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牛問有關仁的道理。

孔子說:「一個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語時時都是很謹慎的。

」司馬牛不太明白,又問:「言語慎重,這就算合乎仁嗎?」孔子說:「既然做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什麼是「司馬牛問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 2020-12-11我從書中來 司馬牛問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爲之難,言之得無訒乎?」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趙國有個方士喜歡說大話,有一次,艾子開玩笑似地問道:「請問先生高壽幾何?」方士便啞然笑道:「我也忘記我有幾歲了。

我只記得我年齡很小時,和小孩子們去看伏羲畫八卦,看見伏羲人首蛇身的樣子,我嚇壞了,幸虧伏羲用草藥爲我治療,我才沒有死。

在女媧之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我正好站在中央平穩之處,才沒受害;舜受他的父母的虐待,哭哭啼啼,我再三勸他安慰他,給他擦眼淚;大禹治水時,曾多次經過我的家門口,我請他進屋喝酒,可他就是不肯;穆天子在瑤池設宴,請我坐上席,結果喝得醉沉沉的,到現在還沒醒,我也不知道現在是什麼年代了。

」後來趙王從馬上跌下受傷,醫生說:「要用千年之血敷之才會好。

」到處尋找而不可得。

艾子說:「有個方士,不知有幾千歲了,把他殺了取他的血,效果肯定不錯。

」王大喜,下令把方士抓來,將要把方士殺掉。

方士一邊磕頭一邊流淚說:「昨天,我父母過五十歲生日,多喝了幾杯,說了些瘋話,實際上我並沒有幾千歲。

」趙王把方士罵了一頓,然後轟了出去。

這個方士當初信口開河,說自己從遠古傳說的伏羲時代一直活到現在,不知有幾千幾萬歲;然而當趙王要把他殺掉取他的血時,他不得不承認當初不過是吹牛撒謊。

禍從口出,誠然,一個人說話不慎重,搞不好連命都會丟掉。

春秋時期,齊國聯合宋、魯、陳、蔡四個諸侯國攻打衛國,衛國被攻陷後,齊國諸侯齊襄公擔心周王會派兵來討伐,就派大夫連稱爲將軍、管至父爲副將,統領兵馬在葵邱那個偏遠的地方戍守。

二位將軍臨行前請示齊襄公道:「戍守邊疆雖然勞苦,但是作爲你的臣子不敢推辭,只是我們去駐守得有個期限,主公以什麼爲期限呢?」當時,齊襄公正在吃瓜,就順口應付說:「現在正是瓜熟時節,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時候,朕會派遣別人替代你們的。

」二位將軍於是帶兵前往葵邱駐紮。

不知不覺間一年過去了,又到了瓜熟的季節,二位將軍想起和主公的瓜熟之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心裡禁不住嘀咕道:「此時正該換防,爲什麼主公還不派人來替代我們呢?」於是特地差遣心腹前往國都打探情況,得知主公與他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整天在一起尋歡作樂,不理朝政。

二位將軍很氣憤:「你在國都享盡人間富貴榮華,驕奢淫逸,讓我們在邊疆吃苦受累,用生命保護你的安全,卻想不到派人來替代我們!」於是,就派人向齊襄公獻上剛成熟的瓜,希望主公看到這成熟的瓜能想起他們臨行前的約定,就此請求派人替代他們駐守邊防。

齊襄公看到瓜時大怒,說:「替代不替代是我的主意,也應該是我說了算,爲何還要來請求啊!等到明年瓜再熟時方可派人去替代你們!」二位將軍聽了回報,氣得咬牙切齒,當即密謀起兵造反。

隨後便暗地裡與公孫無知聯合,殺死了齊襄公,擁立公孫無知爲新的國君。

老子說,「輕諾必寡信」,一個人口出承諾,一定要慎重,如果不能履行,或者覺得自己做不到的可能性比較大,那就千萬不要輕易向人許諾,否則話很可能惹禍上身!老子又有雲,「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孔子也說「剛、毅、木、訥近乎仁」,《禮記》中也道,「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又有「謹於言而慎於行」的話,由此可見,歷史上的聖賢們對說話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是很慎重的。

習慣三省吾身的曾國藩,其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也經常反省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何時能拔此根株?」說話要慎重,不是指一味的閉口不說話,那豈不成了木頭人?真正會說話的人能做到不該說時不說,該說時卻能一語中的說到點子上,說到核心。

