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座標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數學中,極坐標系(英語:Polar coordinate system)是一個二維坐標系統。
該坐標系統中任意位置可由一個夾角和一段相對原點—極點的距離來表示。
極坐標系的應用領域 ...
極座標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在極點為O、極軸為L的極坐標系裏,點(3,60°)的徑向座標為3、角座標為60°,點(4,210°)的徑向座標為4、角座標為210°。
在數學中,極坐標系(英語:Polarcoordinatesystem)是一個二維坐標系統。
該坐標系統中任意位置可由一個夾角和一段相對原點—極點的距離來表示。
極坐標系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數學、物理、工程、航海、航空、電腦以及機器人領域。
在兩點間的關係用夾角和距離很容易表示時,極坐標系便顯得尤為有用;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這樣的關係就只能使用三角函數來表示。
對於很多類型的曲線,極坐標方程式是最簡單的表達形式,甚至對於某些曲線來說,只有極坐標方程式能夠表示。
目次
1歷史
2點的表示
2.1使用弧度單位
2.2極坐標系與平面直角坐標系之間的變換
3極坐標系方程
3.1圓
3.1.1推導
3.2直線
3.3玫瑰線
3.4阿基米德螺線
3.5圓錐曲線
3.6其他曲線
4複數
5微積分
5.1微分
5.2向量微積分
6極坐標與球坐標和圓柱坐標的聯繫
6.1圓柱坐標系
6.2球坐標系
7應用
7.1定位和導航
7.2建模
7.2.1行星運動的克卜勒定律
8相關內容
9參考資料
歷史[編輯]
喜帕恰斯
主條目:三角函數的歷史
希臘人最早使用了角度和弧度的概念。
天文學家喜帕恰斯(190-120BC)製成了一張求各角所對弦的弦長函數的表格。
並且,曾有人引用了他的極坐標系來確定恆星位置。
在螺線方面,阿基米德描述了他的著名的螺線,一個半徑隨角度變化的方程式。
希臘人作出了貢獻,儘管最終並沒有建立整個坐標系統。
關於是誰首次將極坐標系應用為一個正式的坐標系統,流傳著有多種觀點。
關於這一問題的較詳盡歷史,哈佛大學教授朱利安·科利奇(JulianCoolidge)的《極坐標系起源》[1][2]作了闡述。
格雷瓜·德·聖-萬桑特(GrégoiredeSaint-Vincent)和博納文圖拉·卡瓦列里,被認為在幾乎同時、並獨立地各自引入了極坐標系這一概念。
聖-萬桑特在1625年的私人文稿中進行了論述並發表於1647年,而卡瓦列里在1635進行了發表,而後又於1653年進行了更正。
卡瓦列里首次利用極坐標系來解決一個關於阿基米德螺線內的面積問題。
布萊士·帕斯卡隨後使用極坐標系來計算拋物線的長度。
在1671年寫成,1736年出版的《流數術和無窮級數》(MethodofFluxions)一書中,艾薩克·牛頓第一個將極坐標系應用於表示平面上的任何一點。
牛頓在書中驗證了極坐標和其他九種坐標系的變換關係。
在1691年出版的《博學通報》(Actaeruditorum,Actaeruditorum)一書中雅各布·伯努利正式使用定點和從定點引出的一條射線,定點稱為極點,射線稱為極軸。
平面內任何一點的坐標都通過該點與定點的距離和與極軸的夾角來表示。
伯努利通過極坐標系對曲線的曲率半徑進行了研究。
實際上應用「極坐標」(polarcoordinatesystem)這個術語的是由格雷古廖·豐塔納(GregorioFontana)開始的,並且被18世紀的義大利數學家所使用。
該術語是由喬治·皮科克(GeorgePeacock)在1816年翻譯席維斯·拉克魯克斯(SylvestreFrançoisLacroix)的《微分學與積分學》(Traitéducalculdifférentieletducalculintégral)[3][4][5]
一書時,被翻譯為英語的。
亞歷克西斯·克萊羅和萊昂哈德·歐拉被認為是將平面極坐標系擴展到三維空間的數學家。
點的表示[編輯]
正如所有的二維坐標系,極坐標系也有兩個坐標軸:
r
