的西藏,不論風土民情、氣候、飲食,都是天差地別。

但文成公主沒有埋怨、哭泣、牢騷,而是把文化帶到西藏,造就了今日西藏文化的昌盛,她也是藏族人最歡迎的漢人。

  第二個是雪廬老人,六十歲來臺灣,那時臺灣還未開發,講話臺灣人都聽不懂,但他從來沒有埋怨、牢騷。

他九十六歲時說自己從未嘆過一口氣,既使過年一個人吃年夜飯,卻不覺難過。

他一生堅定、刻苦、有遠見、有才情、有熱忱,他是「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

」當他過世時,學生如喪考妣,他是「素夷狄,行乎夷狄」的榜樣。

十一、如何面對患難而做到素患難,行乎患難?   《禮記‧曲禮上》中說:「臨難毋苟免」,面臨患難,不要求苟免,就是不要用非分的方式逃離患難,如沒有錢時用非分之道,做不好的事業或勾當來賺錢。

  要用什麼心態來面對障難呢?如文成公主到西藏,或者君子遭受充軍、勞改的患難,像林則徐為中華民族的延續而禁鴉片,下場卻是被充軍到新疆,成為鴉片戰爭的犧牲者,他做善反而遭受苦難,但他臨難卻不求免除,勇敢的去面對。

《孟子‧告子下》中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就是老天爺對自己的考驗,讓自己的心志堅定,身體硬朗,忍耐力加強。

如果在這幾方面考驗成功,歷練過後,自己的承擔力、堅忍力、忍辱力、願力都會進步,君子有時候要靠外境磨練而成就,雪廬老人說:歡迎困難、迎接挑戰。

  敘利亞是當前世界最糟的地方,每天都有戰亂,死了很多人。

老百姓自發組成白頭盔隊賑災救濟,在炮火連天的環境下拯救傷亡,在患難中還發揮君子的情懷去利益他人。

如同中日抗戰時,雪廬老人從濟南逃到大後方,在烽火連天中,還組建救護隊救助傷亡的人,這就是「素患難行乎患難」的典範。

在敘利亞的難民之中,大家都沒有飯吃,但是在轟炸的恐懼、無奈、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當中,卻轟出了這種情懷。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可見君子是被考驗出來的。

十二、無入而不自得,要如何得?   君子處在富貴、貧賤、夷狄、患難中,可以得到心安、人品、歷練、閱歷、志向、安忍、考驗、善緣、人格的成就,得到的太多了。

不要只是把所得側重於錢財,人生的內涵才是真正的得。

十三、正己而不求於人,應如何正己?   《論語•衛靈公》篇裡說:「躬自厚而薄則於人,則遠怨矣。

」端正自己,要求言語、行為、心態上講究,但對別人不苛責。

別人有他的因緣和不足之處,因不會苛責別人,不會怨天尤人,則遠離自己的埋怨,也遠離了別人對自己的怨恨。

十四、正己而不求備於人,其形象為何,有何特殊稀有處?   正己而不求備於人,這樣的人不會苛求人,不要求他人完備,不會爭功諉過,會為他人著想,容易與人合作,遠離人家的怨恨,這樣的人極為特殊、稀有,也是君子的人格修養。

十五、如何做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明明做得很好,應該得到福報,卻往往遭受到災難、痛苦、困境,此時要如何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呢?《論語•憲問》篇裡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下學」是說,我們應在人事上學,在貧苦、富貴、患難、夷狄中學,好好的學得人情世故、道理通達、內涵充實、體諒別人。

「上達」是說,能通達於天道,自然能趨吉避凶、逢凶化吉、改變命運。

十六、君子居易以俟之,形象為何?   「居易」指很平易、正當的道理,就是君子安住之處,尤其是《易經》上講到的趨吉避凶的道理,都要在人倫、名分、道理、人情世故上講究。

《了凡四訓》上說:「易為君子謀,修身以俟之,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

」有一分的非分希望、討好巴結、心思不正都要斬斷。

十七、如何做到居易以俟之?   一定要通達行險僥倖的過患,居易俟之的功德,還要懂得親近老師、朋友,好好共學,增長見識、培養能力,在環境上多多磨練自己,慢慢的才能在道理上體悟,處於逆境才能坦然,進而逢凶化吉,這些做法是環環相扣的。

十八、小人行險以徼倖,其形象、過患、目的為何?   小人在遇到困難痛苦時,一定會想很多不入流、不合道理、邪門的招數,只求過關,形象就像是走鋼索一樣,也能夠走過去,但如果遇到大風吹來,總有一次會墜落萬丈深淵。

  行險僥倖的過患是每天提心吊膽,君子遠離,小人親近,而且煩惱眾多,心思詭異,雖然名利雙收,卻得不到該有的人生快樂,恐懼的心態使他白天緊張,晚上失眠,就算一生熬過這些風險,最終卻禍延子孫。

