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人本交通」乃目前市區道路規劃管理之主要原則,有別於以往強調車流順暢「以車為本」的道路規劃,隨著社會進步,尊重弱勢、 保護行人、讓人與車皆能公平合理使用道路的 ...
導讀序言總論第一篇理念推動篇第一章都市人本交通理念緣起1.1在地生活化1.2人性化1.3綠化設計1.4環境永續第二章都市人本交通環境課題與案例2.1道路橫斷面配置再分配2.2無障礙設計2.3街道景觀與保水設計2.4鄰里交通環境改善2.5機車管理第三章都市人本交通環境推動與執行3.1策略應用3.2步驟與流程3.3程序與機制第二篇空間規設篇第四章都市人行環境規劃設計4.1人行環境定義4.1.1適用範圍4.1.2設計目標4.1.3功能特性4.1.4人行(道)設施基本型式分類4.1.5人行環境設施項目4.2人行環境建設評估流程及考量因素4.2.1人行道設施建設優先順序之評估程序4.2.2其它可考量因素4.3人行環境規劃設計準則4.3.1人行環境規劃步驟4.3.2人行環境設計原則4.3.3人行環境通用設計4.3.4公共設施帶4.3.5改善課題與解決方案4.4設計範例及參考圖4.4.1設計元素的整合與配置4.4.2配置類型與參考圖4.4.3國外參考案例第五章通學道規劃設計5.1通學道定義5.1.1定義5.1.2範圍界定5.2通學道建置考量因素5.2.1影響通學道建設之因素5.2.2通學道規劃困難點5.2.3其他面向之考量5.3通學道規劃設計準則5.3.1通學道規劃準則5.3.2通學道設計準則5.4設計案例及參考圖5.4.1通學道案例5.4.2參考圖第六章交通寧靜區規劃設計6.1交通寧靜區定義6.1.1定義6.1.2設計目標6.2交通寧靜區建置考量因素6.2.1建置考量因素與效益6.2.2適用條件6.2.3建置前調查6.3交通寧靜區規劃設計準6.3.1規劃原則6.3.2策略與適用性6.3.3設置措施與應用6.3.4退場機制步驟與流程6.4設計範例及參考圖6.4.1實體垂直高程措施6.4.2實體水平偏移措施6.4.3國外參考案例第七章都市自行車環境規劃設計7.1都市自行車環境定義7.1.1適用範圍7.1.2自行車道型式與路權分類之相關研究7.2都市自行車環境設計考量因素7.2.1自行車設施規劃考量因素7.2.2自行車活動之尺度7.2.3自行車設施查核表7.2.4自行車道安全指標及服務水準之衡量7.3都市自行車環境規劃設計準則7.3.1都市自行車道規劃設計注意要項7.3.2自行車道選線考量因素7.3.3自行車道設計準則7.3.4自行車道輔助設施7.4設計案例及參考圖7.4.1自行車道類型與選擇7.4.2自行車與行人共用人行道之路口配置7.4.3國外案例7.4.4美國NACTO街道設計手冊UrbanBikeDesignGuide參考7.4.5美國麻薩諸塞聯邦(Mass.gov)實體分隔自行車道之規劃和設計指南SeparatedBikeLanePlanning&DesignGuide第八章道路交叉口整合設計8.1定義8.1.1適用範圍8.1.2分類8.2道路交叉口整合設計考量因素8.3道路交叉口整合設計準則8.3.1規劃準則8.3.2設計準則8.4設計參考圖及案例8.4.1設計參考圖8.4.2設計案例8.4.3美國NACTO街道設計手冊UrbanStreetDesignGuide參考第九章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規劃設計9.1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定義9.1.1範圍定義9.1.2使用對象9.1.3設計目標9.2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建置考量因素9.2.1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建置考量因素9.2.2市區道路公車停靠站設站環境建置考量因素9.3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規劃設計準則9.3.1公共運輸場站周邊人本環境現有設施檢討與改善9.3.2市區道路公車停靠站人本環境設計9.4設計範例及參考圖9.4.1自行車道與公車停靠站之合理動線範例9.4.2國外參考案例
Search
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人本交通」的發展概念,起源於交通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及使用者之省思,市區道路解決交通問題之功能性,從以往「車輛」為道路空間主角的觀念,逐漸轉變為以「人」為空間主角之思考模式。
:2018年11月版
:下載PDF檔案
首頁
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提供一致性的道路規劃設計手冊,並納入法規最新修訂版本及調整撰寫內容;然而整本手冊涵蓋的範圍較多,一般道路設計人員需花費較多時間深入閱讀與了解;為便利使用者瀏覽,故匯集市區道路專家意見,建置導讀單元,以QA問答方式,彙整常遭遇到的市區道路設計問題與手冊上提供的解決方式,讓使用者可以更清楚手冊使用的方式,並快速針對問題來解決!