{\displaystyler}
(半徑坐標)和
θ
{\displaystyle\theta}
(角坐標、極角或方位角,有時也表示為
ϕ
{\displaystyle\phi}
或
t
{\displaystylet}
)。
r
{\displaystyler}
坐標表示與極點的距離,
θ
{\displaystyle\theta}
坐標表示按逆時針方向坐標距離0°射線(有時也稱作極軸)的角度,極軸就是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x軸正方向。
[6]
比如,極坐標中的(3,60°)表示了一個距離極點3個單位長度、和極軸夾角為60°的點。
(−3,240°)和(3,60°)表示了同一點,因為該點的半徑為在夾角射線反向延長線上距離極點3個單位長度的地方(240°−180°=60°)。
極坐標系中一個重要的特性是,平面直角坐標中的任意一點,可以在極坐標系中有無限種表達形式。
通常來說,點(r,θ)可以任意表示為(r,θ±n×360°)或(−r,θ±(2n+1)180°),這裡n是任意整數。
[7]如果某一點的r坐標為0,那麼無論θ取何值,該點的位置都落在了極點上。
使用弧度單位[編輯]
每隔30°標記一次角度的極坐標網格。
極坐標系中的角度通常表示為角度或者弧度,使用公式2πrad=360°。
具體使用哪一種方式,基本都是由使用場合而定。
航海方面經常使用角度來進行測量,而物理學的某些領域大量使用到了半徑和圓周的比來作運算,所以物理方面更傾向使用弧度。
[8]
極坐標系與平面直角坐標系之間的變換[編輯]
極坐標與直角坐標之間的關係。
從極坐標
r
{\displaystyler}
和
θ
{\displaystyle\theta}
可以變換為直角坐標:
r
=
y
2
+
x
2
{\displaystyler={\sqrt{y^{2}+x^{2}}}\quad}
(參閱畢氏定理)
θ
=
atan2
(
y
,
x
)
{\displaystyle\theta=\operatorname{atan2}(y,x)\quad}
(atan2是已將象限納入考量的反正切函數)
或
θ
=
{
arctan
(
y
x
)
if
x
>
0
arctan
(
y
x
)
+
π
if
x
<
0
and
y
≥
0
arctan
(
y
x
)
−
π
if
x
<
0
and
y
<
0
π
2
if
x
=
0
and
y
>
0
−
π
2
if
x
=
0
and
y
<
0
0
if
x
=
0
and
y
=
0
{\displaystyle\theta={\begin{cases}\arctan({\frac{y}{x}})&{\text{if}}x>0\\\arctan({\frac{y}{x}})+\pi&{\text{if}}x<0{\text{and}}y\geq0\\\arctan({\frac{y}{x}})-\pi&{\text{if}}x<0{\text{and}}y<0\\{\frac{\pi}{2}}&{\text{if}}x=0{\text{and}}y>0\\-{\frac{\pi}{2}}&{\text{if}}x=0{\text{and}}y<0\\0&{\text{if}}x=0{\text{and}}y=0\end{cases}}}
從直角坐標
x
{\displaystylex}
和
y
{\displaystyley}
也可以變換為極坐標:
x
=
r
cos
θ
{\displaystylex=r\cos\theta}
y
=
r
sin
θ
{\displaystyley=r\sin\theta}
這方程式給出
θ
{\displaystyle\theta}
在值域
(
−
π
,
π
]
{\displaystyle(-\pi,\pi]}
的弧度。
[9]改用角度單位,值域為
(
−
180
∘
,
180
∘
]
{\displaystyle(-180^{\circ},180^{\circ}]}
。
這些方程式假定極點是直角坐標系的原點
(
0
,
0
)
{\displaystyle(0,0)}
,極軸為x-坐標軸,而y-坐標軸方向的弧度為
+
π
/
2
{\displaystyle+\pi/2}
,角度為
+
90
∘
{\displaystyle+90^{\circ}}
。
