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線型人行道只學半套:「車本交通」的台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反觀安居街,典型的台灣商業區街道,兩側路邊停車,中間雙向通行,全部的路幅都留給車輛使用,完全沒有留給行人使用空間。

過寬的車道也讓駕駛人容易有「違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20/09/16,城鄉PhotoCredit:中央社 讀者投書投稿請寄到[email protected]來信請附上投稿人真實名字、email和電話,並直接附上投稿內容(Word、純文字皆可)。

我們會在收到稿件後24小時內回信,建議勿一稿多投。

另外為了國際版翻譯需求,也請附上想要刊登的英文作者名稱。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蔡承翰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嗎?去國外好喜歡用走路的,回到台灣卻連去巷口的便利商店也要開車騎車?前幾年去澳洲旅遊,在當地待兩週下來,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不是可愛的袋鼠和無尾熊,而是他們十分友善的交通環境。

在過馬路的時候,就算是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駕駛遠遠看到行人站在路邊,就會減速示意讓你先通過。

再來,不論是繁華的雪梨、墨爾本都會區,或是鐵路沿線僅有幾百人的小鎮,都會有完善的人行道及行人保護設施,這些都讓回到台灣之後的筆者非常的不適應。

在台灣,幾乎少有完整的人行道可以走,就算是在綠燈時過馬路,還要隨時提心吊膽,擔心會不會被車撞,有時甚至還得要「禮讓」車輛先過馬路,才輪到行人。

對於這些現象,多數的台灣人卻習以為常,甚至有時候還會在新聞上看到有人要求移除人行道的新聞。

當多數國家都在發展「人本交通」的時候,台灣卻還停留在「車本交通」的思維,裹足不前。

什麼是人本交通?人本交通是為了尊重弱勢,讓各類型使用者皆能公平使用道路空間。

對應到臺灣未來的高齡化社會,無法開車騎車而只能走路的老年人勢必會越來越多。

況且如果大家都開車,沒有人走路,交通狀況只會越來越糟,對環境也是負荷。

因此,勢必從以往「車本交通」的觀念,逐漸轉變為「人本交通」之思考模式,建設完善的行人空間並與大眾運輸相互結合,才能兼顧行人的安全與環境的負荷。

澳洲的小巷弄,也能有實體人行道就筆者自身至澳洲的旅遊經驗,在相近尺度的道路下,澳洲仍可以規劃出雙向實體人行道的空間。

下圖一是位於墨爾本市中心的LittleBourkeStreet,圖二則是位於台北市的安居街。

截圖自GoogleStreet圖一:LittleBourkeStreet墨爾本截圖自GoogleStreet圖二:台北市安居街比較兩者,同樣都是路寬在10米左右的道路,也同樣都是位於熱鬧的商業區,但澳洲就是硬生生多多出了兩條實體人行道,同時還保留了路邊停車的空間,兼顧了駕駛與行人的需求,而剛剛好的車道寬度也杜絕了違停的產生。

反觀安居街,典型的台灣商業區街道,兩側路邊停車,中間雙向通行,全部的路幅都留給車輛使用,完全沒有留給行人使用空間。

過寬的車道也讓駕駛人容易有「違停一下又不會怎樣」的僥倖心態。

一旦有違停,推嬰兒車的人就得繞過車輛,萬一這時候對向又有來車,就容易因為死角而發生車禍。

如此對行人不友善的環境,要人如何「安居」?標線型人行道的發源國日本,他們是怎麼做的?再來的話,則是所謂的標線型人行道——顧名思義就是單純以標線區隔車道,並以油漆做為鋪面。

這種人行道的優點有初期建設成本低廉、施工快速、不佔用空間等優點。

然而,也因為其沒有實體,若沒有搭配相關的設施,便有可能淪為免費停車空間,發揮不了人行道的功能。

這個概念是學自日本的「通學路」,但台灣卻只學了半套。

日本的標線型人行道之所以大多沒有實體區隔設施,是因為日本的路邊停車原則上是嚴格禁止的,再加上日本人守法觀念強,警察取締也嚴格,所以比較少有違停的情形,但多少還是會有。