十九、為何以射箭做比喻?   君子反求諸己,孔子比喻就像射箭,射箭的人射不好時,就會反省自己,君子也是一樣,在逆境中反省自己,不爭功諉過,願意接受別人的勸導、指正、善緣,看到別人的長處就改善自己,樂於接受別人的舉正,樂於改過。

當運動員做不好,教練很兇的修理他,他都能欣然接受,君子要像運動員一樣,精益求精的在思想上、行為上、言語上追求進步,使自己過失越來越少,福報越來越大,智慧越來越深。

  二十、射箭失準有何原因?   一般人射箭射不中,往往會推諉、多方掩飾,如推託是箭或弓的材質不好,或是風太大、陽光太強,或是昨夜沒睡好,或是今天忽然生病,或是運氣太差,或被別人陷害等等。

但運動員不會這樣推託,因為就如《禮記•射義》裡說:「射者,仁之道也。

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運動員都會反省自己技不如人,只有重新再來,取得好成績。

君子為了要歷練人格,修養德學,成就才情,堅忍毅力,就應該像運動員這樣。

—總結—   一、富貴、貧賤、夷狄、患難是無常的,富貴時不要得意忘形,因為也可能會變成貧賤;身在夷狄也不必怨恨,也許富貴就在其中;有時患難成為成長的契機。

人生是不一定的,不要只看眼前、表面,要經營完整的人生。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不是一下子跑完一百公尺就完了,後面後繼無力,懂得經營人生的人,如馬拉松一樣,能夠一直跑下去,最後才能脫穎而出,這是歷煉出來的。

我們不要去羨慕富貴,有時富貴者可能會淪為階下囚;不要瞧不起貧賤,貧賤者未來可能成為達官貴人;不用羨慕那些平步青雲的,他們有時在鬥爭中被流放;不要怕患難,漢文帝就在患難中當上皇帝。

人生無常,不要看到好的就討好,看到壞的就瞧不起,眼光千萬不要短淺。

  二、上下關係的相處,要上不陵下,下不援上,守住這樣的原則,才能經營出好的團隊。

  三、君子雖然要在富貴、貧賤、夷狄、患難中素位而行,但要懂得入世,不能只是抱持古道,不了解現代。

君子雖然不能追趕潮流,但也不要食古不化。

大陸中央有句口號:「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樣才是博古通今、走入時代的君子,西洋的科技、邏輯推理都可以運用到中華文化,作為學習的方法,這才是君子入世應有的胸懷。

  總而言之,老子和孔子都認為時機很重要,老子曾對孔子說:「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時機好的時候飛黃騰達,時機不好時也要安分守道,把握時機是本章的重點,富貴、貧賤、夷狄、患難都可以是成就的時機。

—問答— 一、如果都不做本份外的事,在某些情況下是否會被認為太自私了?   君子本來就是利他的心態,《大學》裡說:「君子以義為利」,「義」就是利他,但要在範圍內利他,如公家機關的承辦員,可以盡自己的本分去便民,但不能超越職權去做,僭越會讓人懷疑、猜忌,與長官不和,同事間也會認為他是霸道的人,結果適得其反,君子「素位而行」是很高的智慧。

二、若行有不得要反求諸己,為何堯要殺鯀,舜要逐四凶,禹要殺防風氏,孔子要殺少正卯?   君子在公在私都要反求諸己,但如果一個人沒有盡到他的本分,沒有好好經營,傷害了老百姓,那麼站在執行者、長官的立場上,要追究他的責任,在公家領域必須予以處分,否則宵小橫行,社會混亂。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自己必須反省是否在職務的本分上,做到合理要求人、提拔人才、阻止屬下作不當之事,二者不相矛盾。

三、君子是否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別人?   要求別人時,要看到他的能力、職分,不能要求他做能力、職權之外的事。

如果屬於行政人員,不能要求他在科技上的成就,對農夫不能要求他作文書,對文書也不能要求他會種田,君子不能求全責備。

四、要想成為君子必須要經歷這些考驗嗎?   君子不經過考驗怎知道自己是君子?怎知道自己是心志堅定、忍辱負重、願力堅固、能安忍的人?君子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利益他人,一定要有承擔,經過考驗,才能成就君子,如金子要經過火燒水洗、捶打冶煉後,密度才會高。

五、有的人會反省自己的過失,會做好自己的本分,但沒有學習過經典的內涵,此人可算君子嗎?   如果此人有良師益友,能互相切磋琢磨,這樣也可以。

但一般來說,沒有學習經學內涵,沒有標準,無法知道自己的過失和對錯,也無從反省。

如學習了《常禮舉要》,我們才知道在禮上是否犯了過失,對長輩是否禮數不到,行為上是否冒犯他人,言語上是否在意了他人的心態,沒有通過學習,往往都不覺得是自己的過失,那怎麼成為過失愈來愈少的君子呢? 六、現見人生有很多不依正道而行,日子還不是過得好好的,成為善人或君子難道是唯一的出路嗎?   這些人表面看起來過得很好,但細細探究,他們往往內涵膚淺,內心空虛、煩惱很多,人生沒有方向。