「人本交通」乃目前市區道路規劃管理之主要原則,有別於以往強調車流順暢「以車為本」的道路規劃,隨著社會進步,尊重弱勢、保護行人、讓人與車皆能公平合理使用道路的觀念,已成為現代市區道路規劃的重點。
此版內容除在「以人」為本位的基礎上,營造安全、友善、可靠、舒適、健康的永續交通環境外,未來希望更進一步提供安全且其人性化、親和力、可靠性、舒適性及健康性的交通環境,期能同時兼顧使用者需求與國際發展趨勢。
政府近幾年積極推動並具體落實人本交通理念,內政部營建署於民國98年12月完成「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第一版)」,提供一致性的道路規劃設計手冊;而近年有關「人本」、「永續」等相關法案及規範持續推陳出新,故本手冊(第二版)除依循第一版手冊之精神與架構外,並納入法規最新修訂版本及調整撰寫內容,以達到各類型使用者公平使用道路空間的觀念,並進一步作為構築市區道路人本交通建設之參考。
本篇將從推動人本交通理念的面向出發,分別就都市人本交通理念緣起、都市人行環境服務水準評估指標建立、以及人本交通推動流程來進行說明,並輔以實務案例,期能為手冊使用者在處理相關人本交通規劃設計前,預先建構基礎的認識。
第一章都市人本交通理念緣起
「人本交通」的發展概念,起源於交通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及使用者之省思,隨著經濟建設、都市發展以及臺灣社會人口結構改變等等因素,市區道路解決交通問題之功能性,從以往「車輛」為道路空間主角的觀念,逐漸轉變為以「人」為空間主角之思考模式,強調人性化之都市空間與運輸系統相互結合,並兼顧民眾的安全與環境的負荷。
1.1在地生活化
1.2人性化
1.3綠化設計
1.4環境永續
第二章都市人本交通環境課題與案例
為達成人本交通及友善環境等目標,手冊中搜集國內、外都市人本交通環境成功發展的經驗與方法,並訪查及研析國內、外人本交通發展的成果,分別針對塑造人本交通環境之關鍵議題,包括:道路橫斷面配置再分配、無障礙設計、街道美學與保水設計、鄰里交通環境改善及機車管理等相關課題整合為可資借鏡的案例及分析說明。
2.1道路橫斷面配置再分配
2.2無障礙設計
2.3街道景觀與保水設計
2.4鄰里交通環境改善
2.5機車管理
第三章都市人本交通環境推動與執行
都市人本交通環境理念的實現,包括觀念的引導、政策的推動、空間的營造、實體建設的經營管理等等,所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推動與執行的方法,才能有效率的達成「永續運輸」的目標。
3.1策略應用
3.2步驟與流程
3.3程序與機制
本篇將從推動人本交通空間規劃設計的面向出發,分別就都市人行環境規劃設計、通學道規劃設計、交通寧靜區規劃設計、都市自行車環境規劃設計、道路交叉口整合設計及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規劃設計等不同空間環境進行說明,並輔以參考圖說與實例照片,提供人本交通各種做法的可能性,期望未來手冊的使用者在處理不同環境與空間時,能秉持基礎理念、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達到友善行人並提升公共空間品質之雙贏效果。
第四章都市人行環境規劃設計
本手冊人行環境的涵蓋範圍和其相關之技術諮詢,係依據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人行設施規劃和設計之政策與法律,包括內政部頒布「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以及交通部暨內政部合頒「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上述標準與規範即為本手冊人行環境規劃設計之上位指導標準與規範。
臺灣過去已有相關的研究,如: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有詳細說明市區道路規劃與人行道設計、規劃設計準則及設計參考圖,另外在內政部營建署編撰之「市區道路工程規劃及設計規範之研究」第十四章與第六章已擬定出一些都市人行道設計準則。
本手冊部分內容係參考自上述文獻。
本章說明市區道路人行環境的規劃設計,相關參考內容說明如下:
有關人行環境的定義敘述於4.1節。
有關人行環境建設應考量的因素說明於4.2節。
有關人行環境的規劃設計準則請參考4.3節。
有關人行環境的設計範例及參考圖呈現於4.4節。
4.1人行環境定義
4.1.1適用範圍
4.1.2設計目標
4.1.3功能特性
4.1.4人行(道)設施基本型式分類
4.1.5人行環境設施項目
4.2人行環境建設評估流程及考量因素
4.2.1人行道設施建設優先順序之評估程序
4.2.2其它可考量因素
4.3人行環境規劃設計準則
4.3.1人行環境規劃步驟
4.3.2人行環境設計原則
4.3.3人行環境通用設計
4.3.4公共設施帶
4.3.5改善課題與解決方案
4.4設計範例及參考圖
4.4.1設計元素的整合與配置
4.4.2配置類型與參考圖
4.4.3國外參考案例