大多數常用程式語言會特別設定一個函數,專門從
x
{\displaystylex}
和
y
{\displaystyley}
坐標計算出正確的角坐標
θ
{\displaystyle\theta}
。
例如,在C語言裏,這函數標記為atan2(y,x),在CommonLisp裏,標記為(atanyx)。
對於這兩種案例,計算結果是在值域
(
−
π
,
π
]
{\displaystyle(-\pi,\pi]}
內的弧度。
這
θ
{\displaystyle\theta}
的數值是複函數輻角的主值(principalvalue),注意到當
x
{\displaystylex}
和
y
{\displaystyley}
都等於零時,輻角沒有定義值;對於這案例,為了方便起見,將輻角設定為零。
假若需要,將角坐標
θ
{\displaystyle\theta}
在值域
(
−
π
,
π
]
{\displaystyle(-\pi,\pi]}
的數值加上
π
{\displaystyle\pi}
,則可得到在值域
[
0
,
2
π
)
{\displaystyle[0,2\pi)}
的數值。
極坐標系方程式[編輯]
函數:用極坐標系描述的曲線方程式稱作極坐標方程式,通常表示為r為自變數θ的函數。
對稱:極坐標方程式經常會表現出不同的對稱形式,如果r(−θ)=r(θ),則曲線關於極點(0°/180°)對稱,如果r(π−θ)=r(θ),則曲線關於極點(90°/270°)對稱,如果r(θ−α)=r(θ),則曲線相當於從極點逆時針方向旋轉α°。
圓[編輯]
方程式為
r
(
θ
)
=
1
{\displaystyler(\theta)=1}
的圓。
在極坐標系中,圓心在(r0,
φ
{\displaystyle\varphi}
)半徑為a的圓的一般方程式為
r
2
−
2
r
r
0
cos
(
θ
−
φ
)
+
r
0
2
=
a
2
{\displaystyler^{2}-2rr_{0}\cos(\theta-\varphi)+r_{0}^{2}=a^{2}}
特定情況:比如方程式
r
(
θ
)
=
a
{\displaystyler(\theta)=a}
表示一個以極點為中心半徑為a的圓。
[10]
推導[編輯]
設圓的半徑為
r
{\displaystyler}
,圓心的極坐標為
(
p
0
,
α
)
{\displaystyle(p_{0},\alpha)}
,並變換為直角坐標:
(
p
0
cos
α
,
p
0
sin
α
)
{\displaystyle(p_{0}\cos\alpha,p_{0}\sin\alpha)}
。
則圓上的點的直角坐標系方程式為:
(
x
−
p
0
cos
α
)
2
+
(
y
−
p
0
sin
α
)
2
=
r
2
{\displaystyle(x-p_{0}\cos\alpha)^{2}+(y-p_{0}\sin\alpha)^{2}=r^{2}}
設圓上的點的極坐標為
(
p
,
β
)
{\displaystyle(p,\beta)}
,則
x
=
p
cos
β
,
y
=
p
sin
β
{\displaystylex=p\cos\beta,\qquady=p\sin\beta}
因此,
p
2
−
2
p
p
0
(
sin
β
sin
α
+
cos
β
cos
α
)
+
p
0
2
=
r
2
{\displaystylep^{2}-2pp_{0}(\sin\beta\sin\alpha+\cos\beta\cos\alpha)+p_{0}^{2}=r^{2}}
,
化簡為
p
2
+
p
0
2
−
2
p
p
0
cos
(
β
−
α
)
=
r
2
{\displaystylep^{2}+p_{0}^{2}-2pp_{0}\cos(\beta-\alpha)=r^{2}}
直線[編輯]
過極點的射線方程式:
θ
=
φ
{\displaystyle\theta=\varphi}
,
其中φ為射線的傾斜角。
若m為直角坐標系的射線的斜率,則有φ=arctanm。
任何不經過極點的直線都會與某條射線垂直。
[11]這些在點(r0,φ)處的直線與射線θ=φ垂直,其方程式為
r
(
θ
)
=
r
0
sec
(
θ
−
φ
)
{\displaystyler(\theta)={r_{0}}\sec(\theta-\varphi)}
.