君子雖然有時看起來不好,但實際上他能對治煩惱,心胸開闊,精神爽朗,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們要懂得定義人生,就好比辨別真假古董,真正的古董是要有內涵的。

七、居易以俟之,是否過於消極?   有時太過躁進是不行的,要懂得等待時機,是充實自己、廣結善緣、堅固心志、練磨情操、對治煩惱的等待,時機到時就能順勢而行,好好的發揮他的能力,發展他的理想和抱負,這樣的等待是積極而非消極的,比逆勢而行好太多了!是非常高的智慧。

八、有人說:韓信未得高位時能忍胯下之辱,得高位後卻被名利沖昏了頭,這不就是不能「素位而行」嗎?   是的,有些人在貧賤時能安忍,但到了富貴時就沖昏了頭,今日民主制度選舉也是如此,選舉時表現的滿腔熱血,選上後卻營私舞弊,能夠經受住歷練,才是真正君子的形象。

九、有云,素位而行,本位主義,往往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正是許多公務員的心態嗎?   「素位而行」若不善解,就以為只是守住本分,而此處是說,雖然要懂得不越權,不做非分之事,但可以發揮本分。

如兒子不做長輩的事,不代長輩做決定,但兒子還是能發揮功能,讓家庭和諧,盡上孝心,勸諫父親的過失,保留父親好的做法,這些能力在他做兒子的時候蓄積,等到他主持家政時,能夠青出於藍。

十、患難、貧賤時如何調適自己素位而行?   要靠見地、同參道友以及對成就君子的信心,在富貴、貧賤、夷狄、患難中素位而行是唯一的出路。

把道理想清楚後,想不素位而行也辦不到。

在磨練耐心、充實內涵、累積善緣,跨越不同場合障礙後,便成為可以處理各種不同問題的人才,成為主政者、企業家、教育家。

十一、現在人有各種身分,應如何取捨輕重素位而行呢?   要看是什麼場合,例如董事長回到家裡,對著父親就是兒子,對著太太也不是對著員工,如果在公司的場合,兒子是員工,此時就是董事長對著員工,而不是父親對著兒子。

不同的場合,就要符合相應的身分,要執行名分內的事,不要越權,才能樹立典範。

再如行軍作戰時爸爸是將軍,兒子是步兵,步兵就要聽從將軍的命令。

又如皇帝膝下的阿哥們,在家為父子,在朝就為君臣,不能把阿哥的習氣帶到朝堂,要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做好本職。

十二、女性的天職是相夫教子,應用於現代,也需要在外工作,結合本章應該怎麼解釋?   走入時代必須順應時代,女性出門在外擔任重要角色或機關首長,那是大家都公認的身分,是什麼職位就把本職做好。

但女性回到家中,就要把太太、媽媽的角色演好。

有一位樂隊的指揮家回到家後,就在拖地板,這就是素位而行。

十三、儘管對道理都知,如何在碰到困難、面臨問題時能及時生起正念呢?   生起正念不容易,要常常聽講道理、串習觀念、複講、練習、寫筆記,透過各種方式記住道理,遇到境界時如果沒有生起正念,要提醒自己下次注意,要不斷的自我暗示,不斷的接受他人的規勸,不斷的訓練自己提起正念的能力。

十四、君子素其位而行,此章列舉這四個方面有何特別之處嗎?   人生大概就是富貴、貧賤、夷狄、患難等幾個境界,或者說就是順境和逆境,要細分當然還可以分出很多。

十五、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現今社會的人都反求他人,都認為自己沒錯,請問要如何覺察自己該反求諸己?   現今社會很多人不想學習君子之道,想要學的是發財之道,君子之道跟社會的觀念有時是不合的,但要了解君子之道才是真正的出路,不管別人怎麼看待。

盡量要跟反求諸己的人做朋友,不要跟反求他人、苛求他人、刻薄寡恩的人相處,要敬而遠之,親賢遠佞,大家在反求諸己的環境裡,互相勸善規過,成就愈來愈高,欣欣向榮。

十六、除了射箭以外,還有哪些可以用於反求諸己的比喻?是否有其他與射箭有關的人生哲學?   其他如跑步、射擊、游泳等比賽項目,都要反求諸己,然後苦練,都可以作為君子進德修業的覺受。

  我們的求學,不能以貧窮或者父母照顧不周為理由,因為一樣有許多成功的例子,我們不能拿許多理由來搪塞自己無法成功,那樣反而是傷害自己。

我們要拿正面的理由來勉勵自己,如有些人可以在困境中脫困,又如公司各部門要求業績,都要反省自己,而不是反求他人,君子反省自己的覺受亦如此。

十七、君子居易以俟之,換句話,可以說是「盡人事,聽天命」嗎?   聽天命之前一定要盡人事,要問自己是否有充實自己,遇到境界時是否盡到本分,是否在夷狄、患難時素位而行。

如果是盡了人事,這時是聽天命,就是要看時機,時機不到則安忍,時機到了就要好好發揮。

(下期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