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人有過下背痛十大迷思醫師逐一破解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王思恒認為下背痛就像感冒,不一定要看醫生,但看醫生能先排除嚴重的可能性,且吃藥治療緩解症狀,「有很多民眾認為有骨刺、脊椎退化、年紀增長就會造成下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迷思破解
8成人有過下背痛 十大迷思醫師逐一破解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64,853
2020/03/30·
作者/葉懿德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下背痛是國人常見困擾,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因下背痛就醫的人數僅次於感冒,約8成民眾一生至少有一次下背痛經驗。
不過,大多數民眾卻不夠了解下背痛,舊有或錯誤的觀念也可能影響治療和預後,《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JSM)》日前就發表一篇破解下背痛迷思的文章,澄清10大民眾容易誤解或舊有的下背痛觀念。
「民眾普遍對於背痛的迷思,也是造成背痛不容易痊癒、病患數量這麼多的原因之一,」曾因此困擾,長期關注下背痛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就指出,「這些新觀念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會很驚訝,認為『這些觀念和我知道的都不一樣』,甚至沒辦法接受,但我很認同下述提到這10點觀念,覺得十分精闢。
」迷思1:下背痛是嚴重的疾病其實下背痛大多不是嚴重、會威脅生命的狀況。
但還是得先經醫師評估,排除高危險的可能性,僅有極少數的下背痛是嚴重疾病的表現,王思恒分享,「曾遇到病人因為攝護腺癌轉移,造成下背痛,但這樣的情況相當少見。
」(推薦閱讀:《康健》試用團隊實測開箱 舒緩預防背部痠痛神椅)迷思2:下背痛症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變更嚴重並不是年紀愈大愈容易背痛,下背痛患者年齡大多集中在30~40歲及80歲以上,且下背痛不會因為年齡增長加劇,反而大多數症狀都會改善,不會惡化。
廣告
王思恒認為下背痛就像感冒,不一定要看醫生,但看醫生能先排除嚴重的可能性,且吃藥治療緩解症狀,「有很多民眾認為有骨刺、脊椎退化、年紀增長就會造成下背痛,但其實是錯誤觀念,從比例上來看數量差不多,且下背痛症狀大多會隨時間改善,治療是為緩解疼痛,即使沒有治療,下背痛也會自行痊癒。
」年齡不應該是焦點,身體使用的方式才值得關注,郵政醫院疼痛科醫師楊琢琪認為,下背痛患者應該要改變過去僵化的習慣、調整動作模式,如果什麼改變都不做,症狀仍有可能持續,甚至隨時間惡化。
(推薦閱讀:腰背若出現這些情況...恐為退化徵兆!醫公開保養脊椎4秘訣)(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迷思3:持續下背痛都是因為組織傷害100個下背痛患者中,約有85個是非特異性下背痛,代表找不到明確結構原因,也是最常見的類型。
長期下背痛不見得和組織傷害有關,反而可能和生活習慣、負面想法、消極態度有關係。
「有時候下背痛患者的X光甚至比一般人還要漂亮,因此不必執著於影像上的結構,」楊琢琪指出。
(推薦閱讀:你的腰痛,怎麼找也找不到病根嗎?)王思恒解釋,民眾普遍認為下背痛就是要開刀、年紀愈大愈嚴重等,因此也產生下背痛難治療的心態,而這樣的心理會影響生理症狀,導致下背痛難以痊癒甚至加劇。
廣告
迷思4:下背痛的原因一定要靠影像檢查判斷錯,影像不代表一切,楊琢琪表示,要釐清下背痛原因,仍需要詳細的身體檢查,影像檢查只是輔助,且影像有異常不代表會造成疼痛。
影像檢查對於下背痛的預後和恢復大多沒有幫助,甚至可能因為心理因素,讓預後和恢復狀況變得更糟。
國外的下背痛治療指引也建議,若沒有明確懷疑,不須做影像檢查,甚至有研究發現,有做影像檢查的患者下背痛較不容易痊癒。