玫瑰線[編輯]
一條方程式為r(θ)=2sin4θ的玫瑰線。
極坐標的玫瑰線(polarrose)是數學曲線中非常著名的曲線,看上去像花瓣,它只能用極坐標方程式來描述,方程式如下:
r
(
θ
)
=
a
cos
k
θ
{\displaystyler(\theta)=a\cosk\theta}
或者
r
(
θ
)
=
a
sin
k
θ
{\displaystyler(\theta)=a\sink\theta}
如果k是整數,當k是奇數時那麼曲線將會是k個花瓣,當k是偶數時曲線將是2k個花瓣。
如果k為非整數,將產生圓盤狀圖形,且花瓣數也為非整數。
注意:該方程式不可能產生4的倍數加2(如2,6,10……)個花瓣。
變數a代表玫瑰線花瓣的長度。
阿基米德螺線[編輯]
方程式r(θ)=θ(00,另一條θ<0。
兩條螺線在極點處平滑地連接。
把其中一條翻轉
90°/270°得到其鏡像,就是另一條螺線。
圓錐曲線[編輯]
橢圓,展示了半正焦弦
圓錐曲線方程式如下:
r
=
ℓ
(
1
−
e
cos
θ
)
{\displaystyler={\ell\over(1-e\cos\theta)}}
其中
ℓ
{\displaystyle\ell}
表示半正焦弦,e表示離心率。
如果e<1,曲線為橢圓,如果e=1,曲線為拋物線,如果e>1,則表示雙曲線。
r
=
e
p
(
1
−
e
cos
θ
)
{\displaystyler={ep\over(1-e\cos\theta)}}
其中e表示離心率,p表示焦點到準線的距離。
其他曲線[編輯]
由於坐標系統是基於圓環的,所以許多有關曲線的方程式,極坐標要比直角坐標系(笛卡兒形式)簡單得多。
比如伯努利雙紐線,蚶線(limaçon),還有心臟線。
複數[編輯]
複數的通常矩形形式為a+bi,在極坐標中也可以表示為兩種不同的方式:
r
(
cos
θ
+
i
sin
θ
)
{\displaystyler(\cos\theta+i\sin\theta)}
,簡寫為
r
cis
θ
{\displaystyler\operatorname{cis}\theta}
r
e
i
θ
{\displaystylere^{i\theta}}
等同於歐拉公式。
[12]
複數在直角坐標系和極坐標系的變換通過以下公式實現:
a
=
r
cos
θ
{\displaystylea=r\cos\theta}
b
=
r
sin
θ
{\displaystyleb=r\sin\theta}
其中
r
=
a
2
+
b
2
{\displaystyler={\sqrt{a^{2}+b^{2}}}}
複數的乘法、除法以及指數以及開方運算,在極坐標中會比在直角坐標中容易得多,他們分別是:
乘法:
(
r
cis
θ
)
∗
(
R
cis
φ
)
=
r
R
cis
(
θ
+
φ
)
{\displaystyle(r\operatorname{cis}\theta)*(R\operatorname{cis}\varphi)=rR\operatorname{cis}(\theta+\varphi)}
除法:
r
cis
θ
R
cis
φ
=
r
R
cis
(
θ
−
φ
)
{\displaystyle{\frac{r\operatorname{cis}\theta}{R\operatorname{cis}\varphi}}={\frac{r}{R}}\operatorname{cis}(\theta-\varphi)}
指數(棣美弗定理,DeMoivre'sformula):
(
r
cis
θ
)
n
=
r
n
cis
(
n
θ
)
{\displaystyle(r\operatorname{cis}\theta)^{n}=r^{n}\operatorname{cis}(n\theta)}
微積分[編輯]
微積分可適用於極坐標系下表達的等式。
[13][14]
微分[編輯]
利用x=rcosθ以及y=rsinθ,我們可以得出極坐標下的微分和直角坐標下微分的關係。
給定一函數u(x,y),通過計算其全微分可得:
r
∂
u
∂
r
=
r
∂
u
∂
x
∂
x
∂
r
+
r
∂
u
∂
y
∂
y
∂
r
,
∂
u
∂
θ
=
∂
u
∂
x
∂
x
∂
θ
+
∂
u
∂
y
∂
y
∂
θ
,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r{\frac{\partialu}{\partialr}}&=r{\frac{\partialu}{\partialx}}{\frac{\partialx}{\partialr}}+r{\frac{\partialu}{\partialy}}{\frac{\partialy}{\partialr}},\\[2pt]{\frac{\partialu}{\partial\theta}}&={\frac{\partialu}{\partialx}}{\frac{\partialx}{\partial\theta}}+{\frac{\partialu}{\partialy}}{\frac{\partialy}{\partial\theta}},\end{aligned}}}