第五章通學道規劃設計
本手冊通學道環境的涵蓋範圍和其相關之技術諮詢,係依據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人行與通學道規劃和設計之政策與法律,包括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與「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
本章說明市區道路人行環境的規劃設計,相關參考內容說明如下:
有關通學道的定義敘述於5.1節。
有關通學道建置考量因素說明於5.2節。
有關通學道的規劃設計準則請參考5.3節。
有關通學道的設計案例及參考圖呈現於5.4節。
5.1通學道定義
5.1.1定義
5.1.2範圍界定
5.2通學道建置考量因素
5.2.1影響通學道建設之因素
5.2.2通學道規劃困難點
5.2.3其他面向之考量
5.3通學道規劃設計準則
5.3.1通學道規劃準則
5.3.2通學道設計準則
5.4設計案例及參考圖
5.4.1通學道案例
5.4.2參考圖
第六章交通寧靜區規劃設計
本手冊交通寧靜區規劃設計相關內容,係依據內政部頒定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第十二章交通寧靜區作為上位指導標準與規範依據。
本章說明交通寧靜區的規劃設計,相關內容說明如下:
有關交通寧靜區的定義敘述於6.1節。
有關交通寧靜區建置考量因素說明於6.2節。
有關交通寧靜區的規劃設計準則請參考6.3節。
有關交通寧靜區的設計案例及參考圖呈現於6.4節。
6.1交通寧靜區定義
6.1.1定義
6.1.2設計目標
6.2交通寧靜區建置考量因素
6.2.1建置考量因素與效益
6.2.2適用條件
6.2.3建置前調查
6.3交通寧靜區規劃設計準
6.3.1規劃原則
6.3.2策略與適用性
6.3.3設置措施與應用
6.3.4退場機制步驟與流程
6.4設計範例及參考圖
6.4.1實體垂直高程措施
6.4.2實體水平偏移措施
6.4.3國外參考案例
第七章都市自行車環境規劃設計
本手冊都市自行車環境的涵蓋範圍和其相關之技術諮詢,係依據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自行車道規劃和設計之政策與法律,包括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以及交通部與內政部合頒「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等法規,做為本手冊撰寫都市自行車環境規劃設計之上位指導標準與規範。
另手冊部分內容參考相關的研究,包括:行政院體委會「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及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第三版)」等。
本章說明都市自行車環境的規劃設計,相關參考內容說明如下: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的定義敘述於7.1節。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建設應考量因素說明於7.2節。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的規劃設計準則請參考7.3節。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的設計案例及參考圖呈現於7.4節。
7.1都市自行車環境定義
7.1.1適用範圍
7.1.2自行車道型式與路權分類之相關研究
7.2都市自行車環境設計考量因素
7.2.1自行車設施規劃考量因素
7.2.2自行車活動之尺度
7.2.3自行車設施查核表
7.2.4自行車道安全指標及服務水準之衡量
7.3都市自行車環境規劃設計準則
7.3.1都市自行車道規劃設計注意要項
7.3.2自行車道選線考量因素
7.3.3自行車道設計準則
7.3.4自行車道輔助設施
7.4設計案例及參考圖
7.4.1自行車道類型與選擇
7.4.2自行車與行人共用人行道之路口配置
7.4.3國外案例
7.4.4美國NACTO街道設計手冊UrbanBikeDesignGuide參考
7.4.5美國麻薩諸塞聯邦(Mass.gov)實體分隔自行車道之規劃和設計指南SeparatedBikeLanePlanning&DesignGuide
第八章道路交叉口整合設計
本手冊都市自行車環境的涵蓋範圍和其相關之技術諮詢,係依據中央和地方政府有關自行車道規劃和設計之政策與法律,包括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以及交通部與內政部合頒「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等法規,做為本手冊撰寫都市自行車環境規劃設計之上位指導標準與規範。