王思恒解釋,大部分下背痛患者找不到明確原因,因此影像檢查不是絕對必要,不但能減少花費,也降低接觸輻射頻率,且沒有人的脊椎是完美的,多少會有一點骨刺、兩邊不對稱,這些小瑕疵反而可能造成病患焦慮。
(推薦閱讀:人體工學椅真能緩解腰痠背痛?《康健》試用團隊實測給你看)(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迷思5:運動、活動時出現疼痛,代表脊椎受傷,需停止或改變所做的運動過去觀念如此,但近年有學者發現,慢性下背痛患者在運動時感到疼痛,比沒有感到疼痛的患者恢復得更好。
廣告
「這是一個滿新的概念,運動時感到疼痛,其實不一定表示你做錯了,」王思恒解釋,疼痛不只是東西壞掉而已,可能因心理因素,或是大腦對疼痛的調節出了狀況,因此運動時感到疼痛,不一定代表受傷,反而有研究指出,運動時感到疼痛,其實不需要過度擔心,甚至能幫助下背痛恢復得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代表運動時疼痛完全沒問題,但若是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在進行適當運動復健時,感到些許疼痛是可以接受的,「以疼痛值滿分是十分,大約三分左右的疼痛不須太過擔心,但若是劇烈疼痛就該就醫,尋求專業協助,」王思恒說。
「疼痛不代表脊椎受傷,但確實表示需要做出調整,」楊琢琪則表示,若是運動、活動時出現疼痛,還是需要進行動作調整與學習,或是提升身體的基礎能力,來幫助患者完成活動,但不代表應該完全停止運動或活動。
民眾若是運動時突發疼痛,可先暫停並觀察後續狀況,若持續疼痛應先就醫,排除結構上的問題後,再進行動作教育或運動復健。
(推薦閱讀:護具:避免長期用 小心肌力反退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迷思6:不良坐姿、站姿和搬重物的錯誤姿勢會引起下背痛不良姿勢和下背痛到底有沒有明確關係?王思恒表示,目前大部分研究發現,應該沒有,只有少部分研究認為有些許關聯。
過去認為是骨盆前傾、駝背等不良姿勢造成下背痛,「但有學者發現脊椎側彎患者下背痛的比例,和一般人無異,也打破了不良姿勢和下背痛之間的關聯,」王思恒指出,若是沒有反覆機械性操作,不良姿勢不一定會導致下背痛。
楊琢琪則認為,姿勢是否「標準」與會不會背痛無關,倒是坐太久、動得少才和背痛相關。
因此不需糾結於維持完美姿勢,反而建議民眾多活動,不要長期時間維持某個姿勢不動。
(推薦閱讀:游泳有助緩解下背痛 但2種姿勢要避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迷思7:下背痛是因核心肌群不夠力,只要有強壯核心肌群就能預防下背痛錯,過去認為,背痛就是因為核心肌群無力,所以要訓練核心,但其實這個觀念近年不斷被挑戰,有學者發現,下背痛患者的核心力量不見得會比一般人差。
王思恒表示,目前的觀念是,背痛和核心肌群無力沒有關聯,虛弱、失能的核心肌群不會導致下背痛,雖然核心訓練能治療下背痛沒錯,但它的效果沒有比其他運動好。
民眾不應過度執著核心訓練,而忽略了其他面向,楊琢琪表示,脊椎的活動是3D的面向,不應過度訓練、只偏重某些肌群,而應該要均衡發展,「加強核心可能是復健計畫其中一部分,但並不是唯一。
」迷思8:讓脊椎反覆負重會造成磨損和組織受傷事實上,長期的脊椎負重大多是安全的,且對於強化肌群有幫助。
王思恒解釋,身體組織不是死的,可依外在需求、壓力改變,像常搬重物的人背肌特別強健,所以若有長期訓練、循序漸進負重,並不容易因此受傷,大多數人會受傷,多是因為身體還不習慣,冒然讓脊椎承受巨大重量,增加受傷風險。
即使是非特異性下背痛患者,也能透過循序漸進的重量訓練,幫助身體恢復、改善下背痛。
(推薦閱讀: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康健》試用團隊開箱人體工學椅)迷思9:下背痛反覆發作都是因為組織受傷反覆的下背痛通常和活動、壓力或情緒的變化更相關,不一定是因為組織受傷。