或
r
∂
u
∂
r
=
r
∂
u
∂
x
cos
θ
+
r
∂
u
∂
y
sin
θ
=
x
∂
u
∂
x
+
y
∂
u
∂
y
,
∂
u
∂
θ
=
−
∂
u
∂
x
r
sin
θ
+
∂
u
∂
y
r
cos
θ
=
−
y
∂
u
∂
x
+
x
∂
u
∂
y
.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r{\frac{\partialu}{\partialr}}&=r{\frac{\partialu}{\partialx}}\cos\theta+r{\frac{\partialu}{\partialy}}\sin\theta=x{\frac{\partialu}{\partialx}}+y{\frac{\partialu}{\partialy}},\\[2pt]{\frac{\partialu}{\partial\theta}}&=-{\frac{\partialu}{\partialx}}r\sin\theta+{\frac{\partialu}{\partialy}}r\cos\theta=-y{\frac{\partialu}{\partialx}}+x{\frac{\partialu}{\partialy}}.\end{aligned}}}
於是,我們可以得到下述關係:
r
∂
∂
r
=
x
∂
∂
x
+
y
∂
∂
y
∂
∂
θ
=
−
y
∂
∂
x
+
x
∂
∂
y
.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r{\frac{\partial}{\partialr}}&=x{\frac{\partial}{\partialx}}+y{\frac{\partial}{\partialy}}\\[2pt]{\frac{\partial}{\partial\theta}}&=-y{\frac{\partial}{\partialx}}+x{\frac{\partial}{\partialy}}.\end{aligned}}}
利用坐標逆轉換,可以得到類似的反向關係。
給定一函數u(r,θ),我們有
∂
u
∂
x
=
∂
u
∂
r
∂
r
∂
x
+
∂
u
∂
θ
∂
θ
∂
x
,
∂
u
∂
y
=
∂
u
∂
r
∂
r
∂
y
+
∂
u
∂
θ
∂
θ
∂
y
,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frac{\partialu}{\partialx}}&={\frac{\partialu}{\partialr}}{\frac{\partialr}{\partialx}}+{\frac{\partialu}{\partial\theta}}{\frac{\partial\theta}{\partialx}},\\[2pt]{\frac{\partialu}{\partialy}}&={\frac{\partialu}{\partialr}}{\frac{\partialr}{\partialy}}+{\frac{\partialu}{\partial\theta}}{\frac{\partial\theta}{\partialy}},\end{aligned}}}
或
∂
u
∂
x
=
∂
u
∂
r
x
x
2
+
y
2
−
∂
u
∂
θ
y
x
2
+
y
2
=
cos
θ
∂
u
∂
r
−
1
r
sin
θ
∂
u
∂
θ
,
∂
u
∂
y
=
∂
u
∂
r
y
x
2
+
y
2
+
∂
u
∂
θ
x
x
2
+
y
2
=
sin
θ
∂
u
∂
r
+
1
r
cos
θ
∂
u
∂
θ