另手冊部分內容參考相關的研究,包括:行政院體委會「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及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第三版)」等。
本章說明都市自行車環境的規劃設計,相關參考內容說明如下: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的定義敘述於7.1節。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建設應考量因素說明於7.2節。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的規劃設計準則請參考7.3節。
有關都市自行車環境的設計案例及參考圖呈現於7.4節。
8.1定義
8.1.1適用範圍
8.1.2分類
8.2道路交叉口整合設計考量因素
8.3道路交叉口整合設計準則
8.3.1規劃準則
8.3.2設計準則
8.4設計參考圖及案例
8.4.1設計參考圖
8.4.2設計案例
8.4.3美國NACTO街道設計手冊UrbanStreetDesignGuide參考
第九章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規劃設計
隨著都會區發展,大眾運輸服務範圍的擴大,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比例逐年提升,但也伴隨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場站周遭停車問題、行人與自行車動線問題、轉乘其它運具候車站設施不足等問題。
因此,為提供民眾更優質的公共運輸搭乘環境,達到悠遊自在、鮮活與綠色之交通施政理念,並使利用公共運輸民眾的比例能持續升高,進而減少使用機動車輛之意願,應對現有場站周遭交通設施與環境做全面檢視。
本章說明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規劃設計,相關內容說明如下:
有關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的定義敘述於9.1節。
有關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的建置考量因素說明於9.2節。
有關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的規劃設計準則請參考9.3節。
有關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的設計案例及參考圖呈現於9.4節。
9.1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定義
9.1.1範圍定義
9.1.2使用對象
9.1.3設計目標
9.2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建置考量因素
9.2.1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建置考量因素
9.2.2市區道路公車停靠站設站環境建置考量因素
9.3公共運輸場站周邊環境規劃設計準則
9.3.1公共運輸場站周邊人本環境現有設施檢討與改善
9.3.2市區道路公車停靠站人本環境設計
9.4設計範例及參考圖
9.4.1自行車道與公車停靠站之合理動線範例
9.4.2國外參考案例
延伸文章資訊
- 1怪奇路現形記》回歸人本交通思維,善用「由下而上」影響力
內政部營建署於民國107年推出最新一版《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對行人路權的 ... 至於駕駛的淘汰機制,台灣和日本都採交通違規記點制,同樣是記六點吊扣駕照1個 ...
- 2人本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及示範案例 - 國家發展委員會
顧與探討,分析我國都市建立人本交通環境的困難,檢討我國現行運輸系統運 ... 而由於台灣的機動運具分佈型態、土地使用組成,與其他致力發展人本交通.
- 3標線型人行道只學半套:「車本交通」的台灣 - Yahoo奇摩新聞
人本交通是為了尊重弱勢,讓各類型使用者皆能公平使用道路空間。 對應到臺灣未來的高齡化社會,無法開車騎車而只能走路的老年人勢必會越來越多。況且如果 ...
- 4|論人本交通|葉如萍:「我想多數人是不排斥新的觀念,但 ...
內政部108年11月發佈「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 ... 手冊內特別提到,台灣許多舊市區的道路因過去歷史發展緣故,道路寬度較窄,兩側建物 ...
- 5標線型人行道只學半套:「車本交通」的台灣
反觀安居街,典型的台灣商業區街道,兩側路邊停車,中間雙向通行,全部的路幅都留給車輛使用,完全沒有留給行人使用空間。過寬的車道也讓駕駛人容易有「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