症狀會受心理因素影響、抱持著消極心態,或是將下背痛視為大災難的患者,很容易導致疼痛持續、難以痊癒。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迷思10:下背痛用藥物、注射和手術等治療是有效、必要的「以治療來說,應該是侵入性愈小的愈優先,且儘量選可逆的療法,」楊琢琪以韓國、美國為例,脊椎開刀的保險給付審查嚴格,低侵入性治療無效後,才給付手術,藉此保護那些其實不需手術的病人。
過去多是依賴被動治療,現在會希望病患主動改變;有不少民眾會質疑,吃藥吃很久,為什麼背痛不會好?楊琢琪解釋,若是病患僅被動接受治療,沒有改變生活與動作習慣,問題的根源依舊不會解決。
藥物、儀器復健、注射治療僅扮演過渡期的角色,在病患學習主動改變、調整動作模式期間進行輔助、緩解疼痛,而不是要讓患者一直處在被動治療的過渡期狀態中。
也就是說,當患者開始接受被動治療的同時,也應同步尋求專業人士幫忙引導動作學習等主動作為,這才是完整的改善計劃。
王思恒則認為,過去的觀念是「背痛是機械性的問題」,即使到目前,主流觀念還是認為下背痛是一個「力學」問題,是因為拉傷、關節退化、姿勢不良等原因造成,但近年不斷有研究發現,心理因素也會影響下背痛,就像是憂鬱、焦慮、災難化的負面想法、因為害怕傷害脊椎或害怕疼痛而避免特定身體活動等,都會影響復原。
「其實下背痛患者可以維持原本的生活,只要有正確認知,而且持續活動,大部分的人可能在3個月內就會改善、痊癒,」王思恒指出。
如今認為下背痛治療應該先改變民眾的心態、想法,因此打針、手術、鴉片類藥物治療不會被當作治療的優先選擇,而是應該先進行教育、引導患者進行適度運動、訓練等改善下背痛症狀。
責任編輯:陳祖晴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下背痛
不良姿勢
核心肌群
治療
迷思破解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PICC如何為慢性感染症患者提升生活品質?
熱門文章
1.
「三立海董」林崑海傳口腔癌逝,享壽68歲 此疾病患者恐少活20年,口腔出現5徵兆要當心
4.
常吃乳酸發酵高麗菜,減少壞膽固醇!
2.
2種糖千萬不要碰!會造成腸道變差、血糖升高
5.
走路就能降低體脂 健身專家:每週走路搭配2運動,加速燃脂、照樣增肌
3.
私密處搔癢、有異味? 6招自我保養預防感染
6.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我很幸運,走著進急診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其他疾病
8種降低膽固醇的食物
最新專題
【康健借問站直播】營養學博士吳映蓉X翁德志|腸保養終極指南!用好菌抗憂鬱X肥胖X失眠
【康健借問站直播】吳奕璇|去濕作戰!眩暈、瘦不了、高血脂...你是高濕危險群?
【康健借問站直播】陳亮妤|莫名不適都因為它?一起搞定自律神經
【康健借問站直播】林岱樓|持續性耳鳴?小心潛在的壓力X心血管異常X腫瘤
【康健借問站直播】營養學博士吳映蓉X翁德志|腸保養終極指南!用好菌抗憂鬱X肥胖X失眠
《測測看》人生最後一場期末考,你會考幾分?病主法知識懶人包一次看懂
延伸文章資訊
- 1下背痛是什麼原因造成?醫師詳解下背痛原因、症狀、改善方法
下背痛的原因? · 腰部扭傷 · 退化性椎間盤 · 椎間盤突出 · 骨質疏鬆導致壓迫性骨折 · 脊椎狹窄 · 脊椎滑脫.
- 2什麼是下背痛?下背痛症狀與治療6種方法,減少疼痛8種運動
常見急性下背痛的原因有姿勢不良、背部拉傷、外傷骨折脫位、肌肉筋膜症候群、骨髓炎、椎間盤炎等;而慢性下背痛的原因常見則有骨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脊椎 ...
- 39成人有過下背痛困擾!常見6大症狀你有嗎? | 骨科.復健| 科別
1.在下背部的地方產生疼痛與僵硬的感覺,但不會延伸到臀部或腳。 · 2.從椅子上站起來,或是要起身下床的時候會特別痠痛。 · 3.痛點附近的肌肉緊繃,身體活動 ...
- 4下背部疼痛的運動方法 - 林新醫院
- 5急性下背痛
下背痛的盛行率在不同的年齡族群大約是由7.6%至37%不等,其中特別是在45至60歲間這個族群的盛行率最高。在大多數的病例中,病人通常只需要接受保守治療即可改善症狀。經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