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動作之變化及其差異(教練:Alan) - 康柏體能訓練中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划船訓練有許多好處,除了增加背部與手臂的肌肉量,讓背部與手臂線條更好看,還能 ... 依照負重方式不同可分為槓鈴屈體划船、啞鈴屈體划船、地雷管屈體划船等;依雙/單 ... 文章內容 類別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划船動作之變化及其差異(教練:Alan) 2020/02/08 提升多重能力的訓練安排(教練:Alan... 2020/01/07 為什麼要練背? 2021/09/23 20210811內訓直播-阻力運動生物力... 2021/08/17 20210728內訓直播-最大化運動表現... 2021/08/17 為什麼要練背? 2021/09/23 20210901內訓直播-改變方向的能力... 2021/09/07 20210818內訓直播-有氧耐力訓練計... 2021/08/31 20210811內訓直播-疫後重新開始訓... 2021/08/31 20210707內訓直播-運動與疫情(治... 2021/08/17 8 二月 划船動作之變化及其差異(教練:Alan)   划船訓練有許多好處,除了增加背部與手臂的肌肉量,讓背部與手臂線條更好看,還能強化上肢的肌力,以及從核心肌群到上肢的動力鍊連結(包括肩胛穩定),進而提升上肢運動表現。

    划船訓練的變化特別多,依阻力方向、負重類型與身體姿勢可粗略分為下列幾類: Cable划船:   顧名思義是用cable(纜繩器材)執行划船動作。

可在不同的身體姿勢下執行,如坐姿、站姿、半跪姿或高跪姿…等等;另外還可分為單手、雙手以及正手、反手姿勢。

屈體划船(BentoverRow):   以髖屈的方式將軀幹往前傾執行的划船動作。

依照負重方式不同可分為槓鈴屈體划船、啞鈴屈體划船、地雷管屈體划船等;依雙/單側執行又可分為雙手屈體划船、單手啞鈴划船等;以上種類又分別可以正手或反手操作。

反向划船(InvertedRow):   即身體朝上,用手抓住穩定的物體(可能是橫桿、吊環或TRX等),手臂往後拉而將身體向上拉昇的划船動作。

依照手部抓握方向也可分為正手/反手;也可分為雙/單手執行、以及單腳/雙腳支撐之反向划船。

  而這些划船種類之間在訓練上又要怎麼選擇呢?   Fenwick等人(2009)1比較了反向划船、槓鈴屈體划船以及單臂cable划船之間肌肉活化與關節壓力的差異,包括了腹部肌肉、闊背肌、豎脊肌群、下肢肌群之肌電圖反應,以及動作期間腰椎第四與第五節之間的壓力。

結果發現,反向划船能誘發較多上段豎脊肌群,給下背壓力較小。

另外,闊背肌的誘發程度也有較高的趨勢;而屈體划船則需要使用到較多的豎脊肌群下段,亦會給腰椎帶來較大的負擔;單臂cable划船會挑戰身體在水平面的穩定度,也就是抵抗旋轉的能力,闊背肌的誘發程度亦有較高的趨勢。

  其中反向划船又可細分為正手/反手抓握,以及雙腳/單腳支撐等不同變化型,各種變化型之間亦存在些許差異。

    根據Youdas等人(2016)的研究2,分別比較了正手(pronated)雙腳支撐、反手(supinated)雙腳支撐、正手(pronated)單腳支撐以及反手(supinated)單腳支撐等4種不同反向划船變化型,手臂肌群(後三角肌、闊背肌、肱二頭肌)、肩胛肌群(上、中、下斜方肌)、腰椎多裂肌、胸最長肌、腹直肌之肌電反應。

結果發現,單腳跟雙腳反向划船用到的脊柱穩定肌的程度差不多,正、反抓握造成的肱二頭活化程度亦無明顯差異;反而在闊背肌的誘發程度上,反握是較正握更高的;此外,單腳支撐並反握的姿勢下,上斜方肌的誘發程度也較其他變化型小。

  依照上述結果,在選擇動作變化型時可以參考幾個大方向: 假如你有下背痛的問題,反向划船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若你沒有下背痛的問題,而且有負重需求,屈體划船對你來說會是更有效益的動作。

可利用單臂划船來強化軀幹單側的穩定或旋轉能力。

若想刺激較多的闊背肌,可使用反手的反向划船。

若你常常在划船時聳肩,反手的反向划船也可以減少這種情況。

  參考文獻 FenwickCMJ,BrownSHM, McGillSM.Comparisonofdifferentrowingexercises:Trunkmuscleactivationandlumbarspinemotion,load,andstiffness.JStrengthCondRes2009;23:350–8. YoudasJW,KeithJM,NonnDE,SquiresAC,HollmanJH.Activationofspinalstabilizersandshouldercomplexmusclesduringaninvertedrowusingaportablepull-updeviceandbodyweightresistance.JStrengthCondRes2016;30:1933–4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