齊景公喜歡將箭系在繩子上來捕鳥,命令燭鄒管理鳥,但是鳥逃跑了。

齊景公十分生氣,下詔讓官員殺掉燭鄒。

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列數他的罪狀然後按照罪名殺掉他。

」齊景公說:「可以。

」於是召見燭鄒,在齊景公面前列數他的罪行,說:「燭鄒!你是我們君王的養鳥人,卻讓鳥逃跑了,這是第一條罪行;讓我們君王爲了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罪行;讓諸侯聽到這件事,認爲我們的君王看重鳥而輕視手下,這是第三條罪行。

燭鄒的罪已經列舉結束,請殺死燭鄒。

」景公說:「不用處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司馬牛問有關仁的道理。

孔子說:「一個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語時時都是很謹慎的。

」司馬牛不太明白,又問:「言語慎重,這就算合乎仁嗎?」孔子說:「既然做一件事情不肯苟且敷衍,那麼,說話時怎麼可以不加考慮而輕率出口呢?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司馬牛問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爲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相關焦點 論語到底在講些什麼?(論語選釋系列十四:顏淵篇第十二) 12.1顏淵問仁。

子曰:「克已復禮爲仁。

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

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2仲弓問仁。

子在川上曰「沒有文化涵養的支持微博熱搜被下架」 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6.6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6.8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7.29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

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已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7.30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1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好技能勝於好道德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問。

子日:「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爲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 子路問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爲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

」臧武仲(生卒年不詳),即臧孫紇,又稱臧孫、臧紇,魯國大夫,諡「武」,臧文仲之孫,臧宣叔之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 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中國的士大夫們自古以來就是熱衷追求理想、崇尚氣節,而程顥,程頤兄弟倆的道德修養、道德境界,以及學問深度在北宋當時都是屬於頂級的水平。

請程氏兄弟客、送程氏兄弟禮之人,當然就絡繹不絕。

讀四書·論語丨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 摘自:《論語·公治長第五·第八章》原文: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問。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爲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 說文解字|山東省曲阜人孔子曰:仁者樂山,「山」字究竟是何意? 春秋時期,山東省曲阜人,孔子曰:仁者樂山,這個「山」字究竟是何意?古人說話比較簡略,比如河在古代就特指黃河。

孔子說:「仁者樂山」的「山」字也不是普通的山,應該是名山大川的「山」,而且其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現在咱就來說說這個「山」字。

「曾三顏四,禹寸陶分」中顏四指的什麼?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爲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

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

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

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

」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

」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顏回是悟性最高的弟子,孔子和他都是心法上的交流。

仁者要有恭、寬、信、敏、惠五大品德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

」「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恭、寬、信、敏、惠,春秋孔子關於「仁」的五個德目。

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況孔子的思想,大概就是「仁」了。

論語中孔子有多處論仁,本章子張又就這個問題向孔子請教,也就有了孔子對仁的如此描述。

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朱子集注》:政之爲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爲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

北辰,北極,天之樞也。

居其所,不動也。

共,向也,言衆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

政,不是專指君王之政,也指地方之政。

夫子的學生做邑宰家臣大夫的,他們問政,是問他們所管事上的政,如何做好手上工作,這是他們的政。

...仁積累到一定程度,即可被社會認可爲君子|《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2.4司馬牛問君子。

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司馬牛笨得出奇,孔子回答他時,不能從大的方面著手,只能從最基本的東西入手。

所以,本章與上一章讀起來,讓人覺得孔子的回答有些不解渴。

問題很大,回答很小。

其實,孔子的意思在於,像司馬牛這樣的人,不需要知道君子是什麼,不需要知道君子的理論有哪些,只需要知道如何去做就可以了。

前一章講了仁,這一章講君子。

君子與仁是不是孤立的兩個範疇? 拙讀《論語》第三百五十篇:仁者無敵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拙的體會: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說的是德者兼言,而言卻不兼德。

孔子曾經說過,御人以口給,屢恨於人,焉用佞?有好的口才,好的言語,未必是好事,未必是有德者的特徵。

孔子也說過,剛毅木訥近仁。

但是反過來,有德者必有言。

什麼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