.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frac{\partialu}{\partialx}}&={\frac{\partialu}{\partialr}}{\frac{x}{\sqrt{x^{2}+y^{2}}}}-{\frac{\partialu}{\partial\theta}}{\frac{y}{x^{2}+y^{2}}}\\[2pt]&=\cos\theta{\frac{\partialu}{\partialr}}-{\frac{1}{r}}\sin\theta{\frac{\partialu}{\partial\theta}},\\[2pt]{\frac{\partialu}{\partialy}}&={\frac{\partialu}{\partialr}}{\frac{y}{\sqrt{x^{2}+y^{2}}}}+{\frac{\partialu}{\partial\theta}}{\frac{x}{x^{2}+y^{2}}}\\[2pt]&=\sin\theta{\frac{\partialu}{\partialr}}+{\frac{1}{r}}\cos\theta{\frac{\partialu}{\partial\theta}}.\end{aligned}}}
於是,
∂
∂
x
=
cos
θ
∂
∂
r
−
1
r
sin
θ
∂
∂
θ
∂
∂
y
=
sin
θ
∂
∂
r
+
1
r
cos
θ
∂
∂
θ
.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frac{\partial}{\partialx}}&=\cos\theta{\frac{\partial}{\partialr}}-{\frac{1}{r}}\sin\theta{\frac{\partial}{\partial\theta}}\\[2pt]{\frac{\partial}{\partialy}}&=\sin\theta{\frac{\partial}{\partialr}}+{\frac{1}{r}}\cos\theta{\frac{\partial}{\partial\theta}}.\end{aligned}}}
對一條極坐標下曲線r(θ),要得到其在直角坐標下的切線斜率,先用參數方程式表述該曲線:
x
=
r
(
θ
)
cos
θ
y
=
r
(
θ
)
sin
θ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x&=r(\theta)\cos\theta\\y&=r(\theta)\sin\theta\end{aligned}}}
把兩個等式對θ求導,得到
d
x
d
θ
=
r
′
(
θ
)
cos
θ
−
r
(
θ
)
sin
θ
d
y
d
θ
=
r
′
(
θ
)
sin
θ
+
r
(
θ
)
cos
θ
.
{\displaystyle{\begin{aligned}{\frac{dx}{d\theta}}&=r'(\theta)\cos\theta-r(\theta)\sin\theta\\[2pt]{\frac{dy}{d\theta}}&=r'(\theta)\sin\theta+r(\theta)\cos\theta.\end{aligned}}}
用第一條等式除第二條,可得曲線在(r(θ), θ)上切線的斜率。
d
y
d
x
=
r
′
(
θ
)
sin
θ
+
r
(
θ
)
cos
θ
r
′
(
θ
)
cos
θ
−
r
(
θ
)
sin
θ
.
{\displaystyle{\frac{dy}{dx}}={\frac{r'(\theta)\sin\theta+r(\theta)\cos\theta}{r'(\theta)\cos\theta-r(\theta)\sin\theta}}.}
向量微積分[編輯]
向量微積分也可以應用到極坐標。
對於平面運動,令
r
{\displaystyle\mathbf{r}}
為位置向量
(
r
cos
(
θ
)
,
r
sin
(
θ
)
)
{\displaystyle(r\cos(\theta),r\sin(\theta))}
,由r與隨時間t變化的
θ
{\displaystyle\theta}
表達,
r
^
{\displaystyle{\hat{\mathbf{r}}}}
是
r
{\displaystyle\mathbf{r}}
方向上的單位向量,
θ
^
{\displaystyle{\hat{\boldsymbol{\theta}}}}
是以
r
{\displaystyle\mathbf{r}}
為起始順時針旋轉的角度單位向量。
第一和第二個位置的表達式是:
d
r
d
t
=
r
˙
r
^
+
r
θ
˙
θ
^
,
{\displaystyle{\frac{d\mathbf{r}}{dt}}={\dot{r}}{\hat{\mathbf{r}}}+r{\dot{\theta}}{\hat{\boldsymbol{\theta}}},}
d
2
r
d
t
2
=
(
r
¨
−
r
θ
˙
2
)
r
^
+
(
r
θ
¨
+
2
r
˙
θ
˙
)
θ
^
.