下圖三位於日本東京的西新宿,附近有間小學,是重點的通學路段,所以他們便設立了實體的欄杆來區隔車道,防止違停也保護行人安全。

而且就算是像這種位於巷弄中的標線型人行道,其寬度還是幾乎等同於一個車道那麼寬。

截圖自GoogleStreet圖三:東京都新宿區反觀臺灣的標線型人行道,大多缺乏實體分隔措施,再加上人民普遍守法觀念不足,所以經常有車輛違停在上面,這樣子的人行道幾乎是形同虛設。

而且這些人行道缺乏規劃,只是在最路邊畫上油漆而已,所以人行道上面有時候還會有變電箱或路燈擋住去路的情形。

圖四位於台北市的延吉街附近,從中可以看到,一根路燈直挺挺的就立在人行道中間,後面還接連著兩輛違停,面臨到這種狀況,行人就得冒著被車撞的風險走到車道上。

截圖自GoogleStreet圖四:台北市延吉街131巷圖五則是同樣位於台北市的金華街,這邊的路寬又更寬了,來到將近13米,雖然同樣也是雙向道,但是其車道寬已經可以讓兩台車併行了,反觀人行道卻窄得可憐,一旦有兩台輪椅要通過,其中一台就勢必要跨到車道上才有辦法交會。

既然政府希望駕駛在巷弄中要減速慢行,那麼就不應該將車道設得那麼寬,將這些多餘的寬度拿來蓋真正有用的實體人行道,迫使車輛能夠自然而然地去減速,而不是把路蓋的超寬,再放一堆違反直覺的速限牌,這樣是沒有用的。

截圖自GoogleStreet圖五:台北市金華街人本交通是漫漫長路,但卻是一條勢必得走上的路行人路權議題在台灣長期以來都被漠視,近幾年開始有民間團體都在積極爭取改革,而交通部長也承諾會將行人安全納入優先執行的目標之一。

筆者認為,台灣的交通無法像國外一樣,從來就不是條件不夠或是所謂「國情不同」的問題,而是在於有沒有決心和魄力去改變現況,以及試著去改變民眾的守舊心態。

就以標線型人行道來說,不應把這個當成一個政績來宣傳,因為人行道本來就應該要是一個基本配備,也不應該用蓋了多長來考量成效,而是應該實際去看這些人行道有沒有發揮到真正保護行人的功能。

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不用再羨慕國外都有好走又順暢的人行道,也可以不用再擔心一出門就被車撞到。

最後,如果你也認為政府應該更重視行人安全,歡迎你一起來連署我們的提案,要求政府還給我們一個真正好走又安全的人行道。

延伸閱讀 柏油路上綠綠的「標線型人行道」,是權宜之計還是城市瑕疵? 女童屋頂騎腳踏車摔下14樓還搭電梯回家,我想的是為何女童要上頂樓玩?責任編輯:丁肇九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行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從「標線型人行道」開始改變的公民行動方案5月前公車司機血汗又過勞,為什麼客運業者評鑑還是年年拿優等?1年前Tags:人行道安全人本交通澳洲日本標線型人行道徒步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馬來西亞智能不足者於新加坡運毒案,因確診COVID-19而暫緩死刑1則觀點《寄生獸》:自私的人類,以及人類的最大優點1則觀點長達21個月沒有離開中國,習近平足不出戶的原因是什麼?1則觀點中共百年黨慶「三位一體」新論述,意味著習近平必然會第三次連任1則觀點從越南移民到美國市長:「我和家人作為政治難民來到美國,自由對我們而言真的很重要」2則觀點習近平試圖在六中全會推出「第三個歷史決議」,讓他成為另一個毛澤東18則觀點心理師破解性侵常見迷思:愛上強暴我的人,這是什麼心態?1則觀點藍綠皆有共識的「鄉鎮市長直選改官派」,為何推了30年依然沒下文?1則觀點「女性衣著和性侵被害」有關嗎?研究結果可能讓人跌破眼鏡2則觀點中共歡度百年黨慶,卻藏不住習近平內心的「兩道陰影」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