{\displaystyle{\frac{d^{2}\mathbf{r}}{dt^{2}}}=({\ddot{r}}-r{\dot{\theta}}^{2}){\hat{\mathbf{r}}}+(r{\ddot{\theta}}+2{\dot{r}}{\dot{\theta}}){\hat{\boldsymbol{\theta}}}.}
令
A
{\displaystyle\mathbf{A}}
為被一條連接焦點與曲線上一點的線所劃分出的區域,則
d
A
{\displaystyled\mathbf{A}}
就是由
r
{\displaystyle\mathbf{r}}
和
d
r
{\displaystyled\mathbf{r}}
所構平行四邊形區域的一半。
d
A
=
1
2
|
r
×
d
r
|
{\displaystyledA={\begin{matrix}{\frac{1}{2}}\end{matrix}}|\mathbf{r}\timesd\mathbf{r}|}
,
所以,整個區域就是
d
A
{\displaystyled\mathbf{A}}
關於時間的積分。
極坐標與球坐標和圓柱坐標的聯繫[編輯]
極坐標系可被擴展到三維空間中,形成圓柱坐標系和球坐標系兩個不同的坐標系。
圓柱坐標系[編輯]
用圓柱座標
(
ρ
,
φ
,
z
)
{\displaystyle(\rho,\\varphi,\z)}
來表示一個點的位置
與將直角坐標系擴展為三維的方法相似,圓柱坐標系是在二維極坐標系的基礎上增添了第三條用於測量高於平面的點的高度的坐標所構成的。
這第三條坐標通常也表示為z。
所以圓柱坐標表示為(ρ,φ,z)。
通過以下公式,可以從直角坐標變換為圓柱坐標:
x
=
ρ
cos
φ
{\displaystyle{x}={\rho}\,\cos\varphi}
y
=
ρ
sin
φ
{\displaystyle{y}={\rho}\,\sin\varphi}
z
=
z
{\displaystyle{z}={z}}
球坐標系[編輯]
用球座標
(
r
,
θ
,
φ
)
{\displaystyle(r,\\theta,\\varphi)}
來表示一個點的位置
球坐標系也可以運用坐標(r,θ,φ)擴展為三維,其中r是距離球心的距離,θ是距離z軸的角度(稱作餘緯度或頂角,角度從0到180°),φ是距離x軸的角度(與極坐標中一樣)。
這個坐標系被稱作球坐標系,與用於地球的經度和緯度相似,緯度就是餘角θ,取決於δ=90°-θ,經度可通過λ=φ-180°算得。
[15]
通過以下公式,可以從直角坐標變換為球坐標:
x
=
r
sin
θ
cos
φ
{\displaystylex=r\,\sin\theta\,\cos\varphi}
y
=
r
sin
θ
sin
φ
{\displaystyley=r\,\sin\theta\,\sin\varphi}
z
=
r
cos
θ
{\displaystylez=r\,\cos\theta}
應用[編輯]
定位和導航[編輯]
極坐標通常被用於導航,作為旅行的目的地或方向可以作為從所考慮的物體的距離和角度。
例如,飛機使用極坐標的一個略加修改的版本進行導航。
這個系統中是一般的用於導航任何種類中的一個系統,在0°射線一般被稱為航向360,並且角度是以順時針方向繼續,而不是逆時針方向,如同在數學系統那樣。
航向360對應地磁北極,而航向90,180,和270分別對應於磁東,南,西。
[16]因此,一架飛機向正東方向上航行5海里將是在航向90(空中交通管制讀作090)上航行5個單位。
[17]
建模[編輯]
有徑向對稱的系統提供了極坐標系的自然設置,中心點充當了極點。
這種用法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在適用於徑向對稱的水井時候的地下水流方程式(英語:Groundwaterflowequation)。
有徑向力的系統也適合使用極坐標系。
這些系統包括了服從平方反比定律的引力場,以及有點源的系統,如無線電天線。
行星運動的克卜勒定律[編輯]
克卜勒第二定律
更多資訊: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極坐標提供了一個表達在引力場中克卜勒行星運行定律的自然的方法。
克卜勒第一定律表明,環繞一顆恆星運行的行星軌道形成了一個橢圓,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在質心上。
上面所給出的二次曲線部分的等式可用於表達這個橢圓。
克卜勒第二定律表明,連接行星和它所環繞的恆星的線在等時間間隔所劃出的區域是面積相等的,即
d
A
d
t
{\displaystyled\mathbf{A}\overdt}
是常數。
這些等式可由牛頓運動定律推得。
在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中有相關運用極坐標的詳細推導。
相關內容[編輯]
數學主題
曲線坐標系(英語:Curvilinearcoordinates)
圓柱坐標系
球坐標系
參考資料[編輯]
普遍的參考資料
Adams,Robert;ChristopherEssex.Calculus:acompletecourseEighth.PearsonCanadaInc.2013.ISBN 978-0-321-78107-9.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Anton,Howard;IrlBivens,StephenDavis.CalculusSeventh.AntonTextbooks,Inc.2002.ISBN 0-471-38157-8.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Finney,Ross;GeorgeThomas,FranklinDemana,BertWaits.Calculus:Graphical,Numerical,AlgebraicSingleVariableVersion.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June1994.ISBN 0-201-55478-X.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特定的參考資料
^TheMacTutorHistoryofMathematicsarchive:Coolidge'sOriginofPolarCoordinates.[2006-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01).
^Coolidge,Julian.TheOriginofPolarCoordinates.AmericanMathematicalMonthly.1952,59:78–85.
^Klaasen,Daniel.HistoricalTopicsfortheMathematicalClassroom.
^Miller,Jeff.EarliestKnownUsesofSomeoftheWordsofMathematics.[2006-09-10].(原始內容存檔於1999-10-03).
^Smith,DavidEugene.HistoryofMathematics,VolII.Boston:GinnandCo.1925:324.
^Brown,RichardG.AndrewM.Gleason,編.AdvancedMathematics:PrecalculuswithDiscreteMathematicsandDataAnalysis.Evanston,Illinois:McDougalLittellInc.1997.ISBN978-0-395-77114-3.
^PolarCoordinatesandGraphing(PDF).[2006-09-22].(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2-02-15).
^PrinciplesofPhysics.Brooks/Cole—ThomsonLearning.2005.ISBN978-0-534-49143-7.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使用|coauthors=需要含有|author=(幫助)
^Torrence,BruceFollett;EveTorrence.TheStudent'sIntroductiontoMathematic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ISBN 0-521-59461-8.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Polarcoordinates.[2006-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7).
^Ward,RobertL.AnalyticGeometry:PolarCoordinates.[2006-05-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9).
^
Smith,JuliusO.Euler'sIdentity.Mathematicsofthe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W3KPublishing.2003[2006-09-22].ISBN978-0-9745607-0-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15).
^Husch,LawrenceS.AreasBoundedbyPolarCurves.[2006-11-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0-03-01).
^LawrenceS.Husch.TangentLinestoPolarGraphs.[2006-11-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1).
^Wattenberg,Frank.SphericalCoordinates.1997[2006-09-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5).
^Santhi,Sumrit.AircraftNavigationSystem.[2006-11-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EmergencyProcedures(PDF).[2007-01-15].(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06-01-03).
閱論編正交座標系二維正交座標系
笛卡兒座標系
極座標系
拋物線座標系
雙極座標系
橢圓座標系
三維正交座標系
直角座標系
圓柱座標系
球座標系
旋轉拋物線座標系
拋物柱面座標系
拋物面座標系
扁球面座標系
長球面座標系
橢球座標系
橢圓柱座標系
圓環座標系
雙球座標系
雙極圓柱座標系
圓錐座標系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极坐标系&oldid=69366839」
分類:坐標系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引文格式1錯誤:無主作者的合作者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含有義大利語的條目含有法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Latin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数学极坐标中的极点是什么?谢谢! - 百度知道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何一点M,用ρ表示 ...
- 2在極坐標系Polar Coordinate System 求兩點之距離 - 學校沒有 ...
In a polar coordinate system, O is the pole. The polar coordinates of the points P and Q are (26,...
- 3極座標
管理數學15-微分學-微分的技巧. CUSTCourses. CUSTCourses. •. 65K views 8 years ago ...
- 4pole - 極,極點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 y)可以找出一條線切過該曲線,即該曲線的切線,該點(x, y)稱為極點,該直線也稱為該極點(x, y)相對於該曲線的極線(polar)。 3.在複變函數學(complex variabl...
- 5極座標(Polar Coordinate) | 科學Online - 國立臺灣大學
這些用語的內涵,轉換成數學概念,正是「極坐標」系統,其表示法如下。 再者,A ... 在直座標平面上,如果我們把原點取作極